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机室内机及其出风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75055阅读:181来源:国知局
空调机室内机及其出风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空调机室内机,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尤其涉及一种竖直壁挂式的空调机室内机。本实用新型特别地涉及该空调机室内机中的出风组件。



背景技术:

空调机室内机包括落地式的和壁挂式的,其中落地式的空调机室内机通常放置在房间的角落里,而壁挂式的空调机室内机通常水平地安装在房间的墙壁上,且需要占据一定的墙面面积。

空调机室内机的壳体上设置有进风口,设置在空调机室内机内的送风设备(例如风扇)经该进风口将外界空气吸入空调机室内机中。进一步地,空调机室内机的壳体还包括出风面板,该出风面板上开设有出风口,被吸入空调机室内机的空气在经过空调机室内机中的换热器的换热之后,从该出风口吹出。由此,经调节的空气被吹入房间中。

该空调机室内机中还设置有出风组件,该出风组件包括风扇以及用来引导风扇吹出的气流的蜗壳。其中,蜗壳一般来说是通过模制工艺来由诸如树脂、塑料等材料制成的。

现有的空调机室内机存在的问题之一是,送风组件的蜗壳结构比较复杂,其模制过程也相应地比较复杂,并且脱模困难的情况时有发生。而且,由于模制工艺复杂,所制成的蜗壳形状有时会产生偏差,从而导致气流不顺、外观不美观等问题。

因此,目前存在着对改进的空调机室内机的出风组件的需求,特别是存在对蜗壳结构进行改进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是基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而作出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空调机室内机的出风组件,其蜗壳能够容易地制造。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能够保证气流的顺畅的蜗壳,且其外观也比较美观。

本实用新型的出风组件包括蜗壳和风扇,蜗壳至少部分地容纳风扇,其中,蜗壳具有蜗舌部和出风部,其中,蜗舌部包括前蜗舌和后蜗舌,出风部与蜗舌部相连接并包括蜗壳出风口,蜗壳由第一蜗壳部分和第二蜗壳部分组合而成,其中,第一蜗壳部分至少包括前蜗舌和后蜗舌,而第二蜗壳部分包括出风部的至少一部分。

对于具有上述结构的出风组件,通过将蜗壳分成两个部分,可容易地模制这些蜗壳部分,然后再将它们组装起来,从而便于制造蜗壳。而且,通过该蜗壳的分割方式,使蜗舌部的前蜗舌和后蜗舌位于同一个蜗壳部分中,可以保持蜗壳的蜗舌中压缩腔的完整性,从而使气流更加顺畅。

较佳地,蜗壳包括:第一侧壁,第一侧壁包括第一平坦部分和第一弧形部分;以及第二侧壁,第二侧壁包括第二平坦部分和第二弧形部分,第一弧形部分和第二弧形部分形成蜗舌部,第一弧形部分包括后蜗舌,第二弧形部分包括前蜗舌,第一平坦部分和第二平坦部分形成出风部;

其中,第一蜗壳部分和第二蜗壳部分在第一侧壁上的第一分割线在第一平坦部分中沿蜗壳的纵向延伸;以及

第一蜗壳部分和第二蜗壳部分在第二侧壁上的第二分割线在第二平坦部分中沿蜗壳的纵向延伸。该蜗壳分割方式能保证蜗壳出风口的完整。

较佳地,蜗壳还包括蜗壳顶板,其中第一分割线和第二分割线分别与蜗壳顶板相交,形成第一分割点和第二分割点,在蜗壳顶板上形成的第三分割线在第一分割点和第二分割点之间延伸;和/或

蜗壳还包括蜗壳底板,其中第一分割线和第二分割线分别与蜗壳底板相交,形成第三分割点和第四分割点,在蜗壳底板上形成的第四分割线在第三分割点和第四分割点之间延伸。

进一步地,蜗壳的第一蜗壳部分和/或第二蜗壳部分中安装有导风叶片,第三分割线和/或第四分割线较佳地避开导风叶片的安装位置。

其中,第三分割线和/或第四分割线包括至少一根直线段和/或至少一根弧线段,例如包括多根线段形成的折线、一个或多个弧线短、或者直线段和弧线段的组合。

在一种较佳的结构中,第一蜗壳部分上设置有电机容纳部,用于至少部分地容纳电机,电机用于驱动风扇。

具体来说,电机容纳部一体地形成在第一蜗壳部分上,从而蜗壳中包括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第一容纳腔用于至少部分地容纳风扇,第二容纳腔为电机容纳部。

这样,在第一蜗壳部分上一体地形成电机容纳部,可以简化对出风组件的制造和装配。

为了有助于在电机运行过程中对电机的冷却,较佳地在电机容纳部中设置有通风孔。

第一蜗壳部分和第二蜗壳部分可以各种方式装配在一起,而通过以下方式中的至少一种,可更好地确保第一蜗壳部分和第二蜗壳部分之间的连接部分的密封性:

第一蜗壳部分和第二蜗壳部分通过螺钉连接在一起;以及

第一蜗壳部分和第二蜗壳部分通过卡合方式连接。

对于蜗壳顶板上的第三分割线和蜗壳底板上的第四分割线来说,它们的形状可以是大致相同的。不过,考虑到蜗壳顶板和蜗壳底板的形状和结构通常会存在一些差异,第三分割线和第四分割线经常会表现为不同的形状。

举例来说,在某些结构中:在蜗壳顶板上形成有第一通孔,用于上述导风叶片的驱动杆和/或转轴穿过该第一通孔,其中,蜗壳顶板上的第三分割线避开该第一通孔地设置;和/或在蜗壳底板上形成有第二通孔,上述导风叶片的驱动杆和/或转轴穿过该第二通孔,其中,蜗壳底板上的第四分割线避开第二通孔地设置。这样,当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设置位置和形状存在差异时,蜗壳顶板和蜗壳底板上的分割线的形状将相应地有所不同。

较佳地,为了提高蜗壳的结构强度,还可在蜗壳上的适当位置处设置加强筋。

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空调机室内机,该空调机室内机包括壳体和设置在壳体内的如上所述的出风组件。

进一步地,该空调机室内机的壳体包括壳体顶板、壳体底板、壳体前板和侧围框架;其中壳体前板在壳体顶板和壳体底板之间延伸,且设有出风面,出风面形成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狭长的壳体出风口;侧围框架也在壳体顶板和壳体底板之间延伸,且设有吸风面。

其中,空调机室内机优选地为竖直式室内机,例如柜机(圆形、矩形柜机等)、竖直挂壁式室内机等。

附图说明

图1a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空调机室内机的立体图。

图1b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空调机室内机的另一立体图,其中去除了该空调机室内机的部分外壳,以更加清楚地示出设置在该空调机室内机内的出风组件。

图1c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空调机室内机的又一立体图,其中示出了壳体出风口。

图2示出了图1b所示空调机室内机中的蜗壳的立体图。

图3示出了图2所示的蜗壳的横截面图。

图4示出了图3中的部分A的局部放大图。

图5示出了从蜗壳的顶板方向看的立体图,其中蜗壳被分成第一蜗壳部分和第二蜗壳部分。

图6示出了从第一分割线被分割成两部分的顶板的平面图。

图7示出了从蜗壳的底板方向看的立体图,其中蜗壳被分成第一蜗壳部分和第二蜗壳部分。

图8示出了从第二分割线被分割成两部分的底板的平面图。

图9示出了第二蜗壳部分的立体图,其中示出了设置在第二蜗壳部分上的螺钉固定部和卡扣

图10示出了第一蜗壳部分的立体图,其中示出了设置在第一蜗壳部分上的与第二蜗壳部分上的螺钉固定部相对应的螺孔。

(符号说明)

1 空调机室内机

10 出风组件

11 风扇

12 蜗壳

121 蜗舌部

122 出风部

123 前蜗舌

124 后蜗舌

131 第一侧壁

132 第二侧壁

133 蜗壳出风口

134 蜗舌部和出风部之间的分界线

14 第一边缘

14’ 第三边缘

15 第二边缘

15’ 第四边缘

16 蜗壳顶板

17 蜗壳底板

18 第一通孔

19 第二通孔

20 第一蜗壳部分

21 第一平坦部分

22 第一弧形部分

23 第一分割点

23’ 第三分割点

24 第一容纳腔

25 第二容纳腔

26 凹槽

27 第一分割线

30 第二蜗壳部分

31 第二平坦部分

32 第二弧形部分

33 第二分割点

33’ 第四分割点

37 第二分割线

40 第三分割线

41 螺钉固定部

42 卡扣

43 螺孔

44 (第三分割线上的)倒圆部或倒角部

50 第四分割线

54 (第四分割线上的)倒圆部或倒角部

111 壳体顶板

112 壳体底板

113 壳体前板

114 侧围框架

115 壳体出风口

JF 吸风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以下将参考附图1a~6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描述。但是,应当了解,附图中所示的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其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限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在附图所示的实施例的基础上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显而易见的修改、变型、等效替换,并且在不相矛盾的前提下,在以下所描述的不同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可以任意组合,而这些都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在此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特别解释,在本文中所使用的诸如“内”、“外”的有关方位的用语是以空调机室内机为参照而言的。

图1a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空调机室内机1的立体图,从图1a中可见,空调机室内机1的壳体包括壳体顶板111、壳体底板112、壳体前板113和侧围框架114。

壳体前板113在壳体顶板111和壳体底板112之间延伸,且设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狭长出风面。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述出风面中包括沿竖直方向延伸的狭长的壳体出风口115(图1c),例如该壳体出风口115可为矩形。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此,上述出风面也可以是由多个长方形、正方形或圆形的出风口沿垂直方向排列而形成的面,只要出风面的形状不影响出风效果,则可以是任意的形状。

侧围框架114也在壳体顶板111和壳体底板112之间延伸,且设有吸风面JF。并且,侧围框架114包括彼此大致成90度交叉的两个侧板。

图1b示出了该空调机室内机的另一立体图,其中,该空调机室内机1的一部分壳体被拆去,以清楚地示出该空调机室内机1的内部结构,尤其是示出了其中的出风组件10。该出风组件10包括蜗壳12,风扇11(例如贯流风扇)安装在蜗壳12之内。蜗壳12可形成有蜗舌部121和出风部122,在图3中以虚线示意性地示出了这两个部分的分界线134。通常来说,蜗舌部121包括在图3中的左侧的前蜗舌123和在图3中的右侧的后蜗舌124,出风部122与蜗舌部121相连,并包括蜗壳出风口133,蜗舌部121与出风部122形成风扇气流通道。在蜗壳12内安装有导风叶片(未示出),用于对风扇11吹出的气流进行引导和整流。蜗壳12中可包括一组导风叶片,也可包括多组导风叶片,例如可包括水平导风叶片和竖直导风叶片中的至少一种。在蜗壳12的顶部设置有蜗壳顶板16,在蜗壳12的底部设置有蜗壳底板17,如图2所示。

在本实用新型中,蜗壳12被分成两个部分,即第一蜗壳部分20和第二蜗壳部分30,以上提到的导风叶片可以在第一蜗壳部分20和第二蜗壳部分30中的至少一个上。下面将对第一蜗壳部分20和第二蜗壳部分30之间的分割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图3示出了蜗壳12的一个横截面图,其中可以看到,蜗壳12包括第一侧壁131(图3)和第二侧壁132(图3)。第一侧壁131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平坦部分21和第一弧形部分22,具体来说,如图3所示,平坦部分21的截面呈大致直线的形状,而弧形部分22的截面中的至少一部分呈弧线的形状。同样地,从图4中的放大图可更清楚地看出,第二侧壁132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二平坦部分31和第二弧形部分32,如在图4中所示的,平坦部分31的截面呈大致直线的形状,而弧形部分32的截面中的至少一部分呈弧线的形状。其中,第一弧形部分22和第二弧形部分32限定蜗壳12的蜗舌部121,第一弧形部分22中包括后蜗舌124,该第一弧形部分22的其余部分起到导流作用,而第二弧形部分32中包括前蜗舌123,该第二弧形部分32的其余部分起到导流作用;此外,第一平坦部分21和第二平坦部分31限定蜗壳12的出风部122。

在第一侧壁131上形成有第一蜗壳20和第二蜗壳30之间的第一分割线27(在图3的截面图中显示的是一个点),该第一分割线27在第一侧壁131的第一平坦部分21中沿蜗壳12的纵向延伸。

在第二侧壁132上形成有第一蜗壳20和第二蜗壳30之间的第二分割线37(在图4中更清楚地示出,其也表现为一个点),该第二分割线37在第二侧壁132的第二平坦部分31中沿蜗壳12的纵向延伸。

可以看到,在以上的分割方式中,由于第一侧壁131和第二侧壁132中的第一弧形部分22和第二弧形部分32构成了蜗舌部121,特别是包括其压缩腔,因而通过将内侧分割线27设置在第一平坦部分21以及将外侧分割线设置在第二平坦部分31中,可以确保蜗舌部121、特别是至少使前蜗舌123和后蜗舌124位于同一个蜗壳部分中,例如在图3所示的结构中,前蜗舌123和后蜗舌124都在第一蜗壳部分20中。这样,可确保蜗舌部121中由前蜗舌123和后蜗舌124所组成的压缩腔的完整性,而完整的压缩腔可保证出风组件10顺畅地吸入和送出气流。此外,所述的分割方式还可保证蜗壳出风口的完整性,由此确保蜗壳出风口的密封性,防止漏风。

在此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中,首要考虑的是保证蜗舌部121的压缩腔的完整性,换言之,蜗壳12的蜗壳出风口被分割,从而一部分包括在第一蜗壳部分20中另一部分包括在第二蜗壳部分30中的情况也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进一步地,如图6所示,在顶板16的两侧分别形成有第一边缘14和第二边缘15。

在第一侧壁131上沿纵向延伸的第一分割线27一直延伸到蜗壳顶板16上,并与蜗壳顶板16的第一边缘14相交,在蜗壳顶板16上形成第一分割点23。这可从图5中清楚地看出。

此外,类似地,在第二侧壁132上沿纵向延伸的第二分割线37也延伸到蜗壳顶板16上,并与蜗壳顶板16的第二边缘15相交,在蜗壳顶板16上形成第二分割点33。

在蜗壳顶板16上,第一分割线40在第一分割点23和第二分割点33之间延伸。进一步地,在第一分割点23和第二分割点33之间延伸的第三分割线40(即蜗壳顶板16上的分割线)的延伸走向被设置成避开蜗壳12中用来设置导风叶片的部位,因此在图3中,该第三分割线40是呈折线的形式。当然,根据上述第三分割线40的设置原则可知,第三分割线40也可为弧线形式,只要其能够保证蜗舌部121的压缩腔的完整性,确保出风组件顺畅地吸入和送出气流,并能够避开导风叶片安装位置,从而避免导风叶片的安装偏差即可。

以上描述了对蜗壳12的蜗壳顶板16的分割方式,特别是在第一边缘14和第二边缘15上的第一和第二分割点以及在这两个分割点之间的第三分割线40的设置。在蜗壳底板17上的分割点3和分割线的设置与顶板16上的基本相同。例如,如图8所示,蜗壳底板17的两侧分别形成有第三边缘14’和第四边缘15’。第二分割线27延伸到蜗壳底板17,并与蜗壳底板17上的第三边缘14’相交,在蜗壳底板17上形成第三分割点23’。第二分割线37延伸到蜗壳底板17,并与蜗壳底板17上的第四边缘15’相交,在蜗壳底板17上形成的第四分割点33’,如可从图7中看到的。在蜗壳底板17上,第四分割线50在第三分割点23’和第四分割点33’之间延伸。其中,蜗壳底板17上的两个分割点可与蜗壳顶板16上的两个分割点沿蜗壳12的纵向对准,而蜗壳底板17上的第四分割线50的形状也可以与顶板16上的上述第三分割线40的形状相同。

或者,蜗壳底板17上的第四分割线50的形状也可与蜗壳顶板16上的第三分割线40的形状不同,而是根据顶板16和底板17各自的具体形状和结构来设置。

图6和图8分别示出了蜗壳顶板16和蜗壳底板17及其分割线的设置。如图7所示,蜗壳顶板16上的第三分割线40包括若干根直线组成的折线和一段弧线。而在图8中,蜗壳底板17上的第四分割线50则包括若干根直线组成的折线。并且,可以看到,蜗壳顶板16上的第三分割线40中的折线部分的形状与蜗壳底板17上的第四分割线50的折线的形状也有所不同。该不同是由于蜗壳顶板16和蜗壳底板17各自的具体形状所决定的,并且还取决于蜗壳顶板16和蜗壳底板17的具体结构。

此外,较佳地,在蜗壳顶板16的第三分割线40和蜗壳底板17的第四分割线50中的折线部分中,将该折线部分的角部设置成倒圆部或倒角部44、54。通过设置该倒圆部或倒角部44、54,可以容易地将第一蜗壳部分20和第二蜗壳部分30拼接在一起,且不会因折线部分中的角部的碰撞而对第一蜗壳部分20和第二蜗壳部分30产生损坏。

例如,如图6所示,在蜗壳顶板16上形成有第一通孔18,导风叶片的驱动杆或转轴(未示出)穿过该第一通孔18。为保持该第一通孔18的完整性,蜗壳顶板16上的第三分割线40避开该第一通孔18延伸,例如在该第一通孔18边上通过,或者与该第一通孔18隔开一段距离。同样地,如图8所示,在蜗壳底板17上也设置有供导风叶片的驱动杆或转轴通过的第二通孔19,蜗壳底板17上的第三分割线50类似地需要避开该第二通孔19延伸,以保持该第二通孔19的完整性。这样,当第一和第二通孔18和19的设置位置以及具体形状有差异时,第三和第四分割线40和50的形状也会相应地有所不同。

此外,蜗壳12中可安装有不同类型的导风叶片如竖直导风叶片和水平导风叶片,从而有多个用于导风叶片的驱动杆或转轴,由此在蜗壳顶板16和蜗壳底板17上也会可分别设有多个第一通孔18和多个第二通孔19,从而第三和第四分割线40和50的形状也会根据通孔的数量和设置位置而有所变化。

第一蜗壳部分20和第二蜗壳部分30可通过各种方式连接在一起。图9和图10分别示出了第一蜗壳部分20和第二蜗壳部分30的立体图,其中包括示例性的连接机构。

如图9所示,在第二蜗壳部分30的外侧、即相比较而言更靠近空调机室内机1的壳体的一侧上设置有螺钉固定部41,该螺钉固定部41上开设有贯通孔,供诸如螺钉之类的固定件穿过。与第二蜗壳部分30上的螺钉固定部41相对应地,在第一蜗壳部分20的外侧的对应位置上设置有螺孔43,穿过螺钉固定部41上的通孔的螺钉等紧固件可旋入该螺孔43中,从而在外侧处使第一蜗壳部分20和第二蜗壳部分30连接在一起。类似地,在第一蜗壳部分20和第二蜗壳部分30的各自的内侧也可设置对应的螺钉固定部和螺孔43,从而通过螺钉的方式在第一蜗壳部分20和第二蜗壳部分30的内侧处将第一蜗壳部分20和第二蜗壳部分30连接起来。

作为替代或附加的方式,如图9所示,在第二蜗壳部分30的外侧上设置有卡扣42,在安装时,该卡扣42卡合在第一蜗壳部分20上,从而将第一蜗壳部分20和第二蜗壳部分30连接在一起。

进一步地,如图10所示,在第一蜗壳部分20中一体地形成有两个容纳腔,其中第一容纳腔24用于至少部分地容纳风扇11,第二容纳腔25用于至少部分地容纳电机,该电机用于驱动风扇11。由此可见,该第二容纳腔25为电机容纳部(例如电机罩)。在第一容纳腔24和第二容纳腔25之间设置有凹槽26,电机的输出轴可穿过该凹槽26而连接到风扇11,从而能够向风扇11传递驱动力。其中,在用于容纳电机的第二容纳腔25中设置有通风孔,从而在运行过程中能够对电机进行冷却。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知,可以在以上所公开的空调机室内机1的结构的基础上进行一些显而易见的修改、变型、等效替换。

例如,在以上公开的实施例中,第一蜗壳部分20和第二蜗壳部分30之间在蜗壳顶板16和蜗壳底板17上的第三、第四分割线40、50呈折线的形状。不过可以知道该第三、第四分割线40、50也可为其它的形状,例如弧形、直线和弧形的组合等等,只要该形状能够确保蜗舌13的压缩腔的完整性并避开导风叶片的安装位置、第一和第二通孔或其他需要保持完整的结构即可。

此外,图中所示的连接结构也可采取其它形式,例如螺钉固定部41可以设置在第一蜗壳部分20上,而螺孔43设置在第二蜗壳部分30上,类似地,卡扣42也可形成在第一蜗壳部分20上。

在以上公开的结构中,在第一蜗壳部分20中形成两个容纳腔,其中一个容纳电机,从而该第一蜗壳部分20中一体地形成有电机容纳部。可以了解,也可以将电机容纳部组装到第一蜗壳部分20上,而不是一体形成的。

进一步地,在以上所描述的蜗壳的结构中,还可设置加强筋,以提高蜗壳的结构强度。

以上结合附图所描述的空调机室内机1是以竖直式的空调机室内机为例的,这也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类型的空调机室内机,但是以上所描述的结构也可以应用在其他类型的空调机室内机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