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冷阱冻干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61292阅读:813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冷阱冻干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冻干机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双冷阱冻干机。



背景技术:

公告号为CN201772701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方仓原位真空冷冻干燥机,具体公开了包括制冷系统、主机箱、真空泵和电路控制系统,所述制冷系统由压缩机、干燥过滤器、换热器和散热器构成,压缩机、干燥过滤器、换热器、散热器和电路控制系统均设置在主机箱内部;所述主机箱内部设置有冷冻干燥室,冷冻干燥室的前部设有门,冷冻干燥室中部内壁上设有隔离板,隔离板上放置有不锈钢干燥架,所述不锈钢干燥架包括若干层搁板,每层搁板上放置有托盘,所述搁板通过管线连接换热器且在该管线中设有泵,泵内设有电热丝,换热器与所述散热器的连接管线上设有第一电磁阀;所述隔离板将冷冻干燥室分隔为上下两个部分,其中上部分为干燥室,下部分为冷阱;所述冷阱内设有均匀分布在冷阱内壁的内盘管,所述内盘管通过管线连接干燥过滤器且在该管线中设有第二电磁阀以及并联的两个毛细管,所述冷阱的底部连接放水进气阀,侧部设有抽真空接口,所述抽真空接口通过抽真空管连接真空泵。所述搁板由若干方管依次焊接形成,相邻的方管之间均通过方管接头连接,位于搁板左端方管的前端为进口,位于搁板右端方管的前端为出口,所述进口和出口均通过管线与换热器连接。可替换地,所述搁板包括上层板和下层板,所述下层板上均匀间隔分布有若干长度小于下层板宽度的间搁板,所述奇数间搁板的前端面与下层板的前端面在同一平面内,偶数间搁板的后端面与下层板的后端面在同一平面内,所述间搁板的顶部通过铆钉与上层板连接形成搁板,搁板各侧面均设有侧板,其中前侧板上靠近左端和右端处分别设有进口和出口,进口和出口均通过管线与换热器连接。可替换地,所述搁板包括相同的上层板和下层板,其中上层板上均匀分布有若干长度小于上层板宽度的间搁板,所述奇数间搁板的前端面与上层板的前端面在同一平面内,偶数间搁板的后端面与上层板的后端面在同一平面内,所述间搁板的顶部靠近右端处设有长度和间搁板长度相等的第一间搁板;所述上层板与下层板之间通过相互插接形成搁板,搁板各侧面均设有侧板,其中前侧板上靠近左端和右端处分别设有进口和出口,进口和出口均通过管线与换热器连接。

上述专利中冻干工序完成后需要对冷阱进行除霜,在冷阱除霜过程中,冻干机无法进行工作,这无疑会延长工作循环周期。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双冷阱冻干机,双冷阱切换工作,工作效率高。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双冷阱冻干机,包括主机箱和电路控制系统,所述主机箱内设置有干燥室和至少两个冷阱,所述干燥室内设置有不锈钢架,所述不锈钢架包括若干层配有加热装置的搁板,每层所述搁板上放置有托盘,两个所述冷阱各通过设置有第一电磁阀的一管路连接所述干燥室,两个所述冷阱各通过一真空管路连接有真空泵,两个所述冷阱内的内盘管各通过设置有节流装置和第二电磁阀的一管路连接压缩机,所述压缩机与所述节流装置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冷凝器和干燥过滤器,所述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均连接所述电路控制系统。

进一步地,两个所述冷阱的底部均连接有放水进气阀。

进一步地,所述加热装置为电加热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双冷阱切换工作,在一个冷阱进行除霜的同时,另一个冷阱进行冻干工序,工作效率高,缩短了工作循环周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双冷阱冻干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双冷阱冻干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

1、主机箱;2、真空泵;3、干燥室;4、冷阱;5、第一电磁阀;6、电加热器;7、内盘管;8、搁板;9、冷凝器;10、干燥过滤器;11、压缩机;12、第二电磁阀;13、节流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双冷阱冻干机,包括主机箱1和电路控制系统,所述主机箱1内设置有干燥室3和至少两个冷阱4,所述干燥室3内设置有不锈钢架,所述不锈钢架包括若干层配有加热装置的搁板8,每层所述搁板8上放置有托盘,两个所述冷阱4各通过设置有第一电磁阀5的一管路连接所述干燥室3,两个所述冷阱4各通过一真空管路连接有真空泵2,两个所述冷阱4内的内盘管7各通过设置有节流装置13和第二电磁阀12的一管路连接压缩机11,所述压缩机11与所述节流装置13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冷凝器9和干燥过滤器10,所述第一电磁阀5和第二电磁阀12均连接所述电路控制系统。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两个所述冷阱4的底部均连接有放水进气阀。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加热装置为电加热器6。

为了方便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以下通过具体使用方式上对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冷阱4的底部设置有放水进气阀,用于进入空气以除去内盘管7上的霜,并将水分排出。

真空泵2对干燥室3和冷阱4抽真空。

加热装置可以为电加热器6使用电力加热,也可以使用流体加热,具体方案为,在搁板8内部设置S形的流体通道,流体通道通过管路连接有泵,所述泵内设有电热丝,搁板8可以通过若干方管依次焊接而成。

干燥室3可以仅仅只有加热功能,也可以兼有加热和冷冻功能,先对物料进行预冻处理,然后进行冻干工序,若干燥室3兼有加热和冷冻功能时,具体方案为,搁板8内部设置S形的流体通道,搁板8的流体通道通过一管路连接换热器且在该管路中设有泵,泵内设有电热丝,压缩机11通过另一管路串联换热器、第三电磁阀、干燥过滤器10和冷凝器9,第三电磁阀连接电路控制系统,当关闭第二电磁阀12并打开第三电磁阀时,从冷凝器9出来的冷却介质通过换热器换热,泵将换热器换热后的冷却液体泵入流体通道中对物料进行预冻处理。

具体使用时,将预冻完成的物料连同托盘放入干燥室3内的搁板8上,将需要进行除霜的冷阱4与干燥室3的管路上的第一电磁阀5关闭,并关闭与该冷阱4连接的第二电磁阀12,以对该冷阱4进行除霜操作,与此同时,将已完成除霜的冷阱4与干燥室3的管路上的第一电磁阀5打开,并打开与该冷阱4连接的第二电磁阀12,电加热器6启动对物料进行加热,在真空环境下,物料中的冰升华成水蒸气由冷阱4捕捉到,以霜的形式凝结在冷阱4内的内盘管7上,这样设计,可使一个冷阱进行除霜的同时,另一个冷阱进行冻干工序,解决了现有冻干机只能等待除霜完成后才能再次进行冻干工序而造成的工作循环周期长的弊端,提高了生产效率。

综上,借助于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双冷阱切换工作,在一个冷阱进行除霜的同时,另一个冷阱进行冻干工序,工作效率高,缩短了工作循环周期。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