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采用远红外加热的辊筒烘干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43570发布日期:2018-06-19 23:14阅读:23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采用远红外加热的辊筒烘干装置。



背景技术:

织物带芯输送带生产前需要对带芯进行预处理,主要环节是对带芯进行加热烘干。传统方法通常是采用电加热管直接加热,但是电加热管对加热温度要求较高,且热能扩散慢,烘干箱内温度不均匀,过高的温度对带芯强度损失影响较大,带芯处理达不到预期效果,导致带芯生产质量不稳定;同时电加热管耗能较高,有待于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现状,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制造方便,耗能低,热能扩散好,使得烘干箱内温度均匀,烘干效果更好,速度更快,所需温度降低,对带芯质量影响小,节能环保的采用远红外加热的辊筒烘干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采用远红外加热的辊筒烘干装置,包括烘干箱、远红外加热管、电热涂料层和温度探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烘干箱的内壁上喷涂有电热涂料层,所述烘干箱的两侧内壁上均装设有六个等间距分布的远红外加热管,任意两个所述远红外加热管均相互平行设置,六个所述远红外加热管均位于电热涂料层的内侧。

优选地,所述烘干箱的上下两侧内壁中心均装设有一个温度探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织物带芯输送带生产前需要对带芯进行预处理,主要环节是对带芯进行加热烘干。传统方法通常是采用电加热管直接加热,但是电加热管对加热温度要求较高,且热能扩散慢,烘干箱内温度不均匀,过高的温度对带芯强度损失影响较大,带芯处理达不到预期效果,导致带芯生产质量不稳定;同时电加热管耗能较高;本实用新型采用远红外加热方式来对带芯进行烘干,结构简单,制造方便,耗能低,热能扩散好,使得烘干箱内温度均匀,烘干效果更好,速度更快,所需温度降低,对带芯质量影响小,节能环保。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采用远红外加热的辊筒烘干装置,包括烘干箱1、远红外加热管2、电热涂料层6和温度探头5;烘干箱1的内壁上喷涂有电热涂料层6,烘干箱1的内部上端设置有三个位于同一水平直线且等间距分布的辊筒4,烘干箱1的内部下端设置有四个位于同一水平直线且等间距分布的辊筒4;烘干箱1的两侧内壁上均装设有六个等间距分布的远红外加热管2,任意两个远红外加热管2均相互平行设置,六个远红外加热管2均位于电热涂料层6的内侧;烘干箱1的上下两侧内壁中心均装设有一个温度探头5,两个温度探头5均与配套的温控系统相连;使用时,将带芯3从烘干箱1的底部一侧穿入并依次绕经上下一共七个辊筒4,然后从烘干箱1的底部另一侧穿出,接着将每个远红外加热管2通电使得其产生远红外线,从而对辊筒4进行加热,远红外线或称长波红外线,波长1.5~400微米,有良好的热效应,穿透能力强(波长较长,易于衍射),远红外线加热是由远红外热能以电磁波的形式传递,实现了远距离整箱均匀加热,当远红外线产生的热能接触到对向的电热涂料层6时,由于电热涂料层6是微米级的电热涂料,其涂层厚、热阻大、反射率高,电热涂料层6能将收到热能再次转换成远红外热能并以电磁波的形式反射回烘箱内,以进一步对带芯3进行加热,从而将热能循环留在烘箱内,不仅降低了排潮温度,而且加快了烘干箱1内的升温速度,使烘干箱1内的温度得到了充分的利用;两个温度探头5对烘干箱1内的温度进行实时监测,一旦烘干箱1内得温度升高到高温设定值,则驱动温控系统降低远红外加热管2的功率或关闭远红外加热管2,当烘干箱1内得温度降低到低温设定值,则驱动温控系统升高远红外加热管2的功率或重新开启远红外加热管2,从而使得烘干箱1内在一定范围内保持恒温;被加热的带芯3及带芯中水分,在传热过程中,不仅将吸收的辐射热能转换成远红外热能传递,其自身也变成远红外辐射热源,而且也因其表面温度的提高,导致温度梯度增大,使被加热体的热能传导强度增强,吸热能力大大提高,节电效果提高20~30%。

织物带芯输送带生产前需要对带芯进行预处理,主要环节是对带芯进行加热烘干。传统方法通常是采用电加热管直接加热,但是电加热管对加热温度要求较高,且热能扩散慢,烘干箱内温度不均匀,过高的温度对带芯强度损失影响较大,带芯处理达不到预期效果,导致带芯生产质量不稳定;同时电加热管耗能较高;本实用新型采用远红外加热方式来对带芯进行烘干,结构简单,制造方便,耗能低,热能扩散好,使得烘干箱内温度均匀,烘干效果更好,速度更快,所需温度降低,对带芯质量影响小,节能环保。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同等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与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