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空气净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13877阅读:405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空气净化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家用空气净化设备,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空气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逐步提高,人们对生活、居住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当前我国空气质量形势堪忧,在冬季我国北方地区尤甚。空气质量较差时,不仅容易引起呼吸道疾病,而且空气中的有害粒子会进入人体内,长期以往,将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形成严重隐患。

当前市售的室内空气净化装置,其结构均相对比较简单,大多采用一层或多层过滤网,对空气中有害物质的过滤效果不甚理想,尤其在长期使用后,滤网上聚集过多灰尘,其原本的功能不能被充分发挥。

另外,现有的空气净化装置普遍功能较为单一,而在人们居住的环境中,各类电器设备已经较多,如何更好地发挥空气净化装置的功能,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空气净化装置,除了具备空气净化效果之外,还能进行除湿、干燥,丰富了空气净化装置的功能。

为了实现上述任务,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多功能空气净化装置,包括除尘箱,除尘箱的一端设置有进气口,在进气口上设置有第一除尘层以及除水层;所述的除尘箱为圆柱形结构,除尘箱的内部设置有螺旋形通道,螺旋形通道中间隔分布有第二除尘层;螺旋形通道的一端与所述的进气口连接,螺旋形通道的另一端连接至开设于除尘箱底部的出气口,出气口上通过连接管连接有驱动风机,驱动风机与一根第一中级管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的螺旋形通道包括第一环形通道、第二环形通道和第三环形通道,其中,第一环形通道的前端设置有第一进口,第一进口与所述的进气口连接;第一环形通道的后端连接第二环形通道的前端,第二环形通道的后端连接第三环形通道,所述的出气口开设在第三环形通道的底部,在出气口上设置有第三除尘层。

进一步地,所述的螺旋形通道的侧壁上对称开设有卡槽,卡槽的底部开设有固定槽;所述的第二除尘层包括矩形的框架,框架中间隔设置有第一活性炭层和第二活性炭层;所述的框架的两端对称设置有卡杆,卡杆的侧面设置有插块。

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一中级管连接至一个静电除尘器,在静电除尘器上连接有第二中级管。

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一中级管的侧面连接有第一出气管,第二中级管上的侧面连接有第二出气管,第一中级管上安装有第一三通阀,第二中级管上安装有第二三通阀。

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二中级管连接至一个加热箱,加热箱中分布有电热丝;加热箱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三出气管,第三出气管上连接有干燥管,干燥管穿过衣柜的侧壁。

进一步地,所述的干燥管的端部连接有波纹管,波纹管的端部由一个支架固定,支架通过直线驱动机构进行驱动。

进一步地,所述的直线驱动机构包括设置在衣柜侧壁上的滑轨,滑轨上铺设有齿条;所述的滑轨上装配有电机,电机的输出轴上设置有与所述的齿条配合的齿轮,电机上连接有一个滑板,所述的支架安装在滑板上。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技术特点:

1.本装置采用螺旋式过滤结构,增大了空气过滤行程,可以对空气进行更为充分、有效的过滤,而且过滤层便于更换,从而进一步提升空气净化效果;

2.本实用新型与家用衣柜结合起来,可以对衣柜中的衣物起到除湿、除异味的效果,从而在保持空气净化装置原有功能的前提下,提高了其实际使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除尘箱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隔板上开设卡槽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第二除尘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代表:1—除尘箱,2—第一环形通道,3—第二环形通道,4—第三环形通道,5—第二除尘层,6—隔板,7—第一进口,8—第二进口,9—第三进口,10—第一端板,11—第二端板,12—进气口,13—第一除尘层,14—除水层,15—第三除尘层,16—连接管,17—驱动风机,18—第一中级管,19—第一三通阀,20—第一出气管,21—静电除尘器,22—第二中级管,23—第二出气管,24—第二三通阀,25—加热箱,26—电热丝,27—第三出气管,28—干燥管,29—衣柜侧壁,30—波纹管,31—支架,32—滑板,33—电机,34—滑轨,35—箱盖,36—边沿,37—卡槽,38—固定槽,39—第一活性炭层,40—第二活性炭层,41—卡杆,42—插块。

具体实施方式

遵从上述技术方案,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功能空气净化装置,包括除尘箱1,除尘箱1的一端设置有进气口12,在进气口12上设置有第一除尘层13以及除水层14;所述的除尘箱1为圆柱形结构,除尘箱1的内部设置有螺旋形通道,螺旋形通道中间隔分布有第二除尘层5;螺旋形通道的一端与所述的进气口12连接,螺旋形通道的另一端连接至开设于除尘箱1底部的出气口,出气口上通过连接管16连接有驱动风机17,驱动风机17与一根第一中级管18连接。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中除尘箱1为圆柱形结构,内部的螺旋形通道是为了增大空气的过滤行程。当驱动风机17开启后,空气从进气口12进入,经过第一除尘层13初步过滤后,由除水层14滤除水分,滤除水分的目的是避免水分对第二除尘层5的影响,防止第二除尘层5的功效受到影响。如需要对空气进行加湿,则可以在第一中级管18上连接一个加湿器,经过过滤后的空气再进行加湿,然后排放到室内环境中。第一除尘层13可以采用纱网、棉布层等;除水层14可采用常规的干燥剂,如氯化钙、硫酸钙等,将这些干燥剂装在纱布网中即可形成除水层14。

经过初步过滤和除水后的空气进入到螺旋形通道中,经过多个第二除尘层5进一步净化过滤后,最终从除尘箱1底部的出气口排出,经过驱动风机17、第二中级管22后可以进行排放。由于净化后的空气是干燥的,因此在家用环境下,可以进行衣柜内的除湿、除异味;具体地,将第二中级管22连接至衣柜上,使洁净、干燥的空气不断地通入到衣柜中,即可实现上述功能。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体地螺旋形通道结构,如图1所示,螺旋形通道包括第一环形通道2、第二环形通道3和第三环形通道4,其中,第一环形通道2的前端设置有第一进口7,第一进口7与所述的进气口12连接;第一环形通道2的后端连接第二环形通道3的前端,即图中所示的第二进口8;第二环形通道3的后端连接第三环形通道4上的第三进口9,所述的出气口开设在第三环形通道4的底部,在出气口上设置有第三除尘层15。具体设置时,可在第一环形通道2的一端、第二环形通道3的一端分别设置第一端板10、第二端板11,即可使空气在通道中顺着一个方向流通;环形通道也可以是看成利用环形的隔板6、第一端板10、第二端板11在圆柱形的除尘箱1中分隔成的结构。

为了便于净化装置的清理,本方案中第二除尘层5采用可拆卸式结构。具体地,如图3和图4所示,螺旋形通道的侧壁上对称开设有卡槽37,卡槽37的底部开设有固定槽38;所述的第二除尘层5包括矩形的框架,框架中间隔设置有第一活性炭层39和第二活性炭层40;所述的框架的两端对称设置有用于卡入到卡槽37中的卡杆41,卡杆41的侧面设置有用于插入到固定槽38中的插块42。如图2所示,除尘箱1具有一个带有边沿36的箱盖35,采用螺纹配合的方式盖合在除尘箱1上;需要清理或更换第二除尘层5时,先打开箱盖35,然后向上拔出第二除尘层5即可。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方案中,如对空气质量有更高的要求,则可使第一中级管18连接至一个静电除尘器21,在静电除尘器21上连接有第二中级管22。静电除尘器21采用现有技术中已有的产品,再此不赘述;经过静电除尘器21进一步除尘、净化后,空气自第二中级管22排出到周围环境中。

如图1所示,第一中级管18的侧面连接有第一出气管20,第二中级管22上的侧面连接有第二出气管23,第一中级管18上安装有第一三通阀19,第二中级管22上安装有第二三通阀24,第一中级管18和第一出气管20、第二中级管22和第二出气管23均构成了三通结构,而两个三通阀均采用旋钮阀,即通过变换旋钮阀的方向,可使任意情况下,仅有两相连通。如不需要使用静电除尘器21,则旋转第一三通阀19,使驱动风机17中出来的风自第一出气管20排出即可;否则旋动第一三通阀19,使驱动风机17和静电除尘器21连通。第二三通阀24的用法相同,不再赘述。

如图1所示,本方案中,为了进一步地提升对衣柜内衣物的干燥效果,第二中级管22连接至一个加热箱25,加热箱25中分布有电热丝26;加热箱25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三出气管27,第三出气管27上连接有干燥管28,干燥管28穿过衣柜的侧壁29。干燥管28的端部连接有波纹管30,波纹管30的端部由一个支架31固定,支架31通过直线驱动机构进行驱动。直线驱动机构包括设置在衣柜侧壁29上的滑轨34,滑轨34上铺设有齿条;所述的滑轨34上装配有电机33,电机33的输出轴上设置有与所述的齿条配合的齿轮,电机33上连接有一个滑板32,所述的支架31安装在滑板32上。

电热丝26对通过的空气进行加热,加热后的空气依次经过第三出气管27、干燥管28、波纹管30进入到衣柜内。波纹管30可以伸长,由直线驱动机构带动上下移动,可以将干燥的空气徐徐吹入到衣柜中,起到干燥衣物、带走异味的作用。不需要干燥衣柜内的衣物时,只需要关闭电热丝26和电机33的电源,旋动第二三通阀24,使静电除尘器21中出来的空气自第二出气管23排出到周围空气中即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