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送风方法和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13555516阅读:323来源:国知局
空调送风方法和装置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空调控制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空调送风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空调,作为重要的调温设备,近半个世纪以来极大地改变了人民的生活方式,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但人们在享受高科技电器带来的舒爽体验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种新的疾病,易感冒、伤风、关节痛,俗称空调病。这主要与空调的传统送风模式相关,由于在密闭空间内,空调送风模式单一,仅能在用户发出的控制指令下,被动的调整送风大小和送风方向,且导风叶片只能以左右送风或上下送风或两者结合的方式,而不能根据人体位置变化自动调整送风量及方向,致使用户在使用空调时,常常由于冷空气长时间吹拂人体,使机体免疫功能下降。尤其是对于老人和孩子,不便及时控制空调,被动久吹,风力过大,极易导致全身毛细血管收缩,体温过度降低,从而引起疾病。

所以,由于存在对健康的隐患,致使消费者的空调用户体验逐步降低,在很多日常生活情境中,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寻求自然风引入方式,以缓解由于空调送风模式单一造成的身体不适。

针对上述空调送风模式单一造成舒适性降低,用户体验差的技术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送风方法和装置,以至少解决由于空调送风模式单一造成舒适性降低,用户体验差的技术问题。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送风方法,该方法包括:获取人体在空调所处区域内的区域位置;通过环绕送风模型,确定获取的区域位置对应的环绕送风数据,其中,环绕送风模型为使用多组数据通过机器学习训练得出的,多组数据中的每组数据均包括:区域位置和环绕该区域位置的人体进行送风的环绕送风数据;根据确定的环绕送风数据控制空调对人体进行环绕送风。

可选的,通过以下方式至少之一,获取人体在空调所处区域内的区域位置:通过摄像机对人体进行拍照的方式,获取人体在空调所处区域内的区域位置;通过红外射线对人体进行测距的方式,获取人体在空调所处区域内的区域位置。

可选的,通过环绕送风模型,确定获取的区域位置对应的环绕送风数据包括:在人体为单个人体的情况下,确定获取的区域位置对应的环绕送风数据为控制空调向单个人体的左右送风的数据;或者,在人体为多个人体的情况下,确定获取的区域位置对应的环绕送风数据包括:控制空调向多个人体中最左人体的左边和最右人体的右边送风的第一数据,以及在多个人体之间的间隔超过预定距离的情况下,控制空调向间隔对应的区域进行上下扫风的第二数据。

可选的,通过环绕送风模型,确定获取的区域位置对应的环绕送风数据还包括:通过环绕送风模型,确定获取的区域位置对应的环绕送风数据包括以下之一:依据人体与空调之间的距离确定的空调对人体进行送风的风速;依据人体与空调之间的方位关系确定的空调对人体进行送风的风向。

可选的,根据确定的环绕送风数据控制空调对人体进行环绕送风包括:根据确定的环绕送风数据,确定空调的出风风速,空调的导风板是否导风,以及导风板的导风角度;根据确定的出风风速,导风板是否导风,以及导风角度对人体进行环绕送风。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空调送风装置,包括:采集模块,用于获取人体在空调所处区域内的区域位置;确定模块,用于通过环绕送风模型,确定获取的区域位置对应的环绕送风数据,其中,环绕送风模型为使用多组数据通过机器学习训练得出的,多组数据中的每组数据均包括:区域位置和环绕该区域位置的人体进行送风的环绕送风数据;控制模块,用于根据确定的环绕送风数据控制空调对人体进行环绕送风。

可选的,采集模块包含以下单元至少之一:拍摄单元,用于通过摄像机对人体进行拍照的方式,获取人体在空调所处区域内的区域位置;测距单元,用于通过红外射线对人体进行测距的方式,获取人体在空调所处区域内的区域位置。

可选的,确定模块包括:第一获取单元,用于在人体为单个人体的情况下,确定获取的区域位置对应的环绕送风数据为控制空调向单个人体的左右送风的数据;或者,第二获取单元,用于在人体为多个人体的情况下,确定获取的区域位置对应的环绕送风数据,其中包括:控制空调向多个人体中最左人体的左边和最右人体的右边送风的第一数据,以及在多个人体之间的间隔超过预定距离的情况下,控制空调向间隔对应的区域进行上下扫风的第二数据。

可选的,确定模块包括:第三获取单元,用于通过环绕送风模型,确定获取的区域位置对应的环绕送风数据,其中包括以下之一:依据人体与空调之间的距离确定的空调对人体进行送风的风速;依据人体与空调之间的方位关系确定的空调对人体进行送风的风向。

可选的,控制模块包括:确定单元,用于根据确定的环绕送风数据,确定空调的出风风速,空调的导风板是否导风,以及导风板的导风角度;执行单元,根据确定的出风风速,导风板是否导风,以及导风角度对人体进行环绕送风。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采集模块获取人体在空调所处区域内的区域位置;确定模块通过环绕送风模型确定获取的区域位置对应的环绕送风数据,其中,环绕送风模型为使用多组数据通过机器学习训练得出的,多组数据中的每组数据均包括:区域位置和环绕该区域位置的人体进行送风的环绕送风数据;再由控制模块根据确定的环绕送风数据控制空调对人体进行环绕送风。采用自动调节的方式,达到了空调器智能调风的目的,从而实现了空调风舒适怡人的技术效果,进而解决了由于空调送风模式单一造成舒适性降低,用户体验差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空调送风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空调送风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空调送风装置中采集模块结构框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空调送风装置中确定模块结构框图一;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空调送风装置中确定模块结构框图二;

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空调送风装置中控制模块结构框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方式的一种空调智能送风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下述实施例中,可以适用于各种空调设备,其中,本发明中对于空调的类型不做限定,其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壁挂式空调、柜机式空调、天花板式空调、窗机式空调、移动式空调、嵌入式空调等。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送风方法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在附图的流程图示出的步骤可以在诸如一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计算机系统中执行,并且,虽然在流程图中示出了逻辑顺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送风方法流程图,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02,获取人体在空调所处区域内的区域位置;

步骤s104,通过环绕送风模型,确定获取的区域位置对应的环绕送风数据,其中,环绕送风模型为使用多组数据通过机器学习训练得出的,多组数据中的每组数据均包括:区域位置和环绕该区域位置的人体进行送风的环绕送风数据;

步骤s106,根据确定的环绕送风数据控制空调对人体进行环绕送风。

通过上述步骤,根据人体与空调所处的相对位置,及通过机器学习训练出的环绕送风模型,选取适宜的环绕送风数据。实现空调以自动学习调风的方式,达到了空调器智能调风的目的,从而实现了空调风舒适怡人的技术效果,进而解决了由于空调风向、风速等不能随用户需要自动调节造成舒适性降低,用户体验差的技术问题。

优选的,获取人体在空调所处区域内的区域位置时,可以根据具体场景选择多种方式,例如,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至少之一,获取人体在空调所处区域内的区域位置:通过摄像机对人体进行拍照的方式,获取人体在空调所处区域内的区域位置;通过红外射线对人体进行测距的方式,获取人体在空调所处区域内的区域位置。需要说明的是,此处所描述的方式仅仅作为一种举例,并不能对本申请进行限定。

即空调器可通过摄相机拍照及红外测距的方式对人体位置进行采集,可单独使用其中之一,也可两者结合的方式。同时图像采集设备及测距设备可设置在空调器设备中,也可安装在与空调器处于一定距离的位置上,通过特定的信息交互方式与空调器控制设备相连。以多方式、多角度布局图像采集设备及测距设备的方式,实现人体精准定位,此步骤有效地保证了人体与空调相对位置的采集与确认。

优选的,可通过环绕送风模型,确定获取的区域位置对应的环绕送风数据包括:在人体为单个人体的情况下,确定获取的区域位置对应的环绕送风数据为控制空调向单个人体的左右送风的数据;或者,在人体为多个人体的情况下,确定获取的区域位置对应的环绕送风数据包括:控制空调向多个人体中最左人体的左边和最右人体的右边送风的第一数据,以及在多个人体之间的间隔超过预定距离的情况下,控制空调向间隔对应的区域进行上下扫风的第二数据。

此步骤可通过已建立的环绕送风模型,针对人体位置,选取最适宜的出风方式,实现环绕送风。已建立的环绕送风模型是使用多组数据通过机器学习训练得到的,多组数据中的每一组数据均包括人数、位置关系、位置和相应最适宜的出风方式。需要说明的是,该环绕送风模型还可以识别出对单个人体和多个人体进行送风的场景,例如,在单人送风场景下,预设每个出风口的左右扫风分别扫向单个人体位置的左边缘和右边缘(或者人体位置左右各加一个小角度的左右边缘),这样既能实现房间内的空气循环流动,又避免风吹到人的身上,引起不适。又如,多人送风场景下,预设根据每个人体的位置,每个出风口的左右扫风扫向最边缘两个人的边缘(位于左边的是左边缘,位于右边的是右边缘),同时在无人的间隔区,上下扫风可以任意动作,当左右扫风即将扫到人体位置时,上下导风板把风吹向最上方或者最下方,形成风在人体周围的环绕(避开)。

优选的,通过环绕送风模型,确定获取的区域位置对应的环绕送风数据包括以下之一:依据人体与空调之间的距离确定的空调对人体进行送风的风速;依据人体与空调之间的方位关系确定的空调对人体进行送风的风向。

此步骤可有效地针对人体位置,结合空调出风结构,选取适宜的风速及风向。如当人体离空调距离远时,风速可大一些,当人体离空调距离近时,风速可以小一些。若人体在空调周围活动时,可根据检测的实时位置实时调节送风风速,并随着人体运动轨迹,调节送风风向。尤其可以缓解在应对人体处于柜机的出风口位置时,传统空调直吹引起的人体不适。

优选的,根据确定的环绕送风数据控制空调对人体进行环绕送风包括:根据确定的环绕送风数据,确定空调的出风风速,空调的导风板是否导风,以及导风板的导风角度;根据确定的出风风速,导风板是否导风,以及导风角度对人体进行环绕送风。

此步骤可以有效的结合空调出风结构和环绕送风模型,对空调器送风进行精准调节和控制。如空调器为分体机多导风板结构时,左右扫风使风在人体的左右扫动或者定格,上下扫风在无人的间隔区可以任意动作,在人体的位置(或者左右各加一个小角度10°以内),上下导风板把风吹向最上方或者最下方,形成风在人体周围的环绕或避开。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空调送风装置,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送风装置的结构框图,如图2所示,该装置包括:采集模块22,确定模块24和控制模块26,下面对该装置进行说明。

采集模块22,用于获取人体在空调所处区域内的区域位置;

确定模块24,连接至上述采集模块22,用于通过环绕送风模型,确定获取的区域位置对应的环绕送风数据,其中,环绕送风模型为使用多组数据通过机器学习训练得出的,多组数据中的每组数据均包括:区域位置和环绕该区域位置的人体进行送风的环绕送风数据;

控制模块26,连接至上述确定模块24,用于根据确定的环绕送风数据控制空调对人体进行环绕送风。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送风装置中采集模块结构框图,如图3所示,该采集模块22包括以下单元至少之一:拍摄单元32和测距单元34,下面对该拍摄单元32和测距单元34进行说明。

拍摄单元32,用于通过摄像机对人体进行拍照的方式,获取人体在空调所处区域内的区域位置;测距单元34,用于通过红外射线对人体进行测距的方式,获取人体在空调所处区域内的区域位置。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送风装置中确定模块结构框图一,如图4所示,该确定模块24包括:第一获取单元42和第二获取单元44,下面对该第一获取单元42和第二获取单元44进行说明。

第一获取单元42,用于在人体为单个人体的情况下,确定获取的区域位置对应的环绕送风数据为控制空调向单个人体的左右送风的数据;第二获取单元,用于在人体为多个人体的情况下,确定获取的区域位置对应的环绕送风数据,其中包括:控制空调向多个人体中最左人体的左边和最右人体的右边送风的第一数据,以及在多个人体之间的间隔超过预定距离的情况下,控制空调向间隔对应的区域进行上下扫风的第二数据。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送风装置中确定模块结构框图二,如图5所示,该确定模块24包括:第三获取单元52,下面对该第三获取单元52进行说明。

第三获取单元52,用于通过环绕送风模型,确定获取的区域位置对应的环绕送风数据,其中包括以下之一:依据人体与空调之间的距离确定的空调对人体进行送风的风速;依据人体与空调之间的方位关系确定的空调对人体进行送风的风向。

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送风装置中控制模块结构框图,如图6所示,该控制模块26包括:确定单元62和执行单元64,下面对该确定单元62和执行单元64进行说明。

确定单元62,用于根据确定的环绕送风数据,确定空调的出风风速,空调的导风板是否导风,以及导风板的导风角度;执行单元64,连接至上述确定单元62,用于根据确定的出风风速,导风板是否导风,以及导风角度对人体进行环绕送风。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该存储介质包括存储的程序,其中,在程序运行时控制存储介质所在设备执行上述的设备控制方法。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处理器,该处理器用于运行程序,其中,程序运行时执行上述的设备控制方法。

下面结合具体场景,对本发明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7是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方式的空调智能送风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以柜机双出风口,和壁挂机多导风板两种结构为例,如图7所示,该系统包括:图像采集模块70(功能同上述采集模块22),处理模块72(功能同上述确定模块24),计算模块74(功能同上述确定单元62)、执行模块76(功能同上述执行单元64),下面对该系统进行说明。

图像采集模块70利用摄像头,识别人体位置,并计算人体与空调的相对距离。处理模块72根据图像采集模块70识别的位置和距离,通过环绕送风模型,确定获取的区域位置对应的环绕送风数据,其中,环绕送风模型为使用多组数据通过机器学习训练得出的,多组数据中的每组数据均包括:区域位置和环绕该区域位置的人体进行送风的环绕送风数据。根据处理模块72中的环绕送风模型,选取人体位置对应的绕送风数据,包括人体数量、风向等。再通过计算模块74,结合确定的环绕送风数据和空调器结构,确定出风风速和导风板的导风角度。最后通过执行模块76,对人体进行环绕送风。尤其是在判断用户处于过近距离时,调整风向和风速,使空调风环绕在用户的四周吹风。

具体如室内为单人时,空调智能送风系统控制空调器两个出风口的左右扫风分别扫向人体位置的左边缘和右边缘(或者人体位置左右各加一个小角度的左右边缘),这样既能实现房间内的空气循环流动,又避免风吹到人的身上,引起不适。而室内为多人时,识别到每个人体的位置,两个出风口的左右扫风扫向最边缘两个人的边缘(位于左边的是左边缘,位于右边的是右边缘)。在无人的间隔区,上下扫风可以任意动作,当左右扫风即将扫到人体位置时,上下导风板把风吹向最上方或者最下方,形成风在人体周围的环绕(避开)。分体机多导风板同样的思路,左右扫风使风在人体的左右扫动或者定格,上下扫风在无人的间隔区可以任意动作,在人体的位置(或者左右各加一个小角度10°以内),上下导风板把风吹向最上方或者最下方,形成风在人体周围的环绕(避开)。同时,当人体离空调距离远时,风速可大一些,当人体离空调距离近时,风速可以小一些。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确定模块24中使用的环绕送风模型,为使用多组数据通过机器学习训练得出的。伴随人工智能领域发展越来越宽,纵深越来越远的趋势,机器学习能力将越来越精细和智能,且通过空调器使用过程中过程数据不断完善和积累,可学习资源越来越丰富,设备可选用的环绕送风模型将越来越人性化。

通过上述优选实施例,根据人体与空调所处的相对位置,及通过机器学习训练出的环绕送风模型,选取适宜的环绕送风数据。实现空调以自动调节的方式,达到了空调器智能调风的目的,从而实现了空调风舒适怡人的技术效果,进而解决了由于空调风向、风速等不能随用户需要自动调节造成舒适性降低,用户体验差的技术问题。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在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技术内容,可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其中,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可以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单元或模块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为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accessmemory)、移动硬盘、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