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冷柜式空调机及其安装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61234发布日期:2018-06-01 04:48阅读:47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水冷柜式空调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水冷柜式空调机及其安装工艺。



背景技术:

在船舶建造过程中,如厨房、集控室、配电板间等内装处装有水冷柜式空调机,其冷却水管路的装饰方式对整个房间的装饰效果和空间利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为防止电气设备进水,配电板间、电气设备间等集中布置电气设备舱室内的柜机冷却水管防漏施工难度非常大,主要体现下以下几点。

因冷凝器内的冷却水铜管束在长期使用过程中,铜管内会聚集大量淤泥、水垢,会严重影响铜管壁传热效率,进而严重影响冷却水与腔体内制冷剂热交换,最终导致制冷剂冷却不良,降低整台空调制冷效果。因此在使用过程中需经常清洗冷凝器内部铜管束,清洗时需用管刷伸到冷凝器铜管内刷掉污垢,因此必须在空调侧面预留冷凝器同样长度清洗空间便于将管刷伸到冷凝器内。为节约空间,常规设计时将冷却水管布置在检修空间范围内,同时为避免水管占用检修空间,冷却水管上关断阀需设置在柜机检修空间外,如此才能保证拆掉水管清洗冷凝器时,关断阀不会影响人员操作。但因管和关断阀占用的空间太大,对房间空间利用率非常不利,同时在装饰板装修的房间内安装如此管、阀,严重降低房间装修效档次。

对于安装在配电板间、电气设备间内的水冷柜式空调机,传统的方式其冷却水管必须进入这类舱室。为防止冷却水管泄漏,引起电气设备损坏。管子常规连接工艺为套管连接或现场对焊,但这种工艺导致焊后的管子没法做防腐处理,焊接位置腐蚀较快,同时,在不好施工的狭窄空间易发生漏焊和焊接质量等问题,对舱室内的电气设备造成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水冷柜式空调机及其安装工艺,方便清洗冷凝器内部铜管束,提高房间的空间利用率,避免安全隐患,提高安全系数。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水冷柜式空调机,包括柜体、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和风机,所述压缩机、蒸发器、风机均设置在所述柜体的内部,所述风机设置在所述柜体的上端,所述蒸发器设置在所述柜体的中部,所述压缩机设置在所述柜体的下端,所述冷凝器设置在所述柜体外,所述压缩机的进、出口分别连接所述蒸发器的出口与所述冷凝器的进口,所述蒸发器与所述冷凝器之间还设有膨胀阀,且所述膨胀阀的出口连接所述蒸发器的进口,所述膨胀阀的进口连接所述冷凝器的出口。

优选地,所述冷凝器的进口和出口分别设有冷凝器进口阀和冷凝器出口阀,且所述冷凝器出口阀和冷凝器进口阀分别设置在所述冷凝器的壳体上。

优选地,所述冷凝器进口阀与所述压缩机的出口之间设有压缩机出口阀,所述冷凝器出口阀与所述膨胀阀的进口之间设有膨胀阀进口阀,所述压缩机出口阀及膨胀阀进口阀均设置在所述柜体上。

优选地,所述压缩机出口阀与所述压缩机的出口通过压缩机出口管连接,所述膨胀阀进口阀与所述膨胀阀的进口通过膨胀阀进口管连接。

优选地,所述冷凝器进口阀与所述压缩机出口阀之间连接高温高压蒸汽管,所述冷凝器出口阀与所述膨胀阀进口阀之间连接高温高压管。

为安装所述水冷柜式空调机,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水冷柜式空调机的安装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找出布置在内装区域和电气设备建的水冷柜式空调机;

步骤二,将冷凝器从所述水冷柜式空调机的内部移出;

步骤三,在所述水冷柜式空调机的柜体上设置压缩机出口阀及膨胀阀进口阀;

步骤四,在所述冷凝器上设置冷凝器出口阀和冷凝器进口阀;

步骤五,拆除所述水冷柜式空调机的冷却水进口及冷却水出口的保护装置;

步骤六,将拆除的保护装置安装在所述压缩机上;

步骤七,布置所述冷凝器;

步骤八,在所述冷凝器上连接冷却水管;

步骤九,在所述膨胀阀进口阀与所述冷凝器出口阀之间连接高温高压管,在所述压缩机出口阀与所述冷凝器进口阀之间连接高温高压蒸汽管;

步骤十,接通电源,加入制冷剂试运行检查设备。

优选地,在所述步骤一中,通过详细设计图纸找出所述水冷柜式空调机的位置。

优选地,在所述步骤五、六中,所述保护装置为压力传感器或压力开关。

优选地,在所述步骤七中,所述冷凝器集中布置在靠近所述水冷柜式空调机的非内装区域和电气设备间的区域。

优选地,在所述步骤九中,所述高温高压管与所述高温高压蒸汽管需做真空和压力试验。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冷凝器从水冷柜式空调机内部移出单独安装在柜体外,不仅方便清洗冷凝器内的冷却水铜管束,也避免了将冷却水管布置在检修空间范围内占用房间的空间,提高了房间的空间利用率。同时,对于安装在配电板间、电气设备间内的水冷柜式空调机,因为冷却水管不再进入这类舱室,避免了因管子腐蚀或焊接质量问题导致漏水,而对舱室内的电气设备造成的安全隐患,所以不用担心冷却水管泄漏损坏电器设备,且管子不再需要现场焊接,可以在制作阶段对其进行防腐处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水冷柜式空调机的结构是有意图。

图2冷凝器清洗图。

图3为柜机检修空间图。

图4为电气设备间水冷柜式空调机布置图。

图5为本发明的水冷柜式空调机安装示意图。

其中:1-柜体,2-膨胀阀,3-压缩机,4-压缩机出口阀,5-膨胀阀进口阀,6-冷凝器出口阀,7-冷却水出口,8-冷却水进口,9-冷凝器,10-冷凝器进口阀,11-高温高压蒸汽管,12-高温高压管,13-蒸发器、14-风机,15-水冷柜式空调机,16-冷却水管,17-电器设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附图1,本实施例的一种水冷柜式空调机15,包括柜体1、压缩机3、冷凝器9、蒸发器13和风机14,所述压缩机3、蒸发器13、风机14均设置在所述柜体1的内部,所述风机14设置在所述柜体1的上端,所述蒸发器13设置在所述柜体1的中部,所述压缩机3设置在所述柜体1的下端,所述冷凝器9设置在所述柜体1外,所述压缩机3的进、出口分别连接所述蒸发器13的出口与所述冷凝器9的进口,所述蒸发器13与所述冷凝器9之间还设有膨胀阀2,且所述膨胀阀2的出口连接所述蒸发器13的进口,所述膨胀阀2的进口连接所述冷凝器9的出口。

基于上述技术特征的水冷柜式空调机,通过将冷凝器9从水冷柜式空调机15内部移出单独安装在柜体1外,不仅方便清洗冷凝器9内的冷却水铜管束,也避免了将冷却水管布置在检修空间范围内占用房间的空间,提高了房间的空间利用率。同时,对于安装在配电板间、电气设备间内的水冷柜式空调机,因为冷却水管16不再进入这类舱室,避免了因管子腐蚀或焊接质量问题导致漏水,而对舱室内的电气设备造成的安全隐患,所以不用担心冷却水管15泄漏损坏电器设备17,且管子不再需要现场焊接,可以在制作阶段对其进行防腐处理。

本实施例中,所述冷凝器9的进口和出口分别设有冷凝器进口阀10和冷凝器出口阀6,且所述冷凝器出口阀6和冷凝器进口阀10分别设置在所述冷凝器9的壳体上。所述冷凝器进口阀10与所述压缩机3的出口之间设有压缩机出口阀4,所述冷凝器出口阀6与所述膨胀阀2的进口之间设有膨胀阀进口阀5,所述压缩机出口阀4及膨胀阀进口阀5均设置在所述柜体1上。

本实施例中,所述压缩机出口阀4与所述压缩机3的出口通过压缩机出口管连接,所述膨胀阀进口阀5与所述膨胀阀2的进口通过膨胀阀进口管连接,所述冷凝器进口阀10与所述压缩机出口阀4之间连接高温高压蒸汽管11,所述冷凝器出口阀6与所述膨胀阀进口阀5之间连接高温高压管12。

本实施例中,所述水冷柜式空调机的安装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找出布置在内装区域和电气设备间的水冷柜式空调机15,通过详细设计图纸找出所述水冷柜式空调机15的位置;

步骤二,将冷凝器9从所述水冷柜式空调机15的内部移出;

步骤三,在所述水冷柜式空调机15的柜体1上设置压缩机出口阀4及膨胀阀进口阀5,并将压缩机出口管和膨胀阀进口管分别连到所述压缩机出口阀4及膨胀阀进口阀5上;

步骤四,在所述冷凝器9上设置冷凝器出口阀6和冷凝器进口阀10,所述冷凝器出口阀6和冷凝器进口阀10均设置在所述冷凝器9的壳体上;

步骤五,拆除所述水冷柜式空调机15的冷却水进口8及冷却水出口7的保护装置,所述保护装置为压力传感器或压力开关;

步骤六,将拆除的保护装置安装在所述压缩机3上,所述保护装置为压力传感器或压力开关;

步骤七,布置所述冷凝器9,所述冷凝器9集中布置在靠近所述水冷柜式空调机15的非内装区域和电气设备间的区域,靠近所述水冷柜式空调机15布置不仅方便安装,同时减少冷却水管16的使用,节约成本;

步骤八,在所述冷凝器9上连接冷却水管16,所述冷却水管16分别连接在冷却水出口7与冷却水进口8处;

步骤九,在所述膨胀阀进口阀5与所述冷凝器出口阀6之间连接高温高压管12,在所述压缩机出口阀4与所述冷凝器进口阀6之间连接高温高压蒸汽管11,所述高温高压管12、高温高压蒸汽管11需要耐高温高压且不能泄漏,所以,安装完成后需要对所述高温高压管12、高温高压蒸汽管11做真空和压力试验。本实施例中采用真空泵抽真空试验,压力试验的加压值为1.7Mpa。其中,压力试验检查无漏后,可进行保压,保压时间为24小时,前6小时允许压力下降0.02~0.03Mpa,后18小时内,在温度恒定时,压力不变为合格;

步骤十,接通电源,加入制冷剂试运行检查设备。

需要指出的是,步骤五和步骤六是针对有保护装置的空调机,而有的空调机可能没有保护装置,那就不用进行步骤五和步骤六,做完步骤四后直接进入到步骤七。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