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进双出泳池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78112阅读:206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进双出泳池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换热器,特别涉及一种双进双出泳池换热器。



背景技术:

热管是依靠自身内部工作液体相变来实现传热的传热元件;热管技术是1963年美国洛斯阿拉莫斯(Los Alamos)国家实验室的乔治格罗佛(George Grover)发明的一种称为“热管”的传热元件,它充分利用了热传导原理与致冷介质的快速热传递性质,透过热管将发热物体的热量迅速传递到热源外,其导热能力超过任何已知金属的导热能力;而现有的泳池换热器换热效率比较低,另外也不能输出较高温度的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双进双出泳池换热器,解决了现有的泳池换热器换热效率比较低,另外也不能输出较高温度的水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双进双出泳池换热器,包括换热器壳体,其创新点在于:还包括入口接头、换热管入口一、换热管入口二、热介质入口、换热管一、换热管二、圆盘一、螺旋凹槽、圆盘二、圆盘三、圆盘四、圆盘五、出口接头、换热管出口二、换热管出口一、热介质出口、连接管二和连接管一;所述入口接头固定连接在换热器壳体左上侧入口处,所述入口接头内部上侧设有热介质入口;所述换热器壳体内部从上到下依次固定连接有圆盘一、圆盘二、圆盘三、圆盘四和圆盘五;所述圆盘一、圆盘二、圆盘三、圆盘四和圆盘五上面均设有螺旋凹槽,所述螺旋凹槽之间首尾在一起,所述螺旋凹槽最顶端入口处与入口接头内部相连通,所述螺旋凹槽最低端出口处与出口接头内部相连通,所述螺旋凹槽内部均设有换热管一和换热管二;所述出口接头固定连接在换热器壳体底部中央出口处,所述入口接头内部下侧设有热介质出口;所述换热管一为五个,所述换热管一之间通过连接管一首尾相连接,所述换热管一最顶端设有换热管入口一,所述换热管一最底端设有换热管出口一;所述换热管二为五个,所述换热管二之间通过连接管二首尾相连接,所述换热管二最顶端设有换热管入口二,所述换热管二最底端设有换热管出口二;所述换热管入口一和换热管入口二均位于入口接头左侧外部;所述换热管出口一和换热管出口二均位于出口接头右侧外部。

作为优选,所述换热管一和换热管二均呈螺旋形状。

作为优选,所述圆盘一、圆盘二、圆盘三、圆盘四和圆盘五均有保温材料制成。

作为优选,所述圆盘一、圆盘二、圆盘三、圆盘四和圆盘五相互之间均设有密封垫。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合理简单、生产成本低、安装方便,功能齐全,使用时,首先热介质通过热介质入口进入到螺旋凹槽中,而泳池中的水则通过水泵分别输送到换热管入口一和换热管入口二中,然后水进入到换热管一和换热管二中与热介质进行热量交换,这里的换热管一和换热管二热交换时一直处于热介质中,另外这里螺旋凹槽为若干个,从而增加了热介质在螺旋凹槽中的时间,也就提高了与换热管一和换热管二热交换的时间,总之这里设置的两个换热管,既保证了进水的量,同时又保证了换热效率;另外需要输出较高温度时,只需要给换热管一和换热管二中的一个通水即可。

附图说明:

为了易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由下述的具体实施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换热管的结构示意图。

1-换热器壳体;2-入口接头;3-换热管入口一;4-换热管入口二;5-热介质入口;6-换热管一;7-换热管二;8-圆盘一;9-螺旋凹槽;10-圆盘二;11-圆盘三;12-圆盘四;13-圆盘五;14-出口接头;15-换热管出口二;16-换热管出口一;17-热介质出口;18-连接管二;19-连接管一。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双进双出泳池换热器,包括换热器壳体1,还包括入口接头2、换热管入口一3、换热管入口二4、热介质入口5、换热管一6、换热管二7、圆盘一8、螺旋凹槽9、圆盘二10、圆盘三11、圆盘四12、圆盘五13、出口接头14、换热管出口二15、换热管出口一16、热介质出口17、连接管二18和连接管一19;所述入口接头2固定连接在换热器壳体1左上侧入口处,所述入口接头2内部上侧设有热介质入口5;所述换热器壳体1内部从上到下依次固定连接有圆盘一8、圆盘二10、圆盘三11、圆盘四12和圆盘五13;所述圆盘一8、圆盘二10、圆盘三11、圆盘四12和圆盘五13上面均设有螺旋凹槽9,所述螺旋凹槽9之间首尾在一起,所述螺旋凹槽9最顶端入口处与入口接头2内部相连通,所述螺旋凹槽9最低端出口处与出口接头14内部相连通,所述螺旋凹槽9内部均设有换热管一6和换热管二7;所述出口接头14固定连接在换热器壳体1底部中央出口处,所述入口接头2内部下侧设有热介质出口17;所述换热管一6为五个,所述换热管一6之间通过连接管一19首尾相连接,所述换热管一6最顶端设有换热管入口一3,所述换热管一6最底端设有换热管出口一16;所述换热管二7为五个,所述换热管二7之间通过连接管二18首尾相连接,所述换热管二7最顶端设有换热管入口二4,所述换热管二7最底端设有换热管出口二15;所述换热管入口一3和换热管入口二4均位于入口接头2左侧外部;所述换热管出口一16和换热管出口二15均位于出口接头14右侧外部。

如图2所示,所述换热管一6和换热管二7均呈螺旋形状。

其中,所述圆盘一8、圆盘二10、圆盘三11、圆盘四12和圆盘五13均有保温材料制成;所述圆盘一8、圆盘二10、圆盘三11、圆盘四12和圆盘五13相互之间均设有密封垫。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为: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合理简单、生产成本低、安装方便,功能齐全,使用时,首先热介质通过热介质入口5进入到螺旋凹槽9中,而泳池中的水则通过水泵分别输送到换热管入口一3和换热管入口二4中,然后水进入到换热管一6和换热管二7中与热介质进行热量交换,这里的换热管一6和换热管二7热交换时一直处于热介质中,另外这里螺旋凹槽9为若干个,从而增加了热介质在螺旋凹槽9中的时间,也就提高了与换热管一6和换热管二7一起热交换的时间,总之这里设置的两个换热管,既保证了进水的量,同时又保证了换热效率;另外需要输出较高温度时,只需要给换热管一6和换热管二7中的一个通水即可,也就是使热介质将热量传递给一个换热管,也就避免了提高热介质输入时候的温度。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