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太阳能板热管冷却增效节能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07310阅读:240来源:国知局
一种太阳能板热管冷却增效节能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冷却增效节能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太阳能板热管冷却增效节能装置。



背景技术:

真空管太阳能集热器是利用真空集热管,具有的高吸收率和低发射率,将吸收的太阳辐射转换成热能,利用冷水比重大,热水比重小的特点,在真空管内形成冷水自上而下,热水自下而上的自然循环,使整个水的温度逐步升高,达到一定温度。由于真空玻璃管是圆形的,具有对太阳广源自然跟踪的特点,再加上反光板的反射原理,使玻璃管四面受光面面俱到,集热效果时间更长,水温更高,即使高寒地区一年四季也可正常运行。

太阳能板热管在吸收太阳光热量给管内水加热的同时,太阳能板热管自身的热量也会增加,温度过高时,会降低集热效率,并且现有的冷却技术存在冷却效果差和不环保的问题,为此我们设计出了一种太阳能板热管冷却增效节能装置来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太阳能板热管冷却增效节能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太阳能板热管冷却增效节能装置,包括框架和导向槽,所述框架通过连接杆连接有导向槽,所述框架的正面安装有太阳能板热管,框架的上下两端设有蓄水槽,蓄水槽朝向太阳能板热管的一侧开有等间距的孔,吸水棉条的一端穿过孔置于水中,另一端缠绕在太阳能板热管上,所述导向槽内滑动连接有滑块,滑块的上侧垂直连接有支撑杆,支撑杆远离滑块的一端连接有风扇,所述风扇的正面朝向框架,且与地面垂直,所述导向槽的两端分别连接有两组弹簧的一端,两组弹簧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于滑块的两侧。

优选的,所述蓄水槽上侧开有等间距的进雨水孔,进雨水孔上覆盖有防尘纱布。

优选的,所述风扇正面安装有防尘纱布。

优选的,所述蓄水槽一侧连接有进冷水管,蓄水槽的内壁上刻有水位线。

优选的,所述吸水棉条为不吸热的白色棉条,且螺旋状不堆叠的缠绕在太阳能板热管上。

优选的,所述支撑杆两侧通过螺丝垂直安装有两组的挡风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中,利用自然风使风扇转动给太阳能板热管散热,同时通过弹簧和滑块及挡风板的配合,可在一定程度上抵御大风,并在风变弱时恢复至原位置,通过吸水棉条和水槽的配合,使整个太阳能板热管上湿润,加速降温,并在下雨天可收集雨水来代替冷水,结构新颖,节约能源,有效的提高了太阳能板热管的冷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太阳能板热管冷却增效节能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太阳能板热管冷却增效节能装置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框架、2太阳能板热管、3吸水棉条、4蓄水槽、5风扇、 6导向槽、7弹簧、8支撑杆、9挡风板、10进冷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2,一种太阳能板热管冷却增效节能装置,包括框架1 和导向槽6,框架1通过连接杆连接有导向槽6,框架1的正面安装有太阳能板热管2,框架1的上下两端设有蓄水槽4,蓄水槽4上侧开有等间距的进雨水孔,进雨水孔上覆盖有防尘纱布,蓄水槽4一侧连接有进冷水管10,蓄水槽4的内壁上刻有水位线,蓄水槽4朝向太阳能板热管2的一侧开有等间距的孔,吸水棉条3的一端穿过孔置于水中,另一端缠绕在太阳能板热管2上,吸水棉条3为不吸热的白色棉条,且螺旋状不堆叠的缠绕在太阳能板热管2上,导向槽6内滑动连接有滑块,滑块的上侧垂直连接有支撑杆8,支撑杆8远离滑块的一端连接有风扇5,风扇5正面安装有防尘纱布,支撑杆8两侧通过螺丝垂直安装有两组的挡风板9,风扇5的正面朝向框架1,且与地面垂直,导向槽6的两端分别连接有两组弹簧7的一端,两组弹簧 7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于滑块的两侧。

工作原理:利用太阳能集热器常处于高处的优势,风扇5可利用自然风转动,来给安装于框架1内的太阳能板热管2散热,连接风扇 5的支撑杆8安装在滑块上,当风力过大时,会吹动挡风板9,使支撑杆8利用安装于底部的滑块在导向槽6内移动,连接导向槽两端和滑块的弹簧7可是无风时恢复风扇5的位置,风扇5正面安装的防尘纱布,可防止风扇将无风时的积灰吹向太阳能板热管2,吸水棉条3 会从框架1两端的蓄水槽4内吸冷水,润湿整个太阳能板热管2,一侧的进冷水管10与蓄水槽4构成的U形,可使水位在到达水位线时停止进水,蓄水槽4上开有等间距的进雨水孔,可使蓄水槽4存储雨水,节约水资源,同时在进雨水孔的上侧设置防尘纱布,可避免灰尘及其他杂物进入蓄水池,减少清洁次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