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调器风道结构及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63328发布日期:2018-07-18 01:28阅读:11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空调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空调器风道结构、以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空调器也逐渐从功能性需求向舒适性需求转变。大量的研究证实,在舒适性环境条件下,更能够激发人们的工作潜能,提高工作效率。舒适性作为评价空调器性能的一个重要方面,正在备受关注,开发舒适性的空调器正成为人们的迫切需求。空调器的舒适性可以分为制冷舒适性和制热舒适性,当前空调器结构设计时,主要是依靠其出风口导风板的角度来调节空调器制冷制热的舒适性。热空气比冷空气密度小,空调器制冷时,其出风口导风板向上,有利于冷空气的流动;同样,空调器制热时,其出风口导风板向下,将热空气向下输送,同时送出的热空气又向上流动产生对流,使得房间温度快速的上下一致。但现实是空调器制冷和制热时,仅仅依靠导风板角度的变化,往往实现不了制冷和制热的舒适性,不能实现制热时整个房间从足底温暖,实现脚暖头凉的舒适暖房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空调器风道结构,通过下风道板的弧度的变化,使得风道出风方向可以变化,提高空调器的舒适性。

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空调器风道结构,包括上风道板、下风道板、以及驱动所述下风道板转动实现出风方向改变的驱动部件,所述下风道板的上端固定,所述下风道板的下端可前后移动的设在所述空调器的出风口处。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部件包括驱动齿轮、与所述驱动齿轮相匹配的齿条,所述齿条固定在所述下风道板上。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齿轮设在空调器的底座上,所述驱动齿轮的轴线相对于所述底座静止。

进一步的,在所述下风道板上与所述齿条上端邻接的部位和与所述齿条下端邻接的部位的变形方向相反。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部件还包括驱动电机、以及与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的驱动轴,所述驱动齿轮套装固定在所述驱动轴上。

进一步的,在所述空调器的底座上设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上固定有套装在所述驱动轴上的轴套。

进一步的,所述齿条为套装在所述驱动齿轮外侧的环形齿条。

进一步的,所述齿条固定在所述下风道板的下端后侧。

进一步的,所述下风道板下端设有向后的折边,所述折边搭接在出风口处的空调器底座前端的下方。

进一步的,在所述空调器制热时的出风口宽度大于所述空调器制冷时的出风口宽度。

进一步的,所述下风道板在所述驱动部件的扭矩和所述下风道板的下端可前后移动的限位下转动变形。

进一步的,所述下风道板下端可定位在其前后移动方向上的任一位置上。

基于上述的空调器风道结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具有上述风道结构的空调器,通过下风道板的弧度的变化,使得风道出风方向可以变化,提高空调器的舒适性。

一种空调器,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壳体内的上述的风道结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调器风道结构,通过设置驱动所述下风道板转动实现出风方向改变的驱动部件,在制热时驱动所述下风道板转动、并使得所述下风道板的下端向后移动,实现风道向出风口下方倾斜,使得热量借助出流惯性大量向下顺畅倾泻,大量暖风向下延展如地毯般,从而创造出理想的脚暖头凉的舒适空间;制冷时所述下风道板向上旋转,可以实现风道向出风口上方偏移,有利于冷空气的流动,使得制冷时清凉由上倾泻而下,实现舒适凉房的效果;并且通过设置所述下风道板的上端固定,所述下风道板的下端可前后移动的设在所述空调器的出风口处,使得下风道板在驱动部件的扭矩作用下转动的同时,下端在前后方向上移动,起到一定的限位作用。

结合附图阅读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后,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空调器风道结构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部分结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下风道板调整到另一位置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 “内”、“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参阅图1-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空调器风道结构的一个实施例,空调器包括壳体10、位于壳体10内的蒸发器20和风机30,在壳体10上开设有出风口4。一种空调器风道结构,包括上风道板1、下风道板2、以及驱动下风道板2转动实现出风方向改变的驱动部件3,其中下风道板2的上端固定,下风道板2的下端可前后移动的设在空调器的出风口4处,上风道板1下端和下风道板2的下端之间形成出风口4。

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驱动下风道板2转动实现出风方向改变的驱动部件3,在制热时驱动下风道板2转动、并使得下风道板2的下端向后移动,实现风道向出风口4下方倾斜,使得热量借助出流惯性大量向下顺畅倾泻,大量暖风向下延展如地毯般,从而创造出理想的脚暖头凉的舒适空间,如图1所示;制冷时下风道板2向上旋转,可以实现风道向出风口4上方偏移,有利于冷空气的流动,使得制冷时清凉气流由上倾泻而下,实现舒适凉房的效果,如图3所示;并且通过设置下风道板4的上端固定,下风道板4的下端可前后移动的设在空调器的出风口4处,使得下风道板2在驱动部件3的扭矩作用下转动的同时,下端在前后方向上移动,起到一定的限位作用。

本实施例中,参见图2所示,驱动部件3包括驱动齿轮31、与驱动齿轮31相匹配的齿条32,齿条32固定在下风道板2上。驱动齿轮31绕其轴线旋转,并将扭矩通过驱动齿轮31与齿条之间相互啮合的齿传递到齿条32上,由于齿条32固定在下风道板2上,也就是将扭矩传递到下风道板2上,使得下风道板2在扭矩的作用下转动变形,实现出风方向的变化;在空调器壳体10的底部为底座101,驱动齿轮31设在底座101上,并为驱动齿轮31的轴线相对于底座101是静止的,也就是驱动齿轮31只具有旋转动作,不具有其他方向的移动动作。这样下风道板2的上端固定,下风道板2的下端为可前后移动的自由端,在驱动齿轮31的驱动下,使得下风道板2变形。

本实施例中,驱动部件3还包括驱动电机、以及与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的驱动轴33,驱动齿轮31套装固定在驱动轴33上;也就是通过驱动电机给予驱动齿轮31驱动扭矩;并且驱动轴33的位置是固定的,也就是驱动轴33只具有旋转动作,不具有其他方向的移动动作。

具体的,在底座101上设有支撑座,在支撑座上固定有套装在驱动轴33上的轴套,实现了驱动轴33的位置是固定的,驱动轴33只具有旋转动作,或者说是驱动齿轮31的轴线相对于底座101是静止的。

本实施例中,为了将驱动齿轮31上的扭矩传递到下风道板2上,设置齿条32为套装在驱动齿轮31外侧的环形齿条,齿条32套装在驱动齿轮31的外侧,这样齿条32可以将扭矩传递。

本实施例中,齿条32固定在下风道板2的下端后侧,以驱动齿轮31的轴线为中心使得下风道板2变形;在下风道板2上与齿条32上端邻接的部位和与齿条32下端邻接的部位的变形方向相反。扭矩通过齿条32传递到下风道板2上,也就是使得下风道板2在扭矩的作用下扭动变形,下风道板2上与齿条32上端邻接的部位和与齿条32下端邻接的部位的旋转方向相同,这样作用在下风道板2上的扭矩使得上下方向的变形方向相;如在空调器制热时,驱动齿轮31旋转驱动下风道板2的下端向后移动,使得出风口4变大,并且下风道板2上处于齿条32下方的下风道板向后移动;而在扭矩的作用下,下风道板2上处于齿条32上方的下风道板向前移动,使得上风道板1和下风道板2形成的风道,在下端出风口处变宽、并向后移动,在齿条32的上端处的风道稍稍变窄;这样风道内的气流沿上风道板1和下风道板2限制的风道的形状向外吹出,使得气流在变窄处加速、之后向下流出出风口4,使得吹出的气流处于向下并稍稍前倾,大量暖风如地毯般向下延展。同理,在空调器制冷时,驱动齿轮31旋转驱动下风道板2的下端向前移动,使得出风口4变小,也就是所述空调器制热时的出风口4的宽度大于空调器制冷时的出风口4的宽度,并且下风道板2上处于齿条32下方的下风道板向前移动;而在扭矩的作用下,下风道板2上处于齿条32上方的下风道板向后移动,使得上风道板1和下风道板2形成的风道,在下端出风口处变窄、并向前移动,在齿条32的上端处的风道稍稍变宽;这样风道内的气流沿上风道板1和下风道板2限制的风道的形状向外吹出,使得气流的流出方向具有较大的向前的倾角,使得吹出的气流处于向下并较大的前倾。通过风道变形和出风口的宽度的变化,使得从出风口吹出的风沿风道限定的方向吹出,具有较大的惯性,风力较强,有利于增强制冷或制热的舒适效果、以及有利于较少能量的损失,提高空调器的性能;而如果通过出风口的导风板改变出风方向,则有大量的能量损失在风向的改变上,吹出后的风的能力不足。

本实施例中,下风道板2下端设有向后的折边21,折边21搭接在出风口4处的空调器底座101前端的下方,这样在下风道板2在稍稍转动时,保证下风道板2下端始终在前后上移动,有利于下风道板2的回位,以及保证空调器外形的美观。在下风道板2变形量的大小,可以通过驱动齿轮31的旋转角度和旋转方向确定,下风道板2下端可定位在其前后移动方向上的任一位置上。

本实施例中,一种具有上述风道结构的空调器的工作方法,通过下风道板的弧度的变化,使得风道出风方向可以变化,提高空调器的舒适性,包括下述步骤:

S10、首先采集空调器的运行模式指令。

具体的,采集空调器的制冷或制热指令。

S20、根据运行模式指令驱动所述驱动部件顺时针或逆时针动作,给予所述下风道板旋转变形的扭矩。

具体的,在步骤S10中如运行模式为制热,则在步骤S20中驱动下风道板2顺时针转动、并使得下风道板2的下端向后移动,在附图所示的方向上为顺时针。在空调器制热时,驱动齿轮31旋转驱动下风道板2的下端向后移动,使得出风口4变大,并且下风道板2上处于齿条32下方的下风道板向后移动;而在扭矩的作用下,下风道板2上处于齿条32上方的下风道板向前移动,使得上风道板1和下风道板2形成的风道,在下端出风口处变宽、并向后移动,在齿条32的上端处的风道稍稍变窄;这样风道内的气流沿上风道板1和下风道板2限制的风道的形状向外吹出,使得气流在变窄处加速、之后向下流出出风口4,使得吹出的气流处于向下并稍稍前倾,大量暖风如地毯般向下延展,如图1所示。

在步骤S10中如运行模式为制冷,则在步骤S20中驱动下风道板2逆时针转动、并使得所述下风道板的下端向前移动,在附图所示的方向上为逆时针。在空调器制冷时,驱动齿轮31旋转驱动下风道板2的下端向前移动,使得出风口4变小,也就是所述空调器制热时的出风口4的宽度大于空调器制冷时的出风口4的宽度,并且下风道板2上处于齿条32下方的下风道板向前移动;而在扭矩的作用下,下风道板2上处于齿条32上方的下风道板向后移动,使得上风道板1和下风道板2形成的风道,在下端出风口处变窄、并向前移动,在齿条32的上端处的风道稍稍变宽;这样风道内的气流沿上风道板1和下风道板2限制的风道的形状向外吹出,使得气流的流出方向具有较大的向前的倾角,使得吹出的气流处于向下并较大的前倾,如图3所示。

在步骤S10中还可以具有采集设定温度指令以及当前室内温度的步骤,并在步骤S20中根据采集的设定温度指令以及当前室内温度相比较,并根据比较结果控制驱动部件3旋转对应的设定角度,还实现对于下风道板2的调整。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