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监控能耗的太阳能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09404阅读:309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监控能耗的太阳能控制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太阳能控制装置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智能监控能耗的太阳能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在使用太阳能的时候,需要对使用的太阳能集热管进行能耗监控,从而判断太阳能集热管的转换效果,所以需要使用到一种智能监控能耗的太阳能控制装置。目前的智能监控能耗的太阳能控制装置,存在结构原理复杂,不便于简单的监控测定,适应性较小,一般适应较大的实验场所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智能监控能耗的太阳能控制装置,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目前的智能监控能耗的太阳能控制装置,存在结构原理复杂,不便于简单的监控测定,适应性较小,一般适应较大的实验场所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智能监控能耗的太阳能控制装置,包括集热水箱、恒温水箱、循环泵、第一交换泵、第二交换泵、给水泵、太阳能集热管组、集热水箱液位线、上水电磁阀、恒温水箱液位线和回水电磁阀,所述集热水箱的下部通过第一交换泵与恒温水箱的上部连接;所述恒温水箱的下部通过第二交换泵与所述集热水箱的上部连接;所述集热水箱的下部通过循环泵与太阳能集热管组连接;所述太阳能集热管组与所述集热水箱的上端连接;所述集热水箱的上端与上水电磁阀连接;所述恒温水箱的下部通过给水泵与回水电磁阀连接;所述回水电磁阀与所述恒温水箱的上端连接;所述太阳能集热管组的顶部以及底部分别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集热水箱和所述恒温水箱内分别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上水电磁阀和所述回水电磁阀内分别设置有温度传感器。

较佳地,所述集热水箱的上部外表面设置有集热水箱液位线。

较佳地,所述恒温水箱的上部外表面设置有恒温水箱液位线。

较佳地,每个所述温度传感器分别与各自的温度显示屏电性连接。

较佳地,所述太阳能集热管组由若干个太阳能集热管组成。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一种智能监控能耗的太阳能控制装置,通过在太阳能集热管组的顶部以及底部分别设置温度传感器,记录的温度分别为T1和T2,将T1-T2作为太阳能的转化能量,通过在集热水箱和恒温水箱内分别设置温度传感器,记录的温度分别为T3和T4,通过在上水电磁阀和回水电磁阀内分别设置温度传感器,记录的温度分别为T5和T6,其中的T1-T2=T3+T4+T5+T6+损耗,从而计算出能耗,并与太阳能集热管组在最佳效果时的数据进行对比,是否在可允许的范围内,使得该智能监控能耗的太阳能控制装置结构原理简单,便于简单的监控测定和适应性较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智能监控能耗的太阳能控制装置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集热水箱;2-恒温水箱;3-循环泵;4-第一交换泵;5-第二交换泵;6-给水泵;7-太阳能集热管组;8-集热水箱液位线;9-上水电磁阀;10-恒温水箱液位线;11-回水电磁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监控能耗的太阳能控制装置,包括集热水箱1、恒温水箱2、循环泵3、第一交换泵4、第二交换泵5、给水泵6、太阳能集热管组7、集热水箱液位线8、上水电磁阀9、恒温水箱液位线10和回水电磁阀11,所述集热水箱1的下部通过第一交换泵4与恒温水箱2的上部连接;所述恒温水箱2的下部通过第二交换泵5与所述集热水箱1的上部连接;所述集热水箱1的下部通过循环泵3与太阳能集热管组7连接;所述太阳能集热管组7与所述集热水箱1的上端连接;所述集热水箱1的上端与上水电磁阀9连接;所述恒温水箱2的下部通过给水泵6与回水电磁阀11连接;所述回水电磁阀11与所述恒温水箱2的上端连接;所述太阳能集热管组7的顶部以及底部分别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集热水箱1和所述恒温水箱2内分别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上水电磁阀9和所述回水电磁阀11内分别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集热水箱1的上部外表面设置有集热水箱液位线8。所述恒温水箱2的上部外表面设置有恒温水箱液位线10。每个所述温度传感器分别与各自的温度显示屏电性连接。所述太阳能集热管组7由若干个太阳能集热管组成。

工作原理:该智能监控能耗的太阳能控制装置,通过在太阳能集热管组7的顶部以及底部分别设置温度传感器,记录的温度分别为T1和T2,将T1-T2作为太阳能的转化能量,通过在集热水箱1和恒温水箱2内分别设置温度传感器,记录的温度分别为T3和T4,通过在上水电磁阀9和回水电磁阀11内分别设置温度传感器,记录的温度分别为T5和T6,其中的T1-T2=T3+T4+T5+T6+损耗,从而计算出能耗,并与太阳能集热管组7在最佳效果时的数据进行对比,是否在可允许的范围内,使得该智能监控能耗的太阳能控制装置结构原理简单,便于简单的监控测定和适应性较大。

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