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变位置的隧道炉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08759发布日期:2018-07-10 22:48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设计隧道炉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变位置的隧道炉结构。



背景技术:

玻璃触摸屏的生产制造主要是通过自动触控面板生产线完成,由于在玻璃触摸屏制造的工序中包含对触控面板的烘干工序,因此需要采用专门的设备对触控面板进行烘干。传统的烘干方式是在触控面板生产线设置一个专门的烘干室,当需要进行烘干工序时,由操作人员将触控面板运送至烘干室完成烘干工序,但采用该方法由于需要人工参与自动化程度不高且生产效率较低。因此,在现有的自动触控面板生产线上大多设有专门的隧道炉对玻璃触摸屏进行烘干,但由于专门的隧道炉的结构较大,因此容易干扰到其他工序的正常进行。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可变位置的隧道炉结构,该隧道炉结构的位置可变,当需要进行烘干工序时可将该隧道炉结构展开,当在进行其他工序时可将该隧道炉结构收起,有效的解决了自动触控面板生产线空间不足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变位置的隧道炉结构,包括支撑机架和隧道炉本体,所述支撑机架通过驱动装置与所述隧道炉本体连接,所述驱动装置包括升降机构和翻转机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升降气缸,所述升降气缸的一端固定于所述支撑机架上,所述升降气缸的另一端通过连接装置与所述隧道炉本体连接并带动所述隧道炉本体升降运动,所述翻转机构包括翻转气缸,所述翻转气缸的一端与所述支撑机架连接,所述翻转气缸的另一端与所述隧道炉本体连接并带动所述隧道炉本体相对于所述支撑机架翻转运动;所述翻转气缸的数量为2,2个所述翻转气缸相互平行设置。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连接装置包括横梁和多根平行设置的竖杆,多根所述竖杆的上端通过所述横梁连接,多根所述竖杆的下端连接在所述隧道炉本体上,所述升降气缸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竖杆平行设置并与所述横梁的下表面的中部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多根所述竖杆关于所述升降气缸的动力输出端对称设置。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支撑机架包括支撑板,所述竖杆贯穿于所述支撑板的表面设置并可在所述支撑板内来回运动,所述连接装置还包括直线轴承,所述直线轴承套设于所述竖杆上并与所述支撑板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翻转气缸的一端与所述支撑板可转动连接,所述翻转气缸的另一端与所述隧道炉本体可转动连接,所述竖杆的下端与所述隧道炉本体可转动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连接装置和所述翻转气缸分别与所述隧道炉本体的两侧连接并与所述隧道炉本体形成一个三角形结构。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隧道炉本体包括相邻设置的烘干区和风冷区。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烘干区为高温隧道炉结构,所述高温隧道炉结构包括多个排列设置的热风出口。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风冷区包括多个排列设置的强力排风扇,所述热风出口与所述强力排风扇设置于所述隧道炉本体的同一侧面上。

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可变位置的隧道炉结构,包括支撑机架和隧道炉本体,所述支撑机架通过驱动装置与所述隧道炉本体连接,当需要进行烘干工序时,先通过升降气缸将隧道炉本体拉起,然后再通过翻转气缸将所述隧道炉本体翻转至目标位置,启动隧道炉本体即可完成对触控面板的烘干工序。当进行其他工序时,为解决自动触控面板生产线空间不足的问题先通过翻转气缸将所述隧道炉本体翻转至烘干口朝下设置,然后通过升降气缸使隧道炉本体下降至与所述自动触控面板生产线的表面接触,从而有效的解决了自动触控面板生产线空间不足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可变位置的隧道炉结构位于自动触控面板生产线上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结构放大图;

图3为隧道炉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横梁;2、升降气缸;3、竖杆;4、直线轴承;5、支撑板;6、风冷区;7、翻转气缸;8、烘干区;9、隧道炉本体;10、旋转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如图1-2所示,为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可变位置的隧道炉结构,包括支撑机架和隧道炉本体9,所述支撑机架通过驱动装置与所述隧道炉本体9连接,所述驱动装置包括升降机构和翻转机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升降气缸2,所述升降气缸2的一端固定于所述支撑机架上,所述升降气缸2的另一端通过连接装置与所述隧道炉本体9连接并带动所述隧道炉本体9升降运动,所述翻转机构包括翻转气缸7,所述翻转气缸7的一端与所述支撑机架连接,所述翻转气缸7的另一端与所述隧道炉本体9连接并带动所述隧道炉本体9相对于所述支撑机架翻转运动。当需要进行烘干工序时,先通过升降气缸2将隧道炉本体9拉起,然后再通过翻转气缸7将所述隧道炉本体9翻转至目标位置,启动隧道炉本体9即可完成对触控面板的烘干工序。当进行其他工序时,为解决自动触控面板生产线空间不足的问题先通过翻转气缸7将所述隧道炉本体9翻转至烘干口朝下设置,然后通过升降气缸2使隧道炉本体9下降至与所述自动触控面板生产线的表面接触,从而有效的解决了自动触控面板生产线空间不足的问题。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所述连接装置包括横梁1和多根平行设置的竖杆3,多根所述竖杆3的上端通过所述横梁1连接,多根所述竖杆3的下端连接在所述隧道炉本体9上,所述升降气缸2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竖杆3平行设置并与所述横梁1的下表面的中部连接。本实施例中,所述竖杆3的数量为4,4根所述竖杆3关于所述升降气缸2的动力输出端对称设置,所述连接装置与所述隧道炉结构重心连接,通过上述结构设计,可保证所述升降气缸2可相对平稳的将隧道炉本体9拉起或下降。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机架包括支撑板5,所述竖杆3贯穿于所述支撑板5的表面设置并可在所述支撑板5内来回运动,所述连接装置还包括直线轴承4,所述直线轴承4套设于所述竖杆3上并与所述支撑板5固定连接。通过设置支撑板5用于为隧道炉本体9提供向上的支撑力,通过设置直线轴承4可保证竖杆3只能在竖直方向来回运动、进而保证了隧道炉本体9的运动方向。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所述翻转气缸7的一端与所述支撑板5通过旋转结构10可转动连接,具体地,所述旋转结构10包括设置于支撑板5上的带有通孔的支架和一端带有转轴的连接头,所述连接头与所述翻转气缸7的一端连接。所述翻转气缸7的另一端通过旋转结构10与所述隧道炉本体9可转动连接,所述竖杆3的下端通过旋转结构10与所述隧道炉本体9可转动连接。如图2所示,当对隧道炉本体9进行翻转步骤时,翻转气缸7缩回,在翻转气缸7缩回的过程中,隧道炉本体9绕所述竖杆3的下端转动,从而完成翻转步骤。本实施例中,所述翻转气缸7的数量为2,2个所述翻转气缸7相互平行设置,通过设置2个相互平行的翻转气缸7共同工作,保证了翻转过程中隧道炉本体9的平稳性和安全性。此外,所述连接装置和所述翻转气缸7分别与所述隧道炉本体9的两侧连接并与所述隧道炉本体9形成一个三角形结构,通过将连接装置、翻转气缸7和隧道炉本体9设为一个三角形结构即可满足翻转步骤的正常运行也可保证隧道炉本体9的稳定性。

此外,夹持有触控面板的治具在经过高温隧道炉完成烘干步骤后,治具的表面温度很高,因网布可承受的温度为40℃,超过就会造成网布破裂,因此夹持有触控面板的治具不可直接进入丝印工作区域直接对触控面板进行丝印,防止由于网布破裂、网布内油墨泄漏至治具上污染治具,从而使设备无法继续工作。为解决这一技术问题,本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可变位置的隧道炉结构,在隧道炉本体9上设置了烘干区8和风冷区6,在完成烘干步骤后,使夹持有触控面板的治具移动至风冷区6进行冷却,以保证后续工作可以正常进行。通过在隧道炉本体9上直接增设风冷区6,无需再额外设置其他冷却装置,进一步解决了自动触控面板生产线空间不足的问题。

具体地,如图3所示,所述烘干区8为高温隧道炉结构,所述高温隧道炉结构包括多个排列设置的热风出口,通过高温隧道炉的热风出口完成对触控面板的烘干工序,所述风冷区6包括多个排列设置的强力排风扇,所述热风出口与所述强力排风扇设置于所述隧道炉本体9的同一侧面上,通过将热风出口与所述强力排风扇设置于所述隧道炉本体9的同一侧面上,本实施例中,所示热风出口的数量为5,所示强力排风扇的数量为2,对触控面板的烘干和冷却的步骤为:夹持有触控面板的治具从左至右依次经过5个热风出口和4个并排设置的强力排风扇,动作过程简单、可进一步提高玻璃触摸屏的生产效率。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