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流冷却塔填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04718发布日期:2018-08-04 16:36阅读:125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横流冷却塔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横流冷却塔填料。



背景技术:

横流塔是指在塔内,借助于通风机的强制抽风,使空气横向流入,而水滴则借助重力在填料中由上而下流动,两种流体的流动方向呈90°夹角,在填料中进行传质传热。填料是冷却塔最重要的部分,它的效率高低,取决于冷却水与空气在填料中充分接触的程度。横流塔正弦V波填料是由散热段、引风段、导水段、收水段组成,新风首先以45角进入引风段,然后在散热段与从导水段下来的水进行热质交换,最后从收水段以45度角出填料,散热段的作用是散热性能好、阻力小,引风段的作用是要不溅水、阻力小,收水段作用是飘水少、阻力小。但是想要飘水少或者不溅水,填料片之间的间距小或者设计的波形转弯多,而间距小转弯多阻力就会增加,收水端和引风端产生矛盾。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该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横流冷却塔填料,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飘水率低或者不溅水和阻力小相互矛盾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横流冷却塔填料,包括散热段单元,所述散热段单元的两侧分设有收水段单元和引风段单元,所述收水段单元和所述散热段单元的连接处设有凸筋。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收水段单元和散热段单元的连接处设置有凸筋,带有液体的风从散热段单元吹向收水段单元时,经过凸筋时,由于惯性的撞击作用与凸筋摩擦力作用,吸附作用与空气中携带的液体的张力作用,使液滴越来越大,从凸筋表面分离出来,未被除去的液滴进入收水段用同样的作用被收集下来,达到除水的目的,使得从填料出来的空气的飘水率降低。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收水段单元设有凹陷的导流槽,所述凸筋的上表面与所述导流槽的底面平齐。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散热段单元设有弯折,且角度倾斜的流道,所述凸筋的上表面的高于或者等于高度最高的流道的上表面。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散热段单元的一端还设有导水段单元,所述导水段单元连接所述收水段单元和引风段单元。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收水段单元和所述引风段单元的导流槽均弯折45°设置,且所述收水段单元和所述引风段单元的弯折方向相反。

本实用新型相比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收水段单元和散热段单元的连接处设置有凸筋,带有液体的风从散热段单元吹向收水段单元时,经过凸筋,由于惯性的撞击作用与凸筋摩擦力作用,吸附作用与空气中携带的液体的张力作用,使液滴越来越大,从凸筋表面分离出来,未被除去的液滴进入收水段用同样的作用被收集下来,达到除水的目的,使得从填料出来的空气的飘水率降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横流冷却塔填料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横流冷却塔填料的仰视图。

附图标记

1、散热段单元;2、收水段单元;3、引风段单元;4、导水段单元;5、凸筋。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和另外的技术特征和优点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横流冷却塔填料。传统的横流冷却塔填料由散热段单元、引风段单元、导水段单元以及收水段单元组成,其中,引水段单元和收水段单元都是45°摆放的梯形波,在工作工程中,想要减小飘水或者不溅水,填料片之间的距离需要减小或者波形转弯增多,但是间距小或者转弯多就会造成阻力增加,两者存在矛盾。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散热段单元和收水段单元的连接处设置有凸筋,使得带有液滴的空气经过凸筋时,由于惯性的撞击和摩擦,以及液滴的张力作用,使得液滴越来越大,从而从凸筋表面分离出来,达到减少飘水的目的。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横流冷却塔填料进行说明。

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横流冷却塔填料,包括散热段单元1、收水段单元2以及引风段单元3。其中,收水段单元2以及引风段单元3分别设置在散热段单元1的两侧,新风首先以45角进入引风段单元3,然后在散热段单元1与从导水段单元4下来的水进行热质交换,最后从收水段单元2以45度角出填料,散热段单元的作用是散热性能好、阻力小,引风段单元的作用是要不溅水、阻力小,收水段作用是飘水少、阻力小。在收水段单元2和散热段单元1的连接处设置有凸筋5,带有液滴的风经过凸筋5时,由于惯性的撞击作用与凸筋5的摩擦力作用,吸附作用与空气中携带的液体的张力作用,使液滴越来越大,进而从凸筋5表面分离出来,未被除去的液滴进入收水段单元2用同样的作用被收集下来,达到除水的目的,风从填料出来经过气室然后由风筒排出,空气带走的飘滴水明显减少。增加凸筋后,测试结果显示飘水率为0.0056%下降到0.002%。

在收水段单元2上是让风吹出的导流槽,为了将液滴从吹来的风里分离,凸筋5的上表面的高度要高于导流槽的底面,凸筋5起到一个分水岭的作用,这样才能将除水后的风从收水段单元2吹出。

其中,散热段单元1上设有弯折的,且角度倾斜的流道,凸筋5的上表面的高度要大于或者等于高度最高的流道的上表面。这样使得风从散热段单元吹来时,可以和凸筋5进行撞击,使得液滴在凸筋5的表面被分离出来,从而达到除水的目的。

在散热段单元1的一端设有导水段单元4,水从导水段单元4处下来与散热段单元1中的风进行热交换。并且导水段单元4的两端连接收水段单元2和引水段单元3。

收水段单元2和引水段单元3上都设有导流槽,这些导流槽在收水段单元2和引水段单元3上均匀间隔设置,并且,导流槽都是弯折45°设置,收水段单元2和引水段单元3上上的导流槽的弯折方向相反,即收水段单元2和引水段单元3上的导流槽的弯折方向呈90°。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收水段单元和散热段单元的连接处设置有凸筋,带有液体的风从散热段单元吹向收水段单元时,经过凸筋,由于惯性的撞击作用与凸筋摩擦力作用,吸附作用与空气中携带的液体的张力作用,使液滴越来越大,从凸筋表面分离出来,未被除去的液滴进入收水段用同样的作用被收集下来,达到除水的目的,使得从填料出来的空气的飘水率降低。实验证明,添加凸筋后的横流冷却塔填料的漂水率从0.0056%降低到0.002%。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特别指出,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