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燃气灶的测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13235发布日期:2018-07-24 22:57阅读:72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燃气灶的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用于燃气灶的测温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燃气灶在人们的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为了在烹饪食物时,对所需要的烹饪最佳温度、以及锅具进行精确温度控制,通常设置温度传感器来解决超温、糊锅、干锅烧和熄火等事故。

为便于将温度传感器安装在燃气灶上,目前已经公开了一些安装结构。如专利号为ZL201020300872.7(公告号为CN201452487 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一种燃气灶防干烧装置》,其公开了一种燃气灶的炉头,其在炉头的中心处设有传感器检测孔,在该传感器检测孔内设有用于检测锅底温度的温度传感器,在使用过程中由于与锅底位置相对应,温度传感器能有效的检测锅底温度,当干烧发生时锅底温度将大幅度升高,温度传感器可直接有效的感知温度的变化,以便燃气灶的控制器能有效的切断燃气,达到防干烧的目的;又如专利号为ZL201520122143.7(公告号为CN 204534587 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一种燃气灶具用的隔热内火盖及燃烧器及燃气灶具》,该燃气灶具包括隔热内火盖,其包括喷火环及隔热件,该喷火环包括顶面,该顶面开设有用于供温度传感器穿设的开口,该隔热件设置在该顶面上,并包括多个挡片,该多个挡片围绕该开口间隔设置,可将燃气灶燃烧的火焰及产生的热量进行阻隔,达到保护温度传感器的目的。

上述公开的现有的燃气灶,其温度传感器暴露在外和/或直接贴近锅底,使得温度传感器受到外界高温烟气和热辐射的直接影响比较大,温度传感器所传感到的温度变化比较快,特别是在监测到温度快速上升时,容易被误认为干烧信号,但其实在很多场合,会给用户烹饪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减少外界高温烟气和热辐射对温度传感器的影响,并能使温度传感器延时测量锅底温度,减少防干烧功能误判的精确测温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燃气灶的测温装置,包括温度传感器及其支座,其中:所述支座的顶部外周设置有隔热罩,将使所述的温度传感器包围其中,并且所述温度传感器的顶部低于所述隔热罩的顶部。

进一步的,所述的隔热罩至少具有两层周壁,两者之间形成有隔热腔,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在内周壁之内。

作为优选,所述的隔热罩顶部敞口,所述隔热罩包括外隔热罩和内隔热罩,外隔热罩和内隔热罩之间的空腔为外隔热腔;所述的温度传感器至少其下部位于内隔热罩的内隔热腔中。

进一步的,所述的内隔热罩为双层结构,其外层周壁与内层周壁之间形成有中隔热腔,内层周壁围成内隔热腔。

作为改进,所述的外隔热罩与内隔热罩之间的外隔热腔中设置弹簧,该弹簧使所述的外隔热罩具有始终向上复位并维持外隔热罩的顶部高于温度传感器的顶部。保证了在坐锅的过程中,锅底最先接触套筒,最后才接触到传感器,对传感器有保护作用,减少传感器因锅的撞击而产生的损坏。

优选的,所述的弹簧套设在内隔热罩之外,且弹簧的下端抵在内隔热罩对应外周壁上的外凸筋上,弹簧的上端顶在外隔热罩顶部的内凸缘上。

优选的,所述的隔热罩顶部封闭,所述的温度传感器位于隔热罩的封闭顶部之下。隔热罩优选为隔热性能较差的金属制成,保证了温度传感器1能接收到锅底的温度,且检测到的温度相对于锅内温度的变化会有一个延时缓冲的作用。

作为改进,所述的隔热罩为双层结构,其外层周壁与内层周壁之间形成外隔热腔,内层周壁围成内隔热腔,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在内隔热腔中。

进一步的,所述的支座为中空的管状结构,所述的温度传感器为有线型传感器,其导线穿设在支座的中空管内。

优选的,所述的支座呈L型,并且还包括有支撑在支座的竖直段下部的支脚,支脚的上部具有可容支座卡入其中的卡座,并且支脚的顶部抵靠在支座对应位置处的环形外凸部之下,用于固定和支撑整个支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测温结构,通过在传感器头部内设置几个温度缓冲腔体使温度传感器周围空气的温度不会因烟气温度的迅猛上升而急剧变化,保证了外侧的温度无法直接影响到温度传感器,且使温度传感器检测锅底温度时会有一个延时缓冲的作用,从而减少了防干烧功能误判的概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剖视图。

图3为图2的分解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剖视图。

图6为图5的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

如图1-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用于燃气灶的测温装置的第一个实施例。该测温装置,包括温度传感器1和支座2。

其中,

支座2的顶部外周设置有隔热罩3,将使所述的温度传感器1包围其中,并且温度传感器1的顶部低于隔热罩3的顶部。

支座2为中空的管状结构,呈L型,温度传感器1为有线型传感器,其导线6穿设在支座2的中空管内。

隔热罩3至少具有两层周壁,两者之间形成有隔热腔,所述温度传感器1设置在内周壁之内。

隔热罩3顶部敞口,隔热罩3包括外隔热罩31和内隔热罩32,外隔热罩31和内隔热罩32之间的空腔为外隔热腔33;所述的温度传感器1至少其下部位于内隔热罩32 的内隔热腔34中。

内隔热罩32为双层结构,其外层周壁321与内层周壁322之间形成有中隔热腔35,内层周壁322围成内隔热腔34。

外隔热罩31与内隔热罩32之间的外隔热腔33中设置弹簧4,该弹簧4使外隔热罩 31具有始终向上复位的趋势并维持外隔热罩31的顶部高于温度传感器1的顶部。

弹簧4套设在内隔热罩32之外,且弹簧4的下端抵在内隔热罩32对应外周壁321 上的外凸筋上,弹簧4的上端顶在外隔热罩31顶部的内凸缘上。

本实施例中,根据上述三个隔热腔的结构形成温度缓冲区,使得温度传感器1周围空气温度不会因烟气温度迅猛上升而急剧变化,保证了温度传感器1测温的对象主要的是锅底;对温度传感器有保护作用,减少了温度传感器因锅的撞击而产生的损坏。

实施例二

如图4-图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用于燃气灶的测温装置的第二个实施例。本实施例的测温装置与上述实施例一的区别点在于:

隔热罩3顶部封闭,所述的温度传感器1位于隔热罩3的封闭顶部之下。

隔热罩3为双层结构,其外层周壁321与内层周壁322之间形成外隔热腔33,内层周壁32围成内隔热腔34,所述温度传感器1设置在内隔热腔34中。

在本实施例中,在支座2的竖直段下部还支撑有一支脚7,支脚7的上部具有可容支座2卡入其中的卡座,并且支脚7的顶部抵靠在支座2对应位置处的环形外凸部之下。

本实施例中,根据上述两个隔热腔的结构形成温度缓冲区,外隔热腔33中可填充隔热材料,保证了外侧的温度无法直接影响到温度传感器1,其次,内隔热腔34的底部到隔热罩3的上端面厚度和内隔热腔34到外隔热腔33之间的壁厚均大于隔热罩3的最外侧壁厚,且隔热罩3和底盖5均用导热性能较差的金属制成,保证了温度传感器1能接收到锅底的温度,且检测到的温度相对于锅内温度的变化会有一个延时缓冲的作用。

在使用时,上述测温装置,很好的避免了外界高温烟气和热辐射对温度传感器1的直接影响,又保证了温度传感器1能延时测量锅底温度,减少了防干烧功能误判的概率,更容易实现中国式防干烧功能。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