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烘干塔用分粮层总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66811阅读:113来源:国知局
一种烘干塔用分粮层总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烘干塔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烘干塔用分粮层总成。



背景技术:

粮食烘干塔的选择与配置,按谷物与气流相对运动方向,烘干塔可分为横流、混流、顺流、逆流及顺逆流、混逆流、顺混流等型式。

然而传统的烘干塔用分粮层,由于缺少相应的保温结构,导致烘干塔在温度较低的地区使用时,大量的热能通过分粮层被传递到外部,造成了能量的浪费,增加了烘干粮食的成本,其次烘干塔用分粮层,由于体积比较大,重量很重,另外缺少相应的施力点,因此搬运起来很麻烦,另外传统的烘干塔用分粮层,由于结构强度不够,存在设备坍塌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烘干塔用分粮层总成,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传统的烘干塔用分粮层,由于缺少相应的保温结构,导致烘干塔在温度较低的地区使用时,大量的热能被传递到分粮层外部,造成了能量的浪费,增加了烘干粮食的成本,其次烘干塔用分粮层,由于体积比较大,重量很重,另外缺少相应的施力点,因此搬运起来很麻烦,另外传统的烘干塔用分粮层,由于结构强度不够,存在设备坍塌的安全隐患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烘干塔用分粮层总成,包括分粮层,所述分粮层的前表面设置有通风管,所述分粮层的两侧设置有加强筋,所述分粮层的四周设置有保温棉,所述分粮层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吊挂孔,所述分粮层上远离第一吊挂孔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吊挂孔。

优选的,所述第一吊挂孔总共设置有两个,且两个第一吊挂孔设置在分粮层的一端。

优选的,所述通风管为长方体结构。

优选的,所述第二吊挂孔总共设置有两个,且两个第二吊挂孔设置在分粮层上远离第一吊挂孔的一端。

优选的,所述加强筋为长方体结构。

优选的,所述加强筋共设置有四个,且四个加强筋设置在分粮层的两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在分粮层的四周增加了保温棉,保温棉可以有效的防止烘干塔在工作时,大量的热能通过分粮层向外扩散,减少了能源的浪费,从而降低烘干粮食的成本。

2.在分粮层的两侧增加了吊挂孔,当设备需要搬运安装时,可以用吊运设备通过分粮层两侧的吊挂孔来进行搬运,解决了传统的分粮层因为体积巨大而且缺少相应的施力点,而导致的搬运不便的问题。

3.在分粮层的表面增加了加强筋,加强筋可以有效的增加分粮层的结构强度,防止分粮层因为结构强度不够而导致设备损坏,降低设备后期维护的概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右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俯视图;

图中:1-第一吊挂孔、2-加强筋、3-分粮层、4-通风管、5-第二吊挂孔、6-保温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烘干塔用分粮层总成技术方案:一种烘干塔用分粮层总成,包括分粮层3,分粮层3的前表面设置有通风管4,分粮层3的两侧设置有加强筋2,分粮层3的四周设置有保温棉6,分粮层3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吊挂孔1,分粮层3上远离第一吊挂孔1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吊挂孔5。

为了方便对设备进行搬运,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第一吊挂孔1共设置有两个,且两个第一吊挂孔1设置在分粮层3的一端。

为了使烘干塔的烘干效果更好,本实施例中,优选的,通风管4为长方体结构。

为了方便对设备进行搬运,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第二吊挂孔5共设置有两个,且两个第二吊挂孔5设置在分粮层3上远离第一吊挂孔1的一端。

为了使加强筋2与分粮层3的接触面积更大,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加强筋2为长方体结构。

为了使分粮层3的结构强度更高,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加强筋2共设置有四个,且四个加强筋2设置在分粮层3的两侧。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本实用新型安装好过后,将热风通入通风管4,使热风通过通风管4对分粮层3进行加热,粮食从分粮层3的上方落下,粮食的水分在下落过程中受热蒸发,从而对粮食起到烘干作用,另外分粮层3表面的加强筋2可以有效的提高分粮层3的结构强度,降低分粮层3因为结构强度不够而导致的后期维护的概率;

分粮层3四周的保温棉6可以有效的防止分粮层3内部的热量向外扩散,减少了能量的流失,从而提高了烘干塔的能量利用效率,降低了烘干粮食的成本;

当需要对分粮层3进行搬运时,可以用吊运设备通过分粮层3两侧的第一吊挂孔1和第二吊挂孔5来进行搬运,解决了传统的分粮层3因为体积巨大而且缺少相应的施力点,而导致的搬运不便的问题。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