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拆卸式冷凝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61725阅读:418来源:国知局
可拆卸式冷凝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换热器,特别是一种可拆卸式冷凝换热器,属于换热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换热器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工业及民用领域,目前传统的换热器包括板式换热器、管壳式换热器、热管式换热器等,传统散热器制造工艺成熟,应用广泛,但也存在很多问题,管壳式换热器效率低、制造成本高、占地面积大,热管式换热器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对材质的要求高,板式换热器板片密封处易泄露、压降大,这些换热方式结构与工艺复杂,制造及材料成本较高,无法回收潜热,换热器的热效率均在90%以下。随之出现的燃气冷凝式换热器部份改善了燃料不完全燃烧的现象,也解决了烟气中水蒸气潜热回收的问题,热效率可以达到90%以上。但目前的冷凝换热器的换热部件一般还是采用管件或翅片,尽管可以有效降低排烟的温度和充分利用水蒸气汽化潜热,但制造工艺复杂,制造成本高,而且换热效率提高后因出烟温度低,固然回收了烟气中水蒸气的潜热,随之带来的是冷凝水在管道壁或翅片上附着降低换热效率,烟气中的冷凝水对烟气通道的腐蚀也随之加重,造成管道或翅片寿命缩短降低换热器的使用寿命,而且冷凝水会滞留一些烟气中的固体颗粒,换热器使用时间久后烟气通道中的结垢会极大影响换热器的换热效率,对于烟气通道中的结垢在换热器组装好后采用常规手段清理困难,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换热效率高、制造方便、制造成本低、排放环保并且拆卸维护方便,烟气通道易于清理的可拆卸式冷凝换热器。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可拆卸式冷凝换热器,包括换热器壳体及燃烧器,所述换热器壳体分为前壳体与后壳体,前壳体与后壳体结合构成上部开口的扁平腔体,扁平腔体上部为燃烧室,中部为换热室,下部为冷凝室,燃烧室上方设置有燃烧器,前壳体及后壳体上自上至下设置有多个换热柱,所述换热柱位于扁平腔体的换热室内,前壳体与后壳体上的换热柱位置一一对应设置,相对应的换热柱顶部之间留有间隙,相邻的换热柱之间留有间隙作为烟气通道,在前壳体及后壳体的换热室部位均设置有水路,前壳体及后壳体结合后,前壳体的水路与后壳体的水路连通构成换热水通道,换热水通道沿前后壳体自下至上盘旋往复上升,换热水通道的下端设置有进水口,换热通道的上端设置有出水口,冷凝室的侧面开设有烟气出口;进一步的,所述换热柱在换热室内横向成排排列,上下两排相邻的换热柱之间交错设置;进一步的,所述换热水通道内壁上设置有多个突起结构,所述突起结构设置在换热室侧的内壁上;进一步的,所述换热室内的换热柱自上至下长度逐步加长,构成纵截面为Y形的烟气通道;进一步的,所述换热室上部的换热水通道内设置有多个扰流板;进一步的,前壳体与后壳体上下相邻两排的换热柱长度不同,前壳体与后壳体上位置相对应的换热柱的顶部间隙相同。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拆卸式冷凝换热器由前壳体及后壳体拼合而成,可以在预定的保养周期到后内将换热器拆开进行彻底清理保养,由于采用的是换热柱结构,柱体的间隙清理方便,加热柱间的烟气结垢易清理彻底,而且分为上壳体及下壳体后,铸造模具结构较一体式铸造的模具结构简单,良品率提高,从而使制造成本大幅降低;本实用新型的加热室设置在换热器上部,热流体与待加热流体通过换热通道进行热交换,热流体与待加热流体相向运动,热交换效率高,换热效果好,换热后的尾气温度低于40度,可以回收烟气中水蒸气凝结释放的潜热,热效率远远高于普通换热器;在换热水通道内也设置了突起结构,该结构增加了换热面积,能进一步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效率;在换热水通道上部设置的扰流装置,能改善流体流动时的紊流状况,进一步增加换热效率;通过对换热柱体高度及位置排列,限制了烟气在换热通道内的流动速度,增加了换热时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侧面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侧面分解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正面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壳体正面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充分的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以下提供本实用新型的实施实例,这些实施实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阐述,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的解释,附图中标记为:1. 换热器壳体;2. 燃烧器;3. 冷凝室;4. 烟气出口;5. 进水口;6. 出水口;7. 结合螺栓;8. 燃烧室;9. 换热室;10. 水路;11. 突起结构;12. 换热柱;13. 扰流板。

如图所示:可拆卸式冷凝换热器,包括换热器壳体1及燃烧器2,所述换热器壳体分为前壳体与后壳体,前壳体与后壳体通过结合螺栓7结合构成上部开口的扁平腔体,扁平腔体上部为燃烧室8,中部为换热室9,下部为冷凝室3,燃烧室8上方设置有燃烧器2,前壳体及后壳体上自上至下设置有多个换热柱12,所述换热柱位于扁平腔体的换热室内,前壳体与后壳体上的换热柱位置一一对应设置,相对应的换热柱在前壳体及后壳体结合后两个换热柱在水平及竖直上的方位相同,每两个相对应的换热柱顶部之间留有间隙,前壳体及后壳上相邻的换热柱之间留有间隙作为烟气通道,在前壳体及后壳体的换热室部位均设置有水路10,前壳体及后壳体结合后,前壳体的水路与后壳体的水路连通构成换热水通道,换热水通道沿前后壳体自下至上盘旋往复上升,图4为从两个壳体中间部位作的剖切图,图中可以看到扁平腔体侧面的水路,图5为从后壳体中部作出的剖切图,图中示出了后壳体内部的水路,前壳体的水路设置与后壳体水路结构类似,前后壳体结合后通过扁平腔体侧面的水路将两个壳体内的水路连接,换热水通道的下端设置有进水口5,换热通道的上端设置有出水口6,冷凝室的侧面开设有烟气出口4;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换热柱在换热室内横向成排排列,上下两排相邻的换热柱之间交错设置;图2示出了本实施例的换热水通道内壁上设置的多个突起结构,所述突起结构设置在换热室侧的换热水通道内壁上;如图2所示,换热室内的换热柱自上至下长度逐步加长,构成纵截面为Y形的烟气通道,如图1所示,通过前壳体上设置的观察窗可见,换热室上部的换热水通道内设置有多个扰流板13;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前壳体与后壳体上同排内相邻的换热柱长度不同,前壳体与后壳体上位置相对应的换热柱的顶部间隙相同。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 “上”、“下”、“前”、“后”、“竖直”、“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1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附图1中朝向图外的方向为前,朝向图内的方向为后,此种设置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后,熟悉该项技术的人士可清楚地了解,在不脱离上述申请专利范围与精神下可进行各种变化与修改,凡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且本实用新型亦不受限于说明书中所举实例的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