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相变蓄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03530阅读:1479来源:国知局
一种相变蓄热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相变蓄热应用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蓄热量大、蓄热量可调、蓄放热效率高的相变蓄热装置。



背景技术:

相变蓄热技术解决热能供需在时间和空间上不匹配的矛盾,是提高能源利用率的有效方式,已经在建筑节能、电力移峰填谷以及工业余热回收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目前,常用相变蓄热装置的封装方式分为整体式和分散式。整体式封装蓄热量固定,检修复杂。分散式封装蓄热量可根据实际需求灵活配置。现有的蓄热单元如圆柱型封装、球型封装等。这类封装的蓄热单元在进行热量交换时都是由外至内逐渐进行的。随着相变材料的液化热阻不断增加,单元的换热效率越来越低,导致单元内部的热量很难释放或得不到及时的释放,极大的阻碍了相变蓄热装置的应用。

因此,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是:相变蓄热装置换热效率低、蓄热量不可调。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相变蓄热装置,蓄放热效率高、蓄热量可调。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解决方案为:

一种相变蓄热装置,包括箱体和置于箱体内的相变蓄热体,箱体外壁设有热水进水口、热水回水口、热水供水口、冷却水补水口,所述相变蓄热体由多个圆筒状蓄热单元构成。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显著优点为:

1、换热效率高:圆筒状蓄热单元可保证内侧和外侧均可通过换热流体,不但能够增大换热面积,而且可以加快内部相变材料的融化,降低融化后期热阻增加带来的不利影响;采用不锈钢容器进行封装,传热性能好。

2、蓄热量可调:可通过增减相变蓄热单元个数,调节蓄热装置的热容量。

3、蓄放热均匀稳定:蓄热装置上下两端装有均流板,可均匀分配水流,保证蓄放热均匀稳定。

4、维修方便:相变蓄热装置内置多个相变蓄热单元,当其中一个蓄热单元出现问题时,可直接进行更换,方便快捷。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相变蓄热装置的外形图。

图2为图1的纵剖面图。

图3为图1的横剖面图。

图4为蓄热单元的外形图。

图5为图4的纵剖面图。

图6为图4的横剖面图。

图中,1箱体,11端盖,12端盖把手,2相变蓄热体,21蓄热单元,相变材料211,封装外壳212,31热水进水口,32热水回水口,33热水供水口,34冷水补水口,35溢流口,36排水,41下均流板,42上均流板口。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相变蓄热装置,包括箱体1和置于箱体1内的相变蓄热体2,箱体1外壁设有热水进水口31、热水回水口32、热水供水口33、冷却水补水口34,所述相变蓄热体2由多个圆筒状蓄热单元21构成。

圆筒状蓄热单元可保证内侧和外侧均可通过换热流体,不但能够增大换热面积,而且可以加快内部相变材料的融化,降低融化后期热阻增加带来的不利影响,从而提高蓄放热效率。

作为改进,所述箱体1内下部设有下均流板41,箱体1内上部设有上均流板42,所述多个圆筒状蓄热单元21下端置于下均流板41上,上端紧顶上均流板42,所述热水进水口31和热水供水口33位于上均流板42之上,热水回水口32和冷却水补水口34位于下均流板41之下。

蓄热装置上下两端装设均流板,可均匀分配水流,保证蓄放热均匀稳定。

作为另一改进,所述箱体1上端设有可开启的端盖11。

相变蓄热体2由多个圆筒状蓄热单元21构成,箱体1上端设有可开启的端盖11。当其中一个蓄热单元出现问题时,可直接进行更换,方便维护。端盖11上可设有端盖把手,以更方便开启。

优选地,所述蓄热单元21由相变温度为50~60℃的相变材料211封装而成。

相变材料可选用无机水合盐复合相变材料,相变潜热大,容积膨胀系数小,其具体物性参数如下表。

优选地,所述相变材料的封装外壳212材料为不锈钢。

采用不锈钢封装相变材料,传热性能好,耐腐蚀。

如图3所示,优选地,所述多个圆筒状蓄热单元21在箱体1内叉排分布。

叉排分布的蓄热单元21,可有效提高换热效率。

作为又一改进,所述箱体1上部设有溢流口35,底部设有排水口36。

下面详述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

蓄热过程中,来自工业余热或者太阳能集热器等热源的高温水,由热水进水口31由上自下进入到相变蓄热装置,水流首先经上均流板42后变得均匀,而后进入到相变蓄热装置的高温热水与装置内低温水混合,同时将热量传递给相变蓄热单元21,蓄热装置内温度逐渐升高,相变蓄热材料211开始融化,经过热交换的低温热水由热水回水口32回到热源,往复循环,直到相变材料211温度达到热源温度蓄热完成;

放热过程中,热水由热水供水口33流到用户末端,自来水系统中的低温冷水,经冷水补水口34自下而上进入到相变蓄热装置,水流经下均流板41后变得均匀,低温冷水首先与装置内的高温水混合,同时相变单元21开始放热,放热过程中蓄热装置内温度逐渐降低,相变材料211不断凝固释放潜热,直到放热完成热水供水口33的温度无法满足用户需求。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