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接水盘组件和风管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60959阅读:290来源:国知局
一种接水盘组件和风管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接水盘组件及具有该接水盘组件风管机。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风管机底板与接水盘都是单独的一个件,装配时,先装接水盘,然后再装配底板,装配效率低。并且接水盘一般都采用EPS等材料发泡而形成,由于材料本身的限制,往往接水盘的强度不是很高,在运输、跌落过程中泡沫接水盘存在变形、易破裂等缺点,从而出现漏水等问题。同时现有的接水盘81的两个端面和两个侧面的上表面均设置为水平面,接水盘81在装配时其两端的两个端面需要和风管机的左侧板和右侧板配合,为防止产生凝露,会在接水盘81的端面和风管机的两个侧板之间加保温部件91,例如海绵、泡沫等,然而,当风管机在进行制冷、除湿等工况时,机器内会产生大量的冷凝水,位于风管机的侧板和接水盘81端面间的保温部件91上也会有冷凝水,冷凝水会沿着内侧保温部件91往下流,在经由该保温部件91与接水盘81端面的平面配合处时,由于接水盘81端面上表面为水平面,冷凝水会沿着该配合水平面往外渗出,进而渗到接水盘81外侧,如图1所示,箭头方向代表冷凝水流动方向,进而导致风管机底板凝露或者冷凝水直接从机器上滴下,导致安全隐患,影响产品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接水盘组件,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接水盘组件存在的强度差、容易发生冷凝水外溢影响产品安全性的问题。

为达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所提出的接水盘组件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接水盘组件,包括接水盘和底板,所述底板嵌装在所述接水盘内,所述接水盘包括设置在出水口侧和与出水口侧相对设置的两端面,所述两端面中的至少一个端面的上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为从接水盘顶面向接水盘底面倾斜设置的倾斜面。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风管机,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内的换热器和风扇组件,所述壳体包括左侧板、右侧板和风机板,包括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接水盘组件,所述接水盘组件设置在所述换热器的下方,所述接水盘组件包括底板和接水盘,所述接水盘组件插装在所述壳体内且接水盘的底端抵靠固定在所述左侧板、右侧板和风机板上,底板依次与所述左侧板、右侧板和风机板固定连接,在所述左侧板和接水盘的其中一端面间形成有第一装配间隙,在所述右侧板与接水盘另一端面间形成有第二装配间隙,在所述第一装配间隙和第二装配间隙内设置有保温部件,所述保温部件上设置有卡设槽,所述接水盘端面的倾斜面至少一部分卡入所述卡设槽内。

本实用新型还存在以下附加技术特征:

进一步的,所述接水盘底面为倾斜底面,所述倾斜底面的倾斜角度为1-5°。

进一步的,所述倾斜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θ,10°<θ<45°。

进一步的,所述底板由底面、后折弯面和左折弯面组成,在底面与后折弯面上设置有嵌入件或焊接件,所述嵌入件或焊接件可为L型、U型或条形。

进一步的,所述接水盘的底面到侧面间设置有平滑过渡的弧形面。

进一步的,所述接水盘还包括有与换热器贴合配合的配合面,所述配合面与换热器平行设置且与所述换热器为面接触。

本实用新型存在以下优点和积极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接水盘组件,包括有底板和接水盘,底板通过发泡嵌装在接水盘内与接水盘形成一组件结构,通过底板可对泡沫接水盘提供支撑,与现有技术中单一采用的泡沫接水盘和单一底板分别装配结构相比,增强了接水盘的强度,同时,在设置时,将本实用新型中接水盘与出水口对应侧和与出水口相对侧设置的两端面的上表面中至少一部分设置为倾斜面,倾斜面从接水盘顶端向接水盘的底面方向倾斜设置,使其两个端面在于风管机贴合配合时,可将位于风管机侧面和接水盘端面之间的冷凝部件的冷凝水引导到接水盘内部,有效的避免了因冷凝水外溢导致产品安全隐患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接水盘与风管机配合冷凝水流向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接水盘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接水盘组件的接水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4本实用新型接水盘的两个端面的上表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接水盘组件的底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风管机与接水盘配合处冷凝水流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风管机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8为本实用新型风管机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9为本实用新型风管机的左侧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0 为本实用新型风管机的右侧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风管机的风机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接水盘组件的实施例,参照图2-图11所示,包括接水盘1和底板2,所述底板2通过接水盘发泡嵌装在所述接水盘1内与接水盘1一体成一组件,优选的,本实施例中的底板2为钣金件,将底板2通过接水盘发泡嵌装在接水盘1内,一方面可以实现对发泡成型的泡沫式接水盘1的支撑固定,增强接水盘1的强度,有效的避免接水盘1在运输、跌落过程中导致的变形、易破裂、漏水的问题,另一方面,采用将底板2通过接水盘1发泡嵌装在接水盘1内一体成一组件与现有技术中采用将两个部件单独装配安装的方式相比,节省装配的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此外,将底板2嵌入到接水盘1内,形成接水盘组件,还可以节约零部件的运输、管理成本。

本实施例中的接水盘1包括有两个端面11和两个侧面分别为13、14,两个端面11即为设置在出接水盘1的出水口侧的端面和与出水口侧相对设置的端面,在两端面11中的至少一个端面11的上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为从接水盘1顶面向接水盘1底面倾斜设置的倾斜面111。倾斜面111的设置主要用于方便将保温部件上的冷凝水导入到接水盘1内部,即本实施例中的接水盘1的两个端面11在设置时,可以设置其中任一个端面11的上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为倾斜面111,即只通过其中的一个端面11上设置的倾斜面111对冷凝水进行导向,使其流入到接水盘1内,对冷凝水导入接水盘1的效果不是很理想,当然,优选的,本实施例中在接水盘1的两个端面11的上表面上均至少一部分上设置有倾斜面111,倾斜面111的倾斜方向为从接水盘1的顶面向接水盘1底面方向倾斜设置,使通过此倾斜面111可以很好的引导冷凝水流入接水盘1内,上表面可以根据需求一部分设置为平面112,一部分设置为倾斜面111,设平面112部分宽度为d1,整个上表面宽度为d,优选的,d1和d,应满足:3mm<d1<1/2d,设置平面可以保证接水盘1的上表面顶部的可加工性以及接水盘1顶部的强度。当然,也可以全部设置为倾斜面111,在此不做具体限制。

进一步的,所述接水盘1底面为倾斜底面15,所述倾斜底面15的倾斜角度为1-5°。以便于接水盘1将内部的冷凝水排出。

优选的,所述倾斜面111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θ,10°<θ<45°。

进一步的,所述底板2由底面21、后折弯面22和左折弯面23组成,在底面21与后折弯面22上设置有嵌入件3,底板2通过嵌入件3嵌装到接水盘1上,所述嵌入件3为凸起筋,凸起筋的高度为5~8mm,凸起筋的形状可以是L型、U型、条状或者其他任意形状。底板2上起凸起筋,一方面可以加强底板2的强度,防止底板2变形;另一方面,泡沫接水盘1发泡的同时,把凸起筋嵌入到接水盘1内使其与底板2形成一体,形成接水盘组件。当然,也可以通过在底板2上点焊焊接件来实现和接水盘1的嵌装配合,焊接件可以是L型、U型等其他形状,在此不做具体限制,通过点焊焊接件与接水盘1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接水盘1的底面到侧面间设置有平滑过渡的弧形面。可使风更加柔和,减少噪音。

本实施例中还提出一种风管机,包括壳体4、换热器5、风扇组件8和接水盘组件,所述壳体4包括有左侧板41、右侧板42和风机板43,还包括顶板6、维修板9和后回风板10,所述接水盘组件设置在所述换热器5的下方,所述接水盘组件包括底板2和接水盘1,所述接水盘组件插装在所述壳体4内且接水盘的底端抵靠固定在所述左侧板41、右侧板42和风机板43上,所述底板2依次与所述左侧板41、右侧板42和风机板43固定连接。具体的,左侧板41、右侧板42为弯折的L型板,所述左侧板41包括有与其两个侧板垂直对应设置的第一左折弯边411和第二左折弯边412,第一左折弯边411、第二左弯折边412均为向内弯折形成,所述右侧板也包括有与其两个侧板垂直对应设置的第一右折弯边421和第二右折弯边422,第一右折弯边421、第二右弯折边412均为向内弯折形成,所述风机板43包括有与其两个侧板对应设置的第一风机折弯边431和第二风机折弯边432,第二左折弯边412、第二右折弯边422、第二风机折弯边432位于同一平面上,第一左折弯边411、第一右折弯边421、第一风机折弯边431位于同一平面上。所述接水盘1包括两端面11和两个侧面分别为13、14,所述接水盘1的其中一侧面13的两侧底端抵靠在所述第一左折弯边411、第一右折弯边421上,另一侧面14底端抵靠在所述第一风机折弯边431上,所述底板2与所述第二左折弯边412、第二右折弯边422、第二风机折弯边432间通过螺钉固定连接。

在接水盘1装配到内部后,在所述左侧板41和接水盘1的其中一端面11间形成有第一装配间隙,在所述右侧板42与接水盘1另一端面11间形成有第二装配间隙,在第一装配间隙和第二装配间隙内设置有保温部件7。保温部件7可以为保温泡棉或海绵,具体设置时,在保温部件7上设置有卡设槽71,接水盘1卡入到卡设槽71内部,接水盘1与保温部件7贴合配合的面对应为接水盘1的两个端面11,接水盘1的端面11的上表面与卡设槽71配合,当本实施例中的接水盘1端面11上表面设置为一部分为平面112,一部分为倾斜面111时,其与保温部件7卡设配合时,平面部分卡入到保温部件7的卡槽72内且倾斜面111至少一部分卡入到卡设槽71内,卡设槽71的形状可设置为一部分可与平面112卡设贴合另一部分可与倾斜面111紧密贴合配合结构,只要可确保从保温部件7中流出的冷凝水接触到的上表面部分为倾斜面111即可,在此不做具体限制,当全部设置为倾斜面111时,在保温部件7内设置有可与倾斜面111匹配的倾斜卡槽,使倾斜面111和倾斜卡槽相贴合匹配即可。这样从保温部件7流下的冷凝水在与接水盘1的上表面接触时,会由于接触面为倾斜面111,则可使冷凝水顺着倾斜面111流入到接水盘1内部,通过此倾斜面111设计可以很好的解决左侧板41和右侧板42的内部的保温部件7上的冷凝水沿着接水盘1端面上表面往接水盘1外渗的问题,提高了产品的安全性。

为保证接水盘1能够顺利的装入外壳4内,所述接水盘1的左侧的端面11到底板2边缘的距离大于对应第二左折弯边412的宽度,右侧的端面11到底板2边缘的距离大于第二右折弯边422的宽度,与风机板43配合的接水盘1的侧面14到底板2边缘的距离大于第二风机折弯边432的宽度。

进一步的,所述接水盘1还包括有与换热器5贴合配合的配合面16,所述配合面16与换热器5平行设置且与所述换热器5为面接触。通过与换热器5之间的面接触设置方式,可防止漏风,提高换热效率。

本实施例中还提出一种接水盘组件发泡方法,包括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接水盘组件,主要包括如下步骤:

(1、)将底板2嵌装在接水盘发泡模具中;

(2、)通过接水盘1发泡,底板2被嵌入到接水盘1中,使底板1与接水盘2一体成一组件。即将底板2预先嵌装在接水盘1用的发泡模具中,主要通过嵌入件嵌装,嵌入后对接水盘模具进行注料发泡,在接水盘1发泡成型时,底板2也相应的被固定在接水盘1中,与接水盘1成为一体成型件,通过采用发泡方法形成的接水盘组件。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进行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