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龙卷风式排油烟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17189发布日期:2018-08-21 16:59阅读:30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厨房的油烟排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龙卷风式排油烟装置。



背景技术:

吸油烟机是一种净化厨房环境的厨房电器。它安装在炉灶的上方,能将炉灶燃烧的废物和烹饪过程中产生的对人体有害的油烟迅速吸走并排出室外,减少室内污染,净化厨房空气。

吸油烟机主要分为三种:一是中式烟机,二是欧式烟机,三是侧吸式。其结构主要由机壳、集烟罩、风道、风机、止回阀、集排油装置、照明装置、电源开关和电源线等多种零部件和管路构成,如此,不仅使吸油烟机的结构复杂,而且在组装吸油烟机时,需要依次将各个零部件安装于吸油烟机的壳体内,从而增加了吸油烟机的生产成本。

目前的吸油烟机在安装时根据安装环境会存在与灶台的距离不同,同时因为吸油烟机的吸力档位是固定设置的,因此当二者距离差较大时会导致油烟飘散在厨房内,同时现有吸油烟机不能使厨房空间内的空气进行循环,给用户带来一定的不便。

吸油烟机是厨房室内油烟捕集的主要手段,如何提高吸油烟机的效率并简化油烟机的清洗工作一直是吸油烟机设计和研究的重要内容。传统的吸油烟机是通过机壳内的1~2个风机直接抽吸油烟,并且由于机壳内零部件太多造成油烟机清洗工作的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龙卷风式排油烟装置,旨在简化提高吸油烟机排风的结构,从而提高吸油烟机的排风效率,降低吸油烟机的清洗成本。同时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提供一种带龙卷风式排烟结构并增大排风风压的吹油烟机排风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龙卷风式排油烟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离心风机、进风引流室、下导流套筒、旋转叶片、上导流套筒;

所述上导流套筒设置于进风引流室的上部,所述下导流套筒从进风引流室的下部进入并设置于进风引流室内部,所述离心风机设置于进风引流室侧面进风口,所述排风管罩设置于离心风机进风处配合离心风机进行排风,所述排风按上导流室内旋转叶片进行排风,形成龙卷风进行排烟,增大风压,更有效的进行排烟。

进一步,所述排风管罩的罩面完全遮盖离心风机的进风口并通过螺丝和离心风机的进风口紧密结合。

进一步,所述进风引流室侧面开口与离心风机出风口大小一致并紧密焊接结合。

进一步,所述进风引流室上面开口并与上导流套筒内径大小一致并通过螺丝紧密结合。

进一步,所述进风引流室下面开口并可通过下面开口将下导流套筒嵌入进风引流室内部到达上导流套筒的位置,并通过螺丝将下导流套筒和进风引流室下口紧密结合,且可拆卸。

进一步,所述下导流套筒比上导流套筒细可以塞入上导流套筒内部并且塞入内部时下导流套筒外壳和上导流套筒外壳之间存在一定的空隙。

进一步,所述上导流套筒为圆形排烟套筒,排风按上导流室内旋转叶片进行排风,形成龙卷风进行排烟,增大风压,更有效的进行排烟。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效果: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通过增设的排风内部结构可以使排烟压力增大,更加促进油烟的排除,更有效的净化厨房环境,进一步可以使空气循环流通。让用户体验性更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龙卷风式排油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进风引流室 2、离心风机 3、下导流套筒 4、旋转叶片 5、上导流套筒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明显易懂,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显然,所述的实施实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实例,而不是全部实施实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龙卷风式排油烟装置的结构。为了便于说明,仅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

该龙卷风式排油烟装置的结构由进风引流室1、离心风机2、下导流套筒3、旋转叶片4、上导流套筒5组成;进风引流室1侧面开口和离心风机2出风口内径大小一致,将进风引流室1和离心风机2 相连接并通过离心风机2向进风引流室1吹风增加风压;进风引流室 1上面开口和上导流套筒5内径大小一致并且相结合;进风引流室1 下面开口正好可以塞入下导流套筒3后,下导流套筒3从进风引流室 1下面塞入进风引流室1并且穿过进风引流室1后下导流套筒3顶部一小部份进入上导流套筒5内;下导流套筒3需要比上导流套筒5细,并且下导流套筒3顶部进入上导流套筒5的一小部份需要和上导流套筒5之间存在一定的空隙,上导流套筒5内部焊接旋转叶片4,旋转叶片4略高于下导流套筒3,以通过离心风机吹入的气流,并带动整个吹油烟机的气流形成龙卷风。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为一种龙卷风式排油烟装置之新结构,将排使用离心风机2向进风引流室1吹风,排风经过上导流套筒5内旋转叶片4,实现龙卷风式排油烟的方式。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