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房空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32368阅读:224来源:国知局
一种机房空调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机房空调。



背景技术:

公开号为CN 202253976 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带有导流板的空调装置,其包括用管道连接的室内机和室外机,所述室内机从机柜上方向下依次设置有室内回风口、室内循环风机,蒸发器、压缩机和室内出风口,其中,所述蒸发器倾斜设置在机柜内,所述室内循环风机与所述蒸发器之间的风路系统中安装导流板。由于蒸发器倾斜设置,因此会导致风场的不均匀,使得风速自上而下逐渐增大,导致换热器换热不均匀,从而引起由于风速过大而产生漂水现象。设置导流板后,导流板会使风速减小,进而优化风场,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效率,然而由于导流板固定安装在机组框架上,因此导流板无法根据蒸发器的倾斜角度而自由调节并优化风场,给用户的调节带来极大的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机房空调,能够自由调节并优化风场,以使风速更加均匀,从而提高换热效率、减少漂水现象。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机房空调,包括机组框架和安装在机组框架内的换热器,所述机组框架内还设有用于减弱局部风速的导流板,所述导流板设置在所述机组框架与所述换热器迎风面相对的一侧,所述机组框架与所述导流板之间连接有高度调节机构。

在上述的机房空调中,所述高度调节机构包括锁紧结构、设置在机组框架上的固定孔和设置在导流板上的竖向条形孔,所述锁紧结构穿过所述固定孔和所述竖向条形孔后,将所述导流板锁紧在所述机组框架上。

在上述的机房空调中,所述锁紧结构包括螺栓和螺母,所述螺栓尾部穿过条形孔和固定孔后与所述螺母旋紧,以将所述导流板锁紧在所述机组框架上。

在上述的机房空调中,所述锁紧结构包括螺钉,所述固定孔内设有内螺纹,所述螺钉依次穿过条形孔和固定孔后,所述螺钉与所述内螺纹旋接,以将所述导流板锁紧在所述机组框架上。

在上述的机房空调中,所述机组框架还包括横梁,所述固定孔设置在所述横梁上。

在上述的机房空调中,所述高度调节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导流板上的定位孔和若干个竖向间隔设置在所述机组框架上的定位柱,所述定位柱插装在所述定位孔上。

在上述的机房空调中,所述导流板包括本体、缓冲部和引流部,所述缓冲部的上端与所述本体连接,所述缓冲部的下端向着机组框架内侧延伸,且与所述引流部的上端连接,所述引流部的下端连接在所述机组框架上。

在上述的机房空调中,所述缓冲部与所述引流部的连接处与所述换热器迎风面之间存在间隙,所述间隙的大小为80mm~120mm。

在上述的机房空调中,所述缓冲部的上端与所述本体转动连接,所述缓冲部的下端和所述引流部的上端其中之一设有转轴,另一个设有与所述转轴转动配合的转轴孔。

在上述的机房空调中,所述换热器和所述导流板的数量相同,均为偶数个,且每两个换热器的上端相抵并连接,所述两个换热器的下端分开设置,所述导流板设置在所述机组框架与所述换热器迎风面相对的一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机房空调,包括机组框架和安装在机组框架内的换热器,机组框架内还设有用于减弱局部风速的导流板,导流板设置在机组框架与换热器迎风面相对的一侧,机组框架与导流板之间连接有高度调节机构。现有技术中的换热器倾斜安装在机组框架中,这样便会导致风场不均匀,从而使风速自上向下逐渐增大,使得换热器表面产生的冷凝水因风速过大被吹出换热器,出现漂水现象。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中的导流板可通过改变风在流动过程的流向进而达到减弱局部风速的目的,使得换热器的换热更加均匀,减少了因风速过大导致换热器出现漂水的现象,此外,本实用新型的高度调节机构可调整导流板在机组框架上的高度,从而适应以不同倾斜角度安装的换热器,以达到自由调节并优化风场的目的,当换热器的倾斜角度过大时,高度调节机构可调高导流板,当换热器的倾斜角度过小时,高度调节机构可调低导流板,以此保证风速的均匀和流通,提高换热效率。

高度调节机构包括锁紧结构、设置在机组框架上的固定孔和设置在导流板上的竖向条形孔,锁紧结构穿过固定孔和竖向条形孔后,将导流板锁紧在机组框架上。如此设计,可简化高度调节机构的整体结构,加工简单,调节方便。

锁紧结构包括螺栓和螺母,螺栓尾部穿过条形孔和固定孔后与螺母旋紧,以将导流板锁紧在机组框架上。如此设计,便于后期的维修和更换,且能保证导流板与机组框架的连接可靠性。

锁紧结构包括螺钉,固定孔内设有内螺纹,螺钉依次穿过条形孔和固定孔后,螺钉与内螺纹旋接,以将导流板锁紧在机组框架上。如此设计,可进一步简化锁紧结构,加工简单。

机组框架还包括横梁,固定孔设置在横梁上。如此设计,可增强整个机组框架的结构强度。

导流板包括本体、缓冲部和引流部,缓冲部的上端与本体连接,缓冲部的下端向着机组框架内侧延伸,且与所述引流部的上端连接,所述引流部的下端连接在所述机组框架上。缓冲部用于改变风的流动方向进而减弱局部风速,保证换热器的换热均匀,引流部用于引导风的流动,同时对缓冲部起到支撑作用,防止缓冲部受力变形。

缓冲部与引流部的连接处与换热器迎风面之间存在间隙,间隙的大小为80mm~120mm。如此设计,既能够保证的风的流通量,又能有效减弱局部风速,并防止风经过该间隙后风速再次增大。

缓冲部的下端和引流部的上端其中之一设有转轴,另一个设有与转轴转动配合的转轴孔。如此设计,可根据实际情况调节缓冲部与引流部之间的夹角,进而使得风场更加均匀,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效率。

换热器和导流板的数量相同,均为偶数个,且每两个换热器的上端相抵并连接,两个换热器的下端分开设置,导流板设置在机组框架与换热器迎风面相对的一侧。如此设计,能够既节约机房空调的空间,减小占地面积,又能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效率,达到更高的供冷量。

本实用新型的这些特点和优点将会在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附图中详细的揭露。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机房空调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导流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机房空调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解释和说明,但下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在以下实施例的描述中,出现诸如术语“顶”、“底”、“内”、“外”、“上”、“下”等指示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方便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参照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出的机房空调包括机组框架1、换热器2和风机4,换热器2和风机4安装在机组框架内部,其中换热器2安装在机组框架内的上部,风机4安装在机组框架内的下部,机组框架内的中部形成风腔3,机组框架的顶部设有进风口10。

本实施例中的换热器2为蒸发器,蒸发器内的冷媒为水或制冷剂,蒸发器的数量相同,均为偶数个,例如两个、四个、六个等,以两个为例,两个蒸发器的上端相抵并连接,两个蒸发器的下端分开设置,以使每个蒸发器呈倾斜状态放置,蒸发器的迎风面与机组框架的侧面之间形成风场,外界风从进风口10进入到机组框架1内,并在风场内自上向下流动,由于风场逐渐减小,因此风速会自上向下逐渐增大,风速过大会造成流经蒸发器时,风量不均匀导致蒸发器的换热不均匀,且风速过大会随风带出蒸发器表面的冷凝水,出现漂水现象。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优选实施例中的机组框架上还设有导流板5,导流板5设置在机组框架1与蒸发器迎风面相对的一侧,导流板5包括本体51、缓冲部52和引流部53,缓冲部52的上端与本体51连接,缓冲部52的下端向着机组框架内侧延伸,缓冲部52与本体51一体成型,引流部53的上端与缓冲部52的下端连接,引流部53的下端连接在机组框架1上,本实用新型中的引流部53的下端连接在机组框架1上包括引流部53的下端依靠自身弹力抵靠在机组框架1上和通过其他辅助结构可拆连接在机组框架1上,缓冲部52、引流部53和机组框架内侧形成三角形,其中缓冲部52用于改变风的流动方向进而起到减弱局部风速的目的,保证蒸发器的换热均匀,引流部53用于引导风的流动,同时对缓冲部52起到支撑作用,防止缓冲部受力变形。

为了适应以不同倾斜角度安装的蒸发器,本实施例中的导流板通过高度调节机构安装在机组框架上,具体的,高度调节机构包括锁紧结构、设置在机组框架上的固定孔111和设置在导流板5上的竖向条形孔50,竖向条形孔50为腰型孔且设置在本体51上,锁紧结构穿过固定孔111和竖向条形孔50后,将导流板5锁紧在机组框架1上,本优选实施例中的锁紧结构包括螺栓和螺母,螺栓尾部穿过条形孔50和固定孔111后与螺母旋紧,以将导流板5锁紧在机组框架1上。为了增强机组框架的结构强度,机组框架还包括横梁11,固定孔111设置在横梁11上。为了便于锁紧螺母和螺栓,螺栓安装时首先穿过条形孔50,随后穿过固定孔111并与螺母旋紧,此时螺栓头部将导流板5压装在横梁11上,本实施例中的锁紧结构可便于后期的维修和更换,且能保证导流板5与机组框架1的连接可靠性。

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锁紧结构还可包括螺钉,固定孔内设有内螺纹,螺钉依次穿过条形孔和固定孔后,螺钉与内螺纹旋接,以将导流板锁紧在机组框架上;或者高度调节结构包括设置在导流板上的定位孔和若干个竖向间隔设置在机组框架上的定位柱,定位柱插装在定位孔上;或者高度调节结构包括设置在导流板上的定位柱和若干个竖向间隔设置在机组框架上的定位孔,定位柱插装在定位孔上;或者高度调节机构还包括锁紧结构、设置在机组框架上的固定孔和设置在导流板上的竖向间隔排列的若干定位孔,锁紧结构穿过固定孔和其中一个定位孔后,将导流板锁紧在机组框架上,锁紧结构可以是螺钉和设置固定孔内的内螺纹,还可以是螺栓和螺母的配合。以上所述的几种方式均能达到本优选实施例的基本效果,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自身的知识很容易明白,因此不再详述。

本实施例中的导流板5可根据蒸发器2设置的倾斜角度进行高度调节,具体的,当蒸发器2安装的倾斜角度较大时,即蒸发器底端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较大时,旋松螺母,以使导流板5向上移动,移动到指定位置后,再次旋紧螺母,以将导流板5锁紧在横梁11上,以此达到调高导流板5和优化风场的目的,当换热器的倾斜角度过小时,即蒸发器底端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较小时,旋松螺母,以使导流板5向下移动,移动到指定位置后,再次旋紧螺母,以将导流板5锁紧在横梁11上,以此达到调低导流板5和优化风场的目的,且能保证风速的均匀和流通,提高换热效率。

优选的,本优选实施例中的缓冲部52与引流部53连接处与蒸发器的迎风面之间存在的间隙大小为80mm~120mm。当间隙H小于80mm时,经过缓冲部52减速后的风会在经过间隙后速度增大,由此达不到减弱局部风速的效果,当间隙H大于120mm,只有小部分的风会在缓冲部52的作用下实现减速,大部分的风会从间隙直接通过,从而无法达到有效减弱局部风速的目的,蒸发器2的换热仍不均匀,仍会存在漂水的现象,为此,本优选实施例中的间隙大小优选80mm~120mm,例如80mm、85mm、90mm、95mm、100mm、105mm、110mm、115mm、120mm等,如此,既能够保证的风的流通量,又能有效减弱局部风速,并防止风经过该间隙后风速再次增大。

此外,本优选实施例中缓冲部52与机组框架内侧面的夹角α和引流部53与机组框架内侧面的夹角β,满足:30°≤α≤60°,30°≤β≤60°,此时导流板5对风场的优化效果最佳,即能提高换热器的换热均匀性和换热效率。

为了能够根据蒸发器的安装情况自由调节α的角度,本优选实施例中的缓冲部52的上端与本体51转动连接,具体的,缓冲部52的上端和本体51的下端其中之一设有转轴,另一个设有与转轴转动配合的转轴孔,缓冲部52的下端和引流部53的上端其中之一设有转轴,另一个设有与转轴转动配合的转轴孔,引流部53的下端通过螺栓或螺钉固定在机组框架1上,当需要调整缓冲部52的倾斜角度时,通过调整本体51的安装高度即可实现,即当需要减小α的角度时,向上移动并锁紧本体51,需要减小α的角度时,向下移动并锁紧本体51。

最后,本实用新型中的导流板为钢板、铝板或用聚苯乙烯发泡材质制成的板材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熟悉该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本实用新型包括但不限于附图和上面具体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内容。任何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功能和结构原理的修改都将包括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