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道引水装置及圆筒柜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60955阅读:320来源:国知局
一种风道引水装置及圆筒柜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风道引水装置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风道引水装置及圆筒柜机。



背景技术:

因空调器制冷制热的功能特性,空调器制冷时风道内壁温度较低,内壁温度通过风道本体介质传递到风道外侧壁表面。使风道外侧壁表面与四周环境温度形成一个冷热交汇面,容易形成冷凝水,故一般风道正下方往往设置有接水槽对冷凝水进行有效收集,并通过排水管排出室外。

当出风窗与接水槽设计时,因结构空间、配合安装等局限时导致出风窗部分冷热交汇面未有效放置于接水槽内腔上方,以至于冷凝水直接滑落接水槽外部的质量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风道引水装置及圆筒柜机,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风道引水装置及圆筒柜机存在的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风道引水装置,包括风道壁和接水槽;

所述风道壁包括使用状态时位于下端的第一端,以及与所述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所述接水槽设置在所述第一端远离所述第二端的一侧,所述风道壁包括冷热交汇板,所述冷热交汇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面和第二面;

在所述第一面的所述第一端设置有向远离所述第二面延伸的导水筋;所述导水筋从靠近所述第一面的一端到远离所述第一面的一端向靠近所述接水槽的方向延伸。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风道壁还包括内衬,所述冷热交汇板固定设置在所述内衬上,所述内衬被所述冷热交汇板分隔成第一区和第二区,所述导水筋靠近所述内衬的一侧与所述内衬的第一区固定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导水筋远离所述内衬的一侧到所述导水筋靠近所述内衬的一侧向所述第一端靠近。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冷热交汇板的第二端设置有排水孔,所述排水孔设置在所述导水筋远离所述第二端的一端,所述排水孔在所述第一面的出口朝向所述接水槽。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面设置有导水槽,所述导水槽的开口方向朝向所述第二端,所述导水槽与所述第二面连接的一端朝向所述排水孔。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导水槽从所述第二面向远离所述第一面的方向延伸,所述导水槽远离所述排水孔的一端向所述第二端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导水槽与所述内衬固定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排水孔在所述第二面具有朝向所述导水槽的底边,所述导水槽具有底面,所述底边与所述底面齐平。

一种圆筒柜机,包括内机,所述内机包括上述的风道引水装置;

所述接水槽在所述第一端呈弧形。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接水槽的槽底还设置有出水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圆筒柜机,可以使得工作状态时,冷热交换关键区域的冷热交换板的第二面的冷凝水及第二区的冷凝水通过导流槽引流到排水孔,而通过朝向接水槽的排水孔将冷凝水排进接水槽中。同样是冷热交换关键区域的冷热交换板的第一面的冷凝水及第一区的冷凝水通过导流筋引流到接水槽中。而弧形的接水槽内汇集的水可以通过出水口和出水管排出到圆筒柜机外。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圆筒柜机的内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内衬和冷热交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B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风道壁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C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接水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011-风道壁;013-接水槽;0111-第一端;0113-第二端;100-冷热交汇板;110-第一面;130-第二面;150-导水筋;151-缺口;200-内衬;211-第一区;213-第二区;170-导水槽;190-排水孔;191-底边;171-底面;0131-出水口;0133-出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术语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风道引水装置,请参阅图1和图2,这种风道引水装置包括风道壁011和接水槽013。

风道壁011包括使用状态时位于下端的第一端0111,即使用状态时冷凝水会由于重力的原因向第一端0111流动。风道壁011还包括与第一端0111相对的第二端0113,接水槽013设置在第一端0111远离第二端0113的一侧,在本实施例中接水槽013和风道壁011分离设置,即接水槽013和风道壁011之间相隔一定距离。

请参阅图3和图4,风道壁011包括冷热交汇板100,在本实施例中,冷热交汇板100在使用状态下为竖直放置的硬板。所述冷热交汇板10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面110和第二面130,第一面110上设置有向远离第一面110的方向延伸的导水筋150,导水筋150相对与第一面110倾斜设置,即导水筋150远离第一面110的一端向远离第二端0113的方向倾斜。相应的,接水槽013设置在第一端0111远离第二端0113的位置,导水筋150远离第一面110的一端向靠近导水槽170的方向延伸。

在使用状态时,导水筋150远离第一面110的一端位于导水槽170的上方。因此,在第一面110及第一面110附近凝结的冷凝水可以通过导水筋150的引导作用引流到接水槽013中,从而避免直接从冷热交汇板100的第一端0111滴落到接水槽013外。

导水筋150远离冷热交汇板100的一侧设置有缺口151,弧形的缺口151可以方便仪器检修,以及仪器内部连接件的设置。而缺口151的设置下,同样可以通过冷凝水与导水筋150的浸润,使得冷凝水吸附到导水筋150上,即使有缺口151也不影响导水筋150对冷凝水的引流作用。

风道壁011还包括内衬200,在本实施例中,内衬200为大致呈弧形的板,内衬200包括与冷热交汇板100连接的第三面。内衬200与冷热交汇板100固定连接且被冷热交汇板100分隔成第一区211和第二区213,导水筋150靠近内衬200的一侧与第一区211固定连接,冷凝水从第一区211滴落时同样可以通过导水筋150的引导作用引流到接水槽013中。

由于接水槽013靠近内衬200,因此导水筋150远离内衬200的一侧到导水筋150靠近内衬200的一侧向第一端0111靠近。使得工作状态时,冷凝水流向内衬200靠近,大部分冷凝水从导水筋150和内衬200的夹角中流动保证了水流的稳定性。

请参阅图5和图6,冷热交换板的第二面130设置有导水槽170,导水槽170具有接受冷凝水的开口,开口方向朝向第二端0113。导水槽170从第二面130向远离第一面110的方向延伸,导水槽170远离第二面130的一端向第二端0113倾斜,使得在使用状态时,导水槽170内的冷凝水由于重力和与导水槽170的界面张力的作用向冷热交汇板100流动。

导水槽170靠近内衬200的一侧与第二区213固定连接,使得在第二区213形成的冷凝水可以滑落到导水槽170中。在冷热交汇板100与内衬200的连接处还设置有排水孔190,排水孔190靠近第一面110的出口朝向接水槽013。排水孔190在第二面130具有朝向导水槽170的底边191,导水槽170具有底面171,底边191与底面171齐平。从导水槽170流到排水孔190的冷凝水可以通过排水孔190引向接水槽013。而导水槽170的底面171与排水孔190的底边191齐平可以保证在排水后,导水槽170内无残余的冷凝水。

导水槽170远离内衬200的一侧到导水筋150靠近内衬200的一侧向第一端0111靠近。使得第二区213附近形成的冷凝水滴落到导水槽170上后可以通过倾斜的导水槽170向第二区213靠近,从而引导至靠近内衬200的排水孔190内。

在本实施例中,导水筋150和导水槽170均使用光滑的高分子塑料制成,以保证与冷凝水形成较大的界面张力保证引流作用。也可以通过磨砂表面使得冷凝水在磨砂表面上产生毛细作用进而引流,但是这种方式虽然保证了引流的作用,但是容易遭成导水筋150和导水槽170上附着残余水,从而导致仪器内部长期潮湿。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导水筋150和导水槽170和相互替换。即在原设置导水槽170的地方设置导水筋150,在原设置导水筋150的地方设置导水槽170,其导水实质与本实用新型相同,导水槽170的设置只是为了增加引流的稳定性,因而在导水筋150的侧端安装翻边形成导水槽170。因此,这种替换变化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在本实施例中,导水槽170和内衬200分体设计,以方便制造、安装及维修,在特殊情况下,如为了保证一体化的美观或强度的情况下,可以将导水槽170和内衬200一体化设计。

在实际制造中,可以通过调节导水筋150和导水槽170的倾斜度以保证在预定吹风速度下,冷凝水流不被吹散,进而损伤仪器内部元件。

通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风道引水装置,可以使得工作状态时,冷热交换关键区域的冷热交换板的第二面130的冷凝水及第二区213的冷凝水通过导流槽引流到排水孔190,而通过朝向接水槽013的排水孔190将冷凝水排进接水槽013中。同样是冷热交换关键区域的冷热交换板的第一面110的冷凝水及第一区211的冷凝水通过导流筋引流到接水槽013中。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圆筒柜机,请参阅图1,这种圆筒柜机包括内机,内机包括实施例一中的风道引水装置。

内机里还包括制冷制热组件,通过制冷制热组件生成冷风或热风,冷风或热风从风道壁011形成的风道中吹出。在这个过程中冷风在冷热交换板附近与外界的热空气相接触,相应的,热风在冷热交换板附近与外界的冷空气相接触。因此,在冷热交换板附近容易产生冷凝水,冷凝水大部分通过内衬200下滑进入接水槽013中,部分通过导水筋150和导水槽170的导流作用引流进接水槽013中。

请参阅图7,在本实施例中,为适应圆筒柜机的外形,接水槽013设计成弧形,可以接应内衬200大部分区域形成的冷凝水。在接水槽013的槽底设置有出水口0131,出水口0131向远离第二端0113的方向延伸,出水口0131的端头处连接出水管0133,出水管0133延伸到圆筒柜机的外侧。由于圆筒柜机需要长时间工作,产生大量的冷凝水,大量的冷凝水通过出水口0131和出水管0133排出圆筒柜机的内部,从而避免冷凝水的堆积。

在本实施例中,出水口0131设置在接水槽013靠近导水筋150的一端,使得从导水筋150和导水槽170引流来的冷凝水可以快速排出,降低冷凝水在接水槽013内的停留时间有助于提高制冷制热效果,也有利于保证机体内部的干燥度。

通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圆筒柜机,可以使得工作状态时,冷热交换关键区域的冷热交换板的第二面130的冷凝水及第二区213的冷凝水通过导流槽引流到排水孔190,而通过朝向接水槽013的排水孔190将冷凝水排进接水槽013中。同样是冷热交换关键区域的冷热交换板的第一面110的冷凝水及第一区211的冷凝水通过导流筋引流到接水槽013中。而弧形的接水槽013内汇集的水可以通过出水口0131和出水管0133排出到圆筒柜机外。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