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室内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10591发布日期:2019-03-02 02:13阅读:186来源:国知局
空调室内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空气调节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调室内机。



背景技术:

空调室内机分为落地式和壁挂式。落地式空调室内机通常被放置在房间的角落里,而壁挂式的空调室内机通常被水平安装在墙壁靠近天花板的位置处。

现有的室内空调机通常在前侧面板处设有出风口,该出风口通常设有各种形式的面板,该面板在空调室内机运行时打开以露出出风口,而在空调室内机不使用时关闭,防止灰尘等进入。常见的面板有百叶窗式和枢转式活动面板。此外,中国专利公开cn105627542中公开了一对可向外打开的面板,该面板在关闭时至少遮覆部分所述进风口与出风口,而在打开时打开进风口与出风口。

然而,现有的这些空调设备的面板在美观度方面稍差,且在打开位置时,气流从前面板上的出风口直接流向室内空间中央中,体感舒适度差。此外,在制冷模式运行时,来自出风口的冷空气沿面板表面行进到端部时,由于冷空气与室内空气之间的温差,会在面板的端部形成冷凝水。因此,需要对现有的空调设备作出改进,避免冷凝水的产生,改善客户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内机,其包括:壳体,该壳体包括顶板、底板、侧面框架和前板,顶板与底板相对,在前板处设有出风口,在前板处设有面板,面板具有朝向空调室内机的后侧壁面和相对的前侧壁面,且面板具有远离出风口的第一端部和靠近出风口的第二端部,在运转状态下,面板的第一端部与前板之间有间距,且前侧壁面和/或后侧壁面在第一端部处包括气流导流部,该气流导流部引导气流沿着面板的前侧壁面和/或后侧壁面行进,前侧壁面和/或后侧壁面还包括主壁面部,主壁面部与气流导流部邻接并延伸到面板的第二端部。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面板覆盖在出风口上,且面板能在关闭位置与打开位置之间切换,在关闭位置,出风口被覆盖,在打开位置,出风口露出。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面板相对于出风口固定设置。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面板通过滑动在关闭位置与打开位置之间切换。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面板包括分别设置在出风口沿水平方向上两侧的两块面板。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面板在上端和下端处通过连接件彼此连接而形成一体。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所述间距是面板的第一端部与前板沿前后方向或横向方向的间距。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气流导流部为朝向第一端部的梢端倾斜的倾斜平面,倾斜平面在与主壁面部相连处主壁面部的切线之间呈α角,α角小于或等于40度。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α角大于或等于25度。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气流导流部为具有曲率半径r的外凸的弧面,其中r大于或等于30mm。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弧面的两个端点之间的连线在弧面与主壁面部相连处主壁面部的切线之间呈β角,β角小于或等于40度。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β角大于或等于25度。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倾斜平面/弧面在与主壁面部相连处与第一端部的梢端之间沿面板厚度方向的距离为x,倾斜平面/弧面在与主壁面部相连处与第一端部的梢端之间沿垂直于面板厚度方向的距离为y,则两者满足以下关系:x/y=0.4-1.3。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倾斜平面/弧面与面板的第一端部的梢端邻接。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倾斜平面/弧面与面板的第一端部的梢端之间设置有过渡面,通过过渡面将面板的前侧壁面和后侧壁面相互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过渡面为平坦斜面、竖直平面或曲面。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前侧壁面和后侧壁面各设有气流导流部,两个气流导流部中的一个是倾斜平面,另一个是曲率半径r的外凸的弧面,其中r大于或等于30mm。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面板呈外侧表面向内凹入的弧形形状。

根据本发明的室内空调机的结构,通过面板延长出风口吹出的气流路径,使气流形成沿面板壁面吹出至墙壁,形成环抱式气流效果,舒适性提升,且在面板端部设置有气流导流部,使得从面板与前板之间间隙进入的气流或沿面板表面吹出的气流贴合面板的壁面吹出至面板端部,减少温差和紊流,从而避免凝露。

附图说明

图1a和图1b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立体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俯视剖视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面板处的气流流动示意图。

图4a示出了未设置气流导流部的面板端部的放大图;

图4b-4d分别示出了设置了不同形式气流导流部的面板端部的放大图,并用箭头示出了面板的前侧壁面和后侧壁面的气流流动。

图5a和5b示出了倾斜平面形式的气流导流部的放大图。

图6a和6b示出了弧面形式的气流导流部的放大视图。

图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在气流导流部与面板梢端之间设有过渡面的一较佳实施例。

图8示出了在面板的后侧壁面和前侧壁面均设置气流导流部的实施例。

图9a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面板布置的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9b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面板布置的另一实施例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列表

1空调室内机

10壳体

11顶板

12底板

15第一侧框

16第二侧框

17前板

20风扇组件

30热交换器

81、82面板

83第一端部

84第二端部

pr后侧壁面

pf前侧壁面

40气流导流部

50倾斜平面

60弧面

51倾斜平面与主壁面部的相连处

61弧面与主壁面部的相连处

70过渡面

80主壁面部

85梢端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详细地参考本发明的各个实施方案,这些实施方案的实例被显示在附图中并描述如下。为了便于在所附权利要求中解释和精确定义,术语“上”、“下”、“内”和“外”用于参考在图中所示的示例性实施方案的处于安装位置来对这些特征进行描述。

如图1a和图1b所示,本发明的空调室内机整体由附图标记1标示。该空调室内机1包括壳体10,壳体10又包括顶板11、底板12、侧面框架以及前板17。其中侧面框架还包括两个侧框,即第一侧框15、第二侧框16。前板17分别与第一侧框15和第二侧框16连接。顶板11和底板12彼此相对设置,并分别连接到第一侧框15、第二侧框16和前板17的两端,从而围设形成一个中空内腔。上述壳体10可以根据需要由树脂制成也可以由金属制成。

从图2中可以清楚看到,室内机1的中空内腔中布置有风扇组件20以及热交换器30。热交换器30布置在两个侧框15、16与风扇组件20之间。在该空调室内机中,壳体10的前板17设有出风口。该前板17上设置有两块面板81和82。在该实施例中两块面板81和82覆盖在出风口上,并各具有朝向空调室内机的后侧壁面pr和相对的前侧壁面pf。两块面板81和82能在彼此闭合的关闭位置与彼此远离的打开位置之间通过例如滑动进行切换,其中在关闭位置,出风口被覆盖,而在打开位置,出风口露出。在风扇组件20的运转作用下,室内空气从侧面框架处进入空调室内机1,穿过热交换器30并与其中的冷媒进行热交换,再经由前板17处的出风口吹入室内。

尽管在图2中示出了具有两块面板81、82的实施例,但应理解,也可仅设置一块面板以在覆盖出风口的关闭位置与露出出风口的打开位置之间切换而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

此外,面板81、82也可以是相对于前板17固定的面板,如图9中的实施例所示。在该实施例中,面板81、82的上端和下端分别通过连接件彼此连接而形成一体。该一体形成的面板相对于前板17固定。且该一体形成的面板上形成有与前板17上的出风口重合的开口,从而来自出风口的气流可穿过该开口送出。但应理解,面板81、82可以是两个分开固定的独立面板而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

此外,如图3所示,面板81、82(图中仅示出面板82)具有朝向空调室内机1的后侧壁面pr和相对的前侧壁面pf,且还具有远离所述出风口的第一端部83和靠近出风口的第二端部84。在图2和3所示的较佳实施例中,面板81、82的第二端84与前板17之间分别有一定的间隙,从而来自出风口的气流可沿着该间隙向外流动。来自上述两个间隙的气流因此能够形成环抱式气流,使得气流可以沿房间壁面流动,气流分别可以更均匀,人体的舒适度更高。当然,面板81、82的第二端84与前板17之间也可不设置间隙,使得来自出风口的气流仅在面板的前侧流动。

在室内机1运转状态下,空调压缩机启动,风扇组件20运行。此时,面板81、82的第一端83往往与前板17有间距。该间距可以是第一端部83与面板17之间如图9所示沿前后方向的间距,也可以是如图3所示当面板延伸超出前板17时所形成的沿横向方向的间距。在送风模式下,在面板81和82的第一端部83处,由于在制冷模式运转下来自出风口并沿着面板81和82的前侧壁面pf和/或后侧壁面pr行进的气流温度较低,因此与面板81和82的第一端部83处的空气之间往往存在温差,从而导致面板81和82的第一端部83的梢端85处产生凝露现象,如图4a所示。在图4a中,在面板81和82的梢端85处沿前侧壁面pf和后侧壁面pr行进的两股气流之间形成有紊流,因此,面板的梢端85没有被来自出风口的冷气流包裹,从而产生温差,因而会在梢端85处产生凝露。尽管图4a-4d中示出了在前侧壁面pf和后侧壁面pr都有冷气流的情况,但在前侧壁面pf和后侧壁面pr中只有一个壁面有冷气流的情况下,也同样会产生凝露现象。

因此,本发明在面板81、82的远离出风口的第一端部83设置气流导流部40,引导气流在面板的表面行进。该气流导流部40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在面板81、82的前侧壁面pf上,也可以设置在后侧壁面pr上,也可以在前侧壁面pf和后侧壁面pr上均设置气流引导部40。因此,该前侧壁面pf和后侧壁面pr包括气流引导部40和主壁面部80,主壁面部80与气流引导部40邻接并延伸到面板81、82的第二端部84。图4b-图4d分别示出了本发明气流导流部40的几种形式。从图中可以看出,气流在气流导流部40的引导下,能够完全包裹面板的梢端85,从而避免紊流发生,因此能够有效避免凝露现象。

在一实施例中,气流导流部40呈如图5a所示朝向面板的梢端85倾斜的倾斜平面50。该倾斜平面50与主壁面部80在相连处51相连。在该实施例中,主壁面部80为平坦表面,且该倾斜平面50在相连处51与主壁面部80之间呈α角。为了更好地引导面板81、82与出风口之间的气流,面板81、82可设置成外侧表面向内凹入的弧形形状。此时,面板表面为弧形表面,如图5b所示,则倾斜平面50在相连处51与主壁面部80的切线之间呈α角。为了确保导流效果,α角设置成小于或等于40度。较佳地,α角大于或等于25度。

在另一实施例中,气流导流部40呈如图6a所示外凸的弧面60。该弧面60与主壁面部80在相连处61相连。该外凸的弧面60的曲率半径为r。为了确保导流效果,曲率半径r大于或等于30mm。此外,该弧面60的两个端点之间的连线在该弧面60与主壁面部80的相连处61的主壁面部80或主壁面部80的切线(面板表面为弧形时)之间呈β角。为了实现更好的导流效果,β角小于或等于40度。较佳地,β角大于或等于25度。

此外,倾斜平面50/弧面60在与主壁面部的相连处51/61与面板81/82的梢端85之间沿面板厚度方向的距离为x,倾斜平面50/弧面60在与主壁面部的相连处51/61与面板81/82的梢端85之间沿垂直于面板81、82厚度方向的距离为y,则x/y在0.4-1.3范围内。

该气流导流部40的设置可以如图5a、6a所示那样紧邻面板81、82的梢端85设置,但也可在气流导流部40与梢端85之间设有过渡面70,如图7所示。该过渡面70将面板的前侧壁面pf和后侧壁面pr相互连接。在该示例中,过渡面70为曲面,但该过渡面70也可以是平坦斜面或竖直平面。该过渡面70的设置并不影响气流导流部40对气流的引导作用。

如上文提到的,气流导流部40可以设置在面板81、82的前侧壁面pf上,也可以设置在后侧壁面pr上,也可以在前侧壁面pf和后侧壁面pr上均设置气流引导部40。当前侧壁面pf和后侧壁面pr上均设置气流引导部40时,前侧壁面pf和后侧壁面pr上的气流导流部40可以相同,例如都是倾斜平面50或弧面60。此时,两个倾斜平面50或弧面60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图8a中示出了两气流导流部都是弧面60的情况。其中两个弧面60的曲率半径并不相同,分别为r和r’。当然,r和r’也可设置为相同的数值。也可在前侧壁面pf和后侧壁面pr上设置不同形式的气流导流部40,例如一个气流导流部40是倾斜平面50,而另一个是弧面60,如图8b所示。

上述气流导流部40的设置,能够引导气流经由面板表面顺畅地送入室内空间,避免在面板的梢端85产生紊流从而造成面板上产生凝露。

发明人对设置了气流导流部40的面板和未设置气流导流部40的面板进行了对比试验。具体来说,在室内干球温度27℃且湿球温度为25℃的工况下。将空调遥控器的温度设定为18℃,在空调运行2小时后进行观察,设置了气流导流部40的面板表面保持干燥,而未设置气流导流部40的面板表面产生明显结露。在空调运行4小时后进行观察,设置了气流导流部40的面板表面略微潮湿,而未设置气流导流部40的面板表面产生露水明显增多。因此,可以看出本发明中气流导流部40的设置能够有效避免面板梢端85的结露现象。

本发明虽然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但其并不是用来限定本发明,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都可以做出可能的变动和修改。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所界定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