移动式交叉逆流蒸发节能空调冷暖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57849阅读:190来源:国知局
移动式交叉逆流蒸发节能空调冷暖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气调节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移动式交叉逆流蒸发节能空调冷暖机。



背景技术:

随着大众环保意识的增强,前期很多取暖或制冷设备都因为造成的污染太严重而被舍弃。冷暖风机是一种风扇加空调的模式,兼具送风、制冷、加湿等多功能于一身,以水为介质,可送出低于室温的冷风,也可送出温暖湿润的风。其原理是利用设备降温循环水泵抽取水槽内的冰水到分水器,分水器均匀的将冰水送至蒸发器,蒸发器被浸淋后,表面形成冰水膜。大风量风扇开动后,被告诉吸入蒸发器的室外气流使冰水膜上的冰水迅速从液态蒸发成气态,吸收热气中的热量,冷风经导风口高速送出。

但现在冷暖风机市场上生产错综复杂,质量层次不穷,依然存在很多缺陷,主要有:

1、没有除湿功能,在一些比较潮湿的地方使用时,会给本已又潮湿又热的环境又增加了湿度,制冷效果不如意。

2、大面积制冷效果不好,适用范围小,降温效果不明显,使用步骤比较麻烦,需要更换水/冰。

3、使用环境较适合在28~度之间,在持续夏天高温环境中,无法支持整个夏季。

4、后期维护比较麻烦,蒸发器易脏清洗不防便、易损坏,更换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移动式交叉逆流蒸发节能空调冷暖机,调温时水气分离,不增加空气湿度的同时保证大面积调温效果,制冷量大,维护简便,使用成本低。

本发明为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所述移动式交叉逆流蒸发节能空调冷暖机,包括机壳、内循环水箱、交叉逆流换热器、蜗壳引风装置、温度传感器和控制系统,所述机壳内部固定内循环水箱,内循环水箱顶部开口固定交叉逆流换热器,交叉逆流换热器包括相对设置且相互分隔的水通道和空气通道,所述水通道上方固定喷淋装置,喷淋装置从内循环水箱取水,所述机壳上对应水通道和喷淋装置的位置设置进风栅格,空气通道出风方向上设置蜗壳引风装置,机壳上对应蜗壳引风装置出风位置设置空调出风口,蜗壳引风装置和温度传感器与控制系统相连。

以制冷为例,本发明使用时通过内循环水箱为喷淋装置提供喷淋水,喷淋水均匀喷洒至交叉逆流换热器后经由水通道实现冷却水与进风口进风的换热后,由内循环水箱重新回收换热后循环水,冷却后的空气在蜗壳引风装置的导向作用下,经由交叉逆流换热器的空气通道到达蜗壳引风装置,最后通过蜗壳引风装置将冷风通过空调出风口送入室内,实现温度调节,温度检测器检测当前室内温度,如果温度低于设定值,设备自动停机,为保证测量准确,可将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机壳外部,工作过程中,水气分离,冷却水不会增加出风的空气湿度,保障制冷效果,内循环水箱为设备提供制冷用循环水,无需连接外部管路供水,结构简单紧凑,使用过程中,主要耗电器件为蜗壳引风装置,相较于普通空调,大幅节约用电量。

其中,优选方案为:

所述机壳包括架体,所述架体底面和顶面分别设置底板和顶板,所述架体前、后、左、右侧面分别固定前侧门、后侧板、左侧门、右侧板,所述前侧门包括独立设置的前柜门和出风栅格,前柜门设于空调出风栅格下方,前柜门一侧与架体铰接,另一侧于架体之间设置前锁扣,所述后侧板和右侧板通过卡扣与架体卡接,所述左侧门包括左柜门,左柜门上设置进风栅格,所述左柜门一侧与架体铰接,另一侧与架体之间设置左锁扣,机壳各组件加工简便,精度要求低,空调故障后,使用者判断后可开启或拆卸相应柜门或侧板,操作简单快捷,提高检修效率。

所述交叉逆流换热器包括正方体骨架和导热条,所述骨架顶面和底面设置围板,所述骨架四个侧面分别并排设置导热条若干,骨架内部一平分顶面和底面围板的体对角面上设置隔板,将骨架设有导热条的四个面围成的空间一分为二,分别为水通道和空气通道,导热条可卡接在骨架上,保证相邻导热条之间的间隙均匀,利于喷淋水与导热条充分接触,优化换热效果,导热条和隔板均采用亲水铝箔,亲水铝箔可防止水滴在导热条和隔板上凝结,加快换热速度;内循环水箱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固定在空调机壳内部,箱体顶部设置开口,箱体内设置液位检测件、恒温加热器和水泵,水泵出水口通过管路连接至喷淋头,箱体和空调机壳上分别设置进水口,液位检测件、恒温加热器和水泵均与控制系统相连;内循环水箱顶部开口安装交叉逆流换热器且隔板平分顶面和底面围板的两条边方向竖直;交叉逆流换热器顶面和顶面的一半固定内循环水箱内部,另一半伸出内循环水箱外部,内循环水箱顶部开口由交叉逆流换热器封堵;为保证喷淋头喷淋均匀,采用螺旋喷淋头。以制冷为例,使用时,恒温加热器不工作,螺旋喷淋头通过水泵从内循环水箱取水,螺旋喷淋头将冷却水喷洒至水通道的导热条,对进风进行冷却,流经水通道的冷却水由导热条之间的空隙重新回落至内循环水箱,内循环水箱内的水循环使用,冷却后的空气经空气通道在引风机的作用下,由空气通道底部流通至空气通道顶部,然后由蜗壳引风装置将冷却后的空气送出,冷却空气经由空气通道上升的过程中,可通过隔板再次与水通道进行换热,对空气进行二次冷却,另外,隔板还可防止水通道内的冷却水进入空气通道,防止冷却水增加出风时的空气湿度。需要制热时,开启恒温加热器对内水箱内循环水进行加热,如果本设备单纯应用于制热场合,可将恒温加热器和水泵替换为电热泵。

所述交叉逆流换热器水通道所在侧骨架与内循环水箱接触的位置设置防溢出隔板,所述交叉逆流换热器距离内循环水箱最远的一条侧棱固定防水板,防水板分隔水通道和空气通道,防止水气混合,防溢出隔板是截面为V字型的条形板,防溢出隔板开口朝向水通道进水端设置,防溢出隔板的一条边与围成水通道的两个侧面的公共边固定连接,为方便固定,可将防溢出隔板与骨架固定连接的一条边进行弯折使其与骨架面接触,然后通过螺钉/栓固定。

所述空气通道与蜗壳引风装置之间设置空气换热板,空气换热板上设置开口,开口设为锥筒状,开口直径较大的一端相较于另一端更靠近换热器空气通道,锥筒状开口可对出风空气再次进行降温,提升制冷效果。

所述蜗壳引风装置包括泡沫蜗壳、引风机和引风叶轮,所述泡沫蜗壳包括蜗壳本体,蜗壳本体围成的空间内设置引风机和引风叶轮,蜗壳本体上对应引风机和引风叶轮设置蜗壳进风口和蜗壳出风口,所述蜗壳本体的蜗壳出风口位置与空调出风口位置相对应,蜗壳进风口设于蜗壳本体底部,蜗壳本体通过支撑板固定在空调机壳内部,并与空调出风口平齐,支撑板上对应进风口也设置通风口;水空调换热后的气体通过蜗壳进风口进入蜗壳本体所围成的空间,引风叶轮在引风机的带动下在蜗壳本体内形成涡流,气体在引风叶轮离心力的作用下经由蜗壳出风口送至空调出风口,以起到对周边环境进行温度调节的作用,直接将引风机设置在了空调的出风口出,制冷/热气体送出空调出风口后,依然有较大的传输速度,可传递至较远的距离,制冷/热范围更广,调温效果更优。

所述前侧门设置显示屏和操作面板,显示屏和操作面板与控制系统相连,机壳上对应内循环水箱水位设置水位告警指示灯,水位告警指示灯与控制系统相连,可通过操作面板对设备各运行参数进行调节,例如风速、风向、目标调节温度等。

所述机壳底部设置万向轮,本设备可通过万向轮随意移动,使用方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调温时水气分离,不增加空气湿度的同时保证大面积调温效果,制冷量大,维护简便,使用成本低。以制冷为例,内循环水箱为喷淋装置提供喷淋水,喷淋水均匀喷洒至交叉逆流换热器后经由水通道实现冷却水与进风口进风的换热后,由内循环水箱重新回收换热后循环水,冷却后的空气在蜗壳引风装置的导向作用下,经由交叉逆流换热器的空气通道到达蜗壳引风装置,最后通过蜗壳引风装置将冷风通过空调出风口送入室内,实现温度调节,工作功率为200W左右,节能效果显著,温度检测器检测当前室内温度,如果温度低于设定值,设备自动停机,为保证测量准确,可将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机壳外部,工作过程中,水气分离,冷却水不会增加出风的空气湿度,保障制冷效果,内循环水箱为设备提供制冷用循环水,无需连接外部管路供水,结构简单紧凑,使用过程中,主要耗电器件为蜗壳引风装置,相较于普通空调,大幅节约用电量。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内部装配简图。

图2是实施例1机壳简图1。

图3是实施例1机壳简图2。

图4是实施例1交叉逆流换热器结构简图。

图5是泡沫蜗壳结构示意图。

图6是泡沫蜗壳装配图。

图7是空气换热板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机壳;2、内循环水箱;3、交叉逆流换热器;4、蜗壳引风装置;5、进风栅格;6、万向轮;7、架体;8、后侧板;9、右侧板;10、前柜门;11、出风栅格;12、前锁扣;13、卡扣;14、左柜门;15、把手;16、左锁扣;17、骨架;18、导热条;19、围板;20、隔板;21、箱体;22、进水口;23、泄水孔;24、防溢出隔板;25、防水板;26、空气换热板;27、引风叶轮;28、蜗壳本体;29、蜗壳进风口;30、蜗壳出风口;31、支撑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做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发明所述移动式交叉逆流蒸发节能空调冷暖机,包括机壳1、内循环水箱2、交叉逆流换热器3、蜗壳引风装置4、温度传感器和控制系统,所述机壳1内部固定内循环水箱2,内循环水箱2顶部开口固定交叉逆流换热器3,交叉逆流换热器3包括相对设置且相互分隔的水通道和空气通道,所述水通道上方固定喷淋装置,喷淋装置图1中省略,喷淋装置从内循环水箱2取水,所述机壳1上对应水通道和喷淋装置的位置设置进风栅格5,空气通道出风方向上设置蜗壳引风装置4,机壳1上对应蜗壳引风装置4出风位置设置空调出风口,蜗壳引风装置4和温度传感器与控制系统相连。

如图2-3所示,机壳1包括架体7,所述架体7底面和顶面分别设置底板和顶板,所述架体7前、后、左、右侧面分别固定前侧门、后侧板8、左侧门、右侧板9,所述前侧门包括独立设置的前柜门10和出风栅格11,前柜门10设于空调出风栅格11下方,前柜门10一侧与架体7铰接,另一侧于架体7之间设置前锁扣12,所述后侧板8和右侧板9通过卡扣13与架体1卡接,所述左侧门包括左柜门14,左柜门14上设置进风栅格5,所述左柜门14一侧与架体1铰接,另一侧与架体1之间设置左锁扣16,机壳1各组件加工简便,精度要求低,空调故障后,使用者判断后可开启或拆卸相应柜门或侧板,操作简单快捷,提高检修效率,为开启方便,可在左柜门14和前柜门10上分别设置把手15。

如图4所示,交叉逆流换热器包括正方体骨架17和导热条18,所述骨架17顶面和底面设置围板19,所述骨架17四个侧面分别并排设置导热条18若干,骨架17内部一平分顶面和底面围板19的体对角面上设置隔板20,将骨架17设有导热条18的四个面围成的空间一分为二,分别为水通道和空气通道,导热条18可卡接在骨架17上,保证相邻导热条18之间的间隙均匀,利于喷淋水与导热条18充分接触,优化换热效果,导热条18和隔板20均采用亲水铝箔,亲水铝箔可防止水滴在导热条18和隔板19上凝结,加快换热速度;内循环水箱包括箱体21,所述箱体21固定在空调机壳1内部,箱体21顶部设置开口,箱体21内设置液位检测件、恒温加热器和水泵,水泵出水口通过管路连接至喷淋头,箱体21对应管路设置穿孔,方便管路穿出箱体外部连接至喷淋头,箱体21和空调机壳1上分别设置进水口22,液位检测件、恒温加热器和水泵均与控制系统,制冷时,不开启恒温加热器,制热时,开启恒温加热器,为内循环水箱内的水加温;内循环水箱顶部开口安装交叉逆流换热器3且隔板平分顶面和底面围板19的两条边方向竖直;交叉逆流换热器3顶面和顶面的一半固定内循环水箱2内部,另一半伸出内循环水箱2外部,内循环水箱2顶部开口由交叉逆流换热器3封堵,为实现水气分离,内循环水箱2内水位必须低于交叉逆流换热器3在内循环水箱2内的最低位置,为方便加水,在箱体21侧壁和机壳1上设置进水口22,为方便泄水,在箱体21和机壳1底部设置泄水孔23,正常工作时,箱体21的泄水孔23由封堵塞子就行密封,为保证喷淋头喷淋均匀,采用螺旋喷淋头,使用时,螺旋喷淋头通过水泵从内循环水箱2取水,螺旋喷淋头将冷却水喷洒至水通道的导热条18,对进风进行冷却,流经水通道的冷却水由导热条18之间的空隙重新回落至内循环水箱2,内循环水箱2内的水循环使用,冷却后的空气经空气通道在引风机的作用下,由空气通道底部流通至空气通道顶部,然后由蜗壳引风装置4将冷却后的空气送出,冷却空气经由空气通道上升的过程中,可通过隔板20再次与水通道进行换热,对空气进行二次冷却,另外,隔板20还可防止水通道内的冷却水进入空气通道,防止冷却水增加出风时的空气湿度。

所述交叉逆流换热器3水通道所在侧骨架17与内循环水箱2接触的位置设置防溢出隔板24,所述交叉逆流换热器3距离内循环水箱2最远的一条侧棱固定防水板25,防水板25分隔水通道和空气通道,防止水气混合,为确保防水板25将水通道进水端和空气通道出气端隔离在两个区间全完被隔离在两个独立的区间,可在内循环水箱2上方对应交叉逆流换热器3设置包围壳体,包围壳体对应水通道进水端设置进口,对应空气通道出水端和蜗壳引风装置4设置出口,防水板2设置在包围壳体内,分隔水通道进水端和空气通道出气端,防溢出隔板24是截面为V字型的条形板,防溢出隔板24开口朝向水通道进水端设置,防溢出隔板24的一条边与围成水通道的两个侧面的公共边固定连接,为方便固定,可将防溢出隔板24与骨架17固定连接的一条边进行弯折使其与骨架17面接触,然后通过螺钉/栓固定。

所述空气通道与蜗壳引风装置4之间设置空气换热板26,如图7所示,空气换热板26上设置开口,开口设为锥筒状,开口直径较大的一端相较于另一端更靠近换热器空气通道,锥筒状开口可对出风空气再次进行降温,提升制冷效果。

如图5-6所示,蜗壳引风装置4包括泡沫蜗壳、引风机和引风叶轮27,所述泡沫蜗壳包括蜗壳本体28,蜗壳本体28围成的空间内设置引风机和引风叶轮27,蜗壳本体28上对应引风机和引风叶轮27设置蜗壳进风口29和蜗壳出风口30,所述蜗壳本体28的蜗壳出风口30位置与空调出风口位置相对应,蜗壳进风口29设于蜗壳本体28底部,蜗壳本体28通过支撑板31固定在空调机壳1内部,并与空调出风口平齐,支撑板上对应蜗壳进风口29也设置通风口,防水板25可与支撑板31固定连接,也可与空调机壳1内壁固定连接;水空调换热后的气体通过蜗壳进风口29进入蜗壳本体28所围成的空间,引风叶轮27在引风机的带动下在蜗壳本体28内形成涡流,气体在引风叶轮27离心力的作用下经由蜗壳出风口30送至空调出风口,以起到对周边环境进行温度调节的作用,直接将引风机设置在了空调的风口6,制冷/热气体送出空调出风口后,依然有较大的传输速度,可传递至较远的距离,制冷/热范围更广,调温效果更优。

所述前侧门设置显示屏和操作面板,显示屏和操作面板与控制系统相连,机壳1上对应内循环水箱2水位设置水位告警指示灯,水位告警指示灯与控制系统相连,可通过操作面板对设备各运行参数进行调节,例如风速、风向、目标调节温度等。

所述机壳1底部设置万向轮6,本设备可通过万向轮6随意移动,使用方便。

以制冷为例,本发明使用时通过内循环水箱2为喷淋装置提供喷淋水,喷淋水均匀喷洒至交叉逆流换热器3后经由水通道实现冷却水与进风口进风的换热后,由内循环水箱2重新回收换热后循环水,冷却后的空气在蜗壳引风装置4的导向作用下,经由交叉逆流换热器3的空气通道到达蜗壳引风装置4,最后通过蜗壳引风装置4将冷风通过空调出风口送入室内,实现温度调节,温度检测器检测当前室内温度,如果温度低于设定值,设备自动停机,为保证测量准确,可将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机壳1外部,工作过程中,水气分离,冷却水不会增加出风的空气湿度,保障制冷效果,内循环水箱2为设备提供制冷用循环水,无需连接外部管路供水,结构简单紧凑,使用过程中,主要耗电器件为蜗壳引风装置4,相较于普通空调,大幅节约用电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