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采用新型涡轮散热的电磁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57236阅读:2056来源:国知局
一种采用新型涡轮散热的电磁炉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磁炉,特别是一种采用新型涡轮散热的电磁炉。



背景技术:

电磁炉的原理是利用交变电流通过发热盘(即线圈)产生方向不断改变的交变磁场,处于交变磁场中的导体的内部将会出现涡旋电流,涡旋电场推动导体中载流子运动,通过涡旋电流的焦耳热效应使导体升温,从而实现加热,发热盘在交变电流作用下发热量大,同时电路板上需要产生交变电流也需要用到功率管、整流桥等发热量较大的电子元件,若不及时散热,则会影响电磁炉的整体工作性能并缩短使用的寿命,目前,常见的散热方式是利用底部吸风侧面排风的散热结构,对发热盘及电路板进行散热,但是其散热效果不理想,缩短了电子元件、发热盘的效率及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采用新型涡轮散热的电磁炉。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采用新型涡轮散热的电磁炉,包括电磁炉本体,所述电磁炉本体包括底壳、面板、风机、发热盘和电路组件,所述底壳和面板围闭形成电磁炉内腔,所述底壳上设置有风机外壳,所述风机为一涡轮风机,所述风机包括安装在风机外壳内的涡轮叶片组件,所述底壳上设置有风道隔板,所述风道隔板将电磁炉内腔分隔形成用于安装发热盘和电路组件的发热腔及用于进风的进风道,所述风机外壳上侧面开设有与发热腔对接的风机出风口,所述外壳的上侧与面板之间或下侧与底壳底部之间存在一间隔,该间隔形成与进风道连通的风机进风缺口,所述底壳与发热腔对应的侧面设置有排风口,所述底壳与进风道对应的侧面设置有进风口,外部冷空气能够依次通过进风口、进风道、风机进风缺口、涡轮叶片组件、风机出风口进入发热腔,换热后空气从排风口排出。

所述外壳下侧贴紧底壳,所述外壳的上侧与面板之间存在间隔。

所述涡轮叶片组件转动设置在一叶片支架上,所述叶片支架固定于风机外壳上侧,所述叶片支架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涡轮叶片组件转动的驱动电机。

所述涡轮叶片组件包括一若干环形设置并呈辐射状分布的叶片,所述叶片靠近涡轮叶片组件轴心的部分为吸风叶片部,所述叶片靠近涡轮叶片组件边缘的部分为排风叶片部,其中,所述吸风叶片部的延伸方向偏离涡轮叶片组件的径向,所述排风叶片部的延伸方向与涡轮叶片组件的径向相同。

所述涡轮叶片组件还包括一转座,所述叶片环形设置在转座上,且转座的中心至边缘为高度逐渐减少的斜面或曲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一种采用新型涡轮散热的电磁炉,包括电磁炉本体,所述电磁炉本体包括底壳、面板、风机、发热盘和电路组件,所述底壳和面板围闭形成电磁炉内腔,所述底壳上设置有风机外壳,所述风机为一涡轮风机,所述风机包括安装在风机外壳内的涡轮叶片组件,所述底壳上设置有风道隔板,所述风道隔板将电磁炉内腔分隔形成用于安装发热盘和电路组件的发热腔及用于进风的进风道,所述风机外壳上侧面开设有与发热腔对接的风机出风口,所述外壳的上侧与面板之间或下侧与底壳底部之间存在一间隔,该间隔形成与进风道连通的风机进风缺口,所述底壳与发热腔对应的侧面设置有排风口,所述底壳与进风道对应的侧面设置有进风口,外部冷空气能够依次通过进风口、进风道、风机进风缺口、涡轮叶片组件、风机出风口进入发热腔,换热后空气从排风口排出,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涡轮风机,形成侧面吸风、排风结构,取消传统的底部进风口,使得进风口高于传统的底部进风口,使得地面、桌面上的水、油及粉尘不易被吸入电磁炉内,防水、防油、防尘,延长风机、发热盘和电路组件的使用寿命,并保证散热的效果,且本实用新型采用涡轮风机,转速低并可获得较大风量,有效降低风机的噪音。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风道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图2的分解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涡轮叶片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4,图1至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一种采用新型涡轮散热的电磁炉,包括电磁炉本体,所述电磁炉本体包括底壳1、面板2、风机3、发热盘4和电路组件5,所述底壳1和面板2围闭形成电磁炉内腔,所述底壳1上设置有风机外壳31,所述风机3为一涡轮风机,所述风机3包括安装在风机外壳31内的涡轮叶片组件32,所述底壳1上设置有风道隔板11,所述风道隔板11将电磁炉内腔分隔形成用于安装发热盘4和电路组件5的发热腔12及用于进风的进风道10,所述风机外壳31上侧面开设有与发热腔12对接的风机出风口311,所述外壳31的上侧与面板2之间或下侧与底壳1底部之间存在一间隔,该间隔形成与进风道10连通的风机进风缺口,所述底壳1与发热腔12对应的侧面设置有排风口15,所述底壳1与进风道10对应的侧面设置有进风口14,外部冷空气能够依次通过进风口14、进风道10、风机进风缺口、涡轮叶片组件32、风机出风口311进入发热腔12,换热后空气从排风口15排出,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涡轮风机,形成侧面吸风、排风结构,取消传统的底部进风口,使得进风口高于传统的底部进风口,使得地面、桌面上的水、油及粉尘不易被吸入电磁炉内,防水、防油、防尘,延长风机、发热盘和电路组件的使用寿命,并保证散热的效果,且本实用新型采用涡轮风机,转速低并可获得较大风量,有效降低风机的噪音。

优选的,如图所示,所述外壳31下侧贴紧底壳1,所述外壳31的上侧与面板2之间存在间隔,使得风机进风缺口位于风机外壳31上部。

如图所示,所述涡轮叶片组件32转动设置在一叶片支架33上,所述叶片支架33固定于风机外壳31上侧,所述叶片支架33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涡轮叶片组件32转动的驱动电机,在叶片支架33上侧配置有与风机出风口311对应的挡板331,以方便风机从发热腔12吸气,防止风道短路。

优选的,所述涡轮叶片组件32包括一若干环形设置并呈辐射状分布的叶片,所述叶片靠近涡轮叶片组件32轴心的部分为吸风叶片部341,所述叶片靠近涡轮叶片组件32边缘的部分为排风叶片部342,其中,所述吸风叶片部341的延伸方向偏离涡轮叶片组件32的径向,并所有的叶片的吸风叶片部341同向偏离,有利于提高吸风量,并可减少叶片切割空气时的声音,有利于降低噪声,所述排风叶片部342的延伸方向与涡轮叶片组件32的径向相同,提高排风的流畅度,提高排风的速度,提高风机流量,并减少排风时的噪声。

优选的,所述涡轮叶片组件32还包括一转座35,所述叶片环形设置在转座35上,且转座35的中心至边缘为高度逐渐减少的斜面或曲面,有利于引导气流向涡轮叶片组件32边缘排出,提高风机的效率。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进行了具体说明,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与上述实施方式不同的形式,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发明精神的前提下所作的等同的变换或相应的改动,都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