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翅管式结构的相变蓄热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47081阅读:60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相变换热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翅管式结构的相变蓄热换热器。



背景技术:

由于在许多能源利用系统中存在着供能和耗能之间的不协调,造成能量利用的不合理,导致大量能量白白浪费, 因此相变蓄热技术便应运而生。相变蓄热技术利用相变材料 PCM ( Phase Change Materials) 发生相变时能量的吸收与释放来储存和释放能量,可以有效缓解能量供求双方在时间、地点、强度上的不匹配,是合理利用能源及减轻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也是广义热能系统优化运行的重要手段,相变蓄热技术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用电需求的不断增加,用电高峰不断创出新高,而在用电低谷时,难以进行有效的运用,这不符合国家的用电政策,因此,如何降低昼夜用电峰谷差值,即将用电低谷时的电能有效存储起来,以便在用电高峰时使用,对于响应国家政策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而相变蓄热换热器可以解决这一问题,但是,目前的相变蓄热器一般是应用于太阳能中,这样的相变蓄热器的蓄热与换热效果不佳,能量损失较大,不能满足这一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翅管式结构的相变蓄热换热器,目的是实现高效对电能的存储于转换,可以很好的将电能转换为相变蓄热能,并将蓄热能再转换为热能使用,转换效率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翅管式结构的相变蓄热换热器,其包括筒体、端盖和铜加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筒体的中心设置有铜加热管,所述的铜加热管内设置有电加热丝,所述的铜加热管的外圆周壁上设置有多组弧形铜管翅片,所述的筒体内还设置有多个靠近筒体内壁圆周阵列布置的介质换热管,所述的介质换热管上设置有多组弧形换热管翅片,所述的筒体的两端设置有端盖,所述的端盖内设置有端盖流道,所述的端盖流道与各个所述的介质主流管连通,所述的端盖的外端设置有与所述的端盖流道连通的介质主流管,所述的介质主流管上连通设置有介质支流管一和介质支流管二,所述的筒体内填充设置有相变材料。

进一步,作为优选,所述的介质支流管一上设置有电磁阀一,所述的介质支流管二上设置有电磁阀二。

进一步,作为优选,所述筒体上设置有供所述的电加热丝的电源线伸出的孔。

进一步,作为优选,每组所述的弧形铜管翅片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弧形铜管翅片,且每个弧形铜管翅片的横截面形状为半个椭圆形,每组弧形换热管翅片的结构与弧形铜管翅片的结构相同。

进一步,作为优选,所述的端盖上的端盖流道与介质换热管之间采用密封圈连接设置。

进一步,作为优选,所述的筒体与相变材料之间还设置有保温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采用组装结构,将端盖、筒体和介质换热管进行组装起来,便于维修、清洗与组装,而且,设置弧形铜管翅片,增加了接触面积,很好的提高了换热效果,而电加热丝置于中心位置,能量损失小,换热效率高,同时,设置介质支流管一、介质支流管二以及电磁阀一和电磁阀二,这样可以根据需要将相变蓄热转换为介质热,供取暖用,而且,还可以将介质热转变为相变热,提高了功能性,本实用新型热能转换效率高,零部件便于更换,使用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在图中:1、筒体,2、端盖,3、端盖流道,4、介质换热管,5、铜加热管,6、电加热丝,7、介质主流管,8、密封圈,9、弧形铜管翅片,10、弧形换热管翅片,11、介质支流管一,12、介质支流管二,13、电磁阀一,14、电磁阀二,15、电源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翅管式结构的相变蓄热换热器,其包括筒体1、端盖2和铜加热管5,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筒体1的中心设置有铜加热管4,所述的铜加热管5内设置有电加热丝6,所述的铜加热管5的外圆周壁上设置有多组弧形铜管翅片9,所述的筒体1内还设置有多个靠近筒体内壁圆周阵列布置的介质换热管4,所述的介质换热管4上设置有多组弧形换热管翅片10,所述的筒体1的两端设置有端盖2,所述的端盖2内设置有端盖流道3,所述的端盖流道3与各个所述的介质主流管7连通,所述的端盖2的外端设置有与所述的端盖流道3连通的介质主流管7,所述的介质主流管7上连通设置有介质支流管一11和介质支流管二12,所述的筒体1内填充设置有相变材料。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介质支流管一11上设置有电磁阀一13,所述的介质支流管二12上设置有电磁阀二14。 所述筒体1上设置有供所述的电加热丝的电源线15伸出的孔。

此外,如图1所示,每组所述的弧形铜管翅片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弧形铜管翅片,且每个弧形铜管翅片的横截面形状为半个椭圆形,每组弧形换热管翅片的结构与弧形铜管翅片的结构相同。所述的端盖上的端盖流道与介质换热管之间采用密封圈8连接设置。所述的筒体与相变材料之间还设置有保温层。

本实用新型采用组装结构,将端盖、筒体和介质换热管进行组装起来,便于维修、清洗与组装,而且,设置弧形铜管翅片,增加了接触面积,很好的提高了换热效果,而电加热丝置于中心位置,能量损失小,换热效率高,同时,设置介质支流管一、介质支流管二以及电磁阀一和电磁阀二,这样可以根据需要将相变蓄热转换为介质热,供取暖用,而且,还可以将介质热转变为相变热,提高了功能性,本实用新型热能转换效率高,零部件便于更换,使用效果好。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