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磁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86824阅读:32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磁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电磁灶具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电磁灶。



背景技术:

电磁灶在工作时,使电磁灶上的器皿自身发热,对于电磁灶监控器皿的温度变化,一般是通过安装在微晶玻璃板底的温控器来实现的,热量通过微晶板再传给温控器,会产生滞后,且存在温差,很难即时监控器皿温度。

目前电磁灶的测温方式通常有:一、安装一个NTC(热敏电阻)于玻璃面板底面,即机器内部,NTC接触玻璃面板底面,测得玻璃面板内表面的温度;二、安装一个红外测温元件于玻璃面板底面,也是在机器内部,通过接收透过玻璃面板的红外光,辨识发出或折射红外光的物体的温度,这些测温方案都或多或少的存在测量值与实际值的温度差和迟滞效应,使得电磁炉灶类产品的测温技术无法跟上电磁炉灶的功能发展需求,让大部份需要精确控温的功能得不到实现。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能直接测温、降低测温误差和迟滞效应的电磁灶。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电磁灶,包括玻璃面板,所述玻璃面板的加热区表面上设有至少一个热敏电阻、以及导电油墨层;所述导电油墨层的一端与所述热敏电阻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电磁灶的控制电路连接;在所述热敏电阻和所述导电油墨层上设有绝缘油墨层,所述绝缘油墨层覆盖所述热敏电阻和所述导电油墨层,使所述热敏电阻和所述导电油墨层不外露。

优选地,所述热敏电阻和所述导电油墨层通过印刷烧结固定在所述玻璃面板的加热区表面。

优选地,所述导电油墨层与所述控制电路之间通过无线传输模块通讯连接。

优选地,所述导电油墨层与所述控制电路之间通过有线连接的方式进行连接。

优选地,所述导电油墨层的一端对接有导电金属部件,所述导电金属部件连接所述电磁灶的控制电路。

优选地,所述热敏电阻的厚度小于60微米。

优选地,所述导电油墨层的厚度小于60微米。

优选地,所述绝缘油墨层的厚度小于100微米。

优选地,所述电磁灶还包括用于显示所述玻璃面板加热区温度的显示屏。

优选地,所述电磁灶还包括用于进行火力调节的操作面板。

实施本发明的电磁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在电磁灶玻璃面板的加热区表面上设置至少一个热敏电阻、以及导电油墨层;导电油墨层的一端与热敏电阻连接,另一端与电磁灶的控制电路连接,实现直接测温,从而降低测温误差和迟滞效应。在热敏电阻和导电油墨层上设有绝缘油墨层,绝缘油墨层覆盖热敏电阻和导电油墨层,使热敏电阻和导电油墨层不外露。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电磁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电磁灶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发明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磁灶,如图1-图2所示,该电磁灶包括玻璃面板1,玻璃面板1的加热区表面上设有至少一个热敏电阻2、以及导电油墨层3;导电油墨层3的一端与热敏电阻2连接,另一端与电磁灶的控制电路连接;在热敏电阻2和导电油墨层3上设有绝缘油墨层4,绝缘油墨层4覆盖热敏电阻2和导电油墨层3,使热敏电阻2和导电油墨层3不外露。本发明能够实现直接测温,从而降低测温误差和迟滞效应。

热敏电阻2和导电油墨层3通过印刷烧结固定在玻璃面板1的加热区表面。在玻璃面板1上印刷烧结多个热敏电阻2,优选地为1~4个。热敏电阻2的数量取决于测温需求,具体看是需要一个点测温还是多个点测温,再进行设置。热敏电阻2的两极分别导电连接导电油墨层3,即在热敏电阻的两极各印刷一层导电油墨层3,导电油墨层3的远离热敏电阻2两极的一端与控制电路连接,从而使热敏电阻2与电磁灶的控制电路连接,实现直接测温,得知即时温度。

本实施例以固相反应法说明本发明中的热敏电阻2的烧结工艺流程:采用锰、铜、硅、钴、铁、镍、锌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氧化物等作为原料,经球磨、锻烧、混兑等一系列加工过程完成粉浆体材料的制备;在前述工艺完成后,将热敏电阻原浆印刷至玻璃表面1,进行高温烧结;电极可以在热敏电阻烧结后单独制备,也可以与导电油墨层3一体烧结制备;最后进行热敏电阻2的阻值调整校正以及敏化。

本发明对热敏电阻2和导电油墨层的厚度不作限制,其中热敏电阻2的最佳厚度控制在60微米以下,导电油墨层的最佳厚度为60微米以下,在保证热敏电阻功能的实现和导电油墨层的导电性能的前提下,确保印刷后在玻璃表面不产生过高的台阶。

导电油墨层3与控制电路之间可通过无线传输模块通讯连接:导电油墨层3的一端对接第一无线传输模块,控制电路连接第二无线传输模块,导电油墨层3和控制电路通过第一无线传输模块和第二无线传输模块通讯连接。

具体地,在玻璃面板1上印刷烧结连接热敏电阻2两极的导电油墨层3,在烧结热敏电阻2和烧结导电油墨层3上印刷烧结一层绝缘油墨层4,覆盖烧结热敏电阻2和烧结导电油墨层3不外露。导电油墨层3一端与热敏电阻2导电连接,另一端引到玻璃面板1的非加热区表面,该端需要外露以对接一组无线传输模块,通过该无线传输模块与电磁灶内部的另一组无线传输模块无线对接,将热敏电阻2测得的温度传到电磁灶控制器内,至此,完成温度的采集。

在本发明电磁灶的一些实施例中,导电油墨层3与控制电路之间还可通过有线连接的方式进行连接:在导电油墨层3的一端对接导电金属部件,将导电金属部件连接电磁灶的控制电路。

具体地,将导电油墨层3的远离热敏电阻2的一端引到玻璃面板1的边界,该端外露以对接一个金属过电部件,通过该金属过电部件向电磁灶内部延伸,导电接触至电磁灶内部电路上,至此,温度的采集完成。本实施例提及的金属过电部件在电磁灶外部的部分需要进行绝缘防护以达到安全要求。

绝缘油墨层4用于对热敏电阻2和导电油墨层3进行防护,防止外露,以达到安全要求。绝缘油墨层4的最佳厚度为100微米以下,以保证绝缘油墨层4不产生过高的台阶。

电磁灶还包括用于显示玻璃面板1加热区温度的显示屏,以及用于进行火力调节的操作面板。

本发明电磁灶的测温工作过程如下:玻璃面板1上的热敏电阻2对玻璃面板1加热区域的温度进行采集,热敏电阻2的阻值随着加热区域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从而产生电压或者电流变化信号,并通过导电油墨层3传递到电磁灶内部的控制电路,控制电路对电压或者电流变化信号进行处理后,得到玻璃面板加热区的即时温度,通过显示屏进行显示,使用者得知温度后可根据需要在操作面板进行火力调节,控制火候。

可以理解的,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可以对上述技术特点进行自由组合,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凡跟本发明权利要求范围所做的等同变换与修饰,均应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的涵盖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