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即热式暖气机的发热管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12076阅读:329来源:国知局
一种应用于即热式暖气机的发热管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即热式暖风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即热式暖气机的发热管结构。



背景技术:

对于电动汽车暖气机、液体加热暖气机而言,为实现短时间快速提供暖气,现有的电动汽车暖气机、液体加热暖气机一般采用即热式加热方式。

其中,对于现有的电动汽车暖气机、液体加热暖气机的发热结构而言,由于本身结构设计所存在的缺陷,普遍存在加热效率低、体积大、安装不方便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应用于即热式暖气机的发热管结构,该应用于即热式暖气机的发热管结构设计新颖、加热效率高、体积小、安装方便。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应用于即热式暖气机的发热管结构,包括有呈“U”形状的厚膜发热管体,厚膜发热管体包括有分别呈竖向布置的进液发热管、出液发热管,进液发热管位于出液发热管的左端侧且进液发热管、出液发热管平行间隔布置,进液发热管的下端部与出液发热管的下端部之间装设有呈水平横向布置的中间发热管,中间发热管的左端部与进液发热管的下端部之间装设有呈“L”形状的左侧管接头,进液发热管的下端部、中间发热管的左端部分别嵌插于左侧管接头内且进液发热管、中间发热管通过左侧管接头实现连通,中间发热管的右端部与出液发热管的下端部之间装设有呈“L”形状的右侧管接头,出液发热管的下端部、中间发热管的右端部分别嵌插于右侧管接头内且出液发热管、中间发热管通过右侧管接头实现连通;

进液发热管的外圆周面于左侧管接头的上端侧印刷有厚膜电阻浆料层,中间发热管的外圆周于左侧管接头与右侧管接头之间印刷有厚膜电阻浆料层,出液管接头的外圆周面于右侧管接头的上端侧印刷有厚膜电阻浆料层。

其中,所述进液发热管、所述出液发热管以及所述中间发热管分别为不锈钢管。

其中,所述进液发热管、所述出液发热管以及所述中间发热管的壁厚分别为0.8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即热式暖气机的发热管结构,其包括呈“U”形状的厚膜发热管体,厚膜发热管体包括进液发热管、出液发热管、中间发热管,进、出液发热管分别呈竖向布置,中间发热管位于进、出液发热管之间,进液发热管的下端部通过左侧管接头与中间发热管的左端部连接,出液发热管的下端部通过右侧管接头与中间发热管的右端部连接;进液发热管的外圆周面于左侧管接头的上端侧印刷有厚膜电阻浆料层,中间发热管的外圆周于左侧管接头与右侧管接头之间印刷有厚膜电阻浆料层,出液管接头的外圆周面于右侧管接头的上端侧印刷有厚膜电阻浆料层。通过上述结构设计,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设计新颖、加热效率高、体积小、安装方便的优点。

附图说明

下面利用附图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说明,但是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示意图。

在图1和图2中包括有:

1——厚膜发热管体 21——进液发热管

22——出液发热管 23——中间发热管

24——左侧管接头 25——右侧管接头

3——厚膜电阻浆料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应用于即热式暖气机的发热管结构,包括有呈“U”形状的厚膜发热管体1,厚膜发热管体1包括有分别呈竖向布置的进液发热管21、出液发热管22,进液发热管21位于出液发热管22的左端侧且进液发热管21、出液发热管22平行间隔布置,进液发热管21的下端部与出液发热管22的下端部之间装设有呈水平横向布置的中间发热管23,中间发热管23的左端部与进液发热管21的下端部之间装设有呈“L”形状的左侧管接头24,进液发热管21的下端部、中间发热管23的左端部分别嵌插于左侧管接头24内且进液发热管21、中间发热管23通过左侧管接头24实现连通,中间发热管23的右端部与出液发热管22的下端部之间装设有呈“L”形状的右侧管接头25,出液发热管22的下端部、中间发热管23的右端部分别嵌插于右侧管接头25内且出液发热管22、中间发热管23通过右侧管接头25实现连通。

进一步的,进液发热管21的外圆周面于左侧管接头24的上端侧印刷有厚膜电阻浆料层3,中间发热管23的外圆周于左侧管接头24与右侧管接头25之间印刷有厚膜电阻浆料层3,出液管接头的外圆周面于右侧管接头25的上端侧印刷有厚膜电阻浆料层3。

需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进液发热管21、出液发热管22以及中间发热管23可分别采用不锈钢材料制备而成,即进液发热管21、出液发热管22以及中间发热管23分别为不锈钢管;当然,上述不锈钢金属材料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即本实用新型的进液发热管21、出液发热管22以及中间发热管23还可以采用其他的金属材料制备而成。

优选的,进液发热管21、出液发热管22以及中间发热管23的壁厚分别为0.8mm。

在本实用新型工作过程中,进液发热管21、出液发热管22、中间发热管23外圆周面的厚膜电阻浆料层3通电后产生热量,加热介质经由进液发热管21的上端开口而进入至厚膜发热管体1内且最终经由出液发热管22的上端开口而流出厚膜发热管体1,在加热介质流经厚膜发热管体1的过程中,加热介质依次通过进液发热管21、左侧管接头24、中间发热管23、右侧管接头25以及出液发热管22。工作时,厚膜电阻浆料层3所产生的热量传导至进入厚膜发热管体1内的加热介质并实现对加热介质进行加热处理;对于电动汽车暖气机、液体加热暖气机而言,经本实用新型加热后的加热介质通过相应的出液管而输送至散热器,加热介质将热量传导至散热器,散热器在相应的风扇驱动作用下即可产生暖气。

需进一步指出,本实用新型的厚膜发热管体1设计成“U”形结构,该结构设计能够有效地延长加热介质的流经路径,且能够有效地减少厚膜发热管体1的占用空间。

需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加热介质可以为阻燃液体或纯净水。

综合上述情况可知,通过上述结构设计,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设计新颖、加热效率高、体积小、安装方便的优点。

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