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烧水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06671发布日期:2018-06-05 19:53阅读:377来源:国知局
一种烧水炉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热水设备领域,特指一种烧水炉。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里的人们使用热水时都是通过热水器来加热的,现有的热水器大多采用天然气、太阳能或电子打火来对冷水进行加热。

但是,现在在很多的农村里,由于经济落后,他们使用热水时还是通过蜂窝煤炉或者灶台燃烧蜂窝煤或柴火来烧水的;将农村随处可见的枯叶、枯草作为柴火烧水,能为他们节省很大一笔开支;由于现有的蜂窝煤炉和灶台只能安放一个锅,人们总是在利用炉灶做完饭后,在继续烧水。使用蜂窝煤和柴火热烧水做饭的时间会持续很长,若一个炉灶只能放置一口锅,不能同时烧水做饭的话,蜂窝煤和柴火的热能不能充分利用,浪费资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烧水炉,该烧水炉在做饭的同时还能够烧水,能够提高燃料的利用率,节省燃料,节省做完饭后再烧水所花费的总时间。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烧水炉,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炉筒,所述炉筒内设置有中空炉膛,所述炉膛四周设置有密闭的储水腔,所述储水腔位于炉膛与炉筒侧边之间;所述炉筒侧壁上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进水口和出水口与储水腔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储水腔内设置有若干导热板,所述导热板以阵列排布的形式设置在炉膛的外侧壁上,所述炉膛侧壁和导热板均采用导热金属制成。

进一步的,所述炉膛呈圆柱状,所述炉膛上端开口呈喇叭状,喇叭状的大端朝上。

进一步的,所述炉筒侧壁设有进风口和进柴口,所述进风口贯穿储水腔与炉膛底部连通;所述进柴口贯穿储水腔与炉膛上部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炉筒顶部设置有顶盖,所述顶盖上设置有燃烧口。

进一步的,所述炉筒底部设置有灰烬腔,所灰烬腔内设置有可抽出的灰烬槽,所述灰烬槽用于承接从炉膛底部落下的灰烬。

进一步的,所述炉膛底部设置有若干燃烧排,所述燃烧排通过连杆与炉筒侧壁活动连接,所述连杆一端伸出炉筒侧壁,且该伸出端上还设置有把手,通过转动把手能够使炉排在炉筒内翻转。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的烧水炉,能够在做饭的同时进行烧水,能够提高燃料的利用率,节省燃料,节省做完饭后再烧水所花费的总时间,而其该烧水炉炉内的灰烬便于清理;本发明结构简单,便于推广和使用,能节约燃料的使用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内部结构主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外部结构图;

图3是本发明的燃烧排俯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内部结构俯视图;

图5是本发明的顶盖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详细的说明。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做饭时能够同时烧水的烧水炉,它包括炉筒2,所述炉筒2内设置有中空炉膛1,所述炉膛1四周设置有密闭的储水腔6,所述储水腔6位于炉膛1与炉筒2侧边之间;所述炉筒2侧壁上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进水口和出水口与储水腔6连通。

由于上述结构,通过进水口向储水腔6内注入冷水后,做饭时将锅放在炉筒2顶部,使燃料(柴火或蜂窝煤)在炉膛1内燃烧,燃料产生的火焰能够对炉筒2顶部的锅和炉膛1四周的储水腔6进行加热,实现同时做饭和同时烧水。当水烧热后,便可通过储水口将热水排出,进水口设置在炉筒2的上方与储水腔6上部连同,出水口设置在炉筒2的下方与储水腔6底部连通,为了便于排水,出水口处设置有水龙头。

为了提高热水效率,储水腔6内设置有若干导热板3,所述导热板3以阵列排布的形式设置在炉膛1的外侧壁上,所述炉膛1侧壁和导热板3均采用导热金属制成;冷水加热时通过金属导热来实现的,由于导热板3的存在能够增大冷水与金属的接触面积,使热量更容易交换,提高了烧水效率。

所述炉膛1呈圆柱状,所述炉膛1上端开口呈喇叭状,喇叭状的大端朝上。

因炉子的使用主要还是加热锅里的食物,炉膛1上端设置成喇叭状,是为了使火焰上端的外焰扩散的更广,使外焰能够大部分与锅底接触,将大部分的热量集中锅底,尽快加热食物;其余部分的热量再用来烧水。

炉筒2的形状可以为长方体或圆柱形,本实施例中,炉筒2的形状采用长方体。

所述炉筒2侧壁设有进风口10和进柴口7,所述进风口10贯穿储水腔6与炉膛1底部连通;所述进柴口7贯穿储水腔6与炉膛1上部连通。

进风口10用于向炉膛1内通氧,加快炉膛1内的燃烧;若要使炉膛1内缓慢燃烧,可以在进风口10盖上炉盖,该炉盖可以采用现有的蜂窝煤炉的炉盖;进柴口7出也设置有进柴盖,打开进柴盖后便可以向炉膛1内添加柴火。若要燃烧蜂窝煤,只能从炉筒2上端更换蜂窝煤。

所述炉筒2顶部设置有顶盖12,所述顶盖12上设置有燃烧口13。顶盖12的上燃烧口13的设置可以根据需要来进行,设置顶盖12和燃烧口13是为了便于支撑锅底。

所述炉筒2底部设置有灰烬腔5,所灰烬腔5内设置有可抽出的灰烬槽9,所述灰烬槽9用于承接从炉膛1底部落下的灰烬。

所述炉膛1底部设置有若干燃烧排11,所述燃烧排11通过连杆4与炉筒2侧壁活动连接,所述连杆4一端伸出炉筒2侧壁,且该伸出端上还设置有把手8,通过转动把手8能够使炉排在炉筒2内翻转。

由于炉膛1底部的灰烬要落入灰烬槽9内,炉筒2底部必须有是贯通的,为了不让柴火在燃烧时,柴火从炉膛1底部落下,因此必须在炉膛1底部设置燃烧排11来支撑柴火。当柴火烧为灰烬后,为了使灰烬能够全部落入灰槽中,通过转动连杆4上的把手8,来使炉排翻转,让灰烬能够全部落入灰烬槽9中。灰烬槽9装满后,便可抽出,倒掉其中的灰烬。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