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外新风净化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23411阅读:209来源:国知局
室外新风净化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净化器。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由于工业废气、交通运输、生活炉灶的燃烧、地面扬尘形成的污染物,导致各大城市的空气污染物质越来越多,空气质量越来越差,很多城市空气的PM2.5严重超标,极大程度的威胁到人们的身体健康。为保证室内的空气质量,大多数人购买了空气净化器放置于室内,通过空气净化器吸收室内的空气后,在机内经过过滤器进行净化,然后再将净化后的空气送出。

但目前市场上的空气净化器大多是将室内的空气进行反复抽入、净化再送出,对室外的新风引入量是很少的,基本属于室内空气循环净化,不能维持室内正压,不能防止室外脏空气从门窗缝隙进入室内,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当室内长时间新风引入量很少时,易造成室内新鲜空气的不足,使室内的空气变得浑浊,二氧化碳增加,不利于室内人员的身体健康。

解决室内空气污染这一问题,由于室外PM2.5的原因开窗通风已明显不能满足要求。

另外,空气净化器的净化效率和过滤效果也有待提高。而且,空气净化器的噪音也是需要特别关注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空气净化器,其能够实现一次过滤,提高过滤效率,改善过滤效果。

本实用新型之另一目的是提供进一步减小空气净化器的噪音。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室外新风净化系统,包括壳体以及支撑于壳体中的前置过滤器舱、风机舱、后置过滤器舱,其中,所述前置过滤器舱、风机舱、后置过滤器舱沿竖直方向依次重叠布置,在所述前置过滤器舱中叠置有初效滤网和中效滤网,在所述后置过滤器舱中叠置有生物滤网和中效滤网,或者叠置有生物滤网和高效滤网,所述风机舱中设置有用于抽吸空气的风机;并且,所述壳体在竖直方向上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进风口和出风口,在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之间形成使气体依次穿过所述前置过滤器舱、风机舱、后置过滤器舱的风道,并且,所述出风口设置有管接头,该管接头与新风连接管的一端连接,该新风连接管的另一端与墙壁的开口连接,以把净化后的清洁空气送入室内。

优选地,所述壳体的上端设置有出风口,下端设置有进风口,壳体内由下至上沿竖直方向依次重叠布置所述前置过滤器舱、风机舱、后置过滤器舱。

优选地,所述壳体的上端设置有进风口,下端设置有出风口,壳体内由下至上沿竖直方向依次重叠布置所述后置过滤器舱、风机舱、前置过滤器舱。

优选地,所述进风口采用方形散流器、单层百叶风口或双层百叶风口结构。

优选地,所述新风连接管的直径为100mm~200mm。

优选地,室外新风净化系统还包括控制电路和位于壳体下方的电源插孔,所述控制电路分别与所述风机、电源插孔及该室外新风净化系统的控制器连接,以控制所述风机的运作。

优选地,所述壳体的上端设有一对搬运把手,所述搬运把手为凹槽形状位于该新风净化系统左右两侧,便于搬运该室外新风净化系统。

优选地,所述前置过滤器舱和所述后置过滤器舱可抽拉安装于所述壳体内,且外表面设有凹槽,便于抽拉拆卸更换。

优选地,所述初效滤网、中效滤网、生物滤网、高效滤网分别为G3初效滤网、F7中效滤网、活性炭生物滤网、H11高效滤网。

由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室外新风净化系统只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没有回风口,空气从进风口流入,依次经过前置过滤器舱、风机舱、后置过滤器舱,净化后的清洁空气从出风口经新风连接管送入室内后,正压作用使洁净的空气会进入房间的各角落以寻求压力均衡。另外,室内和室外存在一定的压差,随着新风送入,压差增大,使脏空气从门窗缝隙和卫生间排风扇及厨房抽油烟机管道排到室外,实现了一次过滤,单向流,使得其可适用于更大的面积。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室外新风净化系统的特别过滤结构保证了提高过滤效率和过滤效果。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室外新风净化系统维持房间正压,避免室外脏空气从门窗缝隙进入室内。

而且,本实用新型的室外新风净化系统的风道结构进一步减小了设备噪音。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构思。

图1是示出安装有本实用新型的室外新风净化系统的房屋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室外新风净化系统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室外新风净化系统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室外新风净化系统的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出风口的示例1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出风口的示例2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出风口的示例3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汇总:

1、进风口 2、出风口 21、管接头

3、后置过滤器舱 4、风机舱 5、前置过滤器舱

6、新风连接管 7、凹槽 8、壳体

81、基座 82、搬运把手 83、电源插孔

9、房屋 IS、进气流 OS、出气流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室外新风净化系统的实施例。

在此记载的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的特定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均是解释性和示例性的,不应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及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制。除在此记载的实施例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还能够基于本申请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所公开的内容采用显而易见的其它技术方案,这些技术方案包括对在此记载的实施例做出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和修改的技术方案。

本说明书的附图为示意图,辅助说明本发明的构思,示意性地表示各部分的形状及其相互关系。请注意,为了便于清楚地表现出本发明实施例的各部分的结构,各附图之间不一定按照相同的比例绘制。相同或相似的参考标记用于表示相同或相似的部分。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室外新风净化系统,安装在房屋9的外部,只有进风口1和出风口2,没有回风口。

进气流IS从进风口1流入,依次经过前置过滤器舱5、风机舱4、后置过滤器舱3,净化后的清洁空气即出气流OS从出风口2送出而进入房间内,正压作用使洁净的空气会进入房间的各角落以寻求压力均衡。随着新风送入,室内和室外会存在一定的压差,并且,随着压差增大,使脏空气从门窗缝隙和卫生间排风扇及厨房抽油烟机管道排到室外。由此,本实用新型的净化器能实现一次过滤,单向流,并且能适用于更大的需净化面积。

在图2-4中,箭头的符号IS和OS亦均分别表示进气流和出气流。

参见图2,在本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室外新风净化系统,包括进风口1、出风口2、管接头21、后置过滤器舱3、风机舱4、前置过滤器舱5、新风连接管6、凹槽7、壳体8、基座81、搬运把手82、电源插孔83。

进风口1设置在壳体8的下端基座81上,可以采用如图6所示的单层百叶风口或如图7所示的双层百叶风口。

出风口2设置在壳体8的上端的顶部,设置有管接头21,通过管接头21与新风连接管6相连接。新风连接管6接通墙壁的开口,由此,把净化后的清洁空气送入室内。新风连接管6与墙壁的开口之间优选密封。新风连接管6可以采用波纹管。

前置过滤器舱5、风机舱4、后置过滤器舱3在壳体8内由下至上沿竖直方向依次重叠布置,且前置过滤器舱5和后置过滤器舱3可抽拉安装于壳体8内,风机舱内设有风机。其中,在前置过滤器舱5中叠置有初效滤网和中效滤网,在后置过滤器舱3中叠置有生物滤网和中效滤网,或者叠置有生物滤网和高效滤网。

本实用新型的室外新风净化系统的风机与过滤器组成的特定风道结构能够进一步减小设备噪音。

壳体8内的控制电路分别与风机、电源插孔83及该室外新风净化系统的控制器连接,当接通电源后,调节本实用新型室外新风净化系统的控制器,从而控制电路可使风机运作,经进风口1流入的室外空气依次穿过初效滤网、中效滤网、风机、生物滤网和中效滤网,或经进风口1流入的室外空气依次穿过初效滤网、中效滤网、风机、生物滤网和高效滤网,经过层层过滤净化后得到的清洁空气从出风口2经过新风连接管6送入室内。

另外,新风连接管6的直径范围为100mm~200mm,例如为100mm、125mm、160mm、200mm。风机的最大功率为170W。初效过滤网为G3初效滤网,中效滤网为F5、F6、F7、F8和F9中效滤网中的一种,生物滤网为活性炭和稀土生滤网中的一种,高效滤网为H10、H11、H12和H13高效滤网中的一种,优选的过滤网组合为G3初效滤网、F7中效滤网、活性炭生物滤网、H11高效滤网。

参见图3所示第二实施例,该室外新风净化系统包括进风口1、出风口2、管接头21、后置过滤器舱3、风机舱4、前置过滤器舱5、新风连接管6、凹槽7、壳体8、基座81、搬运把手82、电源插孔83。

在该实施例中,进风口1和出风口2的位置与第一实施例相比正相反,即,进风口1设置于壳体8的上端,而出风口2设置于壳体8的下端。由此,风道的配置方向与第一实施例相比也正相反。

进风口1如图3所示设置于壳体8的上端的侧面,可以采用如图6所示的单层百叶风口或如图7所示的双层百叶风口,有利于减少灰尘沉积,防止进风口堵塞。

出风口2设置在壳体8的下端基座81上,设置有管接头21,通过管接头21与新风连接管6相连接。新风连接管6接通墙壁的开口,由此,把净化后的清洁空气送入室内。新风连接管6与墙壁的开口之间优选密封。新风连接管6也可以采用波纹管。

后置过滤器舱3、风机舱4、前置过滤器舱5在壳体8内由下至上沿竖直方向依次重叠布置,且前置过滤器舱5和后置过滤器舱3可抽拉安装于壳体8内,风机舱内设有风机。其中,在前置过滤器舱5中叠置有初效滤网和中效滤网,在后置过滤器舱3中叠置有生物滤网和中效滤网,或者叠置有生物滤网和高效滤网。

壳体8内的控制电路分别与风机、电源插孔83及该室外新风净化系统的控制器连接,当接通电源后,调节本实用新型室外新风净化系统的控制器,从而控制电路可使风机运作,经进风口1流入的室外空气依次穿过初效滤网、中效滤网、风机、生物滤网和中效滤网,或经进风口1流入的室外空气依次穿过初效滤网、中效滤网、风机、生物滤网和高效滤网,经过层层过滤净化后得到的清洁空气从出风口2经过新风连接管6送入室内。

另外,与第一实施例一样,新风连接管6的直径范围为100mm~200mm,例如为100mm、125mm、160mm、200mm,风机的最大功率为170W。初效滤网为G3初效滤网,中效滤网为F5、F6、F7、F8和F9中效滤网中的一种,生物滤网为活性炭和稀土生物滤网中的一种,高效滤网为H10、H11、H12和H13高效滤网中的一种,优选的滤网组合为G3初效滤网、F7中效滤网、活性炭生物滤网、H11高效滤网。

为使用便利,新风净化系统壳体8左右两侧设置有凹槽形状的搬运把手82,便于搬运移动该室外新风净化系统,前置过滤器舱5和后置过滤器舱3的外表面分别设置凹槽,便于过滤器舱的抽拉。

再参见图4,其示出本实用新型的室外新风净化系统的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与第二实施例相比,仅是出风口1设置于壳体8的上端的顶部,而不是设置于上端的侧面,其它结构与第二实施例相同。

出风口1如图4所示设置在壳体8的顶部,可以采用图5所示散流器结构,以加大进风量,也可以采用如图6所示的单层百叶风口或如图7所示的双层百叶风口。

由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室外新风净化系统只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没有回风口,净化后的清洁空气从出风口2经新风连接管6送入室内后,正压作用使洁净的空气会进入房间的各角落以寻求压力均衡。而且,维持房间正压,能够避免室外脏空气从门窗缝隙进入室内。另外,室内和室外存在一定的压差,随着新风送入,压差增大,使脏空气从门窗缝隙和卫生间排风扇及厨房抽油烟机管道排到室外,实现了一次过滤,单向流,使得其可适用于更大的面积。

本实用新型的室外新风净化系统的特别过滤结构保证了提高过滤效率和过滤效果。

而且,本实用新型的室外新风净化系统的风机与过滤器的位置设计能够进一步减小设备噪音。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示例性说明或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此外,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范围和边界、或者这种范围和边界的等同形式内的全部变化和修改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