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即热式加热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69933发布日期:2018-06-12 19:42阅读:378来源:国知局
一种即热式加热腔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加热腔,具体为一种即热式加热腔。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技术的即热式饮水加热设备中的发热体采用的是玻璃石英管和不锈钢镀膜加热技术,玻璃石英管和不锈钢镀膜发热体都属于外部发热,腔体受热的原理,外部发热温度高达260℃,所以存在以下致命问题:1.外部发热会导致热量流失,加大了电损。2.整体受热不均匀,导致变形爆裂,功率衰减等,大大降低了使用寿命。3.温度难以控制准确。4.由于发热体外部发热,在制作加热器时,必须与外壳隔空一定距离散热,不然会损坏外壳。5.增加了制造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热能利用率高、加热速度快的即热式加热腔。

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即热式加热腔,包括加热腔腔体、陶瓷加热管和隔热管,所述加热腔腔体上部设有进水口,顶部设有出水口,所述陶瓷加热管套设在隔热管中且存在间隙,所述隔热管与热腔腔体之间也存在间隙(该间隙是指侧壁间隙和底部间隙)且与加热腔腔体顶部连接,所述陶瓷加热管上设有进液口。

作为优选,所述进液口分别设在陶瓷加热管和隔热管的底部。

作为优选,所述加热腔腔体上分别设有用于安装液位检测器和温度传感器的部件。

作为优选,所述陶瓷加热管为纳米陶瓷加热管。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即热式加热腔对热能的利用率高,加热速度快且结构简单、生产和安装都极其方便且可以将液位检测器和温度传感器直接安装在部件上,同时也可以进一步的自动化控制进水和缩短加热时间。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即热式加热腔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即热式加热腔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说明:1、加热腔腔体,11、进水口,12、出水口,2、陶瓷加热管,3、隔热管,4、进液口,5、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一种即热式加热腔,包括加热腔腔体1、陶瓷加热管2和隔热管3,所述加热腔腔体1上部设有进水口11,顶部设有出水口12,所述陶瓷加热管2套设在隔热管3中且存在间隙,所述隔热管3与热腔腔体1之间也存在间隙(该间隙是指侧壁间隙和底部间隙)且与加热腔腔体1顶部连接,所述陶瓷加热管2上设有进液口4;所述进液口4设在陶瓷加热管2的底部;所述加热腔腔体1上分别设有用于安装液位检测器和温度传感器的部件5;所述陶瓷加热管2为纳米陶瓷加热管。

在具体实施时,冷水通过加热腔腔体的进水口进入加热腔腔体内,所述隔热管与热腔腔体之间存在间隙(该间隙是指侧壁间隙和底部间隙),所以冷水会顺着该间隙落入到加热腔腔体的底部,同时随着水流的不断增多,冷水会逐渐上升注满腔体进行加热,进入的冷水会在隔热管内被预热,同时陶瓷加热管的热能损耗会充分得到利用,由于隔热管内的水不断的将热能带入加热腔体,所以加热腔内的水会被迅速加热;因此降低了电能损耗,同时在加热腔腔体上分别设有用于安装液位检测器和温度传感器的部件,可以将液位检测器和温度传感器安装其中,从而实现液位检测和温度检测通过电控器和自动控制器实现精准控温与防干烧效果。

以上述依据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