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节省空间的暖风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84119阅读:224来源:国知局
一种节省空间的暖风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暖风装置,具体说是一种节省空间的暖风机。



背景技术:

暖风机主要由空气加热器及风机构成,工作时,空气加热器散热,然后风机将热风送出,用以调节室内空气温度,但目前市场上现有的暖风机产品大多存在结构不合理、体积大、安装不方便,能效利用率不够高,关键部件容易老化等问题。

其中结构不合理、体积大、安装不方便主要体现在暖风机的制风装置与制热装置的位置设计,其进出风的方式使得该产品整体高度较高、占用空间大,所以不合适安装在铝扣板装饰墙上;能效利用率不够高,现有暖风机基本是采用外循环加热系统,导致能效利用率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节省吊顶及铝扣板装饰墙空间、方便安装的暖风机。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节省空间的暖风机,包括有外壳、制风装置以及制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有底板和壳体,所述制风装置安装在壳体内,所述底板盖合在壳体的端口处,所述底板向一侧延伸,所述壳体在底板的延伸方向的侧面开有出风口,所述制热装置并排安装于延伸的底板位置,且制热装置的一侧与所述壳体的出风口所在的侧面相靠接,所述制风装置产生的风从出风口进入到制热装置而形成暖风输送到外界。

优选地,所述壳体通过隔板分隔成制风腔和电器腔,所述制风装置安装在所述制风腔中,所述出风口与所述制风腔相连通,所述电器腔中安装有电线接线座以及电路板,如此设计可避免电器容易高温老化,提高产品使用寿命,减少危险。

优选地,所述制风装置包括有风轮和电机,所述风轮由多片叶片环绕设置在连接板上,所述电机固定安装在底板上且电机的转轴与所述风轮的连接板中间连接而带动风轮转动,所述壳体在对应风轮的位置开有进风口。

优选地,所述进风口开设在所述风轮的叶片所环绕围成的圆腔对应的位置,位于所述风轮的叶片外围的壳体内部空间部分则形成蜗形风道,所述风道的尽头与所述出风口相连通,如此设计可进一步有效地节省空间。

优选地,所述电机包括有转子、联轴器、定子以及电机座,所述转子的转轴穿过所述风轮的连接板中间的连接孔,所述联轴器套接在转轴伸出连接孔的部分上,所述转子通过转子罩与所述风轮的连接板相连接而实现风轮与转子固接,所述定子固定在所述电机座上,所述电机座与所述底板相固接。

优选地,所述制热装置包括有加热器以及供加热器安装固定的固定框,所述固定框的其中一通口端面与所述底板相连接而密封,所述固定框的另一通口端面为出风通口。

优选地,所述加热器包括有若干发热体和散热套件,每个发热体与一个散热套件相套接,所述散热套件的中间开有套孔,所述发热体安装在所述套孔中。采用散热套件可进一步提高导热效果,使吹出的暖风更为均匀。

优选地,所述固定框包括有位于两端的固定座以及位于两侧的型材边,所述两型材边的两端与所述固定座相连接固定,所述固定座的内面设有插座组件,所述发热体的两端分别插接在所述插座组件中,连接后的发热体靠近所述出风通口的位置,所述发热体与底板之间的空间形成导风道。

优选地,所述两侧的型材边分别为风压型材边和导风型材边,所述风压型材边与所述壳体的出风口所在的侧面相靠接,所述导风型材边上设有导风弧面,通过所述导风弧面可将所述制风装置送出的风导向所述发热体所在位置并从所述出风通口吹出。如此设计使得风道合理,进而提高能效利用率。

优选地,所述两端的固定座在与所述底板接触的面上布设有若干扣孔,所述底板在对应的位置设有扣脚,通过扣孔与扣脚相扣接而实现所述制热装置与底板可拆卸地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将制风装置与制热装置并排安装,同时改变了进出风口的方向,故使得该暖风机的整体高度降低了很多,也使得其体积变薄,故可节省更大的安装空间,安装更为方便;

(2)该壳体通过隔板分隔成制风腔和电器腔,故可将电器与高温高湿环境隔离,故不易老化而导致发生危险事故;同时隔板围成的制风腔为蜗形风道,故能更充分地将电机的动能转化为风能,能效利用率高;隔板与壳体之间有中空隔层,故可起到很好的隔热效果,保证暖风机的制暖效果更佳;

(3)加热器包括有若干发热体和散热套件,利用散热套件能更好得将发热体的热量均分散发出来,增大热面积和热流动性,更进一步提高了能效利用率。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去掉端面盖体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制风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制热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节省空间的暖风机,包括有外壳、制风装置以及制热装置,特点是所述外壳包括有底板1和壳体2,所述制风装置安装在壳体2内,该壳体2为四边面围成的方形腔再盖合上上端盖26,所述底板1盖合在壳体2的端口处(即与上端盖26对称的另一端面位置),该底板1为一个长方形板体,所述底板1向一侧延伸,所述壳体2在底板1的延伸方向的侧面开有出风口20,所述制热装置并排安装于延伸的底板1位置,且制热装置的一侧与所述壳体2的出风口20所在的侧面相靠接,所述制风装置产生的风从出风口20进入到制热装置而形成暖风输送到外界,由于将制风装置与制热装置并排安装,同时改变了进出风口的方向,故使得该暖风机的整体高度降低了很多,也使得其体积变薄,故可节省更大的安装空间,安装更为方便。

如图3所示,该实施例的壳体2通过隔板21分隔成制风腔22和电器腔23,该实施例的隔板21为一个弧形板,故分隔后的制风腔22呈一个蜗形腔体,所述制风装置安装在所述制风腔22中,所述出风口20与所述制风腔22相连通,所述电器腔23中安装有电线接线座8以及电路板9,如此设计可避免电器容易高温老化,提高产品使用寿命,减少危险;另外由于弧形隔板与壳体的四周还存在有一定间距,故使得该壳体2具有中空隔层,故可起到很好的隔热效果,保证暖风机的制暖效果更佳。

如图4所示,该实施例的制风装置包括有风轮3和电机4,所述风轮3由多片叶片31环绕设置在连接板32上,所述电机4固定安装在底板1上且电机4的转轴40与所述风轮3的连接板32中间连接而带动风轮3转动,所述壳体2在对应风轮3的位置开有进风口24,该实施例的进风口24开设在所述风轮3的叶片31所环绕围成的圆腔对应的位置,即在上端盖26上开有一个大小与该圆腔相同的圆孔作为进风口24;而位于所述风轮3的叶片31外围的壳体内部空间部分则形成蜗形风道25,该蜗形风道25的尽头与所述出风口20相连通,且越靠近出风口20的风道面积越大,风轮3在转动时,风从进风口24的位置被卷入后进入到蜗形风道25,并沿着蜗形风道25从面积小的位置向面积大的位置流动,如图3中所标示的风向,如此设计可进一步有效地提高能效利用率,而且节省空间。所述电机4包括有转子41、联轴器42、定子43以及电机座44,所述转子41中间一体连接有转子罩45,该转子41的上端转轴40穿过所述风轮3的连接板32中间的连接孔30,所述联轴器42套接在转轴40伸出连接孔30的部分上,所述转子41通过该转子罩45与所述风轮3的连接板32相连接,连接方式是通过螺丝锁接,从而实现风轮3与转子41固接;该实施例的定子43为中间开有通孔的定子铁芯,转子41的下端转轴40伸入到定子43的通孔内,且在该定子43的通孔内设有一轴承46,从而提高转子41在定子43内的转动顺畅性;该定子43固定在电机座44上,所述电机座44则通过螺丝与所述底板1相固接。

如图5所示,所述制热装置包括有加热器5以及供加热器5安装固定的固定框6,所述固定框6的其中一通口端面与所述底板1相连接而密封,所述固定框6的另一通口端面为出风通口60,该实施例在该出风通口60处设有防护网10。所述加热器5包括有若干发热体51和散热套件52,每个发热体51与一个散热套件52相套接,所述散热套件52的中间开有套孔50,所述发热体51安装在所述套孔50中,在发热体51的两端设有套盖53盖合在套孔50两端,且发热体51两端的电接片伸出到套盖53外;该发热体51有多个发热片511并排组成。采用散热套件52可进一步提高导热效果,使吹出的暖风更为均匀。所述固定框6包括有位于两端的固定座61以及位于两侧的型材边,所述两型材边的两端与所述固定座61相连接固定,所述固定座61的内面设有插座组件64,所述发热体51两端的电接片分别插接在所述插座组件64中,连接后的发热体51靠近所述出风通口60的位置,所述发热体51与底板1之间的空间形成导风道65,如图2所示。所述两侧的型材边分别为风压型材边62和导风型材边63,所述风压型材边62与所述壳体2的出风口20所在的侧面相靠接,所述导风型材边63上设有导风弧面631,通过所述导风弧面631可将所述制风装置送出的风导向所述发热体51所在位置并从所述出风通口60吹出。如此设计使得风道合理,进而提高能效利用率。所述两端的固定座61在与所述底板1接触的面上布设有若干扣孔71,所述底板1在对应的位置设有扣脚72,通过扣孔71与扣脚72相扣接而实现所述制热装置与底板1可拆卸地连接。

尽管本实用新型是参照具体实施例来描述,但这种描述并不意味着对本实用新型构成限制。参照本实用新型的描述,所公开的实施例的其他变化,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都是可以预料的,这种的变化应属于所属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