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腔型电蓄能供热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85620发布日期:2018-07-20 21:11阅读:13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热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在电热转换过程中集成热储存、热利用的双腔型电蓄能供热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电力需求的日益增加,电网峰谷负荷差也愈发显著,这就导致了白天用电高峰时容易产生用电缺口,而夜间部分电力又白白浪费,这种负荷差是单纯提高装机容量所无法解决的。

目前电蓄能供热技术有很多不足之处,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蓄热温度偏低,蓄热量小;2、保温效果差,热损耗大,热效率低;3、具有严重的安全隐患;4、易损部件(如电热丝)维修难度大;5、与蓄热体相连的金属风室温度高,金属风室抗氧化腐蚀性能差。以上技术与功能的缺陷影响了该产品的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人针对上述现有问题,进行了研究改进,提供一种双腔型电蓄能供热系统,其具有双胆特征、保温性能好、热利用高、热损少及耐高温储热、快速导热、智能控热等优秀特性。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双腔型电蓄能供热系统,包括带有控制面板的箱体外壳,在所述箱体外壳的顶部布置箱体上盖,在所述箱体外壳的底部布置箱体底盖,在所述箱体外壳的内部设置蓄热炉外胆,在所述蓄热炉外胆的内部设置蓄热炉内胆,所述蓄热炉外胆与蓄热炉内胆之间形成中空层;在所述蓄热炉外胆的内部自上而下分别设置蓄热炉、反光板、带有导热结构的储热介质及电热管,在所述反光板底部的左右板面上分别涂覆吸热涂层和反光涂层,所述反光板由电机控制链轮传动机构实现直线位移,使所述蓄热炉的顶部放热面积大小可控;于所述蓄热炉外胆的一侧、在所述箱体外壳的内部还设置带有内腔的前固定板,水箱设置于所述前固定板的腔体中,在所述蓄热炉的内部布置输油翅片管,输油翅片管呈波形分布,该输油翅片管的两端沿垂向贯穿水箱,所述输油翅片管的一端通过第一电磁阀与油循环泵的进口端连接,所述输油翅片管的另一端通过第三电磁阀与储油箱连接;在箱体外壳内还设置带有第一手轮阀的抽水管、回水管及排水管,回水管、抽水管及排水管的一端均伸入水箱中,回水管的另一端伸出箱体外壳,抽水管的另一端通过控制体连接水循环泵,水循环泵通过第四电磁阀连接出水管,排水管的另一端连接第一电磁阀并伸出箱体外壳;在所述储油箱的一端还连接排油管,在所述储油箱的另一端连接油循环泵的出口端。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

在所述中空层的顶部中安装第一石棉条,在所述中空层的两侧中安装第二石棉条,在所述中空层的底部中空层中安装第一石棉垫;

在所述前固定板的内部也开设中空层,在所述前固定板的中空层两侧安装第三石棉条,在所述前固定板的中空层顶部安装第四石棉条;

所述导热结构包括在蓄热炉内胆内沿横向布置的多根密集铁丝网以及在蓄热炉内胆内沿纵向布置的的多根细钢丝,所述储热介质由金属颗粒和石英砂颗粒混合构成;

所述电机为两个并安装于箱体上盖上,所述链轮传动机构包括安装在电机中链轮轴外周的主动链轮,所述主动链轮通过传动链连接从动链轮,所述从动链轮与集卷轴的端部配合,在一对集卷轴的外表面与反光板连接,在所述反光板的内侧还设置用于对反光板进行导向的导向轴;

在所述箱体底盖的上表面还安装第二石棉垫。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其充分利用低谷电量,在夜间通过电热管对储热介质进行加热。白天用电高峰时,以储热介质作为热源,对室内持续提供热量。以高峰度电0.55元,低谷度电0.35元计,一中小户型住宅,利用本机供热方式相比于24小时持续用电供热可节约费用29.6%。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带有吸热涂层和反光涂层的反光板,其通过电机及链轮传动机构控制左右移动,有效控制蓄热炉顶部放热面面积的大小,从而达到蓄热炉功率可控的目的,该反光板解决了由于固体蓄热物质放热过程中自身温度不断降低,产生放热速率减慢、放热不恒定、造成蓄热炉供热功率不稳定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中蓄热炉中设置由纵向布置的细钢丝及横向布置的密集铁丝网构成的导热结构,使电热炉释放出的热能通过导热结构传递至蓄热炉的不同部位,避免因固体蓄热介质自身导热性能较差、电热管向蓄热炉内提供的热量不能及时地向炉内各个部分扩散,造成蓄热炉内温度分布不均匀的现象。

本实用新型由蓄热炉内胆与蓄热炉外胆构成的真空隔热结构,其能增强自身的保温效果,阻止蓄热炉内的热量向外界扩散,在中空层中设置石棉条和石棉垫,其能提高真空层的强度,使其不被大气压或其它外力压瘪,对真空层起支撑作用,即保证了保温能力,又提供了力学强度。

本实用新型中由控制面板实现智能化控制,根据用户需求对功率进行调节,通过控制蓄热炉放热面积的大小,改变蓄热炉的放热效率,本实用新型可以实现供暖、保温和休眠等不同的工作状态,充分体现了智能化、人性化和节能化的特地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在A-A方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在B-B方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在E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在C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3在D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其中:1、电机;2、信号线;3、箱体上盖;4、第一石棉条;5、输油圆管;6、导向轴;7、反光板;8、集卷轴;9、密集铁丝网;10、蓄热炉外胆;11、第二石棉条;12、细钢丝;13、蓄热炉内胆;14、工字钢;15、石英砂颗粒;16、电热管;17、后固定板;18、第一石棉垫;19、第二石棉垫;20、箱体底盖;21、中间固定板;22、储油箱;23、水箱支撑体;24、第三石棉垫;25、第三石棉条;26、箱体外壳;27、三角铁;28、第一焊接型六角螺母;29、第一圆头螺钉;30、输油翅片管;31、第四石棉条;32、第二圆头螺钉;33、第二焊接型六角螺母;34、控制面板;35、第三圆头螺钉;36、电热管封盖;37、前固定板;38、水箱;39、蓄热炉;40、回水管;41、第五石棉条;42、第四圆头螺钉;43、链轮轴;44、主动链轮;45、传动链;46、传动系统外壳;47、从动链轮;48、第一电磁阀;49、油循环泵;50、第二电磁阀;51、第三电磁阀;52、水循环泵;53、法兰;54、第四电磁阀;55、出水管;56、控制体;57、排油管;58、第二手轮阀;59、排水管;60、第一手轮阀;61、抽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双腔型电蓄能供热系统包括带有控制面板34的箱体外壳26,控制面板34通过第三圆头螺钉35固定在箱体外壳26的外表面,在箱体外壳26的顶部通过第二圆头螺钉32、第二焊接型六角螺母33固接箱体上盖3,在箱体外壳26的底部布置箱体底盖20,在箱体外壳26的内部设置蓄热炉外胆10,在蓄热炉外胆10的内部设置蓄热炉内胆13,蓄热炉外胆10与蓄热炉内胆13之间形成中空层,在中空层的顶部中安装第一石棉条4,在中空层的左右两侧中安装第二石棉条11,在中空层的前后两侧设置第五石棉条41,在中空层的底部中空层中安装第一石棉垫18。

如图1至图4所示,在蓄热炉外胆10的内部自上而下分别设置蓄热炉39、反光板7、带有导热结构的储热介质及电热管16,在电热管16的外端设置电热管封盖36,导热结构包括在蓄热炉内胆13内沿横向布置的多根密集铁丝网9以及及在蓄热炉内胆13内沿纵向布置的的多根细钢丝12,本实施例中储热介质由石英砂颗粒15和金属颗粒混合构成。在反光板7底部的左右板面上分别涂覆吸热涂层和反光涂层,反光板7由电机1控制链轮传动机构实现直线位移,使蓄热炉39的顶部放热面积大小可控;如图1、图5及图6所示,电机1为两个并安装于箱体上盖3上,链轮传动机构包括安装在电机1中链轮轴43外周的主动链轮44,主动链轮44通过第四圆头螺钉42连接链轮轴43,主动链轮44通过传动链45连接从动链轮47,从动链轮47与集卷轴8的端部配合,在一对集卷轴8的外表面与反光板7连接,在反光板7的内侧还设置用于对反光板7进行导向的导向轴6。在上述链轮传动机构的外侧还由传动系统外壳46覆盖。

如图1、图2所示,于蓄热炉外胆10的一侧、在箱体外壳26的内部还设置前固定板37、后固定板17及中间固定板21,水箱38通过水箱支撑体23设置于前固定板37与中间固定板21之间,水箱38为带有中空层的箱式结构,在水箱38的中空层顶部设置第四石棉条31,在水箱38的中空层两侧设置第三石棉条25,在水箱38的中空层底部设置第三石棉垫24,在所述蓄热炉39的内部布置输油翅片管30,输油翅片管30呈波形分布,该输油翅片管30的两端伸出蓄热炉39后沿垂向贯穿水箱38,输油翅片管30贯穿水箱38的一端通过第一电磁阀48与油循环泵49的进口端连接,所述输油翅片管30贯穿水箱38的另一端通过第三电磁阀51与储油箱22连接;上述输油翅片管30在水箱38内的分布也呈波型。在箱体外壳26内还设置带有第一手轮阀60的抽水管61、回水管40及排水管59,回水管40、抽水管61及排水管59的一端均伸入水箱38中,回水管40的另一端伸出箱体外壳26,抽水管61的另一端通过控制体56连接水循环泵52,水循环泵52通过第四电磁阀54连接出水管55,排水管59的另一端连接第一电磁阀48并伸出箱体外壳26;储油箱22的一端连接带有第二手轮阀58的排油管57,在储油箱22的另一端连接油循环泵49的出口端。在上述箱体底盖20的上表面还安装第二石棉垫19。在上述前固定板37与蓄热炉外胆10与箱体外壳26的内壁之间还安装多个工字钢14,在上述箱体外壳26的内壁处还设置三角铁27。上述箱体外壳26由四块板通过多个第一焊接型六角螺母28及第一圆头螺钉29围合固接而成。

本实用新型中电机1、第一电磁阀48、第二电磁阀50、第三电磁阀51、第四电磁阀54均通过信号线2与控制面板34连接,各电磁阀与管路的连接均通过法兰53实现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工作过程如下:

本实用新型主要的工作过程分为供电、电热转化及储热三个阶段,由反光板7通过电机1及链轮传动机构控制左右移动实现定量放热,该热能加热输油圆管5内的储热油,热量传递至输油翅片管30并加热水箱38中的水并进行放热,具体如下:

首先通过加热电热管16,将电能转换为热能,通过电热管16对蓄热炉39内部的储热介质(石英砂颗粒15与金属颗粒混合)进行加热,在蓄热炉内胆13中通过设置由纵向布置的细钢丝12及横向布置的密集铁丝网9构成的导热结构,其使电热管16释放出的热量通过导热结构直接传递至本实用新型不同的部位,避免因固体蓄热介质自身导热性能差,电热管向蓄热炉39内部提供热量不及时造成的蓄热炉39温度分布不均匀的问题。

蓄热炉39顶部放热面表面设置反光板7,反光板7通过电机1、链轮传动机构控制左右移动,从而控制蓄热炉39顶部放热面面积,蓄热炉39顶部释放的热能,用于加热输油圆管5,油循环泵49使输油圆管5内的热油循环流动,加热后的储热油存储于储油箱22内,也或者经过排油管57排出进行二次利用(油温350摄氏度,加热水箱38内的水100摄氏度后仍有余温)。水箱38内的水由水循环泵52控制通过抽水管61进水,热油由油循环泵49打入输油翅片管30,然后循环加热,这个过程中输出的水是热水,热水通过排水管59排出。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其充分利用低谷电量,在夜间通过电热管对储热物质进行加热。白天用电高峰时,以储热介质作为热源,对室内持续提供热量。以高峰度电0.55元,低谷度电0.35元计,一中小户型住宅,利用本机供热方式相比于24小时持续用电供热可节约费用29.6%。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带有吸热涂层和反光涂层的反光板,其通过电机及链轮传动机构控制左右移动,有效控制蓄热炉顶部放热面面积的大小,从而达到蓄热炉功率可控的目的,该反光板解决了由于固体蓄热物质放热过程中自身温度不断降低,产生放热速率减慢、放热不恒定、造成蓄热炉供热功率不稳定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中蓄热炉中设置由纵向布置的细钢丝及横向布置的密集铁丝网构成的导热结构,使电热炉释放出的热能通过导热结构传递至蓄热炉的不同部位,避免因固体蓄热介质自身导热性能较差、电热管向蓄热炉内提供的热量不能及时地向炉内各个部分扩散,造成蓄热炉内温度分布不均匀的现象。

本实用新型由蓄热炉内胆与蓄热炉外胆构成的真空隔热结构,其能增强自身的保温效果,阻止蓄热炉内的热量向外界扩散,在中空层中设置石棉条和石棉垫,其能提高真空层的强度,使其不被大气压或其它外力压瘪,对真空层起支撑作用,即保证了保温能力,又提供了力学强度。

本实用新型中由控制面板实现智能化控制,根据用户需求对功率进行调节,通过控制蓄热炉放热面积的大小,改变蓄热炉的放热效率,本实用新型可以实现供暖、保温和休眠等不同的工作状态,充分体现了智能化、人性化和节能化的特地点。

以上描述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不是对实用新型的限定,本实用新型所限定的范围参见权利要求,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可以作任何形式的修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