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炉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06681发布日期:2018-06-05 19:53阅读:302来源:国知局
一种炉灶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厨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炉灶。



背景技术:

大锅灶是厨房设备中的一种灶具,一般为商用厨房设备,中餐灶的一种。大锅灶一般可以分为三种:燃气大锅灶、电磁大锅灶、蒸汽大锅灶。

大锅灶坚固耐用;打破以往的燃烧方式,使火苗在炉膛向四周传递、火力均匀、节能、高效;设计合理、造型美观、无污染,适用于宾馆、饭店、企事业单位,是厨房内的理想设备。

通常使用80cm以上直径的大锅,主要用于学校、工厂等单位大型食堂,用于炒、烧大锅菜。

目前在节能减排的大环境下。又衍生出二级产品节能大锅灶,目前市场上商用厨房设备大锅灶,一般节能达35%左右。

由于传统大锅灶通常靠风机增加火力,所以噪音很大。新的节能大锅灶(如电磁大锅灶)不仅节能,而且不用鼓风机,节能、环保、无噪音让该类产品迅速成为传统大锅灶的换代产品。

大锅灶一般具有台面,在台面上设置有排水槽,排水槽上设置有隔渣滤网。用户在使用大锅灶进行烹饪活动时,需要使用大量的水对锅具进行冲洗,并且直接将清洗水倒在台面上。通过隔渣滤网的设置,能够有效的过滤残渣,保证滤渣孔不被堵住,顺畅排水。现有的滤网拆卸过程中,一般是直接用手提拉滤网的网孔,或者通过筷子、螺丝刀等工具将滤网撬起,以完成滤网的拆卸和清洗。上述滤网的拆卸方式具有拆卸不方便的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需要一种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隔渣滤网拆卸不方便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炉灶,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隔渣滤网拆卸不方便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主要技术方案包括:

提供了一种炉灶,包括台面,设置在台面上的排水槽,所述排水槽上设置有可拆卸的隔渣滤网,其中:所述隔渣滤网包括顶面,以及设置在顶面两侧的侧面,所述顶面上设置有均匀分布的滤渣孔;

所述隔渣滤网的侧面插接在排水槽内,其顶面与台面平齐或者低于台面设置;

所述隔渣滤网上设置有勾手。

作为上述炉灶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勾手设置在隔渣滤网的端部。

作为上述炉灶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侧面向内侧倾斜设置,并且在侧面的端部设置有向内翻折的折边。

作为上述炉灶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勾手包括连接部和勾部,所述连接部的一端与顶面的端部连接,另一端与勾部连接。

作为上述炉灶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勾手与顶面为一体式结构。

作为上述炉灶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勾部的自由端具有向内弯折的折边,所述折边与勾部相贴合。

作为上述炉灶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勾手包括相互连接的连接部和勾部;

连接部插接在滤渣孔内,并且能够相对于滤渣孔上下活动,在连接部的自由端设置防止连接部从滤渣孔内脱出的限位结构。

作为上述炉灶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台面为矩形结构,其四周设置有挡水边;

四个挡水边,以及四个挡水边所围绕的台面区域形成操作台;

所述四个挡水边所围绕的台面区域至少一个边具有排水槽。

作为上述炉灶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四个挡水边所围绕的台面区域向排水槽方向倾斜设置。

作为上述炉灶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台面的下方设置有箱体,位于箱体下方设置有高度可调的支脚;

位于后方的挡水边高度高于其他三个位置挡水边的高度,并且在后方的挡水边上设置有电控盒。

(三)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隔渣滤网上设置勾手,在隔渣滤网的拆卸过程中,直接通过提拉勾手既可以实现隔渣滤网的拆卸,进而实现了隔渣滤网的快速拆卸,以及提高了隔渣滤网拆卸的便利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一提供的炉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一提供的隔渣滤网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一提供的隔渣滤网的主视图;

图4为图3“I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一提供的隔渣滤网的俯视图;

图6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二提供的勾手与隔渣滤网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台面;2:隔渣滤网;3:勾手;4:灶口;5:挡水边;6:箱体;7:支脚;8:电控盒;

21:顶面;22:侧面;23:滤渣孔;

31:连接部;32:勾部;33:限位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解释本发明,以便于理解,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详细描述。

实施方式一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炉灶,其包括台面1,设置在台面1上的排水槽,排水槽上设置有可拆卸的隔渣滤网2,其中,隔渣滤网2上设置有勾手3。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在隔渣滤网2上设置勾手3,在隔渣滤网2的拆卸过程中,直接通过提拉勾手3既可以实现隔渣滤网2的拆卸,进而实现了隔渣滤网2的快速拆卸,以及提高了隔渣滤网2拆卸的便利性。

具体的,勾手3设置在隔渣滤网2的端部,通过将勾手3设置在隔渣滤网2的端部,由此,可以防止勾手3对灶台的现有结构造成影响,具有布局合理的优点。当然根据需要,也可以将勾手3设置在隔渣滤网2 的中部等其它位置。

隔渣滤网2包括顶面21,以及设置在顶面21两侧的侧面22,顶面 21上设置有均匀分布的滤渣孔23。作为优选的,隔渣滤网2的两个侧面向内倾斜设置,并且在侧面22的自由端设置有向内弯折的折边。进一步优选的,侧面22的折边与侧面22相贴合设置。通过侧面22的倾斜设置,可以便于隔渣滤网2插入排水槽。在侧面22的端部设置有折边,可以防止隔渣滤网的边缘划伤用户。设置在顶面21上的滤渣孔23为长腰形孔,由此,可以提高滤渣孔23的面积,进而提高排水效率。

隔渣滤网2的侧面22插接在排水槽内,其顶面21与台面1平齐或者低于台面1设置。通过此种顶面21的设置形式,可以使台面1上的水完全排入排水槽内。

参照图4,在本实施方式中,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勾手的结构形式:

勾手3包括连接部31和勾部32,连接部31的一端与顶面21的端部连接,另一端与勾部32连接,并且连接部31均与顶面21和勾部32垂直设置。

作为优选的,勾部32和连接部31均为板状结构,其中,连接部31 与勾部32的端部连接,两者构成“L型结构”。或者连接部31与勾部 32的中间部位连接,两者构成“T型结构”。“L形结构”的勾手3具有占用空间小、制造方便的优点,“T型结构”的勾手3具有与手部接触面积大、便于握持的优点。在制造和使用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

勾手3与顶面21为一体式结构。具体的,勾手3和顶面21均由金属材料经裁剪、弯折制成。具体的,勾手3与顶面21通过不锈钢板经过裁剪、弯折制成。

勾部32的自由端具有向内弯折的折边,折边与勾部32相贴合。通过勾部32折边的设置,可以使勾部32具有圆滑的端面,防止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划伤手。

为了进一步的提高勾手32,以及勾手32与顶面21配合的结构强度,在勾手3上,或者勾手3与顶面21的连接处设置有加强筋板。通过加强筋的设置,可以防止勾手3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变形的问题。

本实施方式中提供的炉灶,包括灶口4,该灶口4的下方设置有加热装置,加热装置为电磁线圈。炉灶的台面1为矩形结构,其四周设置有挡水边5,四个挡水边5,以及四个挡水边5所围绕的台面区域形成操作台,四个挡水边5所围绕的台面1区域至少一个边具有排水槽。通过挡水边5的设置,可以防止烹饪用水的飞溅,确保台面1上水经排水槽排出,提高了炉灶的使用的洁净度。

四个挡水边5所围绕的台面区域向排水槽方向倾斜设置。通过此种台面1的设置形式,可以保证台面1上水自动流入排水槽内。

台面1的下方设置有箱体6,箱体6为密封结构,并且在箱体6内设置有电控箱,位于箱体6下方设置有高度可调的支脚7,通过角度可调的支脚7的设置,可以方便的调整台面1的高度。提高了炉灶使用的便利性。

位于后方的挡水边5高度高于其他三个位置挡水边5的高度,并且在后方的挡水边5上设置有电控盒8。通过设置此种形式的挡水边5,后边的挡水边5还可以起到防止烹饪过程中油等物质的四处飞溅,电控盒8 用于显示炉灶的工作状态,通过此种形式设置电控盒8,便于用户观察炉灶的工作状态。

实施方式二

参照图6,在本实施方式中,还提供了另外一种勾手的结构形式:

勾手3包括相互连接的连接部31和勾部32,连接部31插接在滤渣孔23内,并且能够相对于滤渣孔23上下活动,在连接部31的自由端设置有防止连接部31从滤渣孔23内脱出的限位结构33。具体的,在拆卸隔渣滤网2时,可以通过提拉勾部32,然后限位结构会带动隔渣滤网2 从排水槽内脱出。此种结构的勾手,在使用过程中,可以将隔渣滤网2 拉起,不使用时,勾手3下落,勾部32与隔渣滤网2顶面21贴合,不会对台面1的现有结构造成影响,以及具有便于清洗的优点。需要说明的是,采用结构的勾手3尤其适用于没有勾手3的隔渣滤网,可以在现有的没有勾手3的隔渣滤网2上增加此种类型的勾手3,以提高隔渣滤网 2的拆卸效率。

上述限位部可以是设置在连接部31自由端的折边。具体的,可以将连接部31制造成板状结构,当将连接部31插入滤渣孔23后,弯折连接部31的端部形成折边。此折边具有防止连接部31从滤渣孔23中脱离的功能。并且还具有拆卸方便的优点。

此种结构形式的勾手3的连接部31和勾部32的配合形式,与实施方式中记载的连接部31和勾部32的配合形式一致,两者的配合可以为“L型结构”,也可以为“T型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在此实施方式中,除了勾手3的结构形式与实施方式一不同外,其它结构及各部件的配合关系均与实施方式一相同。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发明的原理,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发明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