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联机冷凝水的利用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60949阅读:806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联机冷凝水的利用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冷凝水的收集与利用,尤其是涉及多联机的冷凝水的收集与利用。



背景技术:

人们已从能源危机中意识到地球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的,我们应该面对节能环保的挑战,并且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炎炎夏日,空调便成为每家必不可少的家用电器,也是消耗资源最多的家用电器之一。而多联机作为新兴的产品,也走进了千家万户。但多联机存在许多能耗问题,比如,冷凝水一般都是直接流向路面。多联机冷凝水流量很大,给行人带来了不便,而且造成了环境污染和噪声污染。同时低温的冷凝水的直接排放既是水资源的浪费,又是冷量的浪费。

目前还没有对多联机冷凝水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有一些针对家用空调冷凝水的方案。比如,有一些装置直接将冷凝水喷洒在室外空调机的叶片上,这样不仅增加噪音而且会降低风机叶片的使用寿命;有的是将冷凝水雾化喷洒到冷凝器上,可是如果制冷的房间很多,多联机冷凝水流量会很大,冷凝水就会凝结滴落,虽然降低了冷凝温度,但是凝结的水还是造成了浪费和污染;还有的是将冷凝水用于室内加湿,可是整个加湿装置放置在室内机的内部,对于多联机而言,室内机的形式多样,无法做到统一生产,造成装置的通用性差。

因此,亟待提出一种多联机的冷凝水的收集与利用系统来解决上述问题实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科学利用多联机冷凝水的节能系统,设计合理简单,在增加制冷量的基础上达到了节能环保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手段: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联机冷凝水的利用系统蒸发器排气总管与压缩机、压缩机排气管、冷凝器依次相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利用系统由冷凝水利用系统一和冷凝水利用系统二组成;所述冷凝水利用系统一包括蒸发器一、冷凝水排水管、水槽和喷雾装置一;从一楼的蒸发器一内排出的冷凝水通过冷凝水排水管进入到冷凝器下方的水槽对冷凝器进行冷却,水槽内设置了液位感应器,安装有排水泵和液位感应器的排水管道连接到压缩机上方安装的喷雾装置一;二楼及以上楼层每层设置一套冷凝水利用系统二,每套冷凝水利用系统二包括蒸发器二、管道和雾化装置二;蒸发器二排出的冷凝水分别从管道排出,管道连接雾化装置二,将冷凝水引入到窗沿的雾化装置二。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将蒸发器排出的冷凝水以及带有的冷量进行了利用,避免了水的任意排放和能源的损失;

2、在整个维护结构的进热量中,窗户进入的热量最多。将二楼及以上的冷凝水喷洒在窗户上不但能够增加室的内湿度,同时可以给窗户降温,也减少了辐射换热量;

3、由于一楼窗户受到热辐射的影响较小,冷凝水回收进入室外机,使得能源得到充分利用;

4、冷凝水排放到冷凝器下方的水槽中,对冷凝器最后一根管道进行冷却,使得制冷剂进入压缩机前有一定的过冷度。同时水分蒸发,也可以降低冷凝温度,提高了空调的制冷量和COP;

5、如果室内机工作量过大,产生的冷凝水过多,通过液位感应器可以用多余的冷凝水对压缩机进行冷却降温,可以延长压缩机使用寿命;

6、本系统结构简单且易于安装,通用性好,同时二楼以上的冷凝水不用汇集到一楼,而是排到就近的窗户上可以节约管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多联机的冷凝水利用系统室外机内部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多联机的冷凝水利用系统室内雾化装置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多联机的冷凝水利用系统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地描述。

参照图1和图3所示,蒸发器排气总管12与压缩机1相连接,制冷剂经压缩机1压缩后成为高温高压气体,经压缩机排气管2排入到冷凝器5内,在冷凝器5内换热之后经节流阀7节流降压之后通过总管道8进入各个分管道14再进入冷凝水利用系统一。所述冷凝水利用系统一包括蒸发器一16-1、冷凝水排水管9、水槽6和喷雾装置一11-1;从一楼的各个房间的蒸发器一 16-1内排出的冷凝水汇集到冷凝水排水管9中,排入冷凝器下方的水槽6,对冷凝器最后一根管道进行冷却,使其获得过冷度。水槽6内设置了液位感应器4,当水位达到最后一根管道与倒数第二根管道中间位置的时候,冷凝水过多,可以再次进行利用。排水泵3将多出的冷凝水抽出排放到喷水管道 10,再由喷雾装置一11-1将冷凝水雾化喷出,对压缩机1进行冷却。当水槽 6内的水位刚刚可以淹没最后一根水管的时候,水泵3停止抽水。

参照图2和图3所示,二楼及以上楼层每层设置一套冷凝水利用系统二,每套冷凝水利用系统二包括蒸发器二16-2、管道13和雾化装置二11-2;蒸发器二16-2排出的冷凝水从管道13排出,管道13连接雾化装置二11-2,将冷凝水引入到窗沿的雾化装置二11-2,直接将冷凝水喷射在窗户上以达到降温隔热,增加湿度的效果。

尽管上面结合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情况下,还可以作出很多变形,这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