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低露点除湿机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233518阅读:274来源:国知局
一种超低露点除湿机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空气调节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气流平稳,制冷能耗低的超低露点除湿机组。



背景技术:

恒温恒湿环境空气除湿机组广泛应用各行业工作厂房车间、展览馆、博物馆、档案室、实验室等场所、专业创造精密恒温恒湿的工业空调环境中,如今节约能源是当今全社会都关心的主要问题,常规的转轮除湿方式能耗高,处理速度慢,以渐渐不满足当今工艺生产所需。通常情况下,除湿机组是依据夏季制冷工况来设计的,然而制热时计算的热负荷比制冷时计算的冷负荷往往要小很多,因此在保证制冷工况机组运行性能良好的情况下,在制热时,往往会出现机组能效比欠佳的情况。传统新风除湿机对冷凝热的利用主要是对冷却除湿之后的新风进行再热,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冷凝热有了一定的回收利用,但仍有大部分的冷凝热排到室外空气中。大量的冷凝热直接排入大气,仅依靠室外高温空气来对其进行冷凝,不仅效果不好,且这些热量的散发又会使周围环境温度升高,造成严重的环境热污染,同时这部分热量白白散失掉,会造成较大的能源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气流平稳,制冷能耗低的超低露点除湿机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超低露点除湿机组,包括位于上游的一级转轮换热器和位于下游的二级转轮换热器,所述一级转轮换热器的上游连接有前表冷器,新风通过所述前表冷器分为处理风路和再生风路,并分别进入所述一级转轮换热器的处理吸湿区和再生冷却区,其中处理风路包括设在所述一级转轮换热器和所述二级转轮换热器之间的中间表冷器以及连接所述二级转轮换热器的后表冷器,处理风经过所述中间表冷器进入所述二级转轮换热器然后经所述后表冷器送风,再生风路包括连接在所述一级转轮换热器的再生冷却区和所述二级转轮换热器的再生冷却区之间的第一再生风机、中间加热器以及与所述二级转轮换热器的再生脱附区连接的第二再生风机。

上述的超低露点除湿机组,处理风路中还包括第一处理风机和第二处理风机,所述第一处理风机连接在所述一级转轮换热器的处理吸湿区和所述中间表冷器之间,所述第二处理风机连接在所述二级转轮换热器的处理吸湿区和所述后表冷器之间。

上述的超低露点除湿机组,再生风路还包括前加热器,所述前加热器连接在所述二级转轮换热器的下游。

上述的超低露点除湿机组,经所述第二再生风机排出的回风引入在处理风路中的所述第一处理风机上。

上述的超低露点除湿机组,所述一级转轮换热器和所述二级转轮换热器均为结构相同的转轮式换热器,所述一级转轮换热器包括均分的三个区,处理吸湿区、再生冷却区和再生脱附区(103)。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除湿机组将一级转轮换热器和二级转轮换热器均分为三个区:处理区、再生冷却区、再生脱附区。同时,双处理风机和双再生风机保证了气流平稳,各点气压差值低,泄漏风险小,双处理风机和双再生风机该配置工艺的具有风机故障应急功能,如有任一风机故障出现,除湿系统仍能正常运行,给生产与机组维护保养争取时间,减少客户损失。再生风路两级双效热量回收,本工艺再生热能比普通工艺能耗低30%以上,制冷能耗比普通工艺能耗低20%以上,送风露点超低可达-70℃以上,工况极其稳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超低露点除湿机组的气流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一级转轮换热器的分区图。

图中:1-一级转轮换热器、2-二级转轮换热器、3-前表冷器、4-第一处理风机、5-中间表冷器、6-第二处理风机、7-后表冷器、8-第一再生风机、9-前加热器、10-中间加热器、11-第二再生风机、101-处理吸湿区、102-再生冷却区、103-再生脱附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所示,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超低露点除湿机组的结构示意图。该除湿机组包括位于上游的一级转轮换热器1和位于下游的二级转轮换热器2,一级转轮换热器1和二级转轮换热器2均为转轮式换热器。如图2所示,该转轮换热器均分为三个区:处理吸湿区101、再生冷却区102、再生脱附区103。一级转轮换热器1的上游连接有前表冷器3,新风通过前表冷器3进行第一次表冷降温,然后进入一级转轮换热器1并分为处理风路和再生风路排出。其中,处理风路包括设在一级转轮换热器1和二级转轮换热器2之间的中间表冷器5以及连接二级转轮换热器2的后表冷器7。新风通过前表冷器3分为处理风路和再生风路并分别进入一级转轮换热器1的处理吸湿区101和再生冷却区102。其中,一级转轮换热器1的处理风与干燥回风混合,然后经过设在一级转轮换热器1的处理吸湿区101和二级转轮换热器2的处理吸湿区之间的中间表冷器5,然后进入二级转轮换热器2的处理除湿区,处理风经过中间表冷器5进入二级转轮换热器2的处理除湿区后通过第二处理风机6,然后再经后表冷器7送风至干燥区域内,干燥区域内小部分干燥空气正压排放与工艺排放,大部分干燥空气返回到除湿系统与一级转轮换热器1的处理风混合后进入系统循环。

具体的,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再生风路包括连接在一级转轮换热器1的再生冷却区和二级转轮换热器2的再生冷却区之间的第一再生风机8、中间加热器10以及与二级转轮换热器2的再生脱附区连接的第二再生风机11。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再生风路还包括前加热器9,前加热器9连接在二级转轮换热器2的下游。处理风路中还包括第一处理风机4和第二处理风机6。第一处理风机4连接在一级转轮换热器1的处理吸湿区101和中间表冷器5之间,第二处理风机6连接在二级转轮换热器2的处理吸湿区和后表冷器7之间。在本发明中,双处理风机可使得处理风路中的处理风气流平稳,通过设置第一处理风机4和第二处理风机6的功率,还可以灵活调节处理风路中处理风的余压。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除湿机组在处理风路中采用双处理风机,可使得处理风气流平稳,余压可调节。同时,在再生风路中设置双再生风机,可保证整体管路的压力均衡,再生余压可调性强,风在处理风路和再生风路的处理过程中泄漏极低。再生风取自前表冷器的后侧,制冷能耗低。再生风两次节能换热,提高了转轮式换热器的吸附性能,整体能耗降低了30%。超低露点可达-70℃以上,工况稳定。本发明的除湿机组系统拥有双处理风机,双再生风机,气流平稳,个点气压差值低,泄漏风险小;该配置工艺具有风机故障应急功能,如有任一风机故障出现,除湿系统仍能正常运行,给生产与机组维护保养争取时间,减少客户损失。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低露点除湿机组,包括一级转轮换热器和二级转轮换热器,一级转轮换热器的上游连接有前表冷器,新风通过所述前表冷器分为处理风路和再生风路,并分别进入一级转轮换热器的处理吸湿区和再生冷却区,其中处理风路包括设在一级转轮换热器和二级转轮换热器之间的中间表冷器以及连接二级转轮换热器的后表冷器,再生风路包括连接在一级转轮换热器的再生冷却区和二级转轮换热器的再生冷却区之间的第一再生风机、中间加热器以及与二级转轮换热器的再生脱附区连接的第二再生风机。该除湿机组双处理风机,气流平稳,再生风路两级双效热量回收,相比现有技术,再生热能能耗低30%以上,制冷能耗低20%以上,送风露点超低可达‑70℃以上。

技术研发人员:慎华兵;李锦洲;葛鸿雁;雷赤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捷峰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08.01
技术公布日:2017.12.1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