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相电弧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43360发布日期:2018-08-10 20:09阅读:90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冶金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三相电弧炉。



背景技术:

电弧炉是冶金行业常用的设备之一,电弧炉是一种利用电极电弧产生的高温熔炼矿石和金属的电炉。金属熔炼过程中,电弧炉比其他炼钢炉的工艺灵活性大,能有效地除去硫、磷等杂质,炉温容易控制,设备占地面积小,适于优质合金钢的熔炼。然而现有电弧炉结构复杂,使得的操作过程中极为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使用方便的三相电弧炉。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三相电弧炉,包括炉盖1、电极和炉膛,所述电极安装在所述炉盖1的下表面的中部,所述炉盖1的直径为所述炉膛直径的1.2~1.5倍,所述炉膛深度与直径的比例为1.5~3:1,所述炉膛的底部设有排泄口。

进一步地,所述炉膛的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均设有温度感应器,所述温度感应器与一电流温度控制器相连,所述电流温度控制器与所述电极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炉膛为圆柱形凹槽。

进一步地,所述炉膛由外向内依次包括保温层和炉衬层,所述炉衬层由一层或多层含有石墨、硼化物或金属作为导电体的砖构成。

进一步地,所述保温层和炉衬层的厚度之比为1~2:1。

进一步地,所述电极为三个,均匀的分布在所述炉盖的下表面。

进一步地,所述炉盖的上表面设有六个环形阵列分布的吊环,所述吊环到所述炉盖中心的距离为所述炉盖半径的2/3~4/5。

进一步地,所述炉盖上设有进料口,所述进料口的宽度为所述炉盖直径的1/6~1/5。

进一步地,所述进料口上方还设有用于打开或盖合进料口的上盖。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三相电弧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将电极安装在炉盖的下表面,炉盖的直径略大于炉膛,将炉膛盖合,减少电弧炉的热量损失;炉体的炉膛深度与直径的比例为1.5~3:1,既避免了炉膛窄而深使得操作不便,又避免了炉膛过大不易保温,在炉膛底部设置排泄口,熔化的物料无需倾倒即可排出,操作便利。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3的三相电弧炉的结构示意图;

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3的三相电弧炉的俯视图。

标号说明:1、炉盖;11、进料口;12、上盖;13、吊环;21、保温层;

22、炉衬层;23、温度感应器;24、排泄口;3、电极。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本实用新型最关键的构思在于:炉体的炉膛深度与直径的比例为1.5~3:1,既避免了炉膛窄而深使得操作不便,又避免了炉膛过大不易保温,在炉膛底部设置排泄口,熔化的物料无需倾倒即可排出,操作便利。

一种三相电弧炉,包括炉盖、电极和炉膛,所述电极安装在所述炉盖的下表面的中部,所述炉盖的直径为所述炉膛直径的1.2~1.5倍,所述炉膛深度与直径的比例为1.5~3:1,所述炉膛的底部设有排泄口。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三相电弧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将电极安装在炉盖的下表面,炉盖的直径略大于炉膛,将炉膛盖合,减少电弧炉的热量损失;炉体的炉膛深度与直径的比例为1.5~3:1,既避免了炉膛窄而深使得操作不便,又避免了炉膛过大不易保温,在炉膛底部设置排泄口,熔化的物料无需倾倒即可排出,操作便利。

进一步地,所述炉膛的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均设有温度感应器,所述温度感应器与一电流温度控制器相连,所述电流温度控制器与所述电极相连。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在炉膛的上下部分均设置温度感应器,使得温度测定结果更准确,同时将温度感应器与电流温度控制器相连,通过控制电极的电流大小实现精确的温度控制。

进一步地,所述炉膛为圆柱形凹槽。

进一步地,所述炉膛由外向内依次包括保温层和炉衬层,所述炉衬层由一层或多层含有石墨、硼化物或金属作为导电体的砖构成。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在炉衬外表面设置保温层,减缓炉膛的热量损失,节约能耗。

进一步地,所述保温层和炉衬层的厚度之比为1~2:1。

进一步地,所述电极为三个,均匀的分布在所述炉盖的下表面。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将电极均匀的分布,使炉盖的重量分布更均匀,同时,也使电弧炉的加热过程更均匀。

进一步地,所述炉盖的上表面设有六个环形阵列分布的吊环,所述吊环到所述炉盖中心的距离为所述炉盖半径的2/3~4/5。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在炉盖上表面设置六个环形阵列分布的吊环,使得炉盖提升过程更方便,受力更均匀。

进一步地,所述炉盖上设有进料口,所述进料口的宽度为所述炉盖直径的1/6~1/5。

进一步地,所述进料口上方还设有用于打开或盖合进料口的上盖。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在炉盖表面设置进料口,进料更方便,通过能够打开或者盖合进料口的上盖控制进料口的开合,避免整个炉盖打开,减少热量损失。

请参照图1至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为:一种三相电弧炉,包括炉盖1、电极3和炉膛,所述电极3安装在所述炉盖1的下表面的中部,所述炉盖1的直径为所述炉膛直径的1.2倍,所述炉膛深度与直径的比例为1.5:1,所述炉膛的底部设有排泄口24。所述炉膛的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均设有温度感应器23,所述温度感应器23与一电流温度控制器相连,所述电流温度控制器与所述电极3相连。所述炉膛为圆柱形凹槽。所述炉膛由外向内依次包括保温层21和炉衬层22,所述炉衬层22由一层或多层含有石墨、硼化物或金属作为导电体的砖构成。所述保温层21和炉衬层22的厚度之比为1:1。所述电极3为三个,均匀的分布在所述炉盖1的下表面。所述炉盖1的上表面设有六个环形阵列分布的吊环13,所述吊环13到所述炉盖1中心的距离为所述炉盖1半径的2/3。所述炉盖1上设有进料口11,所述进料口11的宽度为所述炉盖1直径的1/6。所述进料口11上方还设有用于打开或盖合进料口11的上盖12。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为:一种三相电弧炉,包括炉盖1、电极3和炉膛,所述电极3安装在所述炉盖1的下表面的中部,所述炉盖1的直径为所述炉膛直径的1.5倍,所述炉膛深度与直径的比例为3:1,所述炉膛的底部设有排泄口24。所述炉膛的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均设有温度感应器23,所述温度感应器23与一电流温度控制器相连,所述电流温度控制器与所述电极3相连。所述炉膛为圆柱形凹槽。所述炉膛由外向内依次包括保温层21和炉衬层22,所述炉衬层22由一层或多层含有石墨、硼化物或金属作为导电体的砖构成。所述保温层21和炉衬层22的厚度之比为2:1。所述电极3为三个,均匀的分布在所述炉盖1的下表面。所述炉盖1的上表面设有六个环形阵列分布的吊环13,所述吊环13到所述炉盖1中心的距离为所述炉盖1半径的4/5。所述炉盖1上设有进料口11,所述进料口11的宽度为所述炉盖1直径的1/5。所述进料口11上方还设有用于打开或盖合进料口11的上盖12。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三为:一种三相电弧炉,包括炉盖1、电极3和炉膛,所述电极3安装在所述炉盖1的下表面的中部,所述炉盖1的直径为所述炉膛直径的1.3倍,所述炉膛深度与直径的比例为2:1,所述炉膛的底部设有排泄口24。所述炉膛的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均设有温度感应器23,所述温度感应器23与一电流温度控制器相连,所述电流温度控制器与所述电极3相连。所述炉膛为圆柱形凹槽。所述炉膛由外向内依次包括保温层21和炉衬层22,所述炉衬层22由一层或多层含有石墨、硼化物或金属作为导电体的砖构成。所述保温层21和炉衬层22的厚度之比为1.5:1。所述电极3为三个,均匀的分布在所述炉盖1的下表面。所述炉盖1的上表面设有六个环形阵列分布的吊环13,所述吊环13到所述炉盖1中心的距离为所述炉盖1半径的7/10。所述炉盖1上设有进料口11,所述进料口11的宽度为所述炉盖1直径大小的0.18倍。所述进料口11上方还设有用于打开或盖合进料口11的上盖12。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三相电弧炉,该电弧炉结果简单、操作方便且节约能耗。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