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器与热水器一体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034526阅读:224来源:国知局
空调器与热水器一体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空调器与热水器一体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环境保护及能源的再利用被越来越多人所重视。对于房间空调器,在制冷运行时,室外侧冷凝器的温度高于室外环境温度,而向环境释放热量。此部分热量目前未被合理利用,如果能够对此部分的能源进行再利用,将会给社会、用户带来较大的经济利益。

授权公告号为CN204063403U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空调热泵热水器系统,其将空调器及热水器融为一体,实现了空调器单独制冷运行、热水器单独运行、空调器制冷及热水器一起运行的工作模式。空调器在制冷的同时通过热水器对室外余热的吸收利用,实现了节能及热能的再循环利用。但是该现有技术存在缺陷:无法根据环境温度及用户实际需求实现智能化控制。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空调器与热水器一体的控制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无法根据环境温度及用户实际需求实现智能化控制的问题。

为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器与热水器一体系统,包括:空调器室内机、空调器室外机、热水器以及处理器,所述空调器室内机包括室内换热器,所述空调器室外机包括压缩机、室外换热器及节流装置,所述压缩机、热水器、室外换热器、节流装置以及室内换热器连通构成冷媒连通回路;所述处理器用于判断室内是否有用户,还用于当室内有用户时,判断室内环境温度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阈值,还用于当所述室内环境温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时,使所述空调器制冷并利用所述空调器的冷媒对所述热水器进行加热。

优选地,所述冷媒连通回路包括第一冷媒连通回路、第二冷媒连通回路和第三冷媒连通回路,其中,所述第一冷媒连通回路为:按照冷媒流通方向依次连通的压缩机、热水器、室外换热器、节流装置、室内换热器、压缩机;所述第二冷媒连通回路为:按照冷媒流通方向依次连通的压缩机、热水器、室内换热器、节流装置、室外换热器、压缩机;所述第三冷媒连通回路为:按照冷媒流通方向依次连通的压缩机、热水器、节流装置、室外换热器、压缩机。

优选地,还包括连通于所述冷媒连通回路中的第一换向装置、第二换向装置、第三换向装置和第四换向装置,其中,所述压缩机的冷媒出口与所述热水器的冷媒入口连通,所述压缩机的冷媒出口与第二换向装置的第二冷媒口连通;所述热水器的冷媒出口与第四换向装置的第一冷媒口连通;所述室外换热器第一冷媒口与所述第四换向装置的第二冷媒口连通,所述室外换向器的第二冷媒口与所述节流装置的第一冷媒口连通;所述节流装置的第二冷媒口与第一换向装置的第一冷媒口连通;所述室内换向器的第一冷媒口与所述第一换向装置的第二冷媒口连通,所述室内换向器的第二冷媒口与所述第二换向装置的第一冷媒口连通;所述第二换向装置的第三冷媒口与第三换向装置的第一冷媒口连通,所述第三换向装置的第二冷媒口与所述第二换向装置的第一冷媒口连通;所述第四换向装置的第四冷媒口与所述第三换向装置的第三冷媒口连通,所述第四换向装置的第三冷媒口与所述第二换向装置的第三冷媒口连通。

优选地,所述第一换向装置、第二换向装置、第三换向装置均为三通阀;所述第四换向装置为四通阀。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与热水器一体控制方法、装置和系统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与热水器一体控制方法、装置和系统,在检测到室内环境温度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阈值时,使空调器制冷并利用空调器的冷媒对热水器进行加热,实现了智能化控制,相比于传统空调热泵热水器系统仅能手动控制空调制冷及制取热水的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智能控制方法、装置和系统不仅更有利于节能,而且更人性化,符合目前市场发展趋势。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与热水器一体控制方法、装置和系统,在检测到室内环境温度小于第二预设阈值时并且空调器室外机未达到化霜条件时,使空调器制热并利用空调器的冷媒对热水器进行加热,实现空调制热及热水器制取热水的智能化控制。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与热水器一体控制方法、装置和系统,在检测到空调器室外机达到化霜条件时,利用冷媒对空调器室外机上的冰霜进行化霜处理,实现了空调化霜的智能化控制。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与热水器一体控制方法、装置和系统,在检测到室内环境温度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阈值时,利用空调器的冷媒对热水器进行加热,实现了单独制取热水的智能化控制。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与热水器一体系统,能够智能化控制空调器与热水器一体装置在空调制冷同时制取热水模式、空调制热同时制取热水模式、空调化霜模式、单独制取热水模式四种模式中进行切换,达到节能、舒适和人性化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与热水器一体系统,在系统中合适位置设计放置四通阀、第一三通阀、第二三通阀及第三三通阀,实现用户不同需求的切换,实现产品不同功能的切换及实现低功耗节能。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与热水器一体系统,空调器及热水器使用同一个压缩机,同一套系统,节约了材料成本。

附图说明

通过参考附图会更加清楚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和优点,附图是示意性的而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任何限制,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空调与热水器一体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空调与热水器一体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的空调与热水器一体系统的空调器制冷并利用空调器的冷媒对热水器进行加热模式系统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的空调与热水器一体系统的空调器制热并利用空调器的冷媒对热水器进行加热模式的系统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的空调与热水器一体系统在利用所述空调器的冷媒对所述热水器进行加热模式的系统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的空调与热水器一体系统的利用冷媒对所述空调器室外机上的冰霜进行化霜处理模式系统图。

附图标记:

101-压缩机;102-热水器;103-室外换热器;104-节流装置;105-室内换热器;106-第一三通阀;107-第二三通阀;108-第三三通阀;109-四通阀;

a-压缩机的冷媒出口;b-压缩机的冷媒入口;c-热水器的冷媒入口; d-热水器的冷媒出口;e-四通阀的第一冷媒口;f-四通阀的第二冷媒口; g-四通阀的第三冷媒口;h-四通阀的第四冷媒口;i-室外换热器的第一冷媒口;j-室外换热器的第二冷媒口;k-节流装置的第一冷媒口;l-节流装置的第二冷媒口;m-第一三通阀的第一冷媒口;n-第一三通阀的第二冷媒口;o-第一三通阀的第三冷媒口;p-室内换热器的第一冷媒口;q-室内换热器的第二冷媒口;r-第二三通阀的第一冷媒口;s-第二三通阀的第二冷媒口;t-第二三通阀的第三冷媒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器与热水器102一体控制方法,如图1 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1.判断室内是否有用户。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判断室内是否有用户是通过处理器对在空调器室内机内置红外感应系统采集数据进行处理判断实现的,但用于处理器处理的数据不限于通过红外感应系统采集到的数据,还可以通过对激光扫描仪或者采用感温系统或者相机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判断来实现。当室内有用户时,执行步骤S12;当室内无用户时,执行步骤S13。

S12.判断室内环境温度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阈值。当室内环境温度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阈值时,执行步骤S14;当室内环境温度小于第一预设阈值时,执行步骤S15。

S13.利用所述空调器的冷媒对所述热水器进行加热。

S14.使空调器制冷并利用空调器的冷媒对热水器102进行加热。

S15.判断室内环境温度是否小于第二预设阈值,所述第二预设阈值小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当所述室内环境温度小于所述第二预设阈值时,执行步骤S16;当所述室内环境温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预设阈值时,执行步骤S13。

S16.判断所述空调器室外机是否达到化霜条件。若所述空调器室外机达到化霜条件时,执行步骤S17;若所述空调器室外机未达到化霜条件时,执行步骤S18。

S17.利用冷媒对所述空调器室外机上的冰霜进行化霜处理。

S18.使所述空调器制热并利用所述空调器的冷媒对所述热水器102进行加热。

通过上述控制步骤,能够根据对室内环境的监控实现空调器与热水器一体化设备在利用所述空调器的冷媒对所述热水器进行加热、使空调器制冷并利用空调器的冷媒对热水器102进行加热、利用冷媒对所述空调器室外机上的冰霜进行化霜处理、使所述空调器制热并利用所述空调器的冷媒对所述热水器102进行加热四种模式中进行切换,实现了智能化控制,达到节能、舒适和人性化的目的。

实施例二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器与热水器102一体控制方法,如图2 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21.判断室内是否有用户。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判断室内是否有用户是通过处理器对在空调器室内机内置红外感应系统采集数据进行处理判断实现的,但用于处理器处理的数据不限于通过红外感应系统采集到的数据,还可以通过对激光扫描仪或者采用感温系统或者相机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判断来实现。当室内有用户时,执行步骤S22;当室内无用户时,执行步骤S23。

S22.判断是否接收到所述遥控器的设定信号。当接收到所述遥控器的设定信号时,执行步骤S24;当未接收到所述遥控器的设定信号时,执行步骤S25。

S23.利用所述空调器的冷媒对所述热水器进行加热。

S24.判断室内环境温度是否大于或等于所述用户通过遥控器设定的设定值。当室内环境温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用户通过遥控器设定的设定值时,执行步骤26;当室内环境温度小于所述用户通过遥控器设定的设定值时,执行步骤27。

S25.判断室内环境温度是否大于或等于所述预先设定的固定值。当室内环境温度大于或等于所述预先设定的固定值时,执行步骤26;当室内环境温度小于所述预先设定的固定值时,执行步骤27。

S26.使空调器制冷并利用空调器的冷媒对热水器进行加热。

S27.判断所述室内环境温度是否小于第二预设阈值。当室内环境温度小于第二预设阈值时,执行步骤S28;当室内环境温度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阈值时,执行步骤S23;

S28.判断所述空调器室外机是否达到化霜条件。若空调器室外机达到化霜条件时,执行步骤S29;若空调器室外机未达到化霜条件时,执行步骤 S30。

S29.利用冷媒对所述空调器室外机上的冰霜进行化霜处理。

S30.使所述空调器制热并利用所述空调器的冷媒对所述热水器进行加热。

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预先设定的固定值为16℃-27℃,优选为16℃;所述第二预设阈值小于所述预先设定的固定值,所述第二预设阈值为5℃-15℃,优选为10℃。

通过上述控制步骤,能够根据对室内环境和遥控器的设定温度的监控实现空调器与热水器一体化设备在利用所述空调器的冷媒对所述热水器进行加热、使空调器制冷并利用空调器的冷媒对热水器102进行加热、利用冷媒对所述空调器室外机上的冰霜进行化霜处理、使所述空调器制热并利用所述空调器的冷媒对所述热水器102进行加热四种模式中进行切换,实现了智能化控制,达到节能、舒适和人性化的目的。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步骤S26还包括:

S261.使所述空调器室外机的压缩机101压缩后的冷媒进入所述热水器 102的水箱盘管。

S262.使冷媒在所述水箱盘管内释放热量对所述热水器102进行加热并经过所述水箱盘管进入室外换热器103。

S263.使经过所述室外换热器103后的冷媒进入室内换热器105,并在所述室内换热器105与空气换热蒸发实现制冷。

S264.使经过所述室内换热器105的冷媒回到压缩机101并返回至所述使空调器室外机的压缩机101压缩后的冷媒进入热水器102的水箱盘管。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使所述空调器制热并利用所述空调器的冷媒对所述热水器进行加热步骤包括:

使空调器制热并利用空调器的冷媒对热水器102进行加热第一预定时间;

判断热水器102中的水是否达到第一预定温度或室内环境温度是否达到第二预定温度;

当未达到时,使热水器102的加热装置工作。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步骤S30包括:

S301.使所述空调器室外机的压缩机101压缩后的冷媒进入水箱盘管。

S302.使冷媒在所述水箱盘管内释放热量对所述热水器102水箱中的水进行加热并经过所述水箱盘管进入室内换热器105。

S303.使冷媒在所述室内换热器105内释放热量实现制热。

S304.使经过所述室内换热器105的冷媒进入室外换热器103,在所述室外换热器103内与室外空气换热蒸发。

S305.使经过所述室外换热器103的冷媒回到压缩机101并返回至所述使空调器室外机的压缩机101压缩后的冷媒进入水箱盘管。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步骤S29包括:

S291.使所述空调器室外机的压缩机101压缩后的冷媒进入水箱盘管。

S292.使冷媒经过水箱盘管后进入室外换热器103并在室外换热器103 内释放热量,并利用该热量对空调室外机上的冰霜进行化霜处理。

S293.经过所述室外换热器103的冷媒经过节流装置104后进入室内换热器105。

S294.使冷媒通过所述室内换热器105后回到压缩机101,并返回至所述使空调器室外机的压缩机101压缩后的冷媒进入水箱盘管。

在所述利用冷媒对空调器室外机上的冰霜进行化霜处理的过程中,使空调器室内机的送风系统处于非工作状态,并使空调器室外机的送风系统处于工作状态。

实施例三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器与热水器102一体控制装置,该装置包括:

第一判断单元,用于判断室内是否有用户。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判断单元是通过红外感应系统数据来实现的,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采用红外感应系统,还可以采用激光扫描仪或者采用感温系统或者相机来判断室内是否有用户。

第二判断单元,用于当室内有用户时,判断室内环境温度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阈值。所述第一预设阈值是预先设定的固定值或是用户通过遥控器设定的设定值。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判断单元包括:第一子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是否接受到所述遥控器的设定信号;第二子判断单元,用于当未接受到所述遥控器的设定信号时,判断室内环境温度是否大于或等于所述预先设定的固定值;第三子判断单元,用于当接受到所述遥控器的设定信号时,判断室内环境温度是否大于或等于所述用户通过遥控器设定的设定值。

第一执行单元,用于当所述室内环境温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时,使所述空调器制冷并利用所述空调器的冷媒对所述热水器102进行加热。

第三判断单元,用于当所述室内环境温度小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时,判断所述室内环境温度是否小于第二预设阈值,所述第二预设阈值小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

第四判断单元,用于当所述室内环境温度小于所述第二预设阈值时,判断所述空调器室外机是否达到化霜条件。

第二执行单元,用于在所述空调器室外机未达到化霜条件时,使所述空调器制热并利用所述空调器的冷媒对所述热水器102进行加热。

第四执行单元,用于当所述室内环境温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预设阈值时,利用所述空调器的冷媒对所述热水器102进行加热。

第五执行单元,用于当室内没有用户时,利用所述空调器的冷媒对所述热水器102进行加热。

通过上述各个单元,能够根据对室内环境和遥控器的设定温度的监控实现空调器与热水器一体化设备在利用所述空调器的冷媒对所述热水器进行加热、使空调器制冷并利用空调器的冷媒对热水器102进行加热、利用冷媒对所述空调器室外机上的冰霜进行化霜处理、使所述空调器制热并利用所述空调器的冷媒对所述热水器102进行加热四种模式中进行切换,实现了智能化控制,达到节能、舒适和人性化的目的。

实施例四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空调器与热水器102一体控制系统,该控制系统包括空调器室内机、空调器室外机、热水器102以及处理器,所述空调器室内机包括室内换热器105,所述空调器室外机包括压缩机101、室外换热器103及节流装置104,所述压缩机101、热水器102、室外换热器103、节流装置104以及室内换热器105连通构成冷媒连通回路。

其中,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与热水器102一体系统的空调器制冷并利用空调器的冷媒对热水器102进行加热模式系统图。

在处理器检测到室内有用户,并且室内环境温度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阈值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与热水器102一体系统切换至空调器制冷并利用空调器的冷媒对热水器102进行加热模式运行。此模式下自动控制室内机送风系统、室外机送风系统运转,四通阀109不换向运行以及自动调节第一三通阀106、第二三通阀107、第三三通阀108内部冷媒的流向。

图3中的压缩机101、热水器102、室外换热器103、节流装置104、室内换热器105、压缩机101按照冷媒流通方向依次连通构成了第一冷媒连通回路。

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冷媒连通回路为:压缩机101的冷媒出口a与热水器102的冷媒入口c连通,热水器102的冷媒出口d与作为第四换向装置的四通阀109的第一冷媒口e连通,四通阀109的与其第一冷媒口e相对设置且连通的第二冷媒口f与室外换热器103的第一冷媒口f连通,室外换热器103的第二冷媒口j与节流装置104的第一冷媒口k连通,节流装置104的第二冷媒口l与作为第一换向装置的第一三通阀106的第一冷媒口m连通,第一三通阀106的第二冷媒口n与室内换热器105的第一冷媒口p连通,室内换热器105的第二冷媒口q与作为第二换向装置的第二三通阀107的第一冷媒口r连通,作为第二换向装置的第二三通阀107的第二冷媒口s与压缩机101的冷媒入口b连通。

该模式下冷媒流向为:压缩机101—高压管—水箱内盘管—高压管—四通阀109—室外换热器103—节流装置104—低压管—第一三通阀106—低压管—室内换热器105—低压管—第二三通阀107—低压管—压缩机101。

上述空调与热水器102一体系统在空调器制冷并利用空调器的冷媒对热水器102进行加热模式的工作原理是:

通过压缩机101压缩后的高温高压冷媒进入热水器102,此时热水器 102水箱内盘管为一级冷凝器,室外换热器103为二级冷凝器,冷媒在水箱盘管内及室外换热器103内释放热量实现冷凝及过冷一级冷凝器释放的热量加热冷却水,冷却水达到一定的温度后可利用其中的热水进行沐浴,实现热水器102的功能,经过室外换热器103后冷媒经过节流装置104进入室内换热器105,在室内换热器105与空气换热蒸发,对室内起到制冷的功能。

在此工作模式下,室外换热侧通过冷媒在水箱盘管内与水箱中的水进行换热水冷换热,再通过室外换热器103的风扇进行换热风冷换热,使空调器释放于空气中的热能用于加热热水器102水箱中的水,达到能源循环利用的目的。同时,由于室外换热侧先采用水冷再采用风冷的换热方式,使得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与热水器102一体控制系统的换热效果优于普通空调器的风冷效果,提高了空调器的能效。

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与热水器102一体系统在空调器制热并利用空调器的冷媒对热水器102进行加热模式下的系统图。

在处理器检测到室内有用户,以及室内环境温度小于第二预设阈值时,并且未达到化霜条件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与热水器102一体系统切换至空调器制热并利用空调器的冷媒对热水器102进行加热模式运行。此模式下自动控制室内机送风系统、室外机送风系统运转,四通阀109换向运行以及自动调节第一三通阀106、第二三通阀107、第三三通阀108内部冷媒的流向。

如图4所示,图中的压缩机101、热水器102、室外换热器103、节流装置104、室内换热器105、压缩机101按照冷媒流通方向依次连通构成了第二冷媒连通回路。

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二冷媒连通回路为:压缩机101的冷媒出口a与热水器102的冷媒入口c连通,热水器102的冷媒出口d与作为第四换向装置的四通阀109的第一冷媒口e连通,四通阀109的与其第一冷媒口e相邻设置且连通的第四冷媒口h与作为第三换向装置的第三三通阀108的第三冷媒口w连通,作为第三换向装置的第三三通阀108的第二冷媒口u与室内换热器105的第二冷媒口q连通,室内换热器105的第一冷媒口p与作为第一换向装置的第一三通阀106的第二冷媒口n连通,第一三通阀106的第一冷媒口m与节流装置104的第二冷媒口l连通,节流装置104的第一冷媒口k与室外换热器103的第二冷媒口j连通,室外换热器103的第一冷媒口f与四通阀109的第二冷媒口f连通,四通阀109 的第三冷媒口g与作为第二换向装置的第二三通阀107的第三冷媒口t连通,第二三通阀107的第二冷媒口s与压缩机101的冷媒入口b连通。

该模式下冷媒流向为:压缩机101—高压管—水箱内盘管—高压管—四通阀109—高压管—第三三通阀108—高压管—室内换热器105—第一三通阀106—节流装置104—低压管—室外换热器103—低压管—第二三通阀 107—低压管—压缩机101。

上述空调与热水器102一体系统在空调器制热并利用空调器的冷媒对热水器102进行加热模式的工作原理是:

此时热水器102的水箱内换热盘管和室内换热器105作为冷凝器,冷媒在水箱盘管和室内蒸发器内释放热量实现冷凝及液化,室外换热器103 为蒸发器,通过节流后的冷媒进过室外换热器103与室外空气侧换热蒸发,后通过四通阀109及低压管回到压缩机101。

在该模式下,循环加热冷却水至一定的温度可使用,如果在第一预定时间内水箱中的水没有达到第一预定温度,或者室内环境温度没有达到第二预定温度,则开启作为热水器102的加热装置的电加热管,辅助提高热水温度,增强内机换热效果。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预定时间为1 小时,第一预定温度为60摄氏度。若水温在1小时内达不到60摄氏度,开启电加热管。当水温达到60摄氏度后,电加热管自动关闭。

图5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与热水器102一体系统在利用所述空调器的冷媒对所述热水器102进行加热模式下的系统图。

在处理器检测到室内有用户,且室内环境温度小于第一预设阈值且大于或者第二预设阈值时,或者处理器检测到室内没有用户时,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与热水器102一体系统切换至利用所述空调器的冷媒对所述热水器102进行加热模式运行。此模式下自动控制室内送风系统不运转,四通阀109换向运行以及自动调节第一三通阀106、第二三通阀107、第三三通阀108内部冷媒的流向。如果水温在1小时内达不到 60摄氏度,电加热管自动开启。当水温达到60摄氏度后,电加热管自动关闭。

图5中的压缩机101、热水器102、室外换热器103、节流装置104、室内换热器105、压缩机101按照冷媒流通方向依次连通构成了第三冷媒连通回路。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三冷媒连通回路为:压缩机101 的冷媒出口a与热水器102的冷媒入口c连通,热水器102的冷媒出口d 与作为第四换向装置的四通阀109的第一冷媒口e连通,四通阀109的与其第一冷媒口e相邻设置且连通的第四冷媒口h与作为第三换向装置的第三三通阀108的第三冷媒口w连通,

第三三通阀108的第一冷媒口v与第一三通阀106的第三冷媒口o连通,第一三通阀106的第一冷媒口m与节流装置104的第二冷媒口l连通,节流装置104的第一冷媒口k与室外换热器103的第二冷媒口j连通,室外换热器103的第一冷媒口i与四通阀109的第二冷媒口f连通,四通阀 109的第三冷媒口g与第二三通阀107的第三冷媒口t连通,第二三通阀 107的第二冷媒口s与压缩机101的冷媒入口b连通。

上述模式系统冷媒流向为:压缩机101—高压管—水箱内盘管—高压管—四通阀109—高压管—第三三通阀108—高压管—第一三通阀106—节流装置104—低压管—室外换热器103—低压管—第二三通阀107—低压管—压缩机101。

上述模式系统的工作原理是:此时水箱内换热盘管为唯一的冷凝器,冷媒在水箱盘管内释放热量实现冷凝及液化,室外换热器103为蒸发器,通过节流后的冷媒进过室外换热器103与室外空气侧换热蒸发,后通过四通阀109及低压管回到压缩机101。循环加热冷却水至一定的温度可使用。

图6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与热水器102一体系统的利用冷媒对所述空调器室外机上的冰霜进行化霜处理模式系统图。

在处理器检测到室内有用户,室内环境温度小于第二预设阈值,并且整机系统进入化霜条件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与热水器102一体系统切换至利用冷媒对所述空调器室外机上的冰霜进行化霜处理模式运行。此模式下自动控制室内机送风系统不运转、室外机送风系统运转,四通阀 109不换向运行以及自动调节第一三通阀106、第二三通阀107及第三三通阀108内部冷媒的流向,同时开启电加热管。

图6中的压缩机101、热水器102、室外换热器103、节流装置104、室内换热器105、压缩机101按照冷媒流通方向依次连通构成了第一冷媒连通回路。

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冷媒连通回路为:压缩机101的冷媒出口a与热水器102的冷媒入口c连通,热水器102的冷媒出口d与作为第四换向装置的四通阀109的第一冷媒口e连通,四通阀109的与其第一冷媒口e相对设置且连通的第二冷媒口f与室外换热器103的第一冷媒口f连通,室外换热器103的第二冷媒口j与节流装置104的第一冷媒口k连通,节流装置104的第二冷媒口l与作为第一换向装置的第一三通阀106的第一冷媒口m连通,第一三通阀106的第二冷媒口n与室内换热器105的第一冷媒口p连通,室内换热器105的第二冷媒口q与作为第二换向装置的第二三通阀107的第一冷媒口r连通,作为第二换向装置的第二三通阀107的第二冷媒口s与压缩机101的冷媒入口b连通。

该模式下冷媒流向为:压缩机101—高压管—水箱内盘管—高压管—四通阀109—室外换热器103—节流装置104—低压管—第一三通阀106—低压管—室内换热器105—低压管—第二三通阀107—低压管—压缩机101。

此时如果水箱中的温度低于一定的值,启动电加热管,提高冷媒的温度,采用高温冷媒对冷凝器上的冰霜进行化霜处理。冷媒在经过室内换热器105时,为了避免用户舒适性受到影响,此时内机的风机不运转。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还应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实用新型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实用新型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实用新型是参照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虽然结合附图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作出各种修改和变型,这样的修改和变型均落入由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