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风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79165发布日期:2018-08-28 23:19阅读:12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调节设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新风机。



背景技术:

新风机是将含氧量高的室外空气引入室内的空气调节装置。在室外环境污染严重,又需要将室外含氧量高的新风引入室内置换室内空气时,就需要先将空气过滤,去除其中的颗粒污染物,同时利用室内排风与室外新风进行温湿度交换,以提升温度。例如,吊顶式全热交换新风机就能实现此类新风换气需求。而壁挂式全热交换新风机因其便于安装、适用家庭环境而得到广泛关注。

由于目前环境情况较为恶劣,为了满足空气洁净度需求,需要提升过滤能力,现有的新风机的过滤结构过滤效果差,且对气流阻力较大,影响风量和用户使用舒适度。

此外,当室外环境不适宜从室外引入新风时,现有新风机就不能使用,新风机闲置,而随着时间变化,室内空气质量又越来越差,使得新风机不能在此种情况下改善用户的室内空气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新风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不引入新风时室内空气质量不便于改善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风机,包括新风机壳体,新风机壳体上设置有新风进口、新风出口、排风进口和排风出口,新风进口通过新风风道与新风出口连接,排风进口通过排风风道与排风出口连接,新风机壳体上还设置有循环风口,循环风口与新风风道连接,新风机还包括控制循环风口打开或关闭的开闭控制组件,开闭控制组件设置在新风机壳体内。

可选地,新风进口设置在新风机壳体的下部,开闭控制组件包括设置在新风机壳体内的调节风阀和驱动电机,调节风阀与驱动电机连接,并在驱动电机的驱动下运动至封闭新风进口的第一位置或运动至封闭循环风口的第二位置。

可选地,新风风道的宽度大于排风风道的宽度,新风机还包括过滤组件,过滤组件设置在新风风道内,新风机还包括新风风机和排风风机,新风风机设置在新风风道内,且对应于新风出口设置,排风风机设置在排风风道内,排风风机与新风风机沿新风机壳体的宽度方向层叠设置。

可选地,新风进口和排风出口位于新风机壳体的同一侧。

可选地,排风进口设置在新风机壳体的相对两个侧板上。

可选地,过滤组件包括粗效过滤网、IFD过滤网、臭氧过滤网、高效过滤网至少之一。

可选地,新风风道内设置有全热交换器。

可选地,沿新风风道的气体流动方向,高效过滤网位于全热交换器的后端。

可选地,沿新风风道的气体流动方向,高效过滤网位于全热交换器的前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新风机,该新风机的新风进口用于将新风从新风进口引入新风风道内,新风出口用于向室内输送新风。排风进口用于从室内引入进入排风风道,排风出口用于将气体排出。由于新风风机和排风风机在新风机的宽度方向层叠设置,新风风道的宽度大于排风风道的宽度,使得新风机在满足阻力要求的情况下,可以尽量减小排风风道的尺寸和占用的空间,增大新风风道的空间,从而提升新风风量,过滤组件设置在新风风道内可以有效过滤气体,保证气体清洁度。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新风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新风机的第一视角的前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新风机的后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新风机的第二视角的去除面板的前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新风机的第三视角的去除面板的前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新风机的第四视角的去除面板的前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新风机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新风机壳体;2、新风进口;3、新风出口;4、排风进口5、排风出口;;6、循环风口;7、调节风阀;8、驱动电机;9、新风风机;10、排风风机;11、粗效过滤网;12、IFD过滤网;13、臭氧过滤网;14、高效过滤网;15、全热交换器;16、排风风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至图7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新风机包括新风机壳体1,新风机壳体1上设置有新风进口2、新风出口3、排风进口4和排风出口5,新风进口2通过新风风道与新风出口3连接,排风进口4通过排风风道16与排风出口5连接,新风机壳体1上还设置有循环风口6,循环风口6位于新风机壳体1的底板上,且与新风风道连接。新风机还包括控制循环风口6打开或关闭的开闭控制组件,开闭控制组件设置在新风机壳体1内

该新风机的新风进口2用于将新风从新风进口2引入新风风道内,新风出口3用于向室内输送新风。排风进口4用于从室内引入进入排风风道16,排风出口5用于将气体排出。循环风口6用于连接室内,在不需要引入外部新风的情况下,通过循环风口6可以将室内风引入新风风道,再通过新风出口3送出。开闭控制组件用于控制循环风口6的开闭,以方便根据需要控制是否对室内空气进行处理。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新风风道的宽度大于排风风道16的宽度,新风机还包括过滤组件,过滤组件设置在新风风道内,新风机还包括过滤组件,过滤组件设置在新风风道内,新风机还包括新风风机9和排风风机10,新风风机9设置在新风风道内,且对应于新风出口3设置,排风风机10设置在排风风道16内,排风风机10与新风风机9沿新风机壳体1的宽度方向层叠设置。

由于新风风机9和排风风机10在新风机的宽度方向层叠设置,新风风道的宽度大于排风风道16的宽度,使得新风机在满足阻力要求的情况下,可以尽量减小排风风道16的尺寸和占用的空间,增大新风风道的空间,从而提升新风风量,过滤组件可以过滤新风风道内的气体,提升气体清洁度。

通过将新风风机9和排风风机10安装在新风机壳体1的上部,且使新风风机9与排风风机10分上下两层放置,新风风道位于图4中的下部左侧,右侧为排风风道16,由排风机10吹出的排风通过侧通道排出室外,此通道设计在满足阻力要求的前提下可以尽量减小尺寸,增大左侧新风风道空间。

需要说明的是,新风风道的宽度方向和排风风道16的宽度方向是指图4中左右方向。需要说明的是,此处新风机壳体1的宽度方向是指图4中前后方向。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新风进口2和排风出口5位于新风机壳体1的同一侧。新风出口3设置在新风机壳体1的顶板上,排风进口4设置在新风机壳体1的侧壁上,使得风道设计更加合理,排风和新风流动阻力更小,风道结构更加优化,能够减小新风机壳体1内风道阻力,在实现额定风量时降低噪音。

优选地,排风进口4设置在新风机壳体1的相对两个侧板上。这样方便可以简化风道结构和排风路径,从而简化新风机整体结构。

优选地,新风进口2设置在新风机壳体1的后面板的下部。相应的排风出口5也设置在新风机壳体1的后面板的下部。新风进口2与排风出口5之间通过隔板隔离,以防止新风与排风混合,保证新风机的输送新风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5,开闭控制组件包括设置在新风机壳体1内的调节风阀7和驱动电机8,调节风阀7与驱动电机8连接,并在驱动电机8的驱动下运动至封闭新风进口2的第一位置或运动至封闭循环风口6的第二位置。

通过驱动调节风阀7运动,可以选择性地使循环风口6或新风进口2打开,从而实现对新风机的工作模式的调节,提高适应性,满足不同的环境的使用需求。

驱动电机8可以是任何能够实现驱动调节风阀7运动的电机,在本实施例中为步进电机。

采用此种结构的开闭控制组件,当室外环境不适宜将室外空气引入室内时,可以通过调节风阀7关闭新风进口2,打开循环风口6,使室内空气进入新风风道,实现在不引入室外新风的情况下,利用新风机对室内空气进行处理,从而实现在此种情况下利用新风机对室内空气进行处理,有效保证室内空气质量。

可选地,新风风道内设置的过滤组件可以包括粗效过滤网11、IFD过滤网12、臭氧过滤网13、高效过滤网14至少之一。由于室外进来的新风通过新风通道进入室内,需要对新风进行过滤处理,以出去新风中夹杂的杂质、污染物、细菌或者其他对健康不利的物质。因此新风风道内设置过滤组件。过滤组件的具体结构和过滤能力可以根据需求确定。例如,当室外环境不好、污染物和杂质等较多的情况下,过滤组件可以包括粗效过滤网11、IFD过滤网12、臭氧过滤网13、高效过滤网14等。当室外环境较好,气体清洁度较高时,可以适当省略部分过滤网。

在本实施例中,过滤组件包括粗效过滤网11、IFD过滤网12、臭氧过滤网13、高效过滤网14,且粗效过滤网11、IFD过滤网12、臭氧过滤网13、高效过滤网14沿气体流动方向依次设置。

可选地,新风风道内设置有全热交换器15,该全热交换器15可以在从室外引入新风的同时利用新风与排风的温湿度交换使新风温湿度与室内环境接近,从而降低能源的浪费。

根据需要沿新风风道的气体流动方向,高效过滤网14可以位于全热交换器15的后端。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沿新风风道的气体流动方向,高效过滤网14也可以位于全热交换器15的前端。

通过对新风机内各功能部件的优化布局,增大新风风道尺寸与滤网尺寸减小了新风侧阻力,使过滤效率及噪音得到了明显改善。设置循环风口6,增加室内循环功能,可以满足不同的应用需求,当室外环境不满足新风引入条件时,可以直接对室内空气进行净化。

如图4-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循环风口6、与室外相连的新风进口2、调节风阀7、驱动电机8、粗效过滤网11、IFD过滤网12、全热交换器15(可以使全热交换芯体)、高效过滤网14、新风风机9、新风风道及新风出口3等构成新风侧。排风进口4、排风风机10、排风风道及排风出口5等构成排风侧。

其中,当新风机从室外引入新风进行全热交换时,调节风阀7关闭循环风口6,新风侧新风通过新风进口2进入新风风道内,并依次通过粗效过滤网11、IFD滤网12等后进入全热交换芯体,再通过高效过滤网14由新风风机9从新风出口3送入室内。

排风侧排风通过新风机壳体1两侧的排风进口4进入通过全热交换芯体进入排风风机10,之后由排风风道从排风出口5送入室外。新风与排风在全热交换芯体中进行温度与湿度的交换,但新风与排风两股气流相互间不发生混合。

当运行室内循环功能时,通过调节风阀7与步进电机动作,开启循环风口6,并关闭新风进口2,室内气流由循环风口6进入新风风道内,依次通过粗效过滤网11、IFD过滤网12后进入全热交换芯体,再通过高效过滤网14由新风风机9从新风出口3送入室内。此时排风侧的排风通道中的风阀(图中未表)将排风出口5关闭,此时无室内气流排出室外,防止室外气体因负压未经过滤进入室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新风机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该新风机通过优化机内各功能部件的布置结构,实现滤网安装空间的最大化,同时优化风道结构减小机内风道阻力,在实现额定风量时降低噪音,实现滤网面积大、阻力小的需求。

粗效过滤网、IFD过滤网及高效过滤网等组成的过滤组件能实现很高的过滤效率。

通过增加连接室内的循环风口,在新风进口关闭的同时开启循环风口,使室内气流通过各滤网,实现室内空气的过滤,从而使新风机具有室内外全热交换功能的同时具有室内循环功能,可实现室内空气净化功能。

该新风机可以是壁挂式全热交换新风机,可以使其具有滤网阻力小,风量大便于安装使用等特点,不仅能够用于室内外的空气交换同时可以实现室内循环功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