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折弯扬砂板及用其制成的用于烘干机上的内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66812阅读:216来源:国知局
多折弯扬砂板及用其制成的用于烘干机上的内筒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烘干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折弯扬砂板及用其制成的用于烘干机上的内筒。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化的不断发展,干燥机作为一种高效的烘干设备,广泛应用于对砂料、砂浆等物料的烘干作业上,为了最大限度的减少水泥现场配料搅拌对环境的破坏,以及实现对水泥的最优配比方案的实施,近几年国家推广了环保效果好的建筑干粉预拌砂浆站的建设。干粉预拌砂浆站所用的原料之一是干砂,需要用到湿砂烘干机,最初行业内用的是单筒式烘干机,由于其烘干效果差,热量损失大,能耗高,产量低,迅速被三回程烘干机所取代。目前,由于三回程烘干机(三筒烘砂机)内筒的结构原因,始终不能解决好湿砂抛扬和出砂产量的关系,只有少部分湿砂抛扬烘干,大部分湿砂沿着内筒筒壁向前翻滚烘干,进而导致三回程烘干机能量消耗量最多的依然是在内筒烘砂上。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而提供一种多折弯扬砂板及用其制成的用于烘干机上的内筒。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多折弯扬砂板,包括弯板、斜坡板和第一抛砂板,所述弯板的一侧与斜坡板的一侧连接,斜坡板的另一侧与第一抛砂板的一侧连接;所述弯板与斜坡板之间的夹角为α,α为5º~135º,斜坡板与第一抛砂板之间的夹角为β,β为5º~150º。

在所述斜坡板、第一抛砂板的同一侧和第一抛砂板的端部均焊接有圆钢。

所述弯板为矩形板,矩形板的长度为a1,宽度为b1,a1为50mm~500mm,b1为20mm~100mm;所述斜坡板和第一抛砂板均为梯形板,梯形板的上底为a2,下底为b2,高为h2,a2为20mm~150mm,b2为40mm~150mm,h2为50mm~500mm。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多折弯扬砂板还包括第二抛砂板,第二抛砂板的一侧与所述第一抛砂板的另一侧连接,所述弯板(1)与斜坡板(2)之间的夹角α为5º~85º,斜坡板(2)与第一抛砂板(3)之间的夹角β为5º~30º,第二抛砂板与第一抛砂板之间的夹角为γ,γ为10º~75º;在所述斜坡板、第一抛砂板、第二抛砂板的同一侧和第二抛砂板的端部均焊接有圆钢。

所述弯板和斜坡板均为矩形板,矩形板的长度为a1,宽度为b1,a1为50mm~500mm,b1为20mm~100mm;所述第一抛砂板和第二抛砂板均为梯形板,梯形板的上底为a2,下底为b2,高为h2,a2为20mm~150mm,b2为40mm~150mm,h2为50mm~500mm。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多折弯扬砂板还包括第二抛砂板和第三抛砂板,第二抛砂板的一侧与所述第一抛砂板的另一侧连接,所述弯板(1)与斜坡板(2)之间的夹角α为5º~85º,斜坡板(2)与第一抛砂板(3)之间的夹角β为5º~30º,第二抛砂板与第一抛砂板之间的夹角为γ,γ为10º~75º;第三抛砂板的一侧与第二抛砂板的另一侧连接,第三抛砂板与第二抛砂板之间的夹角为ε,ε为5º~20º;在所述斜坡板、第一抛砂板、第二抛砂板、第三抛砂板的同一侧和第三抛砂板的端部均焊接有圆钢。

所述弯板、斜坡板和第一抛砂板均为矩形板,矩形板的长度为a1,宽度为b1,a1为50mm~500mm,b1为20mm~100mm;所述第二抛砂板和第三抛砂板均为梯形板,梯形板的上底为a2,下底为b2,高为h2,a2为20mm~150mm,b2为40mm~150mm,h2为50mm~500mm。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多折弯扬砂板还包括第二抛砂板(4),第二抛砂板(4)的一侧与所述第一抛砂板(3)的另一侧连接,所述弯板(1)与斜坡板(2)之间的夹角α为70º~135º,斜坡板(2)与第一抛砂板(3)之间的夹角β为90º~150º,第二抛砂板(4)与第一抛砂板(3)之间的夹角为γ,γ为145º~175º;在所述斜坡板(2)、第一抛砂板(3)、第二抛砂板(4)的同一侧和第二抛砂板(4)的端部均焊接有圆钢

所述弯板(1)和斜坡板(2)均为矩形板,矩形板的长度为a1,宽度为b1,a1为50mm~500mm,b1为20mm~100mm;所述第一抛砂板(3)和第二抛砂板(4)均为梯形板,梯形板中靠近斜坡板的一个内角为θ,θ为20°~70°,梯形板的上底为a2,下底为b2,高为h2,a2为20mm~150mm,b2为40mm~150mm,h2为50mm~500mm。

一种采用多折弯扬砂板制成的用于烘干机上的内筒,包括内筒本体(6)和多折弯扬砂板(7),所述多折弯扬砂板(7)呈直线方式均匀排列或呈螺旋线方式均匀排列设置在内筒本体内壁上。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的优点:本实用新型包括弯板,弯板的一侧与斜坡板的一侧连接,斜坡板的另一侧与第一抛砂板的一侧连接;弯板与斜坡板之间的夹角为α,斜坡板与第一抛砂板之间的夹角为β。与现有的扬砂板相比,采用上述方案的本实用新型能有效保证将大部分热能有效的作用在抛扬起的湿砂上,有效降低了能耗损失,进而提高了烘干机的出砂量。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采用多折弯扬砂板制成的用于烘干机上的内筒,包括内筒本体和多折弯扬砂板,多折弯扬砂板包括弯板,弯板的另一侧通过焊接方式均匀设置在内筒本体的内壁上。与现有的三回程烘干机内筒相比,采用上述方案的本实用新型能有效保证将大部分热能有效的作用在抛扬起的湿砂上,有效降低了能耗损失,进而提高了三回程烘干机的出砂量。

附图说明

图1为多折弯扬砂板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多折弯扬砂板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3为多折弯扬砂板第三种结构示意图。

图4为将图2呈直线方式排列在烘干机内筒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多折弯扬砂板第四种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呈直线方式排列在烘干机内筒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弯板2、斜坡板3、第一抛砂板4、第二抛砂板5、第三抛砂板6、内筒本体7、多折弯扬砂板8、圆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折弯扬砂板,如图1-6所示,包括弯板1,所述弯板1的一侧与斜坡板2的一侧连接,斜坡板2的另一侧与第一抛砂板3的一侧连接;所述弯板1与斜坡板2之间的夹角为α,斜坡板2与第一抛砂板3之间的夹角为β;弯板为矩形板材弯折而成。与现有的扬砂板相比,采用上述方案的本实用新型能有效保证将大部分热能有效的作用在抛扬起的湿砂上,有效降低了能耗损失,进而提高了烘干机的出砂量。

为了完善实施例1,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增设圆钢,具体阐述如下:

在所述斜坡板2、第一抛砂板3的同一侧和第一抛砂板3的端部均焊接有圆钢。圆钢的设置主要解决砂与斜坡板2和第一抛砂板3之间的边界摩擦力小于砂与砂之间的内部摩擦力问题。由于砂与斜坡板2和第一抛砂板3边界间的摩擦力较小,在扬砂时如果没有这个圆钢,砂在达到粒子安息角时,将会出现整团的砂下滑,这样不利于砂的吸热;如果有这个圆钢,在扬砂中,整团的砂与圆钢碰撞,将会分层或变成小团的砂,砂克服的是砂粒之间的内部摩擦力,有助于砂的吸热,进而实现真正的扬砂。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一种多折弯扬砂板,还包括第二抛砂板4,第二抛砂板4的一侧与所述第一抛砂板3的另一侧连接,第二抛砂板4与第一抛砂板3之间的夹角为γ;在所述斜坡板2、第一抛砂板3、第二抛砂板4的同一侧和第二抛砂板4的端部均焊接有圆钢,如图2所示。在扬砂过程中,弯板1起承载砂的作用,斜坡板2起摊砂的作用,第一抛砂板3起扬砂的作用,第二抛砂板起改变扬砂流向的作用,进而做到增加抛沙流量和扬砂前进的砂量,第二抛砂板在15~35吨产量以上的烘干机上效果更为显著。

圆钢的作用与实施例1中圆钢的作用相同,在此不做赘述。

实施例3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一种多折弯扬砂板,还包括第二抛砂板4和第三抛砂板5,第二抛砂板4的一侧与所述第一抛砂板3的另一侧连接,第二抛砂板4与第一抛砂板3之间的夹角为γ;第三抛砂板5的一侧与第二抛砂板4的另一侧连接,第三抛砂板5与第二抛砂板4之间的夹角为ε;在所述斜坡板2、第一抛砂板3、第二抛砂板4、第三抛砂板5的同一侧和第三抛砂板5的端部均焊接有圆钢,如图3所示。第三抛砂板5的设置,能够显著增加设备圆周运动的后半周内均匀抛沙流量和扬砂前进的砂量,在20-50吨产量的机型上,效果更为显著。

圆钢的作用与实施例1中圆钢的作用相同,在此不做赘述。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一种多折弯扬砂板,

为了便于同一技术领域或相关领域的技术人员理解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以10吨产量的烘干机为例,对弯板1、斜坡板2、第一抛砂板3、第二抛砂板4和第三抛砂板5 的形状、尺寸做进一步描述,详情如下:

当所述弯板1为矩形板时,矩形板的长度为a1,宽度为b1,a1为140 mm,b1为40 mm,弯板1的主要作用是载砂作用,即其长度和宽度随着产量的增加而增大,设计人员可根据实际需求设定对弯板的长度和宽度进行设定,但其长度 a1为50mm~500mm,宽度b1为20mm~100mm。当所述斜坡板2和第一抛砂板3均为梯形板时,梯形板的上底为a2,下底为b2,高为h2,a2为30 mm,b2为75mm,h2为140mm,在设备旋转到一定角度的时候,斜坡板2使弯板1所载的砂能够在满足粒子安息角52±10度时进行摊流,针对斜坡板所摊流的砂,当设备旋转到一定角度时,第一抛砂板3可有效增大扬砂前进的砂量,斜坡板和第一抛砂板的上底、下底和高的长度均随着产量的增加而增大,设计人员可根据实际需求设定对斜坡板的上底、下底和高的长度进行设定,但其长度a2为20mm~150mm,b2为40mm~150mm,h2为50mm~500mm

当所述弯板1和斜坡板2均为矩形板时,矩形板的长度为a1,宽度为b1,a1为140 mm,b1为40 mm,弯板1的主要作用是载砂作用,在设备旋转到一定角度的时候,斜坡板2使弯板1所载的砂能够在满足粒子安息角52±10度时进行摊流,弯板和斜坡板的长度与宽度均随着产量的增加而增大,设计人员可根据实际需求设定对弯板的长度和宽度进行设定,但其长度 a1为50mm~500mm,宽度b1为20mm~100mm。当所述第一抛砂板3和第二抛砂板4均为梯形板时,梯形板的上底为a2,下底为b2,高为h2,a2为30 mm,b2为75mm,h2为140mm,第一抛砂板3主要是增大扬砂前进的砂量,第二抛砂板4改善扬砂时砂流的方向,进一步增大砂流扬砂前进的砂量,第二抛砂板在15~35吨产量以上的烘干机上效果更为显著,所述第一抛砂板3和第二抛砂板4的上底、下底和高的长度均随着烘干机产量的增加而增大,设计人员可根据实际需求设定对斜坡板的上底、下底和高的长度进行设定,但其长度a2为20mm~150mm,b2为40mm~150mm,h2为50mm~500mm。

当所述弯板1、斜坡板2和第一抛砂板3均为矩形板时,矩形板的长度为a1,宽度为b1,a1为140 mm,b1为40 mm,弯板1的主要作用是载砂作用,在设备旋转到一定角度的时候,斜坡板2使弯板1所载的砂能够在满足粒子安息角52±10度时进行摊流,第一抛砂板3可有效增大扬砂前进的砂量,弯板1、斜坡板2和第一抛砂板3的长度与宽度均随着产量的增加而增大,设计人员可根据实际需求设定对弯板的长度和宽度进行设定,但其长度 a1为50mm~500mm,宽度b1为20mm~100mm;当所述第二抛砂板4和第三抛砂板5均为梯形板时,梯形板的上底为a2,下底为b2,高为h2,a2为30 mm,b2为75mm,h2为140mm,第二抛砂板4改善扬砂砂流的方向,进一步增加砂流扬砂前进的砂量,第三抛砂板5的设置,能够显著增加设备圆周运动的后半周内均匀抛沙流量和扬砂前进的砂量,在20-50吨产量的机型上,效果更为显著,所述第二抛砂板4和第三抛砂板5的上底、下底和高的长度均随着烘干机产量的增加而增大,设计人员可根据实际需求设定对斜坡板的上底、下底和高的长度进行设定,但其长度a2为20mm~150mm,b2为40mm~150mm,h2为50mm~500mm。

为了进一步完善本实用新型,设计工作人员根据多年的实际考察研究,对相邻板之间的夹角进行了研究及充分的分析,现以实施例3所描述的多折弯扬砂板为例,具体阐述相邻板之间夹角的设定。

所述弯板1与斜坡板2之间的夹角为α,斜坡板2与第一抛砂板3之间的夹角为β,第一抛砂板2与第二抛砂板4之间的夹角为γ,第二抛砂板4与第三抛砂板5之间的夹角为ε;γ值大小的选择,取决于扬砂板能在内筒圆心上方某高度位置,计划达到的载砂量,γ值大小的选择,使得扬沙板在圆筒的圆心下方位置,从上面落下的砂子,碰到扬沙板的折弯脊面,能够分流到扬沙板的两边,减少砂的回流。设计工作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将α、β、γ和ε分别设置为5 º、30 º、75 º、5 º,或将其分别设置为10 º、20 º、45 º、10 º,或将其分别设置为30 º、15 º、30 º、15 º,或将其分别设置为45 º、15º、20 º、17°,或将其分别设置为60 º、8 º、15 º、18 º,或将其分别设置为85 º、5 º、10º、20º,设计工作人员可根据实际需要,并结合各板的长度,宽度,或上底、下底及高的实际长度对α、β、γ和ε进行协调设置,但α、β、γ和ε的范围通常分别为,α为5º~85º,β为5º~30º,γ为10º~75º,ε为5º~20º。

实施例4:

如图5、图6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一种多折弯扬砂板,还包括第二抛砂板(4),第二抛砂板(4)的一侧与所述第一抛砂板(3)的另一侧连接,所述弯板(1)与斜坡板(2)之间的夹角α为70º~135º,斜坡板(2)与第一抛砂板(3)之间的夹角β为90º~150º,第二抛砂板(4)与第一抛砂板(3)之间的夹角为γ,γ为145º~175º;在所述斜坡板(2)、第一抛砂板(3)、第二抛砂板(4)的同一侧和第二抛砂板(4)的端部均焊接有圆钢;弯板(1)和斜坡板(2)均为矩形板,矩形板的长度为a1,宽度为b1,a2为30 mm,b2为75mm,h2为140mm,设计人员可根据实际需求设定对斜坡板的上底、下底和高的长度进行设定,但其的范围是,a1为50mm~500mm,b1为20mm~100mm;所述第一抛砂板(3)和第二抛砂板(4)均为梯形板,梯形板中靠近斜坡板的一个内角为θ,θ的作用是保证扬沙板在圆筒圆心上方位置扬沙时,砂能向出砂口方向流动一段距离,设计工作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将θ设置为20°、30°、40°、50°、60°、70°,θ的范围通常分别为20-70°。梯形板的上底为a2,下底为b2,高为h2,梯形板的上底为a2,下底为b2,高为h2,a2为30 mm,b2为75mm,h2为140mm ,设计人员可根据实际需求设定对斜坡板的上底、下底和高的长度进行设定,但其的范围是a2为20mm~150mm,b2为40mm~150mm,h2为50mm~500mm。

实施例5:

如图4、图6所示,一种采用多折弯扬砂板制成的用于烘干机上的内筒,包括内筒本体6和多折弯扬砂板7,所述多折弯扬砂板7通过焊接方式均匀设置在所述内筒本体6的内壁上;所述多折弯扬砂板7呈圆周阵列方式设置在内筒本体内壁上,采用圆周阵列方式分别,能使多折弯扬砂板均匀分布在内筒内,美观是次要,主要的是使砂受热受力均匀,进而有效的保证产砂量。与现有的三回程烘干机内筒相比,采用上述方案的本实用新型能有效保证将大部分热能有效的作用在抛扬起的湿砂上,有效降低了能耗损失,进而提高了三回程烘干机的出砂量。

沿所述内筒本体的进料端至出料端依次设置3层多折弯扬砂板层,相邻多折弯扬砂板层呈直线方式排列,如图4所示,或呈螺旋线方式排列,设计人员也可根据实际需要将多折弯扬砂板的层数设置为3,4,5,或根据实际需要将其层数设置为n1层,n1自然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