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气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48333阅读:221来源:国知局
换气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换气装置,该换气装置埋入设置于天花板的开口,与配置于在天花板内并与屋外连通的管道连接,对室内进行换气。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已知有一种换气装置,除了将作为换气对象的室内空气排气至除室内外的其他空间,还在从除室内外的其他空间向室内供气空气的同时对作为换气对象的室内空气进行排气,由此更高效地进行换气和干燥(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以下参照图6对这种换气装置进行说明。

如图6所示,换气装置101设置于建筑物内的屋顶内部空间或者天花板内空间。在同样的空间还设置有用于向换气装置101进行供气的供气式换气装置102。另外,在换气装置101的下表面侧以覆盖其下表面的方式配置有室内吸入部111和在周边部具有室内排出部112的装饰栅格106。

在换气装置101的主体框架103中,在一个侧面设置有供气吸入口104,在另一个侧面设置有排气口105。另外,在换气装置101的内部固定有电动机107,在该电动机107安装有离心送风叶片108。离心送风叶片108配置于由壳体109形成的供气室内,在该离心送风叶片108的下方设置有孔110。另外,在主体框架103与壳体109之间设置有供气风路113。

利用离心送风叶片108,室内的空气通过室内吸入部111从孔110被吸入换气装置101内,之后,从排气口105经由排气管道向室外排气。另一方面,从供气式换气装置102排出的供气从供气吸入口104被导入换气装置101,并通过换气装置101内部的供气风路113,从室内排出部112向室内供气。

这种现有的换气装置101相对于仅能对室内空气进行排气的换气装置,能够在排气的同时进行供气,所以在换气性能方面优良。但是,在湿度高的空间或空气难以遍布的地方,有产生发霉和气味残留的问题。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7-145973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即使在湿度高的空间或空气难以遍布的地方也难以产生发霉或气味残留的换气装置。

本发明的换气装置包括箱状的框架、配置于框架内的离心式风机和装饰板。框架在安装于天花板的状态下在面朝室内的下表面设置有开口,且在侧面设置有框架排出口。装饰板覆盖开口的方式配置在框架的下表面侧,在中央部设置有板吸入口且在周缘部设置有板排出口。风机具有涡旋状(scroll)的壳体;配置在壳体内的离心送风叶片;和对离心送风叶片进行旋转驱动的电动机。壳体在下表面设置有与板吸入口连通的风机吸入口,且在侧面设置有与框架排出口连通的风机排出口。在壳体的侧壁部,在风机排出口的相反侧的离心送风叶片旋转方向的下游侧的区域设置有第1循环口,且在俯视时不与第1循环口重叠的区域设置有第2循环口。第1循环口和第2循环口分别与板排出口连通。

本发明的换气装置能够将从装饰板吸入口吸入的室内空气经由第1循环口和第2循环口向与板排出口连通的循环通风空间排出。因此,能够使从装饰板排出口的各方向排出的循环风更均匀地在室内空间流动。其结果是,因为能够使循环风遍布室内,所以能够起到抑制发霉和气味残留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从侧面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换气装置的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换气装置的上方透视图。

图3是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换气装置的旋转轴和风机排出口的中心轴的平面示意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换气装置的装饰板的下方立体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换气装置的上方透视图。

图6是表示现有的换气装置的侧面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换气装置包括箱状的框架、配置于框架内的离心式风机和装饰板。框架在安装于天花板的状态下在面朝室内的下表面设置有开口,且在侧面设置有框架排出口。装饰板覆盖开口的方式配置在框架的下表面侧,在中央部设置有板吸入口且在周缘部设置有板排出口。风机具有涡旋状(scroll)的壳体;配置在壳体内的离心送风叶片;和对离心送风叶片进行旋转驱动的电动机。壳体在下表面设置有与板吸入口连通的风机吸入口,且在侧面设置有与框架排出口连通的风机排出口。在壳体的侧壁部,在风机排出口的相反侧的离心送风叶片旋转方向的下游侧的区域设置有第1循环口,且在俯视时不与第1循环口重叠的区域设置有第2循环口。第1循环口和第2循环口分别与板排出口连通。

本发明的换气装置能够将从装饰板吸入口吸入的室内空气从第1循环口和第2循环口向与板排出口连通的循环通风空间排出。因此,能够使从装饰板排出口的各方向排出的循环风更均匀地在室内空间流动。其结果是,因为能够使循环风遍布室内,所以能够起到抑制发霉和气味残留的效果。

在本发明的换气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第1循环口和第2循环口设置于框架的角部附近,即设置于俯视时与框架的不同角部相对的互相不同的位置。由此,因为循环通风空间能够向比其他部分大的框架角部附近更高效地排出循环风,所以能够使从装饰板排出口的各方向排出的循环风更高效地在室内空间流动。其结果是,因为能够使循环风遍布室内,所以能够起到抑制发霉和气味残留的效果。

另外,在本发明的换气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第1循环口和第2循环口设置于壳体的上表面附近,即设置在上部。这样,通过将第1循环口和第2循环口配置在壳体的上表面附近,能够确保更大的循环通风空间。通过确保更大的循环通风空间,能够使从第1循环口和第2循环口排出的循环风的风速更均匀。其结果是,因为能够使循环风遍布室内,所以能够起到抑制发霉和气味残留的效果。

另外,在本发明的换气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第1循环口和第2循环口的至少一个包括能够调节开口率的遮蔽部。由此,能够提高向循环风难以遍布的方向的第1循环口或者第2循环口的开口率,并且降低向循环风容易遍布的方向的第1循环口或者第2循环口的开口率。其结果是,能够使循环风遍布空气难以遍布的地方,因此能够起到抑制发霉和气味残留的效果。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1)

使用图1~图4对实施方式1的换气装置30进行说明。

如图1、图2所示,实施方式1的换气装置30从室内1(例如高湿度的浴室等)的天花板2的天花板开口部3突出设置于天花板内4。换气装置30包括框架5、风机9和装饰板20。框架5的外观为箱状,例如为大致长方体形状,在其下表面设置有开口6,在其一个侧面设置有用于连接与室外相通的管道7的框架排出口8。而且,在框架5的内部设置有风机9。该风机9由离心送风叶片10、围着该离心送风叶片10的外周部的漩涡形状即涡旋状(scroll)的壳体11和电动机12构成。另外,离心送风叶片10固接于电动机12的旋转轴28。

壳体11由涡旋状的侧壁部13、用于将空气引导至离心送风叶片10的喇叭口16和用于将空气引导至框架排出口8的舌部17构成。另外,在壳体11设置有与框架排出口8连通的风机排出口14和位于离心送风叶片10下方的风机吸入口15。

此处,喇叭口16设置于风机吸入口15的周缘。另外,如图2所示,舌部17设置于侧壁部13的风机排出口14的附近。

进而,在侧壁部13,在风机排出口14相反侧的离心送风叶片10旋转方向的下游侧的区域40(在图2和图3中用剖面线表示的部分的正下方的区域)设置有第1循环口18。而且,在侧壁部13,在俯视时不与第1循环口18重叠的区域设置有第2循环口19。例如,在侧壁部13,第2循环口19也可以设置在风机排出口14相反侧的离心送风叶片10旋转方向的上游侧的区域,或者也可以设置在风机排出口14侧的区域。另外,也可以设置在风机排出口14相反侧且离心送风叶片10旋转方向的下游侧的俯视时不与第1循环口18重叠的区域。

此处,风机排出口14的相反侧是指在框架5内部的风机排出口14的相反侧一半的区域,风机排出口14侧是指在框架5内部的风机排出口14侧一半的区域。

在本实施方式中,风机排出口14的相反侧是相对于风机排出口14隔着离心送风叶片10的旋转轴28的相反侧。更具体而言,如图3所示,是由包含离心送风叶片10的旋转轴28并与风机排出口14平行的面分割而成且离风机排出口14远的一侧。另外,所谓离心送风叶片10旋转方向的下游侧,是由包括离心送风叶片10的旋转轴28和风机排出口14的中心轴29的面分割而成的下游侧。

另外,在框架5的下表面设置有面朝室内1的开口6。而且,以从下方覆盖该开口6的方式设置有盆状的装饰板20。如图4所示,在装饰板20的盆状的中央部,设置有用于将来自室内1的空气取入换气装置30的板吸入口21。进而,在装饰板20的周缘部设置有在大致水平方向将空气排出的板排出口22。板排出口22的结构是:在装饰板20的外周附近的地方设置有4个,向4个方向排出空气。并且,在实施方式1中,虽然采用在4个地方设置板排出口22的结构,但不限于4个地方,只要是能够从装饰板20的外周部将空气排出的方式,其个数也可以是4个以下,也可以比4个多。

此处,在框架5的内部设置有经由开口6强风机吸入口15与板吸入口21连通的吸入通风空间23。另外,在框架5的内部设置有将第1循环口18或第2循环口19分别与板排出口22连通的循环通风空间24。

另外,如图2所示,也可以采用第1循环口18和第2循环口19配置在框架5的角部附近的结构。即,也可以采用第1循环口18和第2循环口19配置于俯视时与框架5的不同角部相对的互相不同的位置。

进而,如图1、图2所示,也可以采用第1循环口18和第2循环口19配置于框架5的上表面附近即壳体11的上部的结构。

运转风机9时,伴随离心送风叶片10的旋转,室内1的空气如图1、图2所示的排气风25那样流动。即,室内的空气一边被导入板吸入口21、吸入通风空间23、喇叭口16一边从风机吸入口15被吸入到风机9。吸入的空气的一部分从风机排出口14通过框架排出口8,之后通过管道7向屋外排气。

而且,因为在壳体11的侧壁部13还设置有第1循环口18和第2循环口19,所以被吸入风机9的空气的一部分如图1、图2所示的循环风26那样向第1循环口18和第2循环口19排出。此外,该空气通过循环通风空间24从板排出口22向室内1排出。

另外,空气通过离心送风叶片10的旋转力被升压,即被加压。因此,通过在排出空气的风机排出口14的相反侧且离心送风叶片10旋转方向的下游侧的区域40(图2和图3中由剖面线表示的部分的正下方的区域)设置第1循环口18,能够从第1循环口18排出更高速的空气。

另外,通过将第2循环口19设置在俯视时不与第1循环口18重叠的区域,能够使空气既能够从第1循环口18也能够从第2循环口19向循环通风空间24排出。此处,在不设置第2循环口19的情况下,空气仅能够从第1循环口18排出。因此,循环通风空间24的循环风26的风速在第1循环口18附近变得更高速,产生风速偏差。即,在循环通风空间24的各位置的风速变得不均匀。但是,通过使空气也能从第2循环口19排出,能够降低循环通风空间24中的循环风26的风速偏差。即,在循环通风空间24各位置的风速变得更均匀。其结果是,能够使从板排出口22的各方向排出的循环风26更均匀地在室内1流动。此外,也能够例如使循环风26从板排出口22的各方向大致均匀地排出。

其结果是,通过风机9的运转,室内1外的干燥空气可以从设置于浴室的一体化浴室的门等的浴室供气口(未图示)流入室内1。此外,可以使附着于室内1的水分利用流入的干燥空气被蒸发并排出。由此,进行室内1的干燥。更进一步,因为通过从板排出口22排出循环风26能够使空气更均匀地遍布室内1整体,所以能够更加促进附着于室内1的水分的蒸发。

此处详述循环风26的效果。

一般情况下,通过仅从浴室供气口(未图示)向室内1引入空气,从浴室供气口向框架5去的空气成为有偏向的一致的气流。因此,在远离空气主流的部分,空气难以遍布。其结果是,产生了由水分不能干燥而引起的发霉和气味残留。

但是,通过从板排出口22排出循环风26,不仅能够对一般的有偏向的一致的空气的气流输送空气,而且也能够对空气难以遍布的部分输送空气。这样,因为空气遍布室内1整体变得容易,所以能够抑制气味残留和促进水分干燥。更进一步,因为能够使室内1保持干燥状态,所以能够抑制霉的产生。

另外,从板排出口22排出的空气在水平方向被排出。由此,因为循环风26沿着室内1的天花板2流动,所以能够更进一步使空气遍布室内1并促进干燥。另外,如图2所示,因为框架5是大致长方体形状,所以在循环通风空间24的角部附近比其他部分的空间大。由此,通风阻力变得更小。因此,通过将第1循环口18和第2循环口19配置在框架5的角部附近,循环风26能更高效地向循环通风空间24排出。进而,循环风26能够通过循环通风空间24从板排出口22高效地排出。作为其结果,因为能够使空气遍布室内1整体,所以能够抑制气味的残留、促进水分的干燥并抑制霉的产生。

更进一步,如图1、图2所示,第1循环口18和第2循环口19构成为配置在框架5的上表面附近,能够确保更大的循环通风空间24。循环风26通过向大空间的循环通风空间24排出,在通过循环通风空间24时其风速减弱,在充满循环通风空间24的同时向下方流走。此外,从板排出口22排出的循环风26更均匀地遍布室内1整体。其结果是,能够抑制气味的残留、促进水分的干燥、抑制霉的产生。

(实施方式2)

使用图5对实施方式2的换气装置50进行说明。另外,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结构使用相同符号并省略详细说明。

如图5所示,在实施方式2的换气装置50中,在第1循环口18和第2循环口19设置有用于调节开口面积即开口率的遮蔽部27。通过例如对该遮蔽部27进行滑动操作,能够使第1循环口18和第2循环口19的开口变大或变小来调节开口率。此外,作为调节开口率的构成,能够想到对遮蔽部27进行开闭操作的方法或安装遮蔽部27的方法等,但只要是能够调节开口率的结构,哪个结构都可以。遮蔽部27也可以仅包括于第1循环口18和第2循环口19的任一者。即,只要至少有一者具备即可。

在以上结构中,通过增大与想使循环风26遍布的方向对应的第1循环口18或第2循环口19的开口率,能够使与该方向对应的循环风26的风量增大。另外,通过减小与不想使循环风26遍布的方向对应的第1循环口18或第2循环口19的开口率,能够使与该方向对应的循环风26的风量减小。

由此,在室内1的一个方向较大时,或在配置有照明或家具等室内1整体空气难以遍布时,能够使循环风26遍布。具体而言,增大向循环风26难以遍布的方向的第1循环口18或第2循环口19的开口率,减小向循环风26容易遍布的方向的第1循环口18或第2循环口19的开口率。由此,能够使循环风26遍布空气难以遍布的地方。其结果是,因为能够使空气遍布室内1整体,所以能够抑制气味的残留、促进水分的干燥、抑制霉的产生。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换气装置被期待灵活用作住宅用换气装置等。

附图标记说明

1室内

2天花板

3天花板开口部

4天花板内

5框架

6开口

7管道

8框架排出口

9风机

10离心送风叶片

11壳体

12电动机

13侧壁部

14风机排出口

15风机吸入口

16喇叭口

17舌部

18第1循环口

19第2循环口

20装饰板

21板吸入口

22板排出口

23吸入通风空间

24循环通风空间

25排气风

26循环风

27遮蔽部

28旋转轴

29风机排出口的中心轴

30、50换气装置

40风机排出口相反侧的离心送风叶片旋转方向的下游侧的区域。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