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蓄能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97223阅读:358来源:国知局
一种蓄能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蓄能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蓄能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蓄能系统,一般都只有一种制能主机,例如制冷主机或制热主机,其一般仅实现一种蓄能工作,当采用制冷主机时,蓄能系统实现蓄冷,当采用制热主机时,蓄能系统实现蓄热。

如此,在制能主机出现损坏时,则整个空调系统无法工作,需要进行维修更换,而维修更换的周期可能较长,由此影响了用户的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具有多冷热源的蓄能系统,以满足不同的需求和改善用户体验。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提供一种蓄能系统,包括蓄能罐、能够制冷和制热的热泵装置和能够制热的制热装置;所述蓄能罐内设置有上布水器和下布水器;在所述下布水器上连接有第一水管,在所述上布水器上连接有第二水管;所述热泵装置和所述制热装置并联连接在所述第一水管与所述第二水管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制热装置包括有电锅炉装置。

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一水管与所述第二水管之间还设置有热交换器;所述热泵装置、所述制热装置和所述热交换器相互并联连接在所述第一水管与所述第二水管之间。

进一步地,该蓄能系统包括两个以上的所述蓄能罐,每个所述蓄能罐的上布水器分别与所述第二水管连接,每个所述蓄能罐的下布水器分别与所述第一水管连接。

进一步地,该蓄能系统包括两个以上的所述蓄能罐;

所述两个以上的所述蓄能罐依次排列,且在沿着所述蓄能罐的排列方向上,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蓄能罐中的前一个所述蓄能罐的所述下布水器与后一个所述蓄能罐的上布水器通过连接管道串联连接;

所述两个以上的所述蓄能罐中最前端的所述蓄能罐的所述上布水器与所述第二水管连接,最后端的所述蓄能罐的所述下布水器与所述第一水管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蓄能罐为密闭式蓄能罐,在所述蓄能罐的顶端设置有排气阀。

进一步地,每个所述蓄能罐内沿着所述蓄能罐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温度探测仪。

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一水管或/和所述第二水管上设置有双向水泵。

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一水管上设置有第一水泵,在所述第一水泵的两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水管连通的第一旁通管,在所述第一旁通管上设置有第一阀门;

在所述第二水管上设置有第二水泵,在所述第二水泵的两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二水管连通的第二旁通管,在所述第二旁通管上设置有第二阀门。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通过设置多种冷热源,将热泵装置和制热装置并联连接在第一水管与第二水管之间,可以分别通过热泵装置进行蓄冷供冷以及蓄热供热,通过制热装置进行蓄热供热,可以实现多种工况,满足了不同的需求,改善了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蓄能系统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蓄能系统示意图;

图3为多个蓄能罐串联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再一实施例提供的蓄能系统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提供的蓄能系统示意图。

附图标记对照表:

1-蓄能罐; 11-上布水器; 12-下布水器;

13-温度探测仪; 14-第一水管; 141-第一旁通管;

142-第一阀门; 15-第二水管; 151-第二旁通管;

152-第二阀门; 16-连接水管; 17-排气阀;

18-连接管道; 2-热泵装置; 21-热泵热源;

3-制热装置; 4-热交换器; 5-双向水泵;

6-第一水泵; 7-第二水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一种蓄能系统,包括蓄能罐1、能够制冷和制热的热泵装置2和能够制热的制热装置3。

蓄能罐1内设置有上布水器11和下布水器12。

在下布水器12上连接有第一水管14,在上布水器11上连接有第二水管15。

热泵装置2和制热装置3并联连接在第一水管14与第二水管15之间。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蓄能系统,可以蓄冷供冷,也可以蓄热供热。本实用新型中所涉及的蓄能包括蓄冷和蓄热,本实用新型中所涉及的供能包括供冷和供热。

热泵装置2为热泵,其内部具有冷凝器和蒸发器,蒸发器吸热可以对经过的水进行降温,冷凝器放热可以对经过水进行加热升温,从而可以实现对经过的水进行加热及降温功能,从而能够根据需要进行制冷和制热。

热泵装置2具有热泵热源21,热泵热源21可以为水热,也可以为地热。

例如,在冬天时,需要蓄热,使得第一水管14中的冷水经过热泵中的冷凝器进行升温加热,加热后的热水经第二水管15回到蓄能罐1中进行蓄热。

在夏天时,需要蓄冷,使得第二水管15中的热水经过热泵中的蒸发器进行降温,降温后的冷水经第一水管14回到蓄能罐1中进行蓄冷。

通过将热泵装置2和制热装置3并联连接在第一水管14与第二水管15之间,可以采用热泵装置2向蓄能罐1蓄冷、蓄热,可以单独采用制热装置3向蓄能罐1蓄热,也可以采用热泵装置2直接向空调末端供冷供热,可以单独采用制热装置3直接向空调末端供热,实现了多种工况,满足了不同的需求,改善了用户体验。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蓄能系统一般在用电低谷时进行蓄能,在用电高峰时进行释能,可以为用户节约电费。

较佳地,如图1所示,制热装置3包括有电锅炉装置,热泵装置2和电锅炉装置并联连接在第一水管14与第二水管15之间。

热泵装置2和电锅炉装置可以分别单独向蓄能罐1蓄热和向空调末端供热,也可以并联向蓄能罐1蓄热和向空调末端供热。

一般来讲热泵装置的效率最高,一般情况下优选使用热泵装置进行蓄热或供热。

较佳地,如图1所示,在第一水管14与第二水管15之间还设置有热交换器4,热泵装置2、制热装置3和热交换器4相互并联连接在第一水管14与第二水管15之间。

可以通过热交换器4向空调末端的水路通过热量交换的方式进行供冷或供热,可以避免空调末端的水回灌入蓄能罐1内,保证了系统的安全运行。

较佳地,如图2所示,该蓄能系统包括两个以上的蓄能罐1,每个蓄能罐1的上布水器11分别与第二水管15连接,每个蓄能罐1的下布水器12分别与第一水管14连接。

也即是,两个以上的蓄能罐1分别通过连接水管16并联在第一水管14与第二水管15之间,可以提高蓄能量和供能量。

在本实施例中,两个以上的蓄能罐1需要同步运行,避免不同水温的水混合。

较佳地,如图3-4所示,该蓄能系统包括两个以上的蓄能罐1。

两个以上的蓄能罐1依次排列,且在沿着蓄能罐1的排列方向上,任意相邻的两个蓄能罐1中的前一个蓄能罐1的下布水器12与后一个蓄能罐1的上布水器11通过连接管道18串联连接。

两个以上的蓄能罐1中最前端的蓄能罐1的上布水器11与第二水管15连接,最后端的蓄能罐1的下布水器12与第一水管14连接。

优选地,至少两个蓄能罐1呈线性排列,当然也可以呈其它的排列方式,只要选出其一端为最前端,另一端为最后端即可。

本实用新型中在沿着蓄能罐1的排列方向上,是指沿着蓄能罐1排列的方向或布置方向。如图3所示,可以将左侧视为最前端,将右侧视为最后端,当然也可以将左侧视为最后端,将右侧视为最前端。

蓄能:例如蓄冷时,热泵装置2工作,所有蓄能罐1中的热水分别依次经最前端的蓄能罐1的上布水器11流入第二水管15,然后经热泵装置2制冷,制得的冷水经第一水管14和最后端的蓄能罐1的下布水器12进入最后端的蓄能罐1内,在将该最后端的蓄能罐1充满冷水时,冷水经连接管道18进入其前侧的蓄能罐1内,依次类推。

在蓄热时,制热装置3或/和热泵装置2工作,所有蓄能罐中的冷水分别依次经最后端的蓄能罐1的下布水器12流入第一水管14内,然后经制热装置3或/和热泵装置2制热,制得的热水经第二水管15和最前端的蓄能罐1的上布水器11进入最前端的蓄能罐1内,在将该最前端的蓄能罐1充满热水时,热水经连接管道18进入其后侧的蓄能罐1内,依次类推。

供能:例如在供冷时,最后端的蓄能罐1内的冷水经下布水器12、第一水管14流出至空调末端或热交换器4进行供冷,热交换后的热水经第二水管15回到最前端的蓄能罐1内,并将前侧的蓄能罐1中的冷水通过连接管道18向最后端的蓄能罐1输送。

例如在供热时,最前端的蓄能罐1内的热水经上布水器11、第二水管15流出至空调末端或热交换器4进行供热,热交换后的冷水经第一水管14回到最后端的蓄能罐1内,并将后侧的蓄能罐1中的热水通过连接管道18向最前端的蓄能罐1输送。

通过将多个蓄能罐1串联,即将前面的蓄能罐1的上布水器11与后面的蓄能罐1的下布水器12通过连接管道18连通,一方面增加了蓄水量,也就增加了蓄能量,另一方面在蓄能或供能时所有的水都经一个蓄能罐流出,而无需保持各蓄能罐同步运行,提高了操作的方便性。

较佳地,如图3所示,蓄能罐1为密闭式蓄能罐,在蓄能罐1的顶端设置有排气阀17。排气阀17用于调节密闭的蓄能罐1内部气压平衡,在蓄能罐1内部压力过大时,排气阀17自动开启进行排气,在蓄能罐1与外界压力平衡时,排气阀17关闭。

较佳地,如图1所示,每个蓄能罐1内沿着蓄能罐1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温度探测仪13,用于监测水温变化,来判断蓄能量或放能量的变化。温度探测仪13可以为温度计或温度传感器。

较佳地,如图1所示,在第一水管14或/和第二水管15上设置有双向水泵5。双向水泵为能够正反方向抽水放水的水泵。例如,当蓄冷时,双向水泵5从上布水器11抽水;在蓄热时,双向水泵5从下布水器12抽水。如此设置,可以节省管道的布设,便于水路连通。

较佳地,如图5所示,在第一水管14上设置有第一水泵6,在第一水泵6的两端设置有与第一水管14连通的第一旁通管141,在第一旁通管141上设置有第一阀门142。

在第二水管15上设置有第二水泵7,在第二水泵7的两端设置有与第二水管15连通的第二旁通管151,在第二旁通管151上设置有第二阀门152。

该第一水泵6和第二水泵7可以为单向泵。

在蓄冷时,将第二阀门152打开,断开第二旁通管151,将第一阀门142关闭,导通第一旁通管141,开启热泵装置2和第二水泵7,实现蓄冷。

在蓄热时,将第二阀门152关闭,导通第二旁通管151,将第一阀门142打开,断开第一旁通管141,开启制热装置3或/和热泵装置2,开启第一水泵6,实现蓄热。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蓄能系统,具有多种冷热源,能够满足多种需求,并且能够实现多种工况,还可以提高蓄能量和供能量,可以为用户节约大量的电费。

根据需要,可以将上述各技术方案进行结合,以达到最佳技术效果。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较佳的实施例。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若干其它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