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磁采暖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11725阅读:43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磁加热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磁采暖炉。



背景技术:

现有的采暖炉主要采用电采暖炉,燃气采暖炉和燃煤采暖炉,燃煤或燃气式采暖炉消耗的是一次性能源,不利于环境保护,安全性较差;电阻式采暖炉利用电力作为能源直接加热水,热效率差。目前现有的采暖炉均存在热转换效率低和容易在水管内结垢的问题,热水效率随着水垢的增加而逐步降低,延长了热水时间,严重时缩短设备使用寿命,影响了采暖炉的市场应用。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热效率高,不易形成水垢的电磁采暖炉,且该采暖炉能有效避免漏电,安全性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电磁采暖炉,包括金属炉体,变频器,控制变频器通断的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变频器连接,其特征在于,金属炉体外围设有绝缘保温层,保温层外缠绕有若干电磁线圈,电磁线圈的两接线端与变频器连接,所述炉体的上方侧壁开设有进水口,所述进水口与进水管路连通,所述进水管路上设有水泵,所述炉体的底端设有水垢排出口,所述炉体内中心位置设置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一端置于炉体内中下方,一端穿出炉体顶部。

进一步的,所述炉体底部设置为锥形。

进一步的,所述出水管设置为铁磁材料。

进一步的,所述出水管固设于炉体内或可拆卸的设置于炉体内。

进一步的,所述进水口和水垢排出口均至少设置一个。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高频电流通过电磁线圈产生强烈磁场,可在炉体内产生涡流,使炉体内的液体加热,同时在进水口位置水泵,给水进行加压,水同时以漩涡流状进入炉体内,在磁力线的作用下,再次使炉体内产生强大的涡流,双涡流加热,提高了炉体内液体的加热效率;炉体内设置有出水管,出水管与炉体内液体接触面积大,当炉体内双涡流加热时,会在出水管周围产生亿万个小涡流碰撞,更易产生感应电流,迅速将水加热磁化成为活性小分子水达到快速加热的目的,进而提高了加热效率;电磁线圈与被加热物体不直接接触,能量通过电磁感应进行传递,实现了水电分离,避免了漏电现象的发生,安全性高。

本电磁采暖炉结构简单,安全性高,实现了水电分离,双涡流加热,电磁加热转化率高,热效率高达108%以上,热转化率高,可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的供暖热水需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一种电磁采暖炉,包括金属炉体1,变频器2,控制变频器通断的控制器3,所述控制器3与变频器2连接,金属炉体外围设有绝缘保温层4,保温层外缠绕有若干电磁线圈5,电磁线圈的两接线端与变频器2连接,所述炉体的上方侧壁开设有进水口6,所述进水口与进水管路7连通,所述进水管路上设有水泵8,水泵的输出端通过进水管路与进水口连通,所述炉体的底端设有水垢排出口9,所述炉体内中心位置设置有出水管10,所述出水管一端置于炉体内中下方,一端穿出炉体顶部。炉体底部设置为锥形,更有利于水垢的沉淀排出。

采暖炉工作时,控制器与电源连接,控制器与变频器连接,变频器将外接的电源变为高频电流,高频电流流经电磁线圈后产生磁场,当磁场内的磁力线通过金属炉体时会在金属炉体内产生无数小涡流,使金属炉体内本身快速发热,从而将保温炉体内的水加热,同时水泵加压注水,再次冲击产生涡流,使得炉体内产生双涡流加热,迅速提高炉体内水的温度;炉体中心设置出水管,出水管周围与炉体内液体充分接触,在出水管周围产生数万个小漩涡流的碰撞,达到迅速加热磁化的目的,其次由于高效磁化加热,水不易形成水垢,提高了加热效率。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