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线路板强风风刀及线路板吹干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02199阅读:580来源:国知局
一种线路板强风风刀及线路板吹干机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线路板强风风刀及吹干机。



背景技术:

现有用于线路板吹干的强风风刀其出风方向为向上出风,向线路板吹风时将小孔内的水滴向上吹,小孔内的水滴溅起又落回线路板上,不能达到吹干线路板的目的。因此,如何解决上述问题,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的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强力赶水、吹干功能的线路板强风风刀及吹干机。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线路板强风风刀,包括长条型的壳体,壳体内设有储风腔室、上端设有缩径的出风工作面,储风腔室连接有进风口,其中:出风工作面上设有若干向一侧倾斜设置的斜角出风孔。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上述的结构,储风腔室通过进风口进风、斜角出风孔出风,向一侧倾斜设置的斜角出风孔实现向一侧出风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方案:

上述的一种线路板强风风刀,储风腔室中设有分风板,分风板上部为出风腔、下部为进风腔,出风工作面设置在出风腔上端,进风腔连接进风口。风从进风口进入进风腔,经分风板分风后流入出风腔,最后通过出风工作面流出。

上述的一种线路板强风风刀,出风工作面向与出风方向相反的一侧倾斜10~20°设置。使斜角出风孔向一侧出风。

上述的一种线路板强风风刀,出风工作面上设有两排交错布设、向一侧倾斜10~20°的斜角出风孔。

上述的一种线路板强风风刀,斜角出风孔均匀分布在出风工作面上。实现出风均匀的目的。

上述的一种线路板强风风刀,分风板上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分风孔。实现均匀分风的目的。

上述的一种线路板强风风刀,分风板上设有两排交错布设的长圆型分风孔。

一种线路板吹干机,包括机架,机架上设有进风通道和若干组上下相对设置的上、下辊轴,上、下辊轴之间形成输送通道,其中:包括上述的一种线路板强风风刀,输送通道上下端设有相对设置的强风风刀,出风工作面上的斜角出风孔向输送方向倾斜,进风口与进风通道连接。强风风刀设置在输送通道上下端对输送通道上线路板的上下面进行吹风,斜角出风孔向线路板输送方向一侧吹风,将线路板小孔内的微小水滴向一侧吹,均有强力赶水、吹干功能;出风工作面的倾斜设计对线路板的输送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上述的一种线路板吹干机,进风通道设置在机架一侧、连接有风机进风管和风刀进风管,风刀进风管分别连接进风口,风刀进风管上设有高压风出风口。高压风从风机进风管进入进风通道,通过风刀进风管进入风刀。

上述的一种线路板吹干机,出风工作面设置在相邻的上、下辊轴之间。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强风风刀的主视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图1的仰视图;

图4为图1的右视图;

图5为图1的A-A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2的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强风风刀分风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4的C-C立体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吹干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8所示,一种线路板强风风刀,包括长条型的壳体1,壳体1内设有储风腔室2、上端设有缩径的出风工作面3,储风腔室2连接有进风口21,其中:出风工作面3上设有若干向一侧倾斜设置的斜角出风孔31。

储风腔室2中设有分风板4,分风板4上部为出风腔22、下部为进风腔23,出风工作面3设置在出风腔22上端,进风腔23连接进风口21。

出风工作面3向与出风方向相反的一侧倾斜10~20°设置。

出风工作面3上设有两排交错布设、向一侧倾斜10~20°的斜角出风孔31。

斜角出风孔31均匀分布在出风工作面3上。

分风板4上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分风孔41。

分风板4上设有两排交错布设的长圆型分风孔41。

如图9至图10所示,一种线路板吹干机,包括机架5,机架5上设有进风通道6和若干组上下相对设置的上、下辊轴7、8,上、下辊轴7、8之间形成输送通道9,其中:包括上述的一种线路板强风风刀,输送通道9上下端设有相对设置的线路板强风风刀,出风工作面3上的斜角出风孔31向输送方向倾斜,进风口21与进风通道6连接。

进风通道6设置在机架一侧、连接有风机进风管61和风刀进风管62,风刀进风管62分别连接进风口21,风刀进风管62上设有高压风出风口63。

出风工作面3设置在相邻的上、下辊轴7、8之间。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高压风从风机进风管61进入进风通道6通过风刀进风管62进入风刀进风腔23,经分风板4分风后流至出风腔22从斜角出风孔31流出对输送通道9上线路板的小孔吹风。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已如说明书及图示内容,制成实际样品且经多次使用测试,从使用测试的效果看,可证明本实用新型能达到其所预期之目的,实用性价值乃无庸置疑。以上所举实施例仅用来方便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提技术特征的范围内,利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技术内容所作出局部更动或修饰的等效实施例,并且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内容,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特征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