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产海绵硅石用烧结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64640阅读:32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生产海绵硅石用烧结炉,属于玻璃轻石生产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海绵硅石又称玻璃轻石,是将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废玻璃研磨成粉末,通过添加不同的助剂,高温焙烧发泡后形成的一种多孔轻质无机材料。其特点如下:

a、多孔质轻:轻石内部有密集的气泡和微孔,大大减轻了产品的重量;

b、耐挤抗压:具有一定的机械强度,耐挤压、抗碾压,尺寸稳定性好;

c、清洁环保:纯无机物质、高温焙烧、无菌无虫、无毒无害、无放射性;

d、保水保肥:具有保水、储水、滤水和吸肥、保肥、肥效缓释的功能;

e、化学稳定性好:耐腐蚀、抗风化、不溶解、不降解,产品使用寿命长。

现有生产海绵硅石用的烧结炉只有一套输送单元和一套加热单元,其不仅生产效率低下,还浪费了大量的能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通过合理增加输送单元与加热单元及合理布局加热单元,解决了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生产海绵硅石用烧结炉,上层辊轴输送单元与下层辊轴输送单元穿过所述生产海绵硅石用烧结炉;

在所述生产海绵硅石用烧结炉内,所述上层辊轴输送单元的上方设有上层硅碳棒加热单元,所述上层辊轴输送单元与下层辊轴输送单元之间设有中层硅碳棒加热单元,所述下层辊轴输送单元的下方设有下层硅碳棒加热单元。

本实用新型所述生产海绵硅石用烧结炉优选为包括前段升温段、中段烧结段、后段降温段;

所述上层硅碳棒加热单元设置在前段升温段和中段烧结段内。

本实用新型所述中层硅碳棒加热单元优选为设置在前段升温段和中段烧结段内。

本实用新型所述下层硅碳棒加热单元优选为设置在前段升温段和中段烧结段内。

本实用新型所述上层硅碳棒加热单元与上层辊轴输送单元的距离优选为340-360mm;

在所述前段升温段内的上层硅碳棒加热单元包括多排硅碳棒加热组Ⅰ,相邻所述硅碳棒加热组Ⅰ的排距为150-170mm;

在所述中段烧结段内的上层硅碳棒加热单元包括多排硅碳棒加热组Ⅱ,相邻所述硅碳棒加热组Ⅱ的排距为150-170mm。

本实用新型所述中层硅碳棒加热单元与上层辊轴输送单元的距离优选为340-360mm,所述中层硅碳棒加热单元与下层辊轴输送单元的距离为340-360mm;

在所述前段升温段内的中层硅碳棒加热单元包括多排硅碳棒加热组Ⅲ,相邻所述硅碳棒加热组Ⅲ的排距为150-170mm;

在所述中段烧结段内的中层硅碳棒加热单元包括多排硅碳棒加热组Ⅳ,相邻所述硅碳棒加热组Ⅳ的排距为150-170mm。

本实用新型所述下层硅碳棒加热单元与下层辊轴输送单元的距离优选为340-360mm;

在所述前段升温段内的下层硅碳棒加热单元包括多排硅碳棒加热组Ⅴ,相邻所述硅碳棒加热组Ⅴ的排距为150-170mm;

在所述中段烧结段内的下层硅碳棒加热单元包括多排硅碳棒加热组Ⅵ,相邻所述硅碳棒加热组Ⅵ的排距为150-170mm。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为:

①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生产海绵硅石用烧结炉有两套辊轴输送单元,相较于两套现有生产海绵硅石用烧结炉具有降低能耗,生产效率高的优点;

②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生产海绵硅石用烧结炉提升了温度区间,扩大了应用范围。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附图1幅,

图1为实施例1所述生产海绵硅石用烧结炉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生产海绵硅石用烧结炉,11、前段升温段,12、中段烧结段,13、后段降温段,21、上层辊轴输送单元,22、下层辊轴输送单元,31、上层硅碳棒加热单元,311、硅碳棒加热组Ⅰ,312、硅碳棒加热组Ⅱ,32、中层硅碳棒加热单元,321、硅碳棒加热组Ⅲ,322、硅碳棒加热组Ⅳ,33、下层硅碳棒加热单元,331、硅碳棒加热组Ⅴ,332、硅碳棒加热组Ⅵ。

具体实施方式

下述非限制性实施例可以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更全面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但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一种生产海绵硅石用烧结炉,上层辊轴输送单元21与下层辊轴输送单元22穿过所述生产海绵硅石用烧结炉1;

所述生产海绵硅石用烧结炉1包括前段升温段11、中段烧结段12、后段降温段13;

在所述生产海绵硅石用烧结炉1内,所述上层辊轴输送单元21上方设有上层硅碳棒加热单元31,所述上层硅碳棒加热单元31与上层辊轴输送单元21的距离为350mm,且所述上层硅碳棒加热单元31设置在前段升温段11和中段烧结段12内;

所述上层辊轴输送单元21与下层辊轴输送单元22之间设有中层硅碳棒加热单元32,所述中层硅碳棒加热单元32与上层辊轴输送单元21的距离为350mm,所述中层硅碳棒加热单元32与下层辊轴输送单元22的距离为350mm,且所述中层硅碳棒加热单元32设置在前段升温段11和中段烧结段内12;

在所述生产海绵硅石用烧结炉1内,所述下层辊轴输送单元22下方设有下层硅碳棒加热单元33,所述下层硅碳棒加热单元33与下层辊轴输送单元22的距离为350mm,且所述下层硅碳棒加热单元33设置在前段升温段11和中段烧结段12内;

在所述前段升温段11内的上层硅碳棒加热单元31包括多排硅碳棒加热组Ⅰ311,相邻所述硅碳棒加热组Ⅰ311的排距为160mm;

在所述中段烧结段12内的上层硅碳棒加热单元31包括多排硅碳棒加热组Ⅱ312,相邻所述硅碳棒加热组Ⅱ312的排距为160mm;

在所述前段升温段11内的中层硅碳棒加热单元32包括多排硅碳棒加热组Ⅲ321,相邻所述硅碳棒加热组Ⅲ321的排距为160mm;

在所述中段烧结段12内的中层硅碳棒加热单元32包括多排硅碳棒加热组Ⅳ322,相邻所述硅碳棒加热组Ⅳ322的排距为160mm;

在所述前段升温段11内的下层硅碳棒加热单元33包括多排硅碳棒加热组Ⅴ331,相邻所述硅碳棒加热组Ⅴ331的排距为160mm;

在所述中段烧结段12内的下层硅碳棒加热单元33包括多排硅碳棒加热组Ⅵ332,相邻所述硅碳棒加热组Ⅵ332的排距为160mm。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