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自然通风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51323阅读:271来源:国知局
建筑自然通风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温度调节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建筑自然通风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室内调温的方式一般采用空调、风扇等电器,但是在长期使用这些电器会给人们带来空调病等身体上的不适,并且能耗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建筑自然通风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室内调温给人们带来不适且能耗较高的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建筑自然通风装置,建筑自然通风装置包括第一调温窗,第一调温窗的外表面和/或第一调温窗的内表面设置有蓄热层,第一调温窗可转动地设置在建筑上且面向日照侧设置;当第一调温窗的外表面设置有蓄热层时,第一调温窗的开口向下打开;当第一调温窗的内表面设置有蓄热层时,第一调温窗的开口向上打开;当第一调温窗的外表面和内表面均设置有蓄热层时,第一调温窗的开口既可以向上打开也可以向下打开。

进一步地,第一调温窗具有相对设置的上边框和下边框;其中,当第一调温窗的外表面设置有蓄热层时,第一调温窗以第一调温窗的上边框为转轴转动;当第一调温窗的内表面设置有蓄热层时,第一调温窗以第一调温窗的下边框为转轴转动;当第一调温窗的外表面和内表面均设置有蓄热层时,第一调温窗具有沿上边框转动的第一工作状态和沿下边框转动的第二工作状态。

进一步地,建筑自然通风装置还包括转动组件,设置在第一调温窗的上边框和/或下边框上。

进一步地,转动组件包括折叠杆,折叠杆的一端与第一调温窗铰接,折叠杆的另一端与建筑的窗架铰接。

进一步地,折叠杆包括第一连接杆段和第二连接杆段,第一连接杆段的一端与第一调温窗铰接,第一连接杆段的另一端可滑动地设置在第二连接杆段上,第二连接杆段的一端与建筑的窗架铰接。

进一步地,蓄热层为蓄热涂层。

进一步地,建筑自然通风装置还包括第二调温窗,设置在建筑上,且设置在与第一调温窗相对的墙体的窗架上。

进一步地,第一调温窗的设置高度与第二调温窗的设置高度相同。

进一步地,建筑自然通风装置还包括驱动装置,与转动组件驱动连接。

进一步地,建筑自然通风装置还包括测温组件,设置在建筑内,用于测量温度。

进一步地,建筑自然通风装置还包括控制器,分别与驱动装置和测温组件连接,控制器根据测温组件的温度值控制驱动装置工作或停止。

进一步地,建筑为多层,每层楼层上均设置有第一调温窗。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在建筑内设置第一调温窗,并在第一调温窗的外表面设置蓄热层时,第一调温窗的开口向下打开,在冬天阳光照射在第一调温窗时,第一调温窗外表面温度上升,且能够加热周围空气,并使加热后的空气上升,并通过第一调温窗进入室内,使室内升温;在第一调温窗的内表面设置蓄热层时,第一调温窗的开口向上打开,夏天阳光照射在第一调温窗的内表面上,第一调温窗外表面温度上升,且能够加热周围空气,并使加热后的空气上升,由于第一调温窗是开口向上打开的,热空气上升流动时,并不能进入室内,如此可避免夏天室内温度升高。通过该调温装置,能够避免调温电器给人体带来的不适,并能够减少能耗。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建筑自然通风装置的第一使用状态图;

图2示出了图1中建筑自然通风装置的第二使用状态图;

图3示出了图1中第一调温窗的第一使用状态图;

图4示出了图1中第一调温窗的第二使用状态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第一调温窗;20、转动组件;30、第二调温窗。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为一种建筑自然通风装置,该建筑可以为单层,也可以为多层,在本实施例中,将建筑设置为多层结构。建筑自然通风装置包括第一调温窗10。其中,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调温窗10的外表面设置有蓄热层,第一调温窗10可转动地设置在该建筑的朝阳侧。第一调温窗10具有相对设置的上边框和下边框,且第一调温窗10以第一调温窗10的上边框为转轴进行转动。

在本实施例中,当冬天室内温度较低时,将第一调温窗10以上边框为转轴向外侧打开,由于第一调温窗10的外表面设置有蓄热层,在阳光照射下,第一调温窗10的外表面温度升高,进而能够使其附近空气温度升高,温度升高后的空气向上流动,由于上一层的第一调温窗10也向外打开,因此,温度升高后的空气能够通过第一调温窗10进入该层内,从而能够增加该层室内的温度。通过本实施例提供的建筑自然通风装置,能够避免调温电器给人体带来的不适,并能够减少能耗。

在本实施例中,该建筑自然通风装置还包括转动组件20。其中,转动组件20设置在第一调温窗10的上边框上,以使第一调温窗10通过转动组件20进行转动。具体地,转动组件20可以为合页、伸缩杆或折叠杆等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该转动组件20包括折叠杆,其中,折叠杆的一端与第一调温窗10铰接,折叠杆的另一端与楼层的窗架铰接。第一调温窗10打开时,折叠杆展开,当第一调温窗10关闭时,折叠杆折叠。

具体地,该折叠杆包括第一连接杆段和第二连接杆段。第一连接杆段的一端与第一调温窗10铰接,第一连接杆段的另一端可滑动地设置在第二连接杆段上,第二连接杆段的一端与楼层的窗架铰接。具体地,可以在第二连接杆段上开设通槽,第一连接杆段的另一端通过转轴或连接杆固定设置在该通槽内,以实现第一连接杆段的另一端在该通槽内滑动和转动。

其中,蓄热层可以由电热阻丝构成,也可由蓄热涂层构成。在本实施例中,蓄热层为蓄热涂层。

在本实施例中,该建筑自然通风装置还包括第二调温窗30,第二调温窗30设置在每层楼层上,且设置在与第一调温窗10相对的墙体的窗架上。在打开第一调温窗10时,对应将第二调温窗30打开,如此可增加空气流通,使热空气更容易进入室内。

为了达到更好地流通效果,将第一调温窗10与第二调温窗30设置在同一高度上。

在本实施例中,该建筑自然通风装置还包括驱动装置,驱动装置与转动组件20驱动连接。如此便于使用者打开第一调温窗10。

其中,该建筑自然通风装置还包括测温组件,测温组件设置在建筑内,以通过测温组件测量建筑内的温度。

该建筑自然通风装置还包括控制器,分别与驱动装置和测温组件连接,控制器根据测温组件的温度值控制驱动装置工作或停止。如此可实时检测建筑内的温度,控制器能根据温度控制驱动装置运行,以实时打开第一调温窗10或关闭第一调温窗10,方便用户使用,并使该装置智能化运行。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为一种建筑自然通风装置,该建筑可以为单层,也可以为多层,在本实施例中,将建筑设置为多层结构。建筑自然通风装置包括第一调温窗10。其中,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调温窗10的内表面设置有蓄热层,第一调温窗10可转动地设置在该建筑的朝阳侧。第一调温窗10具有相对设置的上边框和下边框,且第一调温窗10以第一调温窗10的下边框为转轴进行转动。

在本实施例中,当夏天室内温度较高时,将第一调温窗10以下边框为转轴向外侧打开,由于第一调温窗10的内表面设置有蓄热层,在阳光照射下,第一调温窗10的内表面温度升高,进而能够使其附近空气温度升高,温度升高后的空气向上流动,由于上一层的第一调温窗10也向外打开,因此,温度升高后的空气无法进入建筑内,其会沿建筑一直上升至顶部。通过第一调温窗10能够避免热空气进入建筑内,如此可避免建筑内温度升高。通过本实施例提供的建筑自然通风装置,能够避免调温电器给人体带来的不适,并能够减少能耗。

在本实施例中,该建筑自然通风装置还包括转动组件20。其中,转动组件20设置在第一调温窗10的下边框上,以使第一调温窗10通过转动组件20进行转动。具体地,转动组件20可以为合页、伸缩杆或折叠杆等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该转动组件20包括折叠杆,其中,折叠杆的一端与第一调温窗10铰接,折叠杆的另一端与楼层的窗架铰接。第一调温窗10打开时,折叠杆展开,当第一调温窗10关闭时,折叠杆折叠。

具体地,该折叠杆包括第一连接杆段和第二连接杆段。第一连接杆段的一端与第一调温窗10铰接,第一连接杆段的另一端可滑动地设置在第二连接杆段上,第二连接杆段的一端与楼层的窗架铰接。具体地,可以在第二连接杆段上开设通槽,第一连接杆段的另一端通过转轴或连接杆固定设置在该通槽内,以实现第一连接杆段的另一端在该通槽内滑动和转动。

其中,蓄热层可以由电热阻丝构成,也可由蓄热涂层构成。在本实施例中,蓄热层为蓄热涂层。

在本实施例中,该建筑自然通风装置还包括第二调温窗30,第二调温窗30设置在每层楼层上,且设置在与第一调温窗10相对的墙体的窗架上。在打开第一调温窗10时,对应将第二调温窗30打开。由于第一调温窗10侧温度高,空气向上运动,则第二调温窗30侧的压力大于第一调温窗10侧的压力,使得第二调温窗30侧的空气向第一调温窗10的方向流动,由于第二调温窗30侧属于背光侧,其空气温度较低,因此可以通过该方式将冷空气引入室内,从而能够进一步降低室内温度。

为了达到更好地流通效果,将第一调温窗10与第二调温窗30设置在同一高度上。

在本实施例中,该建筑自然通风装置还包括驱动装置,驱动装置与转动组件20驱动连接。如此便于使用者打开第一调温窗10。

其中,该建筑自然通风装置还包括测温组件,测温组件设置在建筑内,以通过测温组件测量建筑内的温度。

该建筑自然通风装置还包括控制器,分别与驱动装置和测温组件连接,控制器根据测温组件的温度值控制驱动装置工作或停止。如此可实时检测建筑内的温度,控制器能根据温度控制驱动装置运行,以实时打开第一调温窗10或关闭第一调温窗10,方便用户使用,并使该装置智能化运行。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为一种建筑自然通风装置,该建筑可以为单层,也可以为多层,在本实施例中,将建筑设置为多层结构。建筑自然通风装置包括第一调温窗10。其中,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调温窗10的外表面和内表面均设置有蓄热层,第一调温窗10可转动地设置在该建筑的朝阳侧。第一调温窗10具有相对设置的上边框和下边框,且第一调温窗10具有沿上边框转动地第一工作状态和沿下边框转动的第二工作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当夏天室内温度较高时,将第一调温窗10以下边框为转轴向外侧打开,由于第一调温窗10的内表面设置有蓄热层,在阳光照射下,第一调温窗10的内表面温度升高,进而能够使其附近空气温度升高,温度升高后的空气向上流动,由于上一层的第一调温窗10也向外打开,因此,温度升高后的空气无法进入建筑内,其会沿建筑一直上升至顶部。通过第一调温窗10能够避免热空气进入建筑内,如此可避免建筑内温度升高。通过本实施例提供的建筑自然通风装置,能够避免调温电器给人体带来的不适,并能够减少能耗。

如图1所示,当冬天室内温度较低时,将第一调温窗10以上边框为转轴向外侧打开,由于第一调温窗10的外表面设置有蓄热层,在阳光照射下,第一调温窗10的外表面温度升高,进而能够使其附近空气温度升高,温度升高后的空气向上流动,由于上一层的第一调温窗10也向外打开,因此,温度升高后的空气能够通过第一调温窗10进入该层内,从而能够增加该层室内的温度。通过本实施例提供的建筑自然通风装置,能够避免调温电器给人体带来的不适,并能够减少能耗。

在本实施例中,该建筑自然通风装置还包括转动组件20。其中,转动组件20分别设置在第一调温窗10的上边框和下边框上,以使第一调温窗10通过转动组件20进行转动。具体地,转动组件20可以为伸缩杆或折叠杆等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该转动组件20包括折叠杆,其中,折叠杆的一端与第一调温窗10铰接,折叠杆的另一端与楼层的窗架铰接。第一调温窗10打开时,折叠杆展开,当第一调温窗10关闭时,折叠杆折叠。

具体地,该折叠杆包括第一连接杆段和第二连接杆段。第一连接杆段的一端与第一调温窗10铰接,第一连接杆段的另一端可滑动地设置在第二连接杆段上,第二连接杆段的一端与楼层的窗架铰接。具体地,可以在第二连接杆段上开设通槽,第一连接杆段的另一端通过转轴或连接杆固定设置在该通槽内,以实现第一连接杆段的另一端在该通槽内滑动和转动。

其中,蓄热层可以由电热阻丝构成,也可由蓄热涂层构成。在本实施例中,蓄热层为蓄热涂层。

在本实施例中,该建筑自然通风装置还包括第二调温窗30,第二调温窗30设置在每层楼层上,且设置在与第一调温窗10相对的墙体的窗架上。在打开第一调温窗10时,对应将第二调温窗30打开。

在夏天时,由于第一调温窗10侧温度高,空气向上运动,则第二调温窗30侧的压力大于第一调温窗10侧的压力,使得第二调温窗30侧的空气向第一调温窗10的方向流动,由于第二调温窗30侧属于背光侧,其空气温度较低,因此可以通过该方式将冷空气引入室内,从而能够进一步降低室内温度。在冬天时,可增加空气流通,使热空气更容易进入室内。

为了达到更好地流通效果,将第一调温窗10与第二调温窗30设置在同一高度上。

在本实施例中,该建筑自然通风装置还包括驱动装置,驱动装置与转动组件20驱动连接。如此便于使用者打开第一调温窗10。

其中,该建筑自然通风装置还包括测温组件,测温组件设置在建筑内,以通过测温组件测量建筑内的温度。

该建筑自然通风装置还包括控制器,分别与驱动装置和测温组件连接,控制器根据测温组件的温度值控制驱动装置工作或停止。如此可实时检测建筑内的温度,控制器能根据温度控制驱动装置运行,以实时打开第一调温窗10或关闭第一调温窗10,方便用户使用,并使该装置智能化运行。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