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气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49241阅读:146来源:国知局
换气设备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风设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换气设备。



背景技术:

全热交换型新风机在春、秋季使用时,由于室内温度与室外温度相差较小,室内不需开启温度调节设备,这时如果室内排风和室外新风之间仍然通过热交换芯体进行全热交换,不仅会使热交换效率低下,而且还会减小室内新风的换气量,加大室内的能量消耗。

现有的全热交换型新风机在春、秋两季(温差较小)使用时采用以下方式:在机内的室内排风侧气流通道上设置一个过风通道,通过风阀控制该过风通道的通断。由用户通过控制面板操控风阀开闭,风阀闭合时,室外新风与室内排风可以通过热交换芯进行热交换;控制风阀开启时,室外新风通过热交换芯体进入室内,室内排风通过设置的过风通道排出室外。主要原理是:当风阀开启时,室内排风气流不再通过热交换芯体,而是直接通过过风通道排出室外,而室外新风则仍旧经热交换芯体进入室内,这样两股气流就不会在热交换芯体中进行热量交换,进而实现在室内侧与室外侧温差较小时不使用全热交换功能的目的。

现有技术中,为了方便进行电器盒内电元件的维护,以及防止盒内凝露,通常将电器盒设置在机组外部。但这种设计增大了整机的实际尺寸,不利于实现新风设备的小型化。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换气设备,以解决现有换气设备整机尺寸较大,不利于实现换气设备的小型化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换气设备,包括主换气结构、排风进风口、排风出风口、新风进风口和新风出风口,还包括排风旁通通道和电器盒,排风旁通通道与排风进风口连通,并与排风出风口可选择地连通,电器盒设置在排风旁通通道内。

优选地,所述电器盒安装在所述排风旁通风道的至少一个风道壁上。

优选地,安装有电器盒的风道壁上设置有开口,电器盒可拆卸地设置于开口处。

优选地,电器盒可拆卸地设置于开口处,具体为:开口处可拆卸地设置有安装板,电器盒安装在所述安装板上。

优选地,电器盒设置在排风旁通通道的顶壁,并作为排风旁通通道顶壁的一部分;或者,电器盒设置在排风旁通通道的侧壁,并作为排风旁通通道侧壁的一部分;或者,电器盒设置在排风旁通通道的底壁,并作为排风旁通通道底壁的一部分。

优选地,排风旁通通道与排风出风口之间通过风阀可选择地连通。

优选地,排风旁通通道与排风出风口之间通过隔板隔离,风阀设置在隔板上。

优选地,隔板上设置有风口,风阀转动设置在隔板的风口位置处。

优选地,风阀完全打开时,风阀的一端位于隔板上,另一端顶设在排风旁通通道的与隔板相对的侧壁上,并形成有利于排风的倾斜导风面。

优选地,隔板上设置有风口,风口边缘的隔板上设置有滑道,风阀通过滑道滑动设置在隔板的风口位置处。

优选地,风阀包括驱动装置和设置在驱动装置的驱动端的挡风板,挡风板设置在排风旁通通道与排风出风口之间的风口位置处。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换气设备,包括主换气结构、排风进风口、排风出风口、新风进风口和新风进出口,还包括排风旁通通道和电器盒,排风旁通通道与排风进风口连通,并与排风出风口可选择地连通,电器盒设置在排风旁通通道内。由于电器盒设置在排风旁通通道内,不占用整机外部空间,因此可以减小整机尺寸,有利于实现换气设备的小型化,降低了安装空间对换气设备的使用限制。

同时由于电器盒设置在排风旁通通道内,而排风旁通通道与室内排风进风口连通,使电器盒的周围工况能够与室内工况一致,可以有效防止电器盒凝露现象的产生。

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详细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将进一步明确。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换气设备的旁通风阀关闭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换气设备的旁通风阀打开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图1的换气设备的A-A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图2的换气设备的B-B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排风风机;2、新风风机;3、排风进风口;4、排风出风口;5、新风进风口;6、新风出风口;7、排风旁通通道;8、电器盒;9、风阀;10、全热交换芯体;11、隔板;12、驱动电机;13、挡风板;14、开口;15、安装板;16、侧壁。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图中的实线箭头表示排风的流动方向,虚线箭头表示新风的流动方向。

结合参见图1至图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换气设备包括主换气结构、排风进风口3、排风出风口4、新风进风口5和新风出风口6,还包括排风旁通通道7和电器盒8,排风旁通通道7与排风进风口3连通,并与排风出风口4可选择地连通,电器盒8设置在排风旁通通道7内,并在排风旁通通道7与排风出风口4连通时,位于排风流动路径上。

由于电器盒8设置在排风旁通通道7内,因此可以使电器盒8位于机组内,减小电器盒8外置时所占用的机组尺寸,降低了整机尺寸,有利于实现换气设备的小型化。同时由于电器盒8设置在排风旁通通道7内,且排风旁通通道7与排风进风口3连通,并与排风出风口4选择性连通,因此可以使电器盒8的周围工况能够始终与排风进风口3处工况一致,也即与室内温度一致,因此可以有效防止电器盒凝露现象的产生。

排风旁通通道7与排风出风口4之间通过风阀9可选择地连通,可以通过控制风阀9在排风旁通通道7与排风出风口4之间的开口处的状态来控制排风是否经由排风旁通通道7排出,控制更加方便。风阀9的控制可以通过人工控制,也可以通过控制器等电气元件实现电气自动化控制。

主换气结构包括全热交换芯体10,排风旁通通道7关闭时,排风进风口3、主换气结构和排风出风口4形成排风主通道,新风进风口5、主换气结构和新风出风口6形成新风主通道,排风和新风在全热交换芯体10处进行换热。此时风阀9关闭,排风无法经由排风旁通通道7然后经由排风出风口4排出,因此排风会直接经主换气结构并在全热交换芯体10处与新风进行充分换热,之后直接经由排风出风口4排出。由于排风和新风在全热交换芯体10处进行充分换热,因此可以将排风的热量充分传递至新风,改善新风的温度和湿度,使得新风能够更加适应用户需要,提高换气设备的舒适度。

排风旁通通道7与排风出风口4之间通过隔板11隔离,风阀9设置在隔板11上。隔板11可以方便地实现排风旁通通道7与排风出风口4之间的隔离,结构简单,成本较低,隔离效果好,而且可以提供一定的强度支撑,增强整机的结构强度。隔板11靠近排风进风口3的一侧设置有连通孔,使得排风旁通通道7能够始终与排风进风口3保持连通,从而使得位于排风旁通通道7内的电器盒8的周围工况能够始终与室内工况一致,防止电器盒8产生凝露现象。

在本实施例中,隔板11上设置有风口,风阀9设置在隔板11的风口位置处。当风阀9打开时,排风可以顺利地流动至排风旁通通道7内,然后从风口处流动至排风出风口4处排出室外。

优选地,风阀9转动设置在隔板11的风口位置处。风阀9完全打开时,风阀9的一端位于隔板11上,另一端顶设在排风旁通通道7的与风阀9所在侧相对一侧的侧壁16上(与隔板11相对的侧壁),从而形成向排风旁通通道7倾斜的倾斜导风面,有利于排风。倾斜导风面可以对排风的流动形成导向作用,使得风阀9完全打开时,可以将进入到排风旁通通道7内的排风顺利地导向至排风出风口4处,并减少涡旋和紊流的产生,提高气体的流动效率。

优选地,风阀9包括驱动装置和设置在驱动装置的驱动端的挡风板13,挡风板13设置在排风旁通通道7与排风出风口4之间的风口位置处。驱动装置优选为驱动电机12。通过驱动电机可以方便地对挡风板13进行控制,实现挡风板13打开或者关闭风口的动作。此处的驱动装置也可以为设置在挡风板13背对风口一侧的伸缩缸、推杆等伸缩结构,通过伸缩缸或者推杆的伸缩来实现挡风板13对风口的开闭。

在图中未示出的一个实施例中,隔板11上设置有风口,风阀9转动设置在隔板11的风口位置处。在隔板11上的风口边缘处可以设置滑道如滑槽,风阀9上可以设置与滑槽滑动配合的滑轨,从而方便地对风阀9的位置进行调节,实现风口的开闭。

优选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换气设备还包括排风风机1和新风风机2,所述排风风机1对应所述排风出风口4,所述新风风机2对应所述新风出风口6。

具体地,电器盒8安装在排风旁通风道7的至少一个风道壁上。优选地,安装有电器盒8的风道壁上设置有开口14,所述电器盒8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开口14处。

优选地,电器盒8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开口14处,具体为:所述开口14处可拆卸地设置有安装板15,所述电器盒8安装在所述安装板15上。

优选地,电器盒作为排风旁通通道7的顶壁的一部分,便于电器盒8在排风旁通通道7内的安装设置,而且电器盒设置在排风旁通通道7的顶部,也可以尽量减少电器盒8对排风在排风旁通通道7内流动的阻碍,保证排风在排风旁通通道7内的流动效率。如图2所示,当风阀9开启时,排风旁通通道中排风气路沿实线路径流通过排风旁通通道7,从风阀9处由排风风机1送出室内;新风沿图2中虚线路径通过全热交换芯体10进入室内;此时电器盒8下方有排风气流通过,工况与排风进风口3处工况相同。优选地,电器盒8内有接线孔与室内连通,所以电器盒8内外工况相同且与室内工况相同,防止了电器盒8产生凝露的情况。

优选地,在换气设备的排风旁通通道7的顶壁上还可以设置开口14,在开口处可拆卸地设置安装板15,该安装板15可以通过卡接或者螺栓连接等方式可拆卸地连接在排风旁通通道7的顶壁开口14处,一方面可以方便实现电器盒8的安装和拆卸,另一方面也可以单独加强此部分结构的厚度,防止由于电器盒8的重力影响而导致该处的顶壁发生变形,提高排风旁通通道7的顶壁的结构强度,此外也有利于排风气流从电器盒8下方通过。

电器盒8也可以设置在排风旁通通道7的侧壁,并作为所述排风旁通通道7侧壁的一部分;或者,电器盒8也可以设置在排风旁通通道7的底壁,并作为排风旁通通道7底壁的一部分。

参见图1和图3所示,当风阀关闭时,排风旁通通道7内无气流通过,新风沿图1中虚线箭头路径进入室内,排风沿实线箭头路径排出室外,新风与排风在全热交换芯体10处进行温湿度交换,此时电器盒8与排风进风口3相连通,电器盒8的周围工况与排风进风口处工况相同,电器盒8内有接线孔与室内连通,所以电器盒8内外工况相同且与室内工况相同,所以防止了电器盒8产生凝露的情况。

如图2和图4所示,当风阀9开启时,排风旁通通道7中排风气路沿实线箭头路径流通,经过排风旁通通道7,从风阀9处由排风风机1送出室外,新风沿图2中虚线箭头路径通过全热交换芯体10进入室内;此时电器盒8下方有排风气流通过,电器盒8周围工况与排风进风口3处工况相同,电器盒内有接线孔与室内连通,所以电器盒内外工况相同且与室内工况相同,防止了电器盒产生凝露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的换气设备优化了电器盒8的放置位置,提高机组内部的空间利用效率;进一步地,保证了电器盒置于机内时周围环境工况与室内工况相同,防止了凝露的产生。综上所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在不冲突的前提下,上述各有利方式可以自由地组合、叠加。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