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涡轮动力‑静电复合式油烟净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17937阅读:172来源:国知局
一种涡轮动力‑静电复合式油烟净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烟净化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涡轮动力-静电复合式油烟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餐饮行业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餐饮业油烟气(例如餐馆、酒店等大型厨房或者家庭厨房的油烟气)被排放到大气环境中,对周边居民生活环境造成很大影响。

现有的油烟净化装置主要以除油、排烟模式为主,采用大功率风机吸烟后对油烟中的液体油滴进行拦截,然后直接将油烟中的烟气排放到大气中。其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第一,现有油烟处理器在排放油烟烟气时,其抽吸风能力有限,因此常需要设置大功率风机提高吸风量以达到及时排放烟气的目的,导致装置的噪音很大。第二,现有除油、排烟模式并未对烟气进行任何处理。这不仅会造成环境污染,而且严重影响空气质量、对烟气排放区周围的居民生活造成一定困扰。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本申请实用新型人在付出大量的创造性劳动和经过深入实验探索后,得到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涡轮动力-静电复合式油烟净化装置,包括:

外壳,形成油烟通道,所述油烟通道包括位于下端的进烟口和位于上端的出烟口;

双轴电机,内置于所述油烟通道中;

动力风叶,内置于所述油烟通道中,并与所述双轴电机的上轴固接,用于在所述双轴电机的带动下提供抽吸风动力,使外部油烟自所述进烟口进入所述油烟通道,并经所述出烟口排出;

甩油风叶,内置于所述油烟通道中,并与所述双轴电机的下轴固接,用于在所述双轴电机的带动下分离进入所述油烟通道的油烟;

所述外壳接电源阳极,所述动力风叶接电源阴极,以在所述外壳与所述 动力风叶间形成电场。

进一步地,所述油烟净化装置还包括安装在所述外壳中的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包括固定部以及从所述固定部向外延伸形成的连接部,所述双轴电机固定在所述固定部上,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外壳固接。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支架为同心圆环平板,所述固定支架的内圆环为所述固定部,所述固定支架的外圆环为所述连接部,所述固定部与所述连接部之间通过若干条形板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外壳包括顶部设有所述出烟口的上壳体、底部设有所述进烟口的下壳体,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对接形成所述油烟通道;所述上壳体的下边缘向外弯折延伸形成有上壳体凸缘,所述下壳体的上边缘向外弯折延伸形成有下壳体凸缘,所述固定支架的连接部安装在所述上壳体凸缘与所述下壳体凸缘之间,使所述固定支架固接在所述外壳的中部。

进一步地,所述下壳体的底壁向自身内部凹陷,使所述下壳体的底壁内侧形成有聚油凹槽。

进一步地,所述上壳体接电源阳极,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之间设有隔绝垫片。

进一步地,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之间采用螺接、焊接、粘接或铸接的方法对接以形成所述油烟通道。

进一步地,所述动力风叶包括中心盘和以所述中心盘为中心呈辐射状分布的若干涡轮叶片,且所述涡轮叶片的一端固设在所述中心盘上,所述涡轮叶片固设至所述中心盘的一端定义为固定端,另一端定义为自由端。

进一步地,所述中心盘设有内腔,所述中心盘的周向侧面分布有与所述内腔连通的若干卡槽口,所述涡轮叶片固定端设有内凹的卡口,所述卡口卡扣在所述卡槽口,使所述涡轮叶片固定端的尾部卡设在所述内腔中。

优选地,所述中心盘包括相互配合以形成所述内腔和所述若干卡槽口的上盖和下盖,所述上盖和/或所述下盖包括圆形的盖主体、设于所述盖主体其中一面上的圆形或环形凹槽、设于所述凹槽外侧环形凸边上的若干槽口,所述若干槽口沿所述环形凸边的周向分布;盖合固定时,所述上盖和所述下盖 设有凹槽的一面紧密接触以形成所述内腔,且所述上盖和所述下盖的各个槽口对位以形成所述若干卡槽口。

可选地,所述若干涡轮叶片与中心盘的固定连接方式为焊接、铸接、铆接、粘接、螺纹螺栓连接、销连接、弹性形变连接、锁扣连接和插接中的一种或多种。此外,中心盘还可以根据涡轮叶片固定方式的不同,采用不同于上述结构的其他结构,例如当两者均为金属材料进行焊接时,中心盘可以直接采用一体成型的金属盘,并在金属盘的侧面留有与涡轮叶片数量相适应的涡轮叶片插接口,涡轮叶片插入接口后再焊接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中心盘和/或所述涡轮叶片由耐酸耐腐蚀材料制成。

优选地,所述中心盘采用塑料材料或金属材料制成,所述涡轮叶片采用金属材料制成。

更优选地,所述涡轮叶片采用铝制材料制成。

进一步地,所述甩油风叶包括叶盘和以所述叶盘为中心呈辐射状分布的若干长条形叶片,且所述长条形叶片的一端固设在所述叶盘上。

进一步地,所述甩油风叶的长条形叶片在垂直于自身长度方向的横截面上设有至少一个弯折部分。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长条形叶片的长度方向是指沿所述叶盘径向延伸的方向。

可选地,所述长条形叶片的横截面为折线形、波浪形、X形或其组合形状。

优选地,所述长条形叶片的横截面为V形,所述长条形叶片包括相互折合成V形的第一折片和第二折片,且所述第一折片和所述第二折片之间的夹角为δ。

可选地,90°≤δ≤140°。优选地,δ=104°。

进一步地,所述双轴电机为内转子电机。

进一步地,所述涡轮动力油烟净化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甩油风叶下方的锁紧组件,所述锁紧组件与所述甩油风叶固定连接,用于将所述甩油风叶与所述双轴电机锁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吸力强。本实用新型的油烟净化装置采用动力风叶作为抽吸油烟的主要动力,动力风叶在双轴电机的带动下高速转动,进而产生较强的吸力,将油烟中的烟气向上吸引。

(2)有效处理油烟中的烟雾烟气。本实用新型中将动力风叶的涡轮叶片与外壳设置为极性相反的电极、并对二者通电以形成电场,使得动力风叶产生抽吸油烟动力的同时,能够将油烟中的烟雾烟气吸附到电极上进行电离、碳化,尤其是吸附到外壳上,最终使残留物聚集在外壳的聚油凹槽中,可被进一步导出,由此真正实现对于烟雾烟气的处理,而非传统排油烟机对于烟气的只排放、不处理。

(3)有效除去油烟气味。在本实用新型中,油烟净化装置通电形成电场后,电场内的空气在电场作用下会产生臭氧,臭氧具有除去烟气中异味的功能。

(4)本实用新型油烟净化装置中还设置具有强力甩油作用的甩油风叶,使得油烟在被动力风叶向上抽吸的时候,首先经过甩油风叶将油烟中绝大部分的液体油滴、固体颗粒物等杂质拦截掉,油烟中剩余的烟雾烟气再被动力风叶抽吸、被电场电离碳化,具有优异的油烟处理效果。

(5)结构紧凑,设计合理。在本实用新型中,将电场电极的设置与油烟动力风叶巧妙结合,通过动力风叶即可同时实现油烟抽吸与烟气处理的功能,比起串联设置电离模块与油烟抽吸模块的装置节省空间体积,使油烟净化装置结构更加合理。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实施例一涡轮动力油烟净化装置的立体图(略去部分外壳);

图2是实施例一涡轮动力油烟净化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一中双轴电机安装在固定支架上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一中甩油风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一中甩油风叶的长条形叶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二的中心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实施例二的涡轮叶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实施例二的上盖/下盖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中”、“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主要是用于区分不同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具体的种类和构造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并非用于表明或暗示 所指示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的相对重要性和数量。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为两个或两个以上。

以下进行结合附图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涡轮动力-静电复合式油烟净化装置,如图1至图5所示,包括:外壳1,该外壳1用于形成油烟通道11,且油烟通道11包括位于下端的进烟口12和位于上端的出烟口13(图1中箭头所指的方向即为油烟流动的方向);在油烟通道11中分别内置有双轴电机2、固定支架3、动力风叶4以及甩油风叶5。其中,固定支架3包括固定部31以及从固定部31向外延伸形成的连接部32,双轴电机2固定在固定部31上,连接部32则与外壳1固接;动力风叶4与双轴电机2的上轴21固接,用于在双轴电机2的带动下提供抽吸风动力,使外部油烟自进烟口12进入油烟通道,并经出烟口13排出;甩油风叶5与双轴电机2的下轴22固接,用于在双轴电机2的带动下分离进入油烟通道的油烟。此外,外壳1接电源阳极(图未示),动力风叶4接电源阴极(图未示),以在外壳1与动力风叶4间形成电场。在本实施例中,电源为直流叠加脉冲电源,在直流供电的基础上叠加脉冲作用于阴极和阳极,使油烟更容易被电离、吸附。

在本实施例中,外壳1为金属外壳,包括顶部设有出烟口13的上壳体14和底部设有进烟口12的下壳体15。其中,上壳体14的下边缘向外弯折延伸形成上壳体凸缘141,且在上壳体凸缘141上设有若干第一连接孔142;对应地,下壳体15的上边缘向外弯折延伸形成下壳体凸缘151,且在下壳体凸缘151上设有与第一连接孔142相对应的若干第二连接孔152,用于便捷地装配结构。另外,下壳体15的底壁朝向自身内部方向凹陷,使下壳体15的底壁内侧形成聚油凹槽16,用于收集被拦截、甩出、吸附处理的油滴或固体颗粒物等。在本实施例中,涡轮动力-静电复合式油烟净化装置还包括导油管(图未示),该导油管与聚油凹槽16连通,用于将聚油凹槽16中收集的油滴或固体颗粒物等导出,防止聚油凹槽16聚集满的废物溢出。

在本实施例中,结合图3所示,固定支架3为同心圆环平板结构,设置在 上壳体14与下壳体15之间。该固定支架3的固定部31具体是同心圆环平板的内圆环,且该内圆环的尺寸能够使双轴电机2安装固定在其中。在固定部31上设有若干第三连接孔,在双轴电机2的外周设有与第三连接孔对应的若干第四连接孔,使用螺栓或螺钉穿过第三连接孔与第四连接孔后,可使双轴电机2固定在固定支架3的固定部31上。该固定支架3的连接部32具体是同心圆环平板结构的外圆环,固定部31与连接部32之间通过条形板33固定连接,且该连接部32的尺寸匹配于上壳体凸缘141和下壳体凸缘151。在连接部32上设有若干第五连接孔321,上壳体14与下壳体15对接后,使用螺栓或螺钉(图未示)依次穿过上壳体的第一连接孔142、固定支架连接部的第五连接孔321、下壳体的第二连接孔152后,使固定支架3固定安装在上壳体14与下壳体15之间,即:使双轴电机2通过固定支架3设置在油烟通道11内。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中,外壳的上壳体、下壳体与固定支架之间的固定方式还可以采用其它固定连接方式,例如将上壳体的下边缘、固定支架的连接部、下壳体的上边缘之间焊接固定,或者采用粘接、铸接或销连接将上壳体、下壳体与固定支架之间固定连接。

另外,本实施例中具体是上壳体14接电源阳极,下壳体15并未接通电源,故为保证形成有效的电场,在上壳体14与下壳体15之间还设有隔绝垫片6。该隔绝垫片6为圆环形,尺寸匹配于上壳体凸缘141和下壳体凸缘151,且隔绝垫片6上设有对应于第一连接孔142、第二连接孔152的第六连接孔61。螺栓或螺钉(图未示)依次穿过上壳体14的第一连接孔142、固定支架3的第五连接孔321、隔绝垫片6的第六连接孔61、下壳体15的第二连接孔152,使隔绝垫片6固定设置在上壳体14与下壳体15之间,起到绝缘作用。

在本实施例中,动力风叶包括中心盘41和以中心盘41为中心呈辐射状分布在中心盘41周围的若干涡轮叶片42。这些涡轮叶片42的一端固定连接至中心盘41的一端,且涡轮叶片42固定连接至中心盘41的一端定义为固定端,这些涡轮叶片42的另一端定义为自由端。另外,中心盘41与涡轮叶片42的固定连接方式多种,可以为焊接、铸接、铆接、粘接、螺纹螺栓连接、销连接、弹性形变连接、锁扣连接和插接中的一种或多种;并且,中心盘41和/或涡轮 叶片42可采用耐酸耐腐蚀材料制成,以延长使用寿命;此外,中心盘41还可以根据涡轮叶片42固定方式的不同,采用不同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其他结构,例如两者焊接时,中心盘41可以直接采用一体成型的金属盘,并在金属盘的侧面留有与涡轮叶片42数量相适应的涡轮叶片插接口,涡轮叶片插入接口后再焊接固定。

在本实施例中,甩油风叶5包括叶盘51和以叶盘51为中心呈辐射状分布的若干长条形叶片52,且长条形叶片52的一端固设在叶盘51上。具体地,结合图4、图5所示,甩油风叶5的长条形叶片52自叶盘51的外周沿叶盘51的径向方向向外延伸。长条形叶片52在双轴电机2的带动下转动时产生离心力,将油烟中的油滴和固体颗粒物等杂质拦截并沿长条形叶片的径向甩出。为提高油烟拦截与离心效率,长条形叶片52沿垂直于自身长度方向的横截面设置为V形,该长条形叶片52包括相互折合成V形的第一折片521和第二折片522,且第一折片521和第二折片522之间的夹角δ=104°。在本实用新型中,长条形叶片的长度方向是指沿叶盘径向延伸的方向。

结合图1-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双轴电机2为内转子电机,且双轴电机2为高速电机,其高转速分别带动动力风叶工作和带动甩油风叶工作。本实施例中,动力风叶4、双轴电机2、甩油风叶5由上至下依次容置在外壳1的油烟通道11中,且动力风叶的轴向、甩油风叶的轴向均平行于油烟进出方向,由此形成由下至上的油烟通道11。具体是在动力风叶4的抽吸力作用下,油烟从位于下壳体15底部的进烟口12进入,首先经过甩油风叶5的拦截、离心甩油处理掉绝大部分油滴和大颗粒固体杂质,然后再经过动力风叶4与外壳1之间形成的电场(具体是涡轮叶片42接电源阴极、上壳体14接电源阳极后之间形成的电场)的吸附、电离、碳化,最后处理后的油烟从上壳体14顶部的出烟口13排出。

在本实施例中,为加强双轴电机2与甩油风叶5之间的连接牢固性,还可以在甩油风叶5的叶盘51下方设置锁紧组件7。该锁紧组件7可以通过螺旋固定、卡合、销连接的方式将甩油风叶5的叶盘51与双轴电机2的转动轴锁紧。例如当采用螺旋固定的方式时,锁紧组件可以包括垫片和螺母,通过将垫片 和螺母依次套设在穿过叶盘的下轴22一端并旋紧螺母,以达到锁紧叶盘51与下轴22的目的。同时,该锁紧组件还可以在垫片和螺母的外侧安装锁紧保护壳71,用以对垫片、螺母等零件进行遮挡,起到保护零件和外观装饰的作用。该锁紧保护壳可通过螺接、焊接、粘接、铸接或销连接固定设置在叶盘51下方。

本实施例油烟净化装置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双轴电机2分别带动动力风叶4旋转工作、带动甩油风叶5旋转工作,并通过通电形成的电场对油烟中的烟雾烟气进行电离、碳化,使油烟被充分处理。具体地,动力风叶4在工作时,其涡轮叶片42在旋转过程中将周围空间的气体向上聚拢,以形成有效的吸力将油烟向上吸引。在动力风叶4形成强吸力的同时,油烟首先从进烟口12进入甩油风叶5,甩油风叶5通过拦截和离心作用,将油烟中固体颗粒物杂质以及液态油滴拦截在甩油风叶的长条形叶片上,并通过快速旋转产生的离心力将这些油滴和固体颗粒物甩出至外壳中,由此除去油烟中绝大部分油滴和固体颗粒物。在此基础上,油烟中剩余少量的烟雾烟气继续被动力风叶4向上抽吸,由于涡轮叶片(电场阴极)与外壳上壳体(电场阳极)通电后会形成电场,在电场的作用下,向上吸引的烟雾烟气被吸附到电极(尤其是阳极)上,使烟雾烟气在涡轮叶片上被电离、吸附、碳化,得到有效处理后再排放,而不是直接排放到大气。由此,将油烟中的固体颗粒、液体油滴、烟雾烟气全部处理,使排放后的气体为洁净空气,有效解决油烟只排不除而造成的环境污染。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涡轮动力-静电复合式油烟净化装置,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不同之处仅在于动力风叶4的安装结构。具体地,如图6至图8所示,本实施例的中心盘41设有内腔,中心盘41的周向侧面分布有与内腔连通的若干卡槽口101,涡轮叶片42固定端设有内凹的卡口202,卡口202卡扣在卡槽口101中,使涡轮叶片42固定端的尾部卡设在内腔中,阻挡涡轮叶片42脱离中心盘41。

本实施例中,中心盘41包括相互配合以形成内腔和若干卡槽口的上盖110 和下盖120,上盖110和/或下盖120包括圆形的盖主体140、设于盖主体140其中一面上的圆形或环形凹槽141、设于凹槽141外侧环形凸边上的若干槽口111/121,若干槽口111/121沿环形凸边的周向均匀或大致均匀分布;盖合固定时,上盖110和下盖120设有凹槽141的一面紧密接触以形成内腔,且上盖110和下盖120的各个槽口111/121对位以形成若干卡槽口101。

作为一种改进方式,本实施例还可以采用下述结构:上盖和下盖上分别设有尺寸相同的上弧形结构和下弧形结构(图未示),连接结构为上弧形结构和下弧形结构相互盖合形成的圆形连接孔;涡轮叶片42与中心盘41固定连接的一端端部设有螺旋部,螺旋部与圆形连接孔的尺寸相适配,涡轮叶片42通过末端的螺旋部旋入圆形连接孔固定于中心盘41上。涡轮叶片42均可通过螺旋部旋入且固定于中心盘41上,而上盖110与下盖120共同形成的圆形连接孔则相当于螺母结构,安装好涡轮叶片42后,当需要更换或拆装其中一片或多片涡轮叶片时,可直接旋转拆装,结构简单,使用、清洗及维修均十分便利。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涡轮动力-静电复合式油烟净化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