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率可保温太阳能集热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23526阅读:485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效率可保温太阳能集热板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太阳能集热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效率可保温太阳能集热板。



背景技术:

太阳能(solar energy),是指太阳的热辐射能(参见热能传播的三种方式:辐射),主要表现就是常说的太阳光线。在现代一般用作发电或者为热水器提供能源。自地球上生命诞生以来,就主要以太阳提供的热辐射能生存,而自古人类也懂得以阳光晒干物件,并作为制作食物的方法,如制盐和晒咸鱼等。在化石燃料日趋减少的情况下,太阳能已成为人类使用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不断得到发展。太阳能的利用有光热转换和光电转换两种方式,太阳能发电是一种新兴的可再生能源,目前利用太阳能集热已经普遍使用了,但是目前的太阳能集热板,智能化程度较低,集热效率低,且没有保温措施,热量散失较快。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高效率可保温太阳能集热板。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高效率可保温太阳能集热板,包括左支座、旋转轴和太阳能集热板,所述左支座内部安装有旋转电机一,且旋转电机一与旋转轴转动连接,所述旋转轴通过铰链与太阳能集热板连接,所述旋转轴右侧安装有右支座,且右支座内部安装有旋转电机二,所述太阳能集热板四周套接有铝合金边框,且铝合金边框内部表面设置有保温层,所述太阳能集热板左侧设置有导热介质出口,所述太阳能集热板右侧设置有导热介质进口,所述太阳能集热板上表面设置有钢化玻璃,且钢化玻璃下方沿竖直方向由上向下依次安装有集热板、铜管和镀锌铜板。

优选的,所述左支座内部安装有自动控制器。

优选的,所述自动控制器上方安装有定时器。

优选的,所述右支座内部安装有蓄电池。

优选的,所述蓄电池输出端与自动控制器和定时器输入端电性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首先通过安装有旋转电机一和旋转电机二,可以带动旋转轴转动,从而保证太阳能集热板接收太阳的角度,提高了集热的效率,其次通过设置有定时器和自动控制器,可以根据日照的时间和效率情况通过定时器定时,从而利用自动控制器自动控制旋转电机一和旋转电机二的工作时间,可是现实自动追踪阳光,实现了智能化和自动化,再有通过设置有钢化玻璃,使得太阳能集热板清洁更加的方便,和设置有保温层,可以进行保温,防止夜晚没有太阳光的时候,无法集热,导致铜管内部导热介质热量的损失。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高效率可保温太阳能集热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高效率可保温太阳能集热板的太阳能集热板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自动控制器、2,定时器、3,左支座、4,旋转电机一、5,旋转轴、6,铰链、7,太阳能集热板、8,右支座、9,旋转电机二、10,蓄电池、11,导热介质出口、12,铝合金边框、13,导热介质进口、14,钢化玻璃、15,保温层、16,集热板、17,铜管、18,镀锌铜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2,一种高效率可保温太阳能集热板,包括左支座3、旋转轴5和太阳能集热板7,左支座3内部安装有旋转电机一4,且旋转电机一4与旋转轴5转动连接,旋转轴5通过铰链6与太阳能集热板7连接,旋转轴5右侧安装有右支座8,且右支座8内部安装有旋转电机二9,太阳能集热板7四周套接有铝合金边框12,且铝合金边框12内部表面设置有保温层15,太阳能集热板7左侧设置有导热介质出口11,太阳能集热板7共安装有两个,且两个太阳能集热板7对称安装在旋转轴5的两侧,太阳能集热板7右侧设置有导热介质进口13,太阳能集热板7上表面设置有钢化玻璃14,且钢化玻璃14下方沿竖直方向由上向下依次安装有集热板16、铜管17和镀锌铜板18,左支座3内部安装有自动控制器1,定时器2输出端与自动控制器1输入端电性连接,自动控制器1上方安装有定时器2,右支座8内部安装有蓄电池10,蓄电池10输出端与自动控制器1和定时器2输入端电性连接。

工作原理:当使用一种高效率可保温太阳能集热板时,首先通过左支座3和右支座8安装好该太阳能集热板,使用时,首先根据太阳能的光照情况,通过定时器2设置有好自动控制器1的工作时间,然后连接安装好导热介质进口13和导热介质出口11,太阳能集热板7内部的集热板16接收太阳能加热铜管17内部的导热介质,同时自动控制器1控制旋转电机一4和旋转电机二9工作,带动旋转轴5转动,从而控制太阳能集热板7旋转,保证接收太阳光的角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