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换气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37511阅读:156来源:国知局
一种换气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换气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换气装置的净化单元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换气装置是作为一种向室外排出室内的污浊空气,同时将室外的空气经过净化之后引入到室内的设备应用于住宅中。以公开号为CN104422058A的发明专利为例进行说明,图1为该现有技术换气装置净化单元结构示意图。该换气装置净化单元包括过滤器21,支撑过滤器21的限位框22和设置在限位框22底部的固定板23。限位框22包括第一框架26和第二框架27,第一框架26的顶部设有向第二框架27弯曲的第一折弯,第二框架27的顶部设有向第一框架26弯曲的第二折弯。过滤器21安装在限位框22的状态下,限位框的第一框架26与进风面41相抵接,限位框的第二框架27与出风面42相抵接,第一折弯和第二折弯与过滤器21顶面相抵接的方式来支撑过滤器21。

在保养该换气装置时,作业人员会将手等插入框架内部进行作业,因此,需要尽可能的扩大换气装置内部的作业空间。通过从设置在第一侧板的第二开口取出净化单元的过滤器部分。可以扩大换气装置内部的作业空间。

但是,这种换气装置,在固定板23上设置有用于固定过滤器21的限位框22。此限位框22的结构是通过包围过滤器21的各边将过滤器21固定到固定板23上。因此,只取出过滤器21的部分,在保养时限位框22也会妨碍作业者的操作,作业空间也没有扩大。为此,需要从设置在框架底板的第一开口取出包含限位框22在内的净化单元,再从设置在第一侧板的第三开口取出内部部品。这样就需要从两个方向即底面方向和侧面方向进行作业,不方面进行保养。



技术实现要素: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课题,特提供一种换气装置,其保留从两个方向进行过滤器保养的方式以维持保养便利性,同时也方便了侧面方向的保养。

(二)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换气装置,包括:形成外廓的框架,所述框架包括底板;净化单元,可从框架底板向框架内部装拆;所述净化单元包括:过滤器,用于净化通过的空气;固定板,平行于所述底板设置;滑动构造体,通过其使所述过滤器平行于所述固定板滑动,使过滤器可从所述固定板脱落;所述过滤器的靠近所述固定板侧的底面通过所述滑动构造体可滑动地固定到固定板。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板上设置有净化单元装拆开口,用于插入所述净化单元;与所述底板邻接的侧面上设置有过滤器装拆开口和保养开口,分别用于取出所述过滤器以及保养所述框架内部部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过滤器装拆开口和所述保养开口是同一个开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过滤器包括:构成靠近所述固定板侧的底面的边以及突出板,所述突出板由与所述滑动方向平行的两个边向平行于所述底面并垂直于所述滑动方向突出形成;所述滑动构造体包括:弯曲部,用于夹住所述突出板并使所述过滤器可自由滑动地固定到所述固定板。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滑动构造体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固定板的靠近过滤器一侧的托台,设置在所述托台的更靠近所述过滤器一侧的折弯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弯曲部和所述固定板之间夹住所述突出板。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托台和所述固定板之间夹住所述突出板。

(三)有益效果

通过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可从底面方向和侧面方向两个方向进行保养,保持了保养的便利性的同时,通过扩大作业空间提高了侧面方向的保养方便性。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换气装置净化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换气装置的从底板至顶板方向的内部透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换气装置的净化单元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换气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公开实施例换气装置的净化单元的侧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换气装置侧面方向的保养示意图。

【符号说明】

【现有技术】

21-过滤器;22-限位框;23-固定板;26-第一框架;27-第二框架;41-进风面;42-出风面。

【本实用新型】

10-框架;

11-第一侧板;

111-保养开口;112-过滤器装拆开口;113-检修门;

12-第二侧板;

13-底板;

131-净化单元装拆开口;

14-顶板;

15-室外侧板;

151-排风口;152-新风口;

16-室内侧板;

161-送风口;162-回风口;

17-分隔板;

18-送风室;

19-热交换室;

20-净化单元;

21-过滤器;

211-底面;212-顶面;213-吸入面;214-吹出面;215-第一侧面;

216-第二侧面;217-突出板;

22-固定板;

23-滑动构造体;

231-托台;232-折弯部;2321-竖立部;2322-弯曲部;

30-热交换素子;

40-排气风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2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换气装置的从底板至顶板方向的内部透视图。如图2所示,换气装置包括:框架10、排气风机40、给气风机(图中未示)、保养开口111、过滤器装拆开口112、检修门113、净化单元装拆开口131和净化单元。

框架10,包括:相对设置的底板13和顶板14,室外侧板15和室内侧板16,第一侧板11和第二侧板12,以及位于框架10内部的分隔板17。

底板13为将换气装置吊装在天花板里侧的状态下,面向天花板的板面。

顶板14为与底板13相对,且将换气装置吊装在天花板里侧的状态下,位于底板13上方的板面。

室外侧板15及室内侧板16,相互对立的设置,并位于底板13和顶板14之间。

室外侧板15,具有排风口151和新风口152。排风口151用于向室外排出空气,新风口152用于从室外向框架10内部吸入空气。

室内侧板16,具有回风口162和送风口161。回风口162用于将从室内向室外排出的空气吸入框架10内部,送风口161用于将从新风口152吸入框架10内部的空气吹出到室内。

新风口152和排风口151通过相互独立管道连接到室外。送风口161和回风口162通过相互独立管道连接到室内。

第一侧板11及第二侧板12,相互对立的设置,并位于底板13和顶板14之间。

换句话说,室外侧板15、室内侧板16、第一侧板11、第二侧板12设置在底板13和顶板14之间,形成换气装置的框架10。

分隔板17,设置在框架10内部,将框架10的内部空间分成送风室18和热交换室19。

热交换室19,由第一侧板11、分隔板17以及顶板14、底板13、室内侧板16、室外侧板15的靠近第一侧板11的部分包围形成。在包围的空间中设置热交换素子30。

热交换素子30,有两个独立的通风风路,用于交换流动在两个独立通风风路中的空气的能量。

送风室18,由第二侧板12、分隔板17以及顶板14、底板13、室内侧板16、室外侧板15的靠近第二侧板12的部分包围形成。用于将在热交换室19进行能量交换后的室内空气排出到室外、室外空气供给到室内。

给气风机,设置在送风室18。给气风机运行时,生成新风口152开始经由热交换素子30到送风口161的气流,将室外空气供给到室内。

排气风机40,设置在送风室18。排气风机40运行时,生成回风口162开始经由热交换素子30到排风口151的气流,将室内空气排出室外。

保养开口111,设置在第一侧板11的与热交换素子30相对应的位置,换句话说,在第一侧板11的与热交换素子30对应位置设置开口形成。保养开口111用于进行换气装置的保养。如,作业人员通过保养开口111保养收纳在框架10内部的热交换素子30、排气风机40、给气风机等。

过滤器装拆开口112,设置在第一侧板11的与后述过滤器相对应的位置,即在第一侧板11的与过滤器对应位置设置开口形成。作业人员可通过过滤器装拆开口112取出安装过滤器。其具体方式在后面详细的进行说明。

在本公开中,保养开口111和过滤器装拆开口112也可以是同一个开口。即第一侧板11上也可以开有一装拆开口,利用该装拆开口既可以保养框架10内的部件又可以装拆过滤器,该装拆开口设置在第一侧板11的与热交换素子30和过滤器相对应的位置。

检修门113,设置在保养开口111和过滤器装拆开口112相对应的位置。在此说的相对应的位置是指,可将保养开口111和过滤器装拆开口112覆盖封堵的位置。检修门113通过蝶形螺栓固定在保养开口111和过滤器装拆开口112周围的第一侧板11上,以封堵保养开口111及过滤器装拆开口112。

净化单元装拆开口131,位于底板13的与净化单元相对对应的位置,在底板13的室外侧板15和热交换素子30之间设置开口形成。通过净化单元装拆开口131,将净化单元插入框架10内部。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换气装置的净化单元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换气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公开实施例换气装置的净化单元的侧视图。如图3、图4和图5所示,净化单元20包括:过滤器21、固定板22和滑动构造体23。

过滤器21,位于热交换素子和室外侧板之间,进一步具体的来说,位于热交换素子和新风口152之间,与底板13上的净化单元装拆开口131位置相对应。过滤器21用于净化从新风口152进入的室外空气,后经由热交换素子,由送风口供给到室内。过滤器21为长方体,包括:底面211,当过滤器21安装在框架内部的状态下,底面211与净化单元装拆开口131相对;与底面211相对的顶面212、与第一侧板相对的第一侧面215、与分隔板相对的第二侧面216,与室外侧板及新风口152相对的吸入面213,以及与热交换素子相对的吹出面214。过滤器底面211的两个侧边上设置突出板217。

突出板217,是过滤器底面211的两个侧边突出形成的两个平板,其中,两个侧边是与后述滑动方向平行的侧边,并向平行于底面211且垂直于滑动方向突出。其中底面211的两个侧边分别是指底面211的与吸入面213相接的第一侧边、以及底面211的与吹出面214相接的第二侧边。第一突出板由第一侧边沿垂直于吸入面213方向朝向室外侧板方向突出形成。第二突出板由第二侧边沿垂直于出风面方向朝向热交换素子方向突出形成。

固定板22,净化单元20安装在框架的状态下其与框架的底板13平行,并设置在与净化单元装拆开口131相对应的位置,换句话说,位于能覆盖净化单元装拆开口131的位置。固定板22的面积要比净化单元装拆开口131大。用蝶形螺栓等将固定板22固定在净化单元装拆开口131周围的底板13上,用于封堵净化单元装拆开口131。

滑动构造体23,设置在固定板22的靠近过滤器底面211的一侧,用于将过滤器的底面211可滑动地安装到固定板22。具体来说,滑动构造体23包括:一对托台231,折弯部232。

托台231,为两个相互平行的固定于固定板22的条状部件。托台231包括折弯部232,折弯部232包括竖立部2321和弯曲部2322。

竖立部2321,托台231外侧的一端,即靠近固定板22边缘的一端,面向过滤器21侧竖立形成。换句话说,两个托台231各形成一竖立部,定义吸入面213到吹出面214的方向为前后方向,位于吸入面213一侧的可以称为前竖立部,位于吹出面214一侧的可以称为后竖立部,第一突出板夹在前竖立部的端部,第二突出板夹在后竖立部的端部。过滤器的底面211位于两个竖立部2321之间,因此,限制了过滤器21在固定板22表面的移动。

弯曲部2322,在竖立部2321的竖立方向上,竖立部2321靠近过滤器21的端面向过滤器21弯曲形成。过滤器突出板217的靠近过滤器顶面212的一侧与弯曲部2322的靠近固定板22的一侧相对,突出板217靠近固定板22的一侧与托台231相对。也即,突出板217卡嵌于弯曲部2322和托台231之间,限制了过滤器21相对于固定板22在其顶面212到底面211方向上的移动。

在本公开中,滑动构造体23也可以省略托台231,但是,通过设置托台231可以防止过滤器底面211整面接触固定板22,只有底面211的一部分接触托台231,减少了取出过滤器21时的摩擦力。如果不设置托台231,将是弯曲部2322和固定板22夹住突出板217。

以下,结合图6说明换气装置侧向的保养方法。图6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换气装置侧面方向保养示意图。

首先,取下用蝶形螺栓固定在第一侧板的检修门113,露出过滤器装拆开口和保养开口。

其次,通过过滤器装拆开口从框架内部取出过滤器21。这时,过滤器突出板在第二侧面到第一侧面的方向上滑动。进一步,通过保养开口从框架内部取出热交换素子30。这时,由于上述弯曲部和突出板的关系,过滤器21只通过靠近固定板侧的底面可滑动地固定到固定板。通过此结构,当取下过滤器21后,过滤器21所占的空间上没有现有技术中的限制框,由于没有限制框的限制使得作业空间更加宽广。

其次,取下分隔板,将分隔板从保养开口向框架外部取出。通过此步骤能看到位于远离第一侧板的换气室中的排气风机40和给气风机。

最后,从保养开口取出排气风机40和给气风机。尺寸较大的换气装置在取出位于换气室的给气风机和排气风机40时,需要向框架内部深入胳膊或头,由于本公开的换气装置,当取下过滤器21后热交换室内具有较大的操作空间,操作起来会更加方便。进一步,通常给气风机和排气风机40尺寸较大,不好从框架内部取出,通过此结构,可顺利的向框架外部取出给气风机和排气风机40。

进一步,保养开口和过滤器装拆开口为同一开口时,将不需要位于第一侧板的用于分割保养开口和过滤器装拆开口的支柱。通过此结构,变成一个大开口,更容易取出换气装置内部部件。

以下,结合图3和图4说明换气装置底面方向的保养方法。

首先,通过取下将固定板22固定到底板13的蝶形螺栓,从底板13取下固定板22。由于过滤器21通过滑动构造体23在顶面212到底面211的方向固定到固定板22上,因此,从底板13取下固定板22,将带着过滤器21及滑动构造体23一起从净化单元装拆开口131取出,从而将净化单元20整体取出。

之后,沿着滑动构造体23将过滤器21从固定板22取出,也即,过滤器21在第一侧面到第二侧面的方向上滑动,从固定板22脱落。通过本公开的结构,可从底面方向和侧面方向两个方向进行保养,保持了保养的便利性的同时通过扩大作业空间提高了侧面方向的保养方便性。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对本实施例进行了详细描述。依据以上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对本实用新型有了清楚的认识。

需要说明的是,在附图或说明书正文中,未绘示或描述的实现方式,均为所属技术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所知的形式,并未进行详细说明。此外,上述对各元件的定义并不仅限于实施例中提到的各种具体结构、形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对其进行简单地更改或替换。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