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热式辊道窑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08758发布日期:2018-07-10 22:48阅读:20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蓄热式辊道窑。



背景技术:

辊道窑是一种截面呈狭长形的隧道窑,是由一根根平行排列、横穿窑工作通道截面的辊棒组成辊道,制品放在辊道上,随着辊棒的转动而输送入窑,在窑内完成结晶烧成工艺过程,故称辊道窑,现有的辊道窑对余热的利用不充分、能耗高,且存在着产品预热不均匀、成品率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蓄热式辊道窑,它最大限度地保证热能锁定在窑内,能充分利用冷却段的产品余热,且能保证产品在预热段预热均匀,降低了能耗,提高了成品率。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蓄热式辊道窑,包括从前到后依次设置的预热段、烧成段、冷却段和从前到后贯穿辊道窑的辊道,所述辊道将预热段分为上预热区和下预热区,所述辊道将烧成段分为上烧成区和下烧成区,所述辊道将冷却段分为上冷却区和下冷却区,它还包括:

设置在烧成段且用于对烧成段进行加热的蓄热式辐射烧嘴;

设置在冷却段的余热收集装置,以便将冷却段的余热形成热空气;

安装在下烧成区和下预热区的余热空气储存箱,所述余热空气储存箱通过余热空气主管和余热收集装置相连通;

安装在下预热区和下烧成区的蜂窝陶瓷蓄热层,所述蜂窝陶瓷蓄热层设置在余热空气主管的上方,以便蜂窝陶瓷蓄热层吸收热量后对余热空气进行加热;

与蓄热式辐射烧嘴相连通以便为其提供燃气的燃气管道,所述燃气管道的至少一部分穿过蜂窝陶瓷蓄热层以便通过蜂窝陶瓷蓄热层为燃气加热;

连接在余热空气储存箱和蓄热式辐射烧嘴之间且用于连通余热空气储存箱和蓄热式辐射烧嘴的助燃空气管道,所述助燃空气管道的至少一部分穿过蜂窝陶瓷蓄热层以便通过蜂窝陶瓷蓄热层为助燃空气加热;

余热空气支管,所述余热空气支管设置在预热段内,所述余热空气支管和余热空气储存箱相连通,以便热空气通过余热空气储存箱进入预热段。

进一步,所述余热收集装置包括设置在上冷却区且用于对陶瓷产品和窑具冷却过程中散发的热量进行回收的上余热收集装置和设置在下冷却区且用于对辊棒散发的热量进行回收的下余热收集装置,所述上余回收热装置和下余热收集装置通过侧向余热输送支管相连通,所述余热空气储存箱通过余热空气主管和下余热收集装置相连通。

进一步,所述上余热收集装置和下余热收集装置均为冷却风机。

进一步为保证余热空气单向供应压力,以确保余热空气不会倒灌,所述余热空气主管的一端口为大口径端口,所述余热空气主管的另一端口为小口径端口,所述大口径端口和余热收集装置相连通,所述小口径端口和余热空气储存箱相连通。

进一步为了更方便地收集余热,所述冷却段也设置有余热空气支管,所述冷却段内的余热空气支管和余热收集装置相连通,以便冷却段的余热通过冷却段内的余热空气支管进入余热收集装置内。

进一步为了使得余热空气储存箱内的热空气更方便地进入预热段,也为了使得冷却段内的余热更方便地进入余热收集装置,所述预热段内的余热空气支管和所述冷却段内的余热空气支管上均设置有多个热空气孔。

进一步为了更方便地调节燃气的流量和压力,所述燃气管道上设置有用于对燃气进行调节的燃气调节阀。

进一步为了更方便地调节助燃空气的流量和压力,所述助燃空气管道上设置有用于对助燃空气进行调节的助燃空气调节阀。

进一步为了确保余热空气储存箱在高温状态下不会变形,所述余热空气储存箱由不锈钢板折板、焊接而成,所述余热空气储存箱内部焊接有加强筋。

进一步,所述预热段、烧成段和冷却段的长度比为4:3:5。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发明的冷却段设置有余热收集装置,上冷却区和下冷却区均通过冷却风机离心抽离方式对产品进行冷却,保证余热空气被充分回收,同时通过与余热收集装置相连通的余热空气主管将余热空气传输至余热空气储存箱,并通过蜂窝陶瓷蓄热层对余热空气储存箱内的余热空气进行加热,然后通过余热空气支管将余热空气输送至预热段。本发明使辊道窑实现高温蓄热燃烧,最大限度地保证热能锁定在窑内,能充分利用冷却段的产品余热,且能保证产品在预热段预热均匀,降低了能耗,提高了成品率,同时兼具高容积率、低能耗性、高均匀性、高成品率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蓄热式辊道窑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烧成段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2所示,一种蓄热式辊道窑,包括从前到后依次设置的预热段1、烧成段2、冷却段3和从前到后贯穿辊道窑的辊道,所述辊道将预热段1分为上预热区和下预热区,所述辊道将烧成段2分为上烧成区和下烧成区,所述辊道将冷却段3分为上冷却区和下冷却区,它还包括:

设置在烧成段2且用于对烧成段2进行加热的蓄热式辐射烧嘴6;

设置在冷却段3的余热收集装置,以便将冷却段3的余热形成热空气;

安装在下烧成区和下预热区的余热空气储存箱7,所述余热空气储存箱7通过余热空气主管8和余热收集装置相连通;

安装在下预热区和下烧成区的蜂窝陶瓷蓄热层5,所述蜂窝陶瓷蓄热层5设置在余热空气主管8的上方,以便蜂窝陶瓷蓄热层5吸收热量后对余热空气进行加热;

与蓄热式辐射烧嘴6相连通以便为其提供燃气的燃气管道13,所述燃气管道13的至少一部分穿过蜂窝陶瓷蓄热层5以便通过蜂窝陶瓷蓄热层5为燃气加热;

连接在余热空气储存箱7和蓄热式辐射烧嘴6之间且用于连通余热空气储存箱7和蓄热式辐射烧嘴6的助燃空气管道11,所述助燃空气管道11的至少一部分穿过蜂窝陶瓷蓄热层5以便通过蜂窝陶瓷蓄热层5为助燃空气加热;

余热空气支管10,所述余热空气支管10设置在预热段1内,所述余热空气支管10和余热空气储存箱7相连通,以便热空气通过余热空气储存箱7进入预热段1。具体地,为保证余热空气流量,同一水平位置上内安装3~5根余热空气主管8;所述余热空气支管10由不锈钢板卷板、焊接而成,所述余热空气支管10的直径为76—150mm;所述助燃空气管道11由不锈钢板卷板、焊接而成,所述助燃空气管道11的直径为76—150mm;所述燃气管道13采用不锈钢无缝钢管制成,所述燃气管道13的直径为63—90mm。

如图1所示,所述余热收集装置包括设置在上冷却区且用于对陶瓷产品和窑具冷却过程中散发的热量进行回收的上余热收集装置91和设置在下冷却区且用于对辊棒散发的热量进行回收的下余热收集装置92,所述上余回收热装置91和下余热收集装置92通过侧向余热输送支管相连通,所述余热空气储存箱7通过余热空气主管8和下余热收集装置92相连通。

如图1所示,所述上余热收集装置91和下余热收集装置92均为冷却风机。

如图1所示,为保证余热空气单向供应压力,以确保余热空气不会倒灌,所述余热空气主管8的一端口为大口径端口,所述余热空气主管8的另一端口为小口径端口,所述大口径端口和余热收集装置相连通,所述小口径端口和余热空气储存箱7相连通。

如图1所示,为了更方便地收集余热,所述冷却段3也设置有余热空气支管10,所述冷却段3内的余热空气支管10和余热收集装置相连通,以便冷却段3的余热通过冷却段3内的余热空气支管10进入余热收集装置内。

如图1所示,为了使得余热空气储存箱7内的热空气更方便地进入预热段1,也为了使得冷却段3内的余热更方便地进入余热收集装置,所述预热段1内的余热空气支管10和所述冷却段3内的余热空气支管10上均设置有多个热空气孔4。

如图2所示,为了更方便地调节燃气的流量和压力,所述燃气管道13上设置有用于对燃气进行调节的燃气调节阀14。

如图2所示,为了更方便地调节助燃空气的流量和压力所述助燃空气管道11上设置有用于对助燃空气进行调节的助燃空气调节阀12。

为了确保余热空气储存箱7在高温状态下不会变形,所述余热空气储存箱7由不锈钢板折板、焊接而成,所述余热空气储存箱7内部焊接有加强筋。具体地,余热空气进入余热空气储存箱7以后,被蜂窝陶瓷蓄热层5间接加热,体积发生膨胀,压力增强,形成动能,能够有效地被供应,提高了输送功率,降低了成本。

如图1所示,所述预热段1、烧成段2和冷却段3的长度比为4:3:5。在本实施中,蓄热式辊道窑总长120m,其中冷却段3长50m,预热段1长40m,烧成段2长30m。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如下:

本发明的冷却段3设置有余热收集装置,上冷却区和下冷却区均通过冷却风机离心抽离方式对产品进行冷却,保证余热空气被充分回收,同时通过与余热收集装置相连通的余热空气主管8将余热空气传输至余热空气储存箱7,并通过蜂窝陶瓷蓄热层5对余热空气储存箱7内的余热空气进行加热,然后通过余热空气支管10将余热空气输送至预热段1。本发明使辊道窑实现高温蓄热燃烧,最大限度地保证热能锁定在窑内,能充分利用冷却段3的产品余热,且能保证产品在预热段1预热均匀,降低了能耗,提高了成品率,同时兼具高容积率、低能耗性、高均匀性、高成品率的特点。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