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室内机的出风控制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233675阅读:565来源:国知局
空调室内机的出风控制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空调器制造
技术领域
,涉及一种空调器导风结构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贯流风机由于其送风均匀、噪音低且空间尺寸较小(宽度和厚度方向)等优点,贯流风机常用于室内挂壁式空调器中。出口导风机构作为贯流风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风量噪音及舒适性有重要的影响作用。现有的导风板在特定的工作模式下均有其相应的导风角度,当空调器保持在该工作模式的过程中,导风板的角度不会调整。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空调室内机的出风控制方法,按照所述控制方法控制空调室内机,能够提高贯流风机的抗静压能力,且提高用户使用舒适度。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出风控制方法,所述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贯流风机和导风板,所述壳体具有出风口,所述贯流风机设在所述壳体内以向所述出风口吹风,所述导风板可活动地设在所述壳体上,所述空调室内机具有多个工作模式,所述空调室内机在每一所述工作模式下均具有静压自调状态和固定状态;在每一所述工作模式下的固定状态中,所述导风板的打开角度均固定不变;在至少一个所述工作模式下的静压自调状态中,所述导风板的打开角度按照设定方式变化。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出风控制方法,由于空调室内机的工作模式存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使得导风板的打开角度按照设定方式变化的静压自调状态,使得空调室内机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导风板进行调整,能够提高风机的抗静压能力。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每一所述工作模式下的静压自调状态中,所述贯流风机的转速逐渐减小。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制冷模式下的静压自调状态中,所述导风板的打开角度逐渐增大;在制热模式下的静压自调状态中,所述导风板的打开角度逐渐减小;在送风模式下的静压自调状态中,所述导风板的打开角度固定不变。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风板包括上导风板和下导风板。具体地,在至少一个所述工作模式下的静压自调状态中,所述上导风板的打开角度按照设定方式变化,所述下导风板的打开角度固定不变。具体地,在至少一个所述工作模式下的静压自调状态中,所述上导风板的打开角度固定不变,所述下导风板的打开角度按照设定方式变化。具体地,在至少一个所述工作模式下的静压自调状态中,所述上导风板和所述下导风板的打开角度均按照设定方式变化。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风板的角度变化最大值小于等于15°。可选地,所述导风板的角度变化范围在5°-10°之间。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外部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空调室内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出风控制方法的控制流程图。图4是图1所示空调室内机的导风板与水平线夹角的示意图。附图标记:空调室内机100、壳体1、出风口11、进气格栅2、过滤网3、换热器4、贯流风机5、蜗舌6、导风板7、上导风板71、下导风板72、出风摆叶8。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下面参考图1-图4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出风控制方法。如图1-图2所示,空调室内机100包括壳体1、贯流风机5和多个导风板7,壳体1具有出风口11,贯流风机5设在壳体1内以向出风口11吹风,多个导风板7可活动地设在壳体1上。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出风控制方法,空调室内机100具有多个工作模式,空调室内机100在每一工作模式下均具有静压自调状态和固定状态。在每一工作模式下的固定状态中,多个导风板7的打开角度均固定不变。在至少一个工作模式下的静压自调状态中,至少一个导风板7的打开角度按照设定方式变化。可以理解的是,空调室内机100在开机后,按照预定或者选定的工作模式(一般为送风模式、制冷模式和制热模式中的其中一个)开始工作,此时用户可以根据需要选择空调室内机100处于静压自调状态或是固定状态。由于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出风控制方法在工作模式下的静压自调状态,导风板7的打开角度会按照设定方式根据实际情况变化。也就是说,空调处于舒适性自调整状态下,可以根据空调室内机100的贯流风机5的风速大小对导风板7的角度进行调整,由此可以提升风机的抗静压能力。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出风控制方法,由于空调室内机100的工作模式存在可以根据风机风速大小调整导风板7角度的静压自调状态,使得空调室内机100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导风板7进行调整,可以提高风机的抗静压能力。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每一工作模式下的静压自调状态中,贯流风机5的转速逐渐减小。可以理解的是,在空调室内机100处于正常工作状态下,室内的温度会越来越低或者越来越高,此时不再需要贯流风机5维持高风速来强制换热,因此在静压自调状态下,逐渐降低贯流风机5的转速不但可以提高用户的使用舒适度,还可以降低空调室内机100的工作噪音,节省电能。当然,根据室内的实际情况,在每一工作模式下的舒适性自调整状态中,贯流风机5的转速可以保持不变或者逐渐增加以适应室内实际情况。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制冷模式下的静压自调状态中,导风板7的打开角度逐渐增大;在制热模式下的静压自调状态中,所述导风板7的打开角度逐渐减小;在送风模式下的静压自调状态中,导风板7的打开角度固定不变。需要说明的是,当气体流经管道时,管道内具有静压,这个静压值和气体在管道内的流量、温度有关,温度越高气体静压越大,流量越大静压也越大。此外,风机在正常工作时具有额定静压值,风机驱动的气流产生的静压值不能大于风机的额定静压值,否则会对风机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与此同时,风机驱动气体的静压越高,则意味着风机的驱动效果越好。可以理解的是,在制冷模式的静压自调状态下,贯流风机5驱动的是冷空气,温度较低,气体的静压较小。此时,将导风板7的打开角度逐渐增大,可以增加气体的流量,从而增加气体的静压,提高风机的驱动效果。在制热模式的静压自调状态下,贯流风机5驱动的是热空气,温度较高,气体的静压较大。此时,将导风板7的打开角度逐渐减小,可以减小气体的流量,从而减小气体的静压,防止气体静压出现超过贯流风机5额定静压的现象。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导风板7包括上导风板71和下导风板72。可选地,在至少一个工作模式下的静压自调状态中,上导风板71的打开角度按照设定方式变化,下导风板72的打开角度固定不变。可选地,在至少一个工作模式下的静压自调状态中,上导风板71的打开角度固定不变,下导风板72的打开角度按照设定方式变化。可选地,在至少一个工作模式下的静压自调状态中,上导风板71和下导风板72的打开角度均按照设定方式变化。由此,可以最大限度的提升贯流风机5的抗静压能力,提高贯流风机5的工作效率。在一些实施例中,导风板7的角度变化最大值小于等于15°。具体地,导风板7的角度变化范围在5°-10°之间。下面参考图1-图4描述本发明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100。如图1-图2所示,本是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100包括壳体1、进气格栅2、过滤网3、换热器4、贯流风机5、蜗舌6、上导风板71、出风摆叶8和下导风板72组成。壳体1具有出风口11,换热器4设在壳体1内部,贯流风机5设在壳体1内且临近换热器4设置以向出风口11吹风,上导风板71和下导风板72可活动地设在壳体1上。出风摆叶8和蜗舌6固定在壳体1上。如图4所示,设定上导风板71与水平线的夹角为α1,下导风板72与水平线的夹角为α2。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100在开机后,按照预定或者选定的工作模式(送风或者制冷或者制热)开始工作。此时,根据用户需要开始进行模式选择。其中,不进入静压自调状态即固定状态,此模式下与原来的工作模式一致即导风板7角度在某一工作模式下不会变化。选择进入静压自调状态后,会根据实时的风速档位,风速档位可以用户手动选择,也可以通过空调室内机100自动设置。在不同的控制策略下,通过控制电路驱动电机和运动机构来实时的调节上导风板71的角度α1和下导风板72的角度α2。下面参考表1-表3描述三种本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出风控制方法的具体控制策略。示例1:风速由100%逐渐减小,上导风板71角度(α1)和下导风板72角度(α2)的变化。模式α1α2制冷++制热--送风00备注:“+”代表角度增大,“-”代表角度减小,“0”代表角度不变。示例2:风速由100%逐渐减小,上导风板71角度(α1)和下导风板72角度即(α2)的变化。模式α1α2制冷+0制热-0送风00备注:“+”代表角度增大,“-”代表角度减小,“0”代表角度不变。示例3:风速由100%逐渐减小,上导风板71角度(α1)和下导风板72角度即(α2)的变化。模式α1α2制冷0+制热0-送风00备注:“+”代表角度增大,“-”代表角度减小,“0”代表角度不变。当然,以上三个示例仅列举了3种控制策略,本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出风控制方法的控制策略不限于上述描述。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